中國高校綜合實力最強的五座城市是哪幾個?

漁人愚己在西安


北京,不介紹了,上海,復旦和上交與同濟,廣州,華南理工與中山大學,武漢,武大與華中科技,南京,南大與東南大學,西安,西交大與西北工業大學,還有就是天津的天大與南開。但天津已經走下坡路了。就這七個城市最牛了,這幾個大學全部都是985,211,雙一流結合體。

都看個人喜歡排名,和地域感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敬靜淨競靖鏡徑境


這個簡單,北京和上海是前二,北京第一,上海第二,這兩座城市不僅在城市實力上包攬前二,在高等教育上也是如此。

北京有清華北大,上海有復旦交大,北京有人大北師大,上海有同濟華師大,等等。不過北京畢竟是首都,名校還是比上海多。

第三名是誰?

這個才重要,依我來看,第三名只可能是南京。

因為南京有八所211大學,12所雙一流大學,這就是硬實力,西安和武漢都比不過,它們的雙一流大學除了原本的211大學之外,沒有新增一所,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而南京除了眾所周知的雙一流大學外,還有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等校都是國內非常優秀的大學,參考學科評估也能得出答案。

南京醫科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醫科大學,它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是A+,全國第一,而且南醫大不是211和雙一流大學。

至於西安和武漢誰是第四第五,我個人更看好武漢位居第四名,西安第五名。

至於第六名,這個就難說了,可能是成都,可能是廣州,也可能是天津。

你怎麼看?


微談讀書


頂尖大學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清華北大,上交復旦,浙江大學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在我國這麼多大中小城市中,哪個城市的高校實力最強呢?

我的結論是:龍頭北京,上海第二,南京第三,這是我國所有高校城市中高校綜合實力前三名。第四名是武漢,第五名是廣州。

一、北京市

北京是中國的超一線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匯聚了全國很大部分的高校資源。

北京市共有28所中國一流大學,19所全國百強大學,8所985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更是全國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辦學最具競爭力的頂尖學府,是很多學生高考首選的城市。

2019年,北京市問鼎校友會全國最佳求學城市排行榜榜首。

二、上海市

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名校雲集。

上海市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共計4所國內頂尖985大學,城市的國際化水平高,也是適合大學生髮展的城市之一。

2019年,校友會最強求學城市排行榜,上海市位列第二名。

三、南京市

南京市是典型的高校實力強過經濟實力的城市,南京大學是全國錄取分數線top5的頂尖大學。

南京市雖然是二線城市,但市內卻擁有53所大學,光是本科大學就有35所之多,其中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都是985大學,比較強的大學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等。

南京市的整體高校實力,直追北京上海,遠超比它經濟更強的廣州和武漢。

四、武漢市

武漢市以武大的櫻花而聞名,武漢大學是全國風景最美的大學之一,也是武漢市的代表大學。

武漢市共擁有46所本科大學,其中包括2所985大學(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有4所985平臺大學,7所211大學。武漢市的在校大學生共有104萬人,居全國首位。

武漢市的本科大學數量比南京市少7所,在校學生數卻更多。

但是從整體實力來看,武漢市的綜合高校實力還是略低於南京大學。

五、廣州市

廣州市是我國的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最南方的超一線城市,經濟發達,高校質量也不差。

廣州市共擁有85所大學,其中包括38所本科大學,2所985大學(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4所211大學。

廣州市的高校實力和西安市的高校實力在伯仲之間,但是因為廣州市的經濟更為發達,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所以我們把廣州市排在第五位。

綜上,全國城市高校綜合實力五強就產生了,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廣州市。西安市的高校綜合實力也很強,有機會超越廣州,成為高校城市第五強。

你對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高鋒老師


我也來說說。第一肯定是北京,不僅學校數量最多,頂尖名校也最多。北京大學,秦皇島希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等等等,太多了。

第二肯定是上海,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這樣努力趕超清華北大的頂尖高校,還有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這樣的老牌名校,還有上海科技大學這樣的新型高校,以及上海大學等這樣蓬勃發展的地方名校。

第三應該是南京。前朝中心,高等教育底蘊濃厚。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各領風騷,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在各自領域也在國內佔據一席之地。

第四第五還就不太好說。西安成都廣州。各自都有兩所知名高校,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難分高下。西安還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名校,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最近勢頭很猛,還有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學校。廣州的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名校。整體實力差別不大。非要排序的話,西安第四,成都第五。

謝謝,希望回答有幫助。


沉默的韋小寶


高校綜合實力最強的五座城市?這個中國的各類事情都是自古老大老二基本吃肉,老三老四老五喝湯,其他的只能餓死,高等教育界也是這個問題。綜合實力最強的的到底是那五座城市呢?今天就來嘮叨嘮叨。

城市高校數量

高校綜合實力強不強,先的有一大群高校,數量上來了再講質量,沒有數量談不上質量,光有數量那也是枉然。



這個圖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忍不住就想尿,有兩個數據比較以外,第一個是著名的大城市南京,高校數量竟然跌出了前十名,只能名列12名,第二個以外是自古高教匱乏的河南鄭州,高等院校數量竟然殺入了全國十強。

讓人揉揉眼睛以外看花了眼,再一看沒有錯啊。鄭州的本科數量不多,但是專科數量33所,僅次於武漢合肥廣州等,超過北京和上海。典型的院校一大群,質量好的沒幾個,目前就一個211院校-鄭州大學。

看高校實力,最重要的是看重點大學的分佈,一般的本科,專科都是蝦兵蟹將,中看不中用。

10個臭皮匠頂不住個諸葛亮,十個非211不如一個211,10個專科院校不如一個本科院校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分佈

這個圖表比較清晰了,全是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高校。總共有9個城市的985高校數量超過2個。這9所城市就是國內高教實力最強的城市。如果連一所985高校都沒有,那就稱不上高教強市。


這裡面幾個排名比較特色的是長沙,雖然有3所985高校,985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但是211數量稀少,因此排名比較靠後。

西安這次沒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放進來,所以有點吃虧。

另外軍校數量沒列進來,43所軍事院校(總部)分佈

  • 北京7所
  • 西安6所
  • 天津4所
  • 南京3所
  • 武漢3所
  • 重慶,大連,2所
  • 其他城市一所

北京,上海



北京上海,是絕對高教綜合實力前兩名,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北京有8所一流大學,2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985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其他211:北郵,央財,中國政法,北科等都非常出名

另外非211的協和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高校實力都是非常的強。

上海作為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高校質量第二。

4所985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211高校更多。



共有14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中的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都非常有名

南京


南京作為高教第三城,985數量比不上西安和長沙,但是211數量眾多,一流學科高校數量全國第三共有11所,2017年就新晉了4所雙一流高校。

武漢,西安


武漢和西安都是著名的高教城市,一直和南京爭奪高教第三城,個人認為第三城估計搶不過南京,不過高教第四第五肯定是武漢和西安。

但是誰是第四 誰是第五呢

武漢有2所985,5所211,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安有三所985:西交,西工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5所211:西北大學,長安大學,西電,陝西師範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西安軍校6所 武漢3所 所以西安總體實力超過了武漢。

其他城市

其他,成都,廣州,長沙目前實力不如上面幾個。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高校的數量以及高校的實力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能力的依據之一。國內高校數量眾多,每年都會畢業很多大學生,但是優質的高校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很多同學為了能夠上優質的高校,高考志願填報都會去高校資源實力較強的城市,那麼中國高校綜合實力最強的五座城市是哪五座呢?

第一名:北京市高校

北京市作為國家的首都,也是我們經常口中說的“北上廣深”中的老大哥,是政治以及文化中心。自然高校的數量也是位居全國前列,北京市共有8所985高校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26所211高校分別是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高校例如外交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它們都是中國的頂尖高校。

另外像一些雙非院校如首都醫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它們的實力也都是不錯的。特別是首都醫科大學的實力在醫學類院校應該是拔尖的水平。因此綜合來看,北京市的高校綜合實力應該是五座城市之首。

第二名:上海市高校

如果說北京市被大家成為“帝都”,那麼上海市被大家稱為“魔都”、“東方巴黎”。每年高考都會有很多學生放棄部分211高校選擇上海的普通本科高校。上海市共有4所985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另外上海市有5所211高校分別是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另外上海還有23所公辦本科高校,是除北京市以外數量最多的地方。


另外還有幾所高校雖然是雙非高校,但是實力也是比較強的。分別是海軍軍醫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關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這幾所高校每年在各省市的錄取分數線不低於部分211高校。

第三名:南京市高校

江蘇省的南京市歷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城市,無論是建國之初還是現在,南京市的高校實力應該都是名列前茅的。南京市有2所985高校,分別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有6所211高校分別是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學科特點,都能夠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內有一席之地。


另外南京有公辦本科高校17所,其中一些雙非院校實力比較強的有: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此外南京市還有幾所實力比較強的軍事院校。無論在科研實力,還是學生的總體水平,高校數量來看,南京市位於第三名應該是沒問題的。

第四名:武漢市高校

武漢市作為新一線城市,武漢市的高校數量是相當多的,而且武漢市的大學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武漢市有2所995高校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5所211高校分別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學校的特點涵蓋所有的學科門類。每年武漢市作為高考學生優先考慮報考的幾座城市之一。


另外武漢還有一些實力不錯的雙非院校,此外武漢的還有幾所實力比較強勁的高校,它們都是各自領域內比較頂尖的高校。因此總體來說武漢高校的水平數量應該與南京不相上下。

第五名:西安市高校

西安市是最近幾年的發展,雖然比不上同為新一線城市的武漢市、成都市、長沙市。但是西安作為一座歷史名稱,吸引著無所的遷客騷人。當然西安市的高校數量自然也是國內名列前茅的,西安共有2所985高校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它們都是實力相當強理工科類院校。西安有4所211高校,分別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


另外西安市有6所軍事院校,是除北京市以外軍事院校最多的城市。當然西安還有一些實力比較不錯的雙非院校:建築老八校——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等。

當然上面都只是說的各個城市的高校數量,而這些高校又有不同的科研機構,以及不同的研究院。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西安市的優質高校數量已經把全國絕大部分高校都佔過去。所以它們五個應該是中國高校實力綜合最強的五個省份。不過你們認為最強的省份是哪幾個呢?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第一是首都北京,它是全國文化中心,自然也是高等教育中心。北京四大名校“清北人師”之外,還有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女子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等行業領軍高校。進入新世紀,教育部安排東部高校援助新疆,清華牽頭援助新疆大學,任組長;北大牽頭援助石河子大學,任組長。



第二是上海。這裡有72所高校,四大名校是“復旦、交大、同濟和華師大”,除此之外,還有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中,排名處於前列,其中,上海旅專被譽為“旅遊行業的黃浦軍校”。

第三是南京。江蘇省是高等教育大省,南京市的高等教育存量為江蘇省之最,在國內名列前茅。南京四大名校分別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審計大學也是行業領域裡的著名高校。



第四是武漢。武漢號稱九省通衢,交通便捷,有82所高校,是世界上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四大名校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此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大學也是名校。



第五是西安。古都西安的四大名校分別是西安交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全是部屬院校,都進了“雙一流”)。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上都是“雙一流”)、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體育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陝西中醫藥大學等也都是全國名校或行業名校。

綜述。這些城市(直轄市和省會)裡的綜合大學底子厚、辦學水平高,顯得特別突出,如北大、南大、復旦、武大、西大。它們形成了“榜樣”,加上教育部政策導向、高等教育大眾化伴隨城市化,原來基礎好的專科大學(特別是工科大學和師範大學)也迅速朝著綜合大學邁進,藉助區位優勢,新增學科的辦學水平都在全國領先,可招收研究生、授予碩士博士學位。比如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研究院、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北師大哲學學院、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等等。



慈善文化研究


2019年傑青當然者籍貫統計,浙江籍不及江蘇籍的三分之一。

http://bbs1.netbig.com/thread-3004465-1-1.html

浙江全省高中的常春藤錄取人數總和連江蘇一個南外的零頭的零頭都不如。。

羅德獎學金校友,南外3個,超過浙江所有中學+大學校友總和。。

清華特等獎學金。。。浙江省居然只有江蘇的四分之一。。

國家最高獎。。浙江出生的人數只有江蘇的一半。。

其中江蘇光南師附中校友就有2人

18年工程院候選人,浙江籍只有可憐的數據,僅僅達到江蘇籍的一半。

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無論高校還是全省。。科教赤貧的浙江連江蘇的四分之一都沒有。。。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江蘇省內兩位教授獲得。。

浙江省至今無人有實力獲得,未來也沒有希望有教授具有相應實力成果。

浙江省學科評估所有A+數量的一半來自不敢放在正常批次招生的冷門超低分農學相關專業。浙江省10000名考生就能報考浙江大學。。很奇怪浙江學科評估靠著這些冷門學科宣傳,但是實際浙江大學農學院士。。農學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遠遠不如江蘇的地級市四非高校揚州大學。。。。安徽錄取線。。。浙江大學a+農學584分,比科大低了90分左右。。

18年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畢業高校統計,浙江居然潰敗到浙江全省高校校友不如清華大學一個高校的校友。浙江高校數據也僅僅等於江蘇高校的三分之一左右。

根據上述浙江媒體特別喜歡吹噓的學科評估(浙江高校數據一半A+來自無80歲以下院士,無國家獎的農類專業)。妄想製造假象浙江高校已經超過陝西高校。。其實無論重磅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還是院士候選人。。浙江高校都不如陝西高校。18年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陝西高校校友71人。浙江高校只有30人。差距巨大。。。。




科教特發達地區


高校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有哪些?關於在哪個城市讀上大學,有人偏好留在家鄉,有人偏好北上廣等大城市,有人偏好臨海或環境較好的城市,也有人更傾向於選擇“名校”,也有選擇地域較偏的城市。那麼,中國哪些城市的綜合實力最強呢?下面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城市介紹:

1、 北京

  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名校如雲,既是上大學首選城市之一,其中北京高校大約有92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是全國較為著名的學府。除了北大、清華這倆所中國最高學府,還有人文特色的中國人民大學,理工特色的北航、北理工,行業特色的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戲劇學院等。

2、武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立體交通樞紐,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繫四方的作用。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武漢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其中武漢市高校大約有84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都是武漢市211高校。

3、 廣州

  廣州是中國高等教育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華南地區的科教中心。其中廣州市高校大約有83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都是廣州市211高校。

4、上海

  上海,簡稱”滬”,是一座美麗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國際大都市。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而且還是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信息中心、經濟和貿易港口,是世界上繁華、具有經濟活力的大城市之一。

上海市高校大約有67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

5、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文明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長安是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人文薈萃,交通發達,在中國古代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的高等教育在全國也首屈一指。

普通本科院校42所,高職高專21所,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

二、其他

重慶,成都,長沙,天津,南京綜合實力也是相當不錯。在這就不作介紹了。

三、高校現在發展現狀:

中國目前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教育的發展也同樣如此,不同的城市大學的數量和辦學層次都有很大差異。

現在國內共有112所211大學和39所985大學,一般省會城市重點大學佔據的數量會多一些。而一些地區偏遠的省會城市,一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甚至就只是照顧性的有一個211大學的名額!

我是律政人生,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律政人生】,鼓勵一下點個贊~

歡迎關注我,2019年一起學習和交流!


律政人生


北京 上海 南京 武漢西安

其中北京獨一檔

上海第二檔

南京第三檔上

武漢西安第三檔中

廣州天津成都長沙第三檔下

前兩檔毫無爭議,南京坐擁2 985 6所211,武漢2所985,5所211 ,南京略多,但南京的非211都是bug……南醫南信那種拿A+等級的,南工那種拿科技一等,眾多院士的……所以南京勝武漢。

武漢和西安,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也算。都是2 985,5 211。總體實力伯仲武大華科要強於西交西工一些,不過西電,四軍大很bug……所以算伯仲,總體武漢領先一小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