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勝趙國成:要發“帽子”也要發票子|商界直播實錄

商界傳媒系列「直播」進行中

江小白陶石泉、鄉村基李紅、分眾傳媒江南春、豬八戒網朱明躍、尚品宅配李嘉聰、品勝集團趙國成、洛可可集團賈偉、熊貓傳媒申晨……

3月4日-3月20日,每晚7:30,大咖和你相約,在線分享獨家“信心之戰”!更多重磅嘉賓,敬請期待!

下文整理自商界識堂·信心之戰系列直播

品勝股份董事長趙國成口述

品勝趙國成:要發“帽子”也要發票子|商界直播實錄

【要點直擊】

談變革:要把變革凝聚為企業的文化,把變革意識滲透進企業的血脈筋骨。變革要老闆帶頭,用“發帽子”和“發票子”來提高員工變革的積極性。

談管理:企業一定要重視精細化管理,阿米巴經營模式這種劃小經營單元的形式很值得借鑑。

談風險:企業必須要有個風險兜底的機制和能力。變革是為了明天吃得更好,但不能把最基本的米飯、饅頭的保障喪失掉。從操作層面來說,最簡單也是最關鍵的就是一定高度關注現金流。

談未來:產業互聯網將重塑傳統制造業,會帶來更多商業模式的變革,其中蘊藏的機遇,比起前幾次工業革命也是毫不遜色。

【以下為口述內容】

疫情給整個經濟形勢和企業生存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給了我們重新思考企業發展的一個契機。這個時候談變革,意義尤其重大。

比如說像諾基亞和IBM以前主要2C做手機和電腦,後來專注2B業務。如今,諾基亞在5G領域、IBM在企業諮詢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更突出的是3M公司,因為疫情,3M的口罩瞬間走紅,其實他在很多細分領域做得都非常好,比如我們手機行業用到的膠水就必須是3M的,全世界其他公司做的就不行,屏幕貼合就不夠好。我們發現這種偉大的企業在變革方面一直下足功夫,而非靠一個東西吃一輩子,一成不變的觀念在今天是特別可怕的。

品勝之所以有資格講“變革”這個話題,是因為品勝就是一個特別願意去去“折騰”的企業,願意主動去迎接變革。其次,面對疫情,品勝的經營目標不僅沒有大的影響,反而會增長,這種“抵抗力”也來自於變革。

3C數碼行業每過半年就會有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跟不上就會被無情淘汰,品勝的變革基因,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打拼出來的。可以說,品勝是變革的獲益者,變革,是企業走出疫情影響的最強助力。

企業變革攻守之道

首先,從觀念的角度來說,變革是企業發展的“攻”。不是說因為疫情造成了影響,或者看誰變革成功了,變得更好了,所以我也想變革,變革對企業的意義來講遠不止於此。必須要明白,不變不行,變是普遍規律。因為市場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消費群體的構成與觀念也在迅速迭代,你憑什麼不變?企業一定要破除固有的思維框架,徹底擺脫路徑依賴。

其次,精益化的管理,是企業“守”。企業的日常經營一定要非常良性,保持一個企業持續的盈利能力,這個是變革的基礎。否則,不要說變革,企業的生存都會出問題。

品勝趙國成:要發“帽子”也要發票子|商界直播實錄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當下比較流行的阿米巴的經營模式。企業要化小核算單元,我們每一個小的單元,都要盈利,理論上把責權利劃分明確。企業就有一個大老闆,下面還有很多小的老闆,把每個項目每個環節的業績與其收入直接掛鉤,把管理做到細緻入微的程度。

再次,在變革的同時,企業必須要有個風險兜底的機制和能力。變革是為了明天吃得更好,但不能把最基本的米飯、饅頭的保障喪失掉。從操作層面來說,最簡單也是最關鍵的就是一定高度關注現金流。可以看到,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普遍都是戰略上比較激進、槓桿率很高、現金流很緊張的企業。就像人一樣,你身體再好,萬一出現一個血流不止的傷口,那就那就完蛋了。

品勝趙國成:要發“帽子”也要發票子|商界直播實錄

企業變革方法論

變革一定是一把手工程,老闆要自上而下去推動企業變革。但問題是,一個企業裡只有老闆在變,員工不願意變,何談變革?

所以企業必須有個機制來保障變革,員工才有主動追隨老闆去變革動力。簡單總結:第一要發帽子,其次發票子。

什麼是發帽子?如果公司一直在變革,就會有一些新的部門和項目出來。把這些項目的負責人崗位賦予普通員工或者一些新員工,給他們更好的升職機會。

發票子就是發錢。企業都是利益導向的,誰賺錢多誰得的多很正常。但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個別新項目週期會比較長。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原有的KPI考核制度,完全可以用項目進度為標準來考核。

這樣一來,老闆始終在最關注新的項目,新的發展思路,同時追隨老闆腳步的員工也有升職加薪的機會,這場變革才有可能成功。

品勝趙國成:要發“帽子”也要發票子|商界直播實錄

在品勝有個傳統,值得大家借鑑:我們開會不說優點,只談問題,有天大的成績我們都會簡單的祝賀一下,一帶而過。

一個企業如果開會不談問題,不著眼於解決問題,請問這個會議有什麼意義?互相拍馬屁、歌功頌德,就可以保證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嗎?開會一定是檢討自己,去找缺點,永遠聚焦於問題的解決。

產業互聯網是機遇無窮的

工業信息化革命

最近,“新基建”“5G”“產業互聯網”等概念十分流行。在品勝看來,產業互聯網是一種新的工業信息化的革命,這裡面有很多商業模式創新的潛力。

產業互聯網最大的意義在於實現深度的線上線下融合。可以舉個例子:我們以後到飯館裡面去點一份夫妻肺片的同時,上游賣牛肉的供應商就能看到這個訂單,鎮上有養牛的看也能看到這個訂單,這前面做飼料的是不是也能看到這個訂單?這一切在理論上都是可以實現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這些節點之間的信息打通。

實際上品勝也推出了一個叫PISEN MORE的供應鏈管理平臺,這就是在做產業互聯網。在B2B的交易環節,我們把信息共享出去,讓小B在下單的時候,大B就看得到,甚至大還可以通過眾籌等方式來測試市場對這個產品的接受度。(關於品勝生態戰略的更多解讀參見:疫情之下企業生存樣本調查 | 品勝:不改革,我們會痛的更深)

那麼,再到C2B2B2C這樣的流程應該很快也可以實現。訂單進入產業後怎麼去規劃生產?PMC如何響應?原材料、人工的數量、需要的設備的情況等等都可以把它數據化。通過是公益信息化或者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未來的製造業可能會極大提升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沒有產業互聯網能力的企業將無法生存。

可以預見,產業互聯網會催生很多超級平臺工具的勃興,它會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工業基礎設施。普通企業不可能每一個都重複建設屬於自己的平臺,而是大平臺的信息化的工具把接口開放給你,藉以實現信息的自由流轉。

這裡面要保證小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同時不侵犯經營的機密。如今,這種產業工具,包括阿里、騰訊這種巨頭已經躋身,他們也還在試錯。品勝已經參與其中,可能做不了那麼大,但可以做得比較深,讓企業用了這個工具以後,降低生產經營的成本。

綜合來看,產業互聯網中蘊藏的機遇,比起前幾次工業革命也是毫不遜色。

這就是品勝在疫情壓力下對變革的一點感悟。面對疫情,善於“折騰”的品勝成立醫療器械公司,上馬了11條口罩生產線,加速推進醫療電子品類的新增長;同時“任性”地調高企業經營目標,穩步擴張PISEN MORE生態戰略版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危中有機,機遇的發現與把握依靠的正是企業的變革意識和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