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重范仲淹,最佩服歐陽修,最討厭司馬光,最同情王安石,最羨慕蘇東坡。您呢?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她40600526


這幾個人都是不簡單的!基本上贊同這個說法。

范仲淹出生寒門,隨母再嫁,勤奮好學,胸懷博大,憂國為民,文可安邦,武能定國,讓人敬重。

歐陽修年少失父,母親執教,畫荻識字。一代文豪,繼唐韓愈之古文運動,開宋代文風,更是提攜後進,蘇家三父子是其門生,功不可沒,故言佩服佩服!

司馬光宋代保守派代表人物,出生大地主家庭,是王安石改革的對頭。雖著有《資治通鑑》,但從他盡廢王安石的改革措施看來,可知此人只維護大地主大官僚本階級利益,全然不顧及北宋早已積貧積弱的現實,實在不以強國富民為己任,缺乏戰略眼光!故而厭惡之!

王安石以天下為己任,為強國富民而奔走,是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只可惜他的改革良好措施卻毀在一群執行不力的人手上,雖然最後改革失敗,北宋王朝又打回原形。但他的改革經驗啟發了後來者。所以說同情他!

至於蘇軾,出生書香門第,是中國歷史上藝術和文學少見的天才,也是全才,詩詞歌賦書畫樣樣拿得起,只可惜他在改革浪潮的獨立見解不受待見,才導致他的仕途坎坷,歷典八州,卻意外成就了他繼歐陽修之後的又一代文豪的地位。經歷雖坎坷,但他總能灑脫看待世間繁華,故羨慕也!

以上所解,是否恰當?煩請多多指教!


宏石


我也來吹一波

這幾個人中最有本事和忠於大宋的是司馬光,最無能和壞的是范仲淹。

先說說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有他在開封考公務員期間很努力和天天吃粥。對他的所作所為還是不甚瞭解。

范仲淹考上公務員後,混到了考試院的高官 。進行了考試資格大審核改革,所有的考生都要進行嚴格審核,要有保人,從考童生也就是高中升學考試開始就進行審核。這樣好多人,比如庶子,家裡面有人犯過罪的,贅婿等等沒有資格參加考試,當時又不是隻有一個宋國,大遼和大夏都在,於是好多人都跑到別國做官了。

後來范仲淹實在無能,皇帝就貶他到宋夏邊境。作為一個邊境官,和大夏搞好關係,不打仗就好了。他偏偏要建功立業,花大價錢修建城堡,建立保甲連坐制度,挑釁和入侵西夏,結果是年年被打得大敗。浪費了大宋大量的國力,也間接導致了種家軍佘家軍這樣的軍閥集體的出現。

皇帝一看不行,將它又貶官。他政治智商為零,和皇帝極為猜忌的滕子京勾搭到在一起,簡直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再說歐陽修,此人扒灰,還陷害死了忠良狄青。

再說說王安石,此人我也不多說,就舉個案例。此人強迫體弱多病皇帝宋神宗和皇后去農田插秧,結果皇帝病倒早逝。導致宋徽宗上臺繼位,北宋滅亡。

最後說說司馬光。司馬光主張不要朝令夕改,主張保守。打個比方,你朋友欠了你1萬塊錢,約定一年後還。司馬光認為,必須將錢還了,再談其他的。王安石說,這1萬塊錢我花光了,沒有錢還,現在來變法,以前借的1萬塊不還了。你再借1萬給我,我保證給你20%的利息。司馬光認為,國家和做官的首先要誠信,以前的債和承諾都履行了再談以後。王安石是先廢除舊法(過去的承諾和債務),再變法(再騙百姓一次)。但是百姓又不是傻子,自然不相信王安石的謊言。後來變法完全失敗了。

後來,大宋出賣大遼,也是按照王安石的思路來的。


天堂160590167


前邊的都非常贊同,唯獨最後一個,"最羨慕蘇東坡"不太理解,羨慕蘇東坡的文采嗎,從政治上說,我覺得蘇軾也就還好,跟另外四個不是一個層級的。

范仲淹范文正公,一個完人,能文能武,文能改革弊政,武能定國安邦,他在西北戰場常年同西夏作戰,可謂勞苦功高。他的能力連歐陽修都佩服不已,歐陽修向宋仁宗建議應該讓范仲淹做丞相,仁宗皇帝對范仲淹也是非常信任。



王安石相對執拗一些,但毫無疑問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優秀政治家,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雖然有些激進,但軍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是切中時弊的。司馬光跟蘇軾同為保守派,他們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認為當時天下太平,國家沒有到大改的地步,蘇軾面見宋神宗向其闡述他的保守派思維,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但從長遠看,王安石變法措施被全面廢除,對北宋是災難性的。

我的觀點是,最敬重,最崇拜范仲淹,最同情王安石。蘇軾的文學成就確實沒的說,但我覺得范仲淹的詞一點不差,向大家推薦一首范文正公的《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一首邊塞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時寫下的,最近有一部叫《孤城閉》的電視劇就要播出了,"孤城閉"可能就是這首詞裡的詞彙。


北宋耶律蕭


其他我不說了,蘇東坡很苦,灑脫闊達都是出於無奈,說白了就是:破罐子破摔,不能做治世能臣了,只能做一個散漫的居士。

蘇軾和李白不一樣的。雖然世人評價他們一個是豪放灑脫,一個是瀟灑飄逸,聽著差不多。

李白是:“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你們都是大傻逼,你們都不理解我,我是神仙誰敢攔我,我要月亮還我月亮。”

蘇軾是:“行吧行吧,你們愛說說吧啊,什麼又有個貶官成吧,這有好吃的開心,我要發明新菜啦。”

李白不屬於人間而蘇軾從始至終都在人間。

不要羨慕了,唯一能羨慕的,是他即使理想破滅、仕途失敗、生活無奈,卻受到那麼多人愛戴。



Bilibonglong


范仲淹自然需要後人無限的敬重,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經足現他的無上的品格。試問世間能有幾人做到?!

歐陽修是最幸福的,他一生也是文采飛揚,號稱“醉翁”,難得糊塗,天地一醉翁。這是凡俗人做不到的,他也是有義氣擔當的,在范仲淹推行改革的時候,遭到保守派的阻撓,歐陽修站出來反駁,寫了《朋黨論》。可見歐陽修也是很義氣的。歐陽修三次被貶,兩次都是與歐陽修有關,這是他們意氣相投,品格的魅力。

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對冤家啊,相互爭鬥了一生。司馬光作為儒家傑出代表,為當時的統治者服務,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把整個歷史從新的梳理一遍,加上自己的見解,讓當朝的統治者可以借鑑來管理國家,這就是有名的史書——《資治通鑑》,可謂是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地位與《史記》比肩。司馬光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阻止王安石變法,司馬光作為保守派,不能針對當時的國家弊病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而王安石是積極的改革派,洞察當時的政治弊端,並能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改革推行之後,讓當時的宋朝國庫充盈,王安石功勞不可謂不大。後來證明,王安石的變法是正確的,只不過是在變法的時候用人不當。司馬光是修書的高手,王安石是執政的強者。我不討厭司馬光,也不同情王安石。

蘇東坡,自從入仕途之後,不是被貶謫,就是被貶謫的路上。而蘇東坡心懷“兩家,儒家,道家”,入世就是儒家,積極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出世,就是道家,逍遙物外,天地間“詩酒趁年華”。但是他是一個管不住“嘴"的,就連下面的侍女也是說他

"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聽後也是開懷大笑。這是一個非常隨性的人。

在那個時代,士大夫和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讓民眾富足,從先前的一天兩頓飯,到一天三頓飯,或者在來個宵夜,簡直和現在沒有什麼區別,國家官員的待遇和底層民眾的生活,不能只是知足能表述的,更多是享受生活。那個時代是群星璀璨的時代,這幾個名字,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仁宗,神宗,這個時期是令人豔羨的時期。


曹城少年


因為水平有限,胡亂點評吧。

至今為止,對司馬光對歷史的貢獻都知之甚少,唯有小學時讀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和後來歷史上講到的北宋時以他為首編纂的歷史典籍《資治通鑑》,最近又讀了一首他的詩作《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雖然只有這一首,感覺意境卻很美!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與司馬光是同時代的人,也可以說是齊名,都曾在中國歷史上幹過轟轟烈烈地大事;功過是非,人品孰優孰劣,我才疏學淺,不敢亂作點評,恐打擾了兩位先人的安靜。

王安石的詩詞作品讀過幾首,尤其是《桂枝香》,不需細品,粗讀一遍,就感覺氣勢恢宏,場面雄奇,道盡了古金陵的前世今生和輝煌榮辱……這是在說人還是在說事呢?一切盡付笑談中吧!

歐陽文公、蘇老先生,兩位先賢的佳作曾讀過多首,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蝶戀花》、《生查子》以及《念奴嬌》和《水調歌頭》;回想其中意境,體現出了東坡的雄渾大氣,文忠公的清新婉約。

最喜範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往事越千年,雖然范文正公已遠去,但他為國為民的精神依然在為我們當代人做著無聲的詮釋,他們都有心憂家國的情懷,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學習嗎??


微笑8543861695582


范仲淹是君子,但是太君子,所以慶曆改革半途而廢,他不懂有時候改革是要有暴力支持的,歐陽修嘛你想多了,他其實就是個嘴炮技能,寫文章一流,搞政治末流!蘇軾首鼠兩端,是一個妄想政治改革像無痛人流一樣的過程(人流可能無痛嗎?)搞笑!,王安石是一個有理想、有手段、有智慧的人,只是人際關係搞的太差了,沒有識人用人只能,當然在當時的一片反對聲音中,他很難處理這些關係


Nothing165354506


司馬光也是不錯的,是個十足的君子,他和王安石只是政見不同,僅此而已,王安石死後,身居宰相的他沒有落井下石,反而要求朝廷給與厚葬。他一輩子不納妾,原配妻子不能生育,最後他就過繼了哥哥的孩子做養子。

司馬光當時在民間的口碑非常好,其文學才華和道德修養都是頂尖的,如果僅僅因為政見原因就否定他,那太不公平了。


北宋書生耶律蕭


這話說的牛,好像你同他們都共過事是的。某不才,沒上過科班,至於《宋史》更沒有讀過,但對於這幾個大佬卻是仰慕的不行。背過《岳陽樓記》,知道作者叫范仲淹,特別欣賞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常恨吾等庸人,沒有那種眼界面;小時候砸缸救過小朋友的司馬光常讓我嫉妒:我咋那麼笨呢?小時候除了偷瓜摸棗,好像沒幹過啥光彩的事;至於“修卻知道你,你卻不知修(羞)”的歐陽修,在他面前我肯定永遠都是害羞的,因為我必須掂著腳尖去仰視膜拜,作為一代文壇的領袖,許多牛叉的人物都得感謝他的提攜;上中學學歷史,記得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列寧說過: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似乎改革家就和王安石劃上了等號,到後來讀他的詩文和典故,才知道是一大家,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俗話據說就是稱讚他的;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壇的傳奇,而三蘇是傳奇中的傳奇,三蘇成就最高者當屬高唱“大江東去,浪掏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蘇東坡了,其豪邁文風讓人擊節讚歎:如果能活在他的筆下,那該是怎樣的榮幸!此五人皆千年歷史人物,其事蹟皆能成做人之楷模,像我這樣的微小人物,有什麼實力能點評他們呢?算了,我還是多讚美他們幾句吧。


停停走走的風


最討厭司馬光

1.宋夏戰爭初,夏強宋弱,范仲淹穩守,司馬光冒進,任福大敗。

2.生病怎麼辦?沒錢買糧食怎麼辦?百分之一百,二百的高利貸等著你!王安石百分之二十青苗貸,司馬光政策呢?

3.司馬光上臺,辛辛苦苦攻來的五城要給西夏送回去!

司馬光既沒解決問題的理想,也沒手段,只是一噴子。司馬光的經歷從未主政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