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喂狗”什麼意思?豆腐不可以下酒嗎?

老張談三農


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是說豆腐是解酒的菜餚,豆腐吃多了,酒就等於白喝了。是否說的是這個道理,也值得商榷。吃豆腐會有利尿的作用,如果是真的,這就起到了快速排洩酒精的作用,喝酒吃豆腐就對健康有好處了,當今應該說是好事吧!


用戶67866280949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是喝酒的時候,如果用豆腐來下酒,不如不喝酒呢,拿豆腐餵狗好了。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俗語。

記得在以前,很多人都會做豆腐,我媽就喜歡做豆腐了。其實豆腐也很好做的,而且吃了又有營養。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好,但豆腐又可以自己做,如果有客人來了,用豆腐招待也不為過。很多人都知道,一般農村人聚在一起,是免不了要喝酒的。就像別人來我家做客,也是酒肉招待。



“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是豆腐和相剋嗎?不然為什麼這樣說?其實不是的,而是因為豆腐能解酒,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蜂蜜水、茶是經常用來解酒的,但豆腐也可以解酒哦。為什麼會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個俗語。我覺得應該是人們一邊吃著豆腐,一邊喝著酒,那都解酒了,還有什麼意思呢,豈不是白白喝酒了?喝酒就是要喝得有點勁頭,但又不能真正的醉了。



不過我覺得酒桌上有豆腐挺好的,因為有的人真的是拼酒太厲害了。放一盆豆腐在那裡,他們要是吃了豆腐,順便解解酒,對他們來說也是好事。不然一直喝酒,萬一出了問題,那麻煩就大了,畢竟酒精對我們身體的傷害也不小呢。我反倒覺得豆腐和酒一起吃,一舉兩得呢。


壯鄉小美


從前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豆腐,說豆腐就是他的命。有一次,他到一個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特意為他做了各種豆腐,還上了一盤紅燒肉,但他就沒有吃那個豆腐,拼命吃那盤紅燒肉,主人就很奇怪,說你不是喜歡吃豆腐嗎?他說我是喜歡吃豆腐呀,豆腐是我的命,但是我一看到這個紅燒肉,就連命都不要了。

這本身是一個笑話,但拿吃豆腐來調侃,確實說明用豆腐下酒挺沒面子的。豆腐在我們這兒,的確不是用來下酒的。農村辦喪事,鄉里鄉親湊一起,我們這兒叫辦“豆腐飯”,所以,就不怎麼吉利。再說了,平時開玩笑,老吃人家豆腐總不太那個啥吧?

習俗是座山,不能隨意翻。入鄉隨俗,入國問禁。而且,倫理和道理不一樣,兩者各管一攤,習俗就是一種倫理,恰恰是管不做什麼的,管做什麼的叫道理。比如到有些國家見面擁抱是一種習俗,但到了另外一些國家,就是耍流氓了。作為地方習俗,有時也沒啥道理可講,既然沿襲下來,相信樓主這邊肯定也會有類似的講究吧。


葛柏浩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話很有意思,看起來有點簡單粗暴,但是細細品味之後裡面蘊含有些道理。

豆腐在以前的農村,那是非常好的菜了。也不是隨時能買得到豆腐的。我記得我小時候,賣豆腐的都是挑著擔子走村串戶到處賣的,在村口吆喝著,村裡洗衣裳的農婦人趕緊起身去買豆腐,不對不是買,是換豆腐。那個時候做豆腐的是用農家黃豆做的豆腐,豆腐是可以用自家黃豆換的,然後再給點加工費幾毛錢就可以吃上豆腐了。那個時候賣豆腐的也是辛苦,挑一擔豆腐出去,挑一擔黃豆回來。



那豆腐是好的下酒菜嗎?要我說豆腐是很好的下酒菜。因為那是的農村能吃上肉很難,就是吃上豆腐也要家裡來客人了才去換點豆腐吃的,客人來了炒幾個菜園裡的素菜加上那個時候所謂的葷菜豆腐就可以招待客人了,客人來了怎麼少得了酒呢?吃豆腐喝著小酒,也就高興了,關係和諧了。雖然說,豆腐屬於鹼性能解酒,我們喝酒的目的不是喝倒,不是喝醉,而是喝得剛剛好,而對於哪些嗜酒如命的人,當然不喜歡豆腐下酒了,他們還想著狗肉下酒呢?你信不信?

“不如餵狗”其實是說,那些喝起酒來很親熱,一口一個兄弟,一口一個大哥,轉身之後,沒有什麼好處拿了,就翻臉不認人了。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豆腐真的不適合下酒?

以前小時候家裡是做豆腐的,爺爺繼承著家族的老豆腐手藝,這一干就是大半輩子。每年的十一月份冬至前後村裡的家家戶戶都忙著做豆腐過年,所以這段時間家裡的豆腐活生意也特別的忙。每天晚上放學回家至少也得等到半夜十二點才可以吃飯,偶爾餓的實在扛不住的時候只能吃點豆腐腦先墊墊肚子。

由於家裡的豆腐活實在太忙,奶奶平日裡根本就抽不出多餘的時間去菜園裡摘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晚飯吃的都很湊活,今天、明天和後天我們天天晚上吃的都是豆腐。雖然當時家裡的生活條件非常的貧苦,但是爺爺的生活心態卻非常的樂觀。每天晚上回來的時候不管再累他都要喝上二兩小酒,爺爺說要不是這幾天家裡的豆腐活忙,晚飯沒有什麼菜我還可以再多喝一點。天天吃豆腐,說實話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以後可能連酒我都喝不下去,豆腐下酒實在是喝的一點感覺都沒有。



說了這麼多關於我家以前豆腐活的故事,那麼接下來我們將回歸今天的主題: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弄明白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喜歡喝酒?酒對於那些喜歡喝酒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其實酒對於我們大部分喜歡喝酒的人來說就是一種感覺,長時間喝酒他喜歡那種迷迷糊糊半醉半醒的狀態,這種狀態讓他感覺很舒服很享受,簡單點來說就像是毒品用來麻痺人的神經讓人上癮一樣。每次一到飯點他就不由自主的想喝一點,下意識的想擁有那種大腦逐漸被麻痺的感覺,我喝酒就是為了賣醉,我就是喜歡那種暈乎乎的感覺。



在簡單的瞭解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常說: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道理了。眾所周知喝酒的時候吃豆腐可以使酒精迅速的排出我們的體外,這樣具有很好的解酒的效果。但是如果喝酒吃豆腐是這樣的一個效果,那麼對於我們喜歡喝酒的人來說是千萬不可以有的,那是因為大多時候咱們喝酒就是為了尋找那種暈乎乎的醉感。假如喝酒的時候一旦沒有了這樣的感覺,那麼喝酒的本質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職業農民的故事


喝酒嘛,就圖個迷迷糊糊,要是怎麼都不醉,就失去了喝酒的意義。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就是指豆腐有醒酒作用,越喝越精神。

想想曾經喝過的酒,也曾鬧過不少笑話。不過沒有這些笑話,喝酒就少了很多樂趣。一次,我們哥幾個去擼串,從下午6點開始喝,一直喝到了11點。我平時的酒量不太大,也就能喝8瓶。酒場上還沒醉時,一般不主動出擊,被別人捎幾輪,就開始醉了。那天晚上,已經喝到10瓶多了。老闆看我們喝得多就贈了塊西瓜,他們還在喝酒,這塊西瓜大部分就叫我吃了。又喝了一會兒,酒勁徹底上來了,那時已經酔大了,就開始吐,他們也喝的差不多了。一見我吐,過來一看,滿地都是西瓜紅。以為我吐血了呢。而我吐完就趴桌上睡了。他們可慌了,趕緊叫我。後來仔細看了看才明白是西瓜。好懸沒把他們嚇死。

這就是我在酒桌上的糗事,你有啥糗事沒有?





舊紅因提98


在農村很多農民都喜歡喝上兩杯。像我奶奶也是經常會喝點小酒。我奶奶房間裡就儲存著幾罐自己泡的酒。泡有桑葚酒、紅棗酒、捻仔酒。特別是遇上過節的時候,家裡人多熱鬧。他們更是要喝上幾杯小酒來談談家常。

為什麼會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農村俗語的出現呢?這主要也是農民生活實踐得出的經驗。為什麼農民都喜歡喝上幾杯小酒,特別是小聚的時候餐桌上更離不開酒?



我奶奶說晚上喝完酒之後能睡個好覺。這主要是因為酒可以促進人們的血液循環和有去風溼的作用。很多老人家血液循環不暢,筋絡容易疼痛而且大都有風溼病。所以,偶爾喝點小酒也是有好處的。但是酒這東西不能多喝,喝多了就會對身體的內臟產生不好的影響,同時也不要選擇在早上和上午的時候來喝酒,因為這時候喝酒容易損害我們的肝臟和大腦。


喝酒的時候都會有點小菜來伴酒,沒有下酒菜,喝酒也是沒有味道的。而素有“植物肉”美稱的豆腐也逐漸的出現在人們的下酒菜之中。豆腐美味又廉價。豆腐做菜樣式又多,可以說是下酒菜的不二之選。

雖說,豆腐做下酒菜好處多。但是,在農村人情方面來講,親朋好友來你家小聚做客,你卻上幾盤豆腐,就會讓人家覺得你小氣,不大方。招待客人上豆腐讓人覺得你很寒酸。因為我們都知道豆腐價格是很便宜的,五毛錢一塊豆腐,幾塊錢的豆腐就可以弄幾盤菜了。同時,豆腐是一年四季也能品嚐到,是很常見的。所以就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說法。



現在可沒有以前講究了,下酒菜最重要的是要美味,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很難都滿足到。而豆腐是基本所有人都愛吃的。而且豆腐做法多,男女老少適宜,所以,現在下酒菜中會經常有豆腐的出現。


三農天地


中國的農村俗語,既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農村的許多俗語,既有一針見血的作用,也能讓人深刻警醒,能讓人明知事理,就像這句話,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到底是什麼意思?豆腐下酒有什麼不好的?

1、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意思。

①豆腐可以解酒。

因為豆腐有解酒的功能,邊喝酒邊吃豆腐,按農村人的說法,喝酒圖醉,討媳婦圖有家的說法,一邊喝酒一邊被豆腐把酒解了,沒有醉酒的感覺,還不如不吃酒,把豆腐丟去餵狗更好。

②用豆腐下酒心裡不舒服。

現在農村的生活也好轉了,如果在喝酒過程中,沒有豬肉雞鴨鵝等肉下酒,還只是用豆腐做下酒菜,那會顯得主人家非常的寒酸,喝酒的人就逗主人家,我們不吃酒了,豆腐讓狗去吃吧,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

2、農村做豆腐的方法。

先把準備好的黃豆,細細的挑選,撿去石頭和黴了的黃豆,然後把挑選出來的黃豆放在盆裡浸泡,浸泡1至2天以後,把黃豆和水放在石磨裡推碾。

然後把黃豆漿放在大鍋裡熬煮一個小時左右,趁黃豆漿非常熱時,放入石膏,這叫點豆腐,然後,用紗布過濾掉黃豆漿,把豆腐渣去掉,把剩餘的豆漿放入盆裡,待,豆漿慢慢冷卻以後,豆腐就做成了。

總結

總之,農村這句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就是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豆腐有有解酒的功能,讓人喝不醉,還不如去餵狗去,二是讓用豆腐下酒,什麼年代了,還用豆腐下酒,不如把豆腐餵狗去,我認為就是這兩方面的意思,你認為呢?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

以文溫暖三農


俗話說“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你看,寧願拿酒去餵狗,也不要用豆腐當下酒菜,我一塊白白嫩嫩的豆腐招誰惹誰了,要這麼針對我哦,同樣是白白嫩嫩,換成大姑娘你們開心的不得了。

當然不是看不起豆腐,而是因為作為下酒菜,不論紅燒豆腐、麻婆豆腐、燉豆腐,都有那麼一些不合時宜,為什麼這麼說呢?

豆腐有解酒的功效

中國人愛酒,各地都有不同的酒文化,小時候看著父輩在桌上拿著海碗斗酒,那叫一個羨慕,真想趕緊長大,喝出幾分豪氣,當然,夢想終歸是夢想,長大後我一杯倒,根本不敢喝酒,但也會喊上幾句號子,比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喝酒肯定就會醉,無論是酩酊大醉還是微醺,都是醉酒狀態,酒精在體內新陳代謝,就是解酒的過程,一般微醺的話,等著自然醒酒就行了,但如果酩酊大醉,就需要一些輔助方法醒酒了。

古代許多醫學方面的書籍都記載瞭解酒的方子,《本草綱目》記載靈芝有解酒功效,現代醫學也證實了這一點,主要是靈芝能加速分解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從而達到解酒的效果。民間也說蘋果能解酒,因為蘋果中富含維生素B,對解酒有一定的幫助。

實際上,只要某種食物具有分解上述兩種酶的功效,或含有維生素B,都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你說巧不巧,豆腐這種食物,主要成分是大豆,而豆類中的蛋白肽,可以起到分解酶的作用,並且也含有維生素B。

清朝就有豆腐解酒的記錄:“大醉不醒,急用熱豆腐遍體貼之,冷即易,以醒為度”——清王士雄。

豆腐非待客之道

說起來,豆腐真的是一種非常寒酸的植物,中國人待客,無論是出於真心尊重還是死撐面子,都要拿出最好的菜來請客,大魚大肉是必不可少的硬菜,你要上一盤豆腐,不管這道菜做的多美味,總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太美。

一般的酒場合,肯定是和朋友一起推杯換盞,那即使有豆腐,也只是陪襯罷了,當然,你一個人在家小酌是另一回事兒了。

因此,出於待客禮儀的考量,也不能光用豆腐下酒了。

豆腐下酒,不如餵狗

人們常說,喝酒的最佳狀態是微醺,腦子清醒,但又有些雲裡霧裡的感覺,快樂似神仙,那麼,你用豆腐下酒,豆腐本來就有解酒的功效,你一邊喝,體內豆腐跟著就給你解掉了,還有什麼意思呢,喝來喝去也進入不了狀態,簡直是對美酒的褻瀆,那還不如去餵狗算了呢。

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豆腐確實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但並不是靈丹妙藥,你不能說甩開膀子喝,醉的媽都不認識,然後一塊豆腐解決問題。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同樣的,脫離豆腐量談解酒,也是耍流氓,吃十斤八斤豆腐也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完全的解酒效果,不如吃顆解酒靈來得快。



也可自話


“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我還真是打小就經常聽到,很多年搞不明白,為什麼豆腐就不能下酒了?豆腐那麼好吃,本是窮人的肉食?


都說好奇害死貓,可我就是好奇心重,搞不懂的偏要去琢磨個道道出來。再早會時常當豆腐下酒菜,始終沒發現什麼不正常。無論是燉豆腐,燴豆腐,燒豆腐,還是雞扒豆腐,酒桌上都會和其他下酒菜一起消耗,沒見誰個吃豆腐有異常。只是感覺不能就豆腐一個下酒菜,單調還寡淡,要配其他葷菜涼菜,最低要陪個花生米。

後來經歷多了,慢慢知道這句俗話的真的含義了,確實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也確實是過去老人們的說法。如今的老人一般就不這樣說了,一桌菜,當然有豆腐,愛叨叨,不愛叨還有其他菜供選擇。再不能說一口豆腐下酒會怎麼的了。


道理不說還好,有神秘感,說出來比屁還松。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就兩個含義:

第一個,豆腐不是待客的菜。

儘管豆腐是窮人的肉食,千百年來無人不愛吃,便宜營養還美味。但是過去規矩,自己家人吃著是高端美食,就是不能用來待客。也知道客人同樣喜歡豆腐,客人在家一樣經常吃豆腐。

這個現象有點繞。為什麼明知道客人喜歡吃豆腐,卻不能用豆腐待客?道理是這樣的。中華民族美德之一,就是對待客人比對自己還要好。光山傳統就是這樣,客人來了,要拿最好的食物招待,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整一桌好菜。當地有句老話:“沒錢了,脫褲子也要弄塊肉待客。”說的是來了客人,家裡沒錢買肉做菜,把褲子脫掉賣了,也要買來肉,盡情招待好人家,不是脫褲子賣那個換肉。

根據這個民俗民風,就知道為什麼不能用豆腐待客。因為弄個豆腐菜顯著不盡心,對客人不重視,不尊重。換位思考,做客人的也是這樣認為,會明顯覺得受了怠慢。因而就有了這句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餵給狗吃,狗還知道個好,花錢請吃還得罪了人家,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第二個,豆腐下酒多費酒。

招待客人喝酒,都願意主客盡興,喝好不喝醉。但也有個不便說出口的原因,就是酒不能浪費了。

尤其是喝酒人,見不得美酒拋灑浪費。酒鬼更是了,一頓酒喝好為算。可是酒場上就有很多浪費現象,大多發生在斗酒中。偷偷拋灑酒、把酒倒掉水換酒。這裡要說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擴大酒量的事情。本來能喝半斤酒的,卻喝半斤多不醉;本來一次就喝好的,卻過會清醒了還能接著喝。如此現象,做主人的再捨得,再大方,心裡也會有小不舒服,不高興看到這樣的場面。本來我一瓶酒一頓飯就盡到地主之誼,這搞得上頓喝完接下頓,費了酒也費了時間。所以說這個想法還不能明說出來,只好心裡不舒服。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喝酒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場酒喝下來,暈了爽了,來碗糖雞蛋,或者酸湯麵,然後一杯茶沒喝完,酒意好像過去了,還能接著喝。這就是冰糖荷包蛋的功能,直接的解酒。豆腐就有這個功能。不信可以試試,你平時半斤的酒量,喝完暈乎乎。你燉個豆腐下酒,最低可以多喝二兩。這多出的二兩哪去了?確實是被豆腐化解了。這個道理很簡單,高蛋白食物有分解吸收乙醇的作用。這就知道為什麼花生米是最好的下酒菜了,香味足,體量小,一粒花生米就能和緩口腔的酒精刺激,喝下去的酒能完全體現,不像豆腐下酒,喝半斤體現三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