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7日蘇聯紅場閱兵是很悲壯的嗎?

0詩意0769


蘇聯紅場閱兵是悲壯的,1941年底莫斯科保衛戰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德國法西斯圍攻莫斯科的部隊,已經可以看到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塔尖上的紅心。莫斯科保衛戰的勝負對蘇德雙方都至關重要,對於蘇聯來說,其意義不言而喻。她是蘇聯的首都,一旦失守,對蘇聯軍民和整個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於希特勒也一樣,他妄想冬季來臨前,結束蘇德戰爭,所以莫斯科保衛戰是改變世界反法西斯的關鍵節點。

而紅場大閱兵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的,蘇聯軍隊的士氣需要一次極大的鼓舞,試想一下當時險惡的環境,德軍如果在閱兵時發動攻擊,後果是很嚴重的。當時有蘇軍高級軍官出於領袖安全考慮,反對這場閱兵,但斯大林臨危不懼,毅然決定進行。蘇聯嚴密的組織了這場閱兵,包括如何阻擊來犯敵人,蘇軍冒著大雪,群情激奮,雄赳赳氣昂昂,高喊著“烏拉”直接開赴前線!

紅場閱兵鼓舞了士氣,直接開赴戰場和侵略者浴血奮戰,扭轉了戰爭初期節節敗退的不利局面,成為了二戰中最值得紀念事件。





観滄海


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會戰的關鍵時期。180多萬德軍,1700多輛坦克,1390多架飛機,14000多門大炮,業已兵臨莫斯科城下。德軍先鋒機械化部隊最近距莫斯科僅有25公里了。為了鼓舞蘇聯士兵的士氣,斯大林等蘇聯高層毅然決定:傳統的十月革命節閱兵照常舉行。

11月1日,蘇軍大將朱可夫被召到最高統帥部。斯大林對他說:“今年的十月革命節,除了要在莫斯科召開慶祝大會外,我們還想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式,你認為如何?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這樣做嗎?”

朱可夫說:“納粹德軍在最近幾天內沒有力量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在10月份的作戰中遭到了極其嚴重損失,現在正補充人員兵力和調整部隊的部署。但是德國軍隊能夠而且肯定要進行破壞行動。”

兩人最後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舉行閱兵式。為了防備在慶祝活動中遭到空襲,從其他方面軍調來戰鬥機,兩個師的空軍保衛首都莫斯科的防空。而且朱可夫向斯大林保證,決不讓一架納粹德國轟炸機飛到紅場的上空。

歷時4年的蘇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殘酷而悲壯,不少城市和農村被炸成廢墟,近2000萬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場正義的戰爭中,蘇聯人民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犧牲精神,“動天地、驚鬼神”,永載人類史冊。 戰爭剛剛爆發,藝術家便立即行動起來,他們奔赴戰場,或拿起武器,抗擊敵人;或用自己的作品,在前線做宣傳鼓動。在德國法西斯軍隊深入蘇聯腹地之後,全民動員投入戰鬥,幾乎沒有前方、後方之分。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蘇聯藝術家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藝術創作,及時用自己的作品揭露敵人的殘暴、兇惡和虛弱,宣傳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以鼓舞人民的鬥志。數以萬計的宣傳畫成為當時最快捷、最銳利的武器。它們被張貼在城市街頭、農村小鎮和交通工具上,被張貼在前線的壕溝、坑道里。因為它們的主題鮮明、語言簡練和形式感強,在群眾中有很強的感召力。許多作品已成為20世紀宣傳畫中的經典之作。

1941年11月7日,大雪紛飛。這一天,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這個神話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莫斯科紅場。上午8點整,一個盛大的閱兵式在這裡舉行。參加閱兵式的坦克、大炮、汽車和每一個蘇聯軍人的雙肩和後背都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雪。所有的人都意識到在即將來臨的殊死搏鬥時刻舉行這次閱兵的特殊意義,所有的人都屏聲靜氣傾聽著斯大林在列寧墓上用沙啞的聲音,向每一名蘇軍將士所發出的號召:“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你們,偉大的解放使命已經落在你們身上。你們還要辜負這一崇高使命?!讓偉大的列寧勝利的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接受檢閱的蘇軍將士開始通過紅場,他們將直接從這裡奔赴戰場。

年事已高的著名老畫家К·尤恩別具匠心的一幅油畫《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紅場上的閱兵》(1942),描寫莫斯科受到圍攻、法西斯兵臨城下時,紅場上照常隆重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閱兵典禮,表示出蘇聯人民同仇敵愾保衛莫斯科和保衛祖國的決心。

1941年11月7日清晨,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把莫斯科所有的街道染得雪白。首都軍民在飄著雪花的初冬霧靄中,在紅場舉行了盛大的獨具風格的十月革命24週年閱兵式。

當時納粹德國軍隊已經到達莫斯科附近,但斯大林決定如常舉行閱兵並在閱兵式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受閱部隊接受完檢閱後隨即開赴前線作戰。

在閱兵方陣前往紅場的路上,不少的士兵滿臉灰塵、衣著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閱兵現場也是比較混亂,由於各種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陣也極不整齊。因此,有些蘇聯史學家戲稱,這是蘇聯紅場閱兵史上,一場最“不堪入目”的閱兵。

不過,在眾多史學家眼裡,這卻是蘇聯軍民創造的“一個冬天裡的的奇蹟”。曾有位蘇聯史學家講到:“很顯然,德軍已兵臨莫斯科城下,可莫斯科依然鎮定自若,甚至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閱兵,這無疑是莫斯科充滿勇敢與智慧的表現。”

整個閱兵式都是在雪中進行的,坦克、大炮和汽車都被覆蓋著,莊嚴肅立的指戰員們的雙肩和後背都是雪。他們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聆聽從列寧墓的觀禮臺上傳出的斯大林的聲音:

“紅軍和紅海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男女游擊隊員同志們!全世界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匪軍的力量。處在德國侵略者壓迫下的歐洲被奴役的各國人民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

可以感到,斯大林很激動,他在心靈深處意識到在即將來臨的殊死搏鬥時刻舉行的這次閱兵的嚴肅性和特殊意義。

他接著向那些直接從紅場開赴戰場的人們說道:偉大的解放使命已經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將不辜負這個使命!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的戰爭、正義的戰爭。

斯大林停頓了一會兒,深深地吸了口氣,他的聲音變得更加堅定:“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佔領者!”

最後,斯大林列舉了俄國的偉大先驅者和民族英雄的名字。

斯大林說:“這一群喪盡天良、毫無人格、充滿獸性的人恬不知恥地號召消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消滅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列賓和蘇利柯夫、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民族,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好吧,既然德國人想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得到殲滅戰。今後我們的任務,蘇聯各族人民的任務,我們陸海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的任務,就是把侵入我們祖國領土的所有德國人——佔領者一個不剩地殲滅掉!”

斯大林的講話結束後,蘇聯當時的國歌——國際歌響徹雲霄,口號聲、掌聲連成一片,全場都在高呼:“烏拉!”

全副武裝的蘇聯紅軍部隊,邁著雄健的步伐從紅場列寧墓前走過,接受了最高統帥們的檢閱,隨後就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

經過浴血奮戰,到了1942年2月,蘇軍已將德軍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區域,德軍損失了50餘萬人和大量技術兵器,遭受了二戰中第一次重大失敗。為此,希特勒撤換了包括布勞希奇、包克、古德里安在內的35名高級將領。莫斯科戰役打破了德軍“無敵”的神話,蘇軍所取得的勝利也令同屬反法西斯陣營的英、美兩國意識到,蘇聯是必須團結的對象。

閱兵帶給蘇聯紅軍部隊和人民的鼓舞作用是絕對不可低估的。對於這次閱兵,英國《新聞紀事報》當時報道說:“通往莫斯科的要衝鏖戰正酣,而莫斯科卻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傳統閱兵,這是英勇和無畏的榜樣。”後來的戰爭過程和結果給此做了準確的“認證”。


鐵桿軍迷


毫無疑問,1941年紅場大閱兵是世界閱兵史上最特殊的一場閱兵——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大閱兵中唯一一次在分列式結束以後,所有受閱官兵直接開赴前線的閱兵。

在該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啟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在一千八百餘公里的戰線上同時出動百萬大軍對蘇聯發動閃擊。而此時的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和蘇芬戰爭,軍隊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短短數月,其歐洲部分就有近100個師喪失了戰鬥力,德軍已經推到了莫斯科城下。

這時,東線西伯利亞的數十萬蘇聯紅軍就成了已經近乎無兵可用的蘇聯的生命線。幸而有著名的紅色間諜佐爾格,獲悉了日本不會在近期內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因而這些紅軍在西伯利亞鐵路的火車的運輸下,機動到了莫斯科。

此時已經到了11月,即將迎來十月革命24週年紀念日。按慣例,這一天蘇聯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來慶祝。然而德軍已經兵臨城下,閱兵是否還有必要舉行?

斯大林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後,作出了一個堅毅的決定——閱兵照常舉行!所有受閱官兵全部來自即將走上戰場的紅軍,所攜帶的所有武器,無論是步槍、手槍還是大炮甚至是飛機,全部實彈!

當閱兵進行曲和整齊的步伐聲響起時,希特勒還沒有反應過來,直到收音機中傳出震耳欲聾的俄語口號“烏拉”後,他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希特勒立即衝向電話,命令手下接通位於莫斯科前線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他先是嚴厲訓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包克元帥,然後要求德國空軍第2航空隊司令接電話,給後者1小時贖罪時間,要求將莫斯科閱兵現場炸得片甲不留!

儘管天空飄著鵝毛大雪,並不適合飛行,德軍飛機還是強行起飛了,當它們接近莫斯科上空時,遭到蘇軍殲擊機和高炮部隊的猛烈阻擊,甚至有多架蘇軍米格-1殲擊機直接撞向德軍飛機。結果,沒有一架德軍轟炸機能飛到紅場上空。

在隨後的戰鬥中,一名名叫瓦西里.格奧爾吉耶維奇.克洛奇科夫的戰士在擊毀十八輛坦克後壯烈殉國,在犧牲前,他留下了一句至今仍讓人熱淚盈眶的名言:

同志們,蘇聯雖幅員遼闊,但我們已無處可退,因為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青言論史


我是小心,與你分享。

1939年,德國挑起二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隊戰爭前的準備不足,而且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蘇聯自己將十月革命所孕育出的優秀將才全部斬盡殺絕,致使蘇德戰爭前期,德軍一路勢如破竹。

1941年7月7日,德軍進攻蘇聯重鎮基輔。蘇聯投入85萬人,德國投入50萬人。僅僅過了兩個多月,蘇聯這85萬大軍就全軍覆沒,德軍大獲全勝。

1941年10月中旬,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的首都變成了一座危城。

基輔戰爭中,德軍不俗的戰力確實讓蘇聯方面感到震驚,在德軍還未病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蘇聯方面有高官建議遷都,但是被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拒絕了。

斯大林經歷了10月革命,個人戰鬥力極強,他認為遷都對士氣影響極大,而且會影響蘇聯的國際形象,於是決議與德軍展開生死一戰,這才有了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

閱兵是一種能夠極大地激發士氣的一種方式,蘇聯方面組織了2萬多名士兵組成方陣,經過斯大林的檢閱之後,直接開赴戰場,投入戰役。就這一情景而言,可以說是何等的悲壯了。

幸好上天也眷顧蘇聯,不久冬天來臨,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讓德軍寸步難行。德軍對蘇聯的優勢在於對坦克等武器的運用,二極度的嚴寒讓德軍坦克油箱冰凍,德軍無法發揮優勢,而且極度的嚴寒對士兵也是個威脅,非戰鬥減員嚴重,德軍慢慢敗下陣來。


心說歷史


蘇德戰爭中,蘇聯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具有重大的意義,也成為現在俄羅斯的保留紀念方式,現在俄羅斯在每年的5月9日和11月7日都要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其中5月9日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的,11月7日則是紀念1941年11月7日的這次著名的紅場閱兵。

紅場閱兵的背景

1941年,納粹德國秘密集結了數量龐大的軍隊,事先擬訂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在6月22日在蘇德國境線上全面突擊。

參戰德軍及其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的軍隊總數高達550萬,作戰飛機5000架飛機、坦克3700輛、大炮47000門,德軍按作戰計劃及區域,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進攻。

蘇軍將一線部隊大量佈置在前線,開戰之除便損失慘重,開戰不到18天,德軍就狂飆突進達600公里。僅第一天的戰鬥,蘇聯空軍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還未起飛就被炸燬。

在和中央集團軍的作戰中,蘇聯紅30個師被全殲,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僅僅基輔戰役就損失了65萬人,而在北方戰線和南方戰線中,蘇軍也損失了海量的軍隊。

希特勒認為大局已定,制定了攻取莫斯科的“颱風計劃”,1941年9月30日,德軍集中74個半師約193萬人,在1700輛坦克,11000門火炮支援下,向莫斯科經過。

紅場閱兵

颱風戰役的第一階段,德軍又在維亞濟馬地區殲滅蘇聯紅軍60餘萬人,德軍先頭部隊也佔領了莫斯科外圍,摧毀了數道蘇聯防線。

在這種危急時刻,蘇聯舉行了著名的紅場閱兵。

德軍前鋒裝甲部隊大的坦克已經出現在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的地方,形勢萬分危急,斯大林覺得在11月7在紅場舉行閱兵儀式。

閱兵當天是下著雪的,斯大林發表了著名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列舉了俄國的偉大先驅者和民族英雄的名字。斯大林講話結束後,全副武裝的蘇聯紅軍部隊,邁著雄健的步伐從紅場列寧墓前走過,接受了最高統帥們的檢閱,隨後就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莫斯科盛大閱兵儀式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紅場閱兵的意義

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曾經回憶說:“對蘇聯軍民而言,這次閱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動人心的。雖然形式上是一次傳統的閱兵,但箇中意義截然不同,它展現了蘇聯人民對法西斯的蔑視。儘管勝利還很遙遠,但人民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對法西斯分子來說,這次閱兵卻像是晴天霹靂。”

紅場閱兵後的蘇聯紅軍迅速投入到戰場中去,他們激烈的抵抗遲滯了德軍的進攻,讓他們再也無法前進,德軍在莫斯科城下被阻擋住了。

而蘇軍的反擊也開始了,蘇聯從西伯利亞、中亞、遠東地區調來了25萬的精銳預備隊,以朱可夫大將為核心重組了西方面軍的部隊和防線,1941年12月6日,蘇聯發起戰略反擊,一舉突破德軍防線,並將當前的德軍擊退200至300公里,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是開戰以來德軍最大的一場敗仗。

紅場閱兵成為蘇聯紅軍走上勝利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參與閱兵的蘇聯士兵絕大部分都戰死在1945年最終勝利之前!


我家的貓叫皮蛋


閱兵不是為了渲染悲壯,而是振奮人心。

“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從這句詩中,有人體會到的情感是“悲壯”,但是,也有人覺得很“豪邁”!這是英雄氣概!

不是所有人(民族)都是那麼懦弱,那麼多愁善感。俄羅斯人就從不怯戰,相反,還很好戰。

對於紅場閱兵,我覺得不應該用“悲壯”這個詞,應該說是“激昂”。

如果紅場閱兵會讓人覺得悲壯,我想斯大林肯定不會舉行閱兵。斯大林舉行閱兵的目的,就是振奮士氣,鼓舞人心。因此,這場閱兵式應該是喜悅的、雄壯的、激昂的。我看當時的錄像,其背景音樂也是一點也不悲壯。

觀看閱兵的婦女,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閱兵場上的士兵,看著也有一絲微笑。

你看上面的士兵,沒有一個是悲壯的,或者恐懼的。

斯大林的講話是後來重新錄的,因為閱兵提前了兩個小時,攝影師去晚了。於是,攝影師的助手臨時上場錄像,沒有錄下斯大林講話的聲音。之後,又在克林姆林宮重新搭建了講話臺,補錄了這段講話。為了更真實,還把窗戶都打開,以符合當時講話的場景,並讓斯大林說話時有白色水汽呼出。結果,這個“白色水汽”並沒有產生,斯大林白受凍了。

總之,以上就是那場“悲壯”閱兵上的俄羅斯人。你覺得他們悲壯嗎?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1941年11月7日,蘇聯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數十萬紅軍官兵走過主席臺接受斯大林等蘇聯黨政領導人的檢閱。之後,奔赴西部前線抗擊法西斯德國軍隊的入侵。這次大閱兵極大地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

當閱兵開始後,無線電波把閱兵的消息從紅場傳到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德國柏林。德軍將領在戰後審判中供認,希特勒身邊的人都沒有向他彙報紅場舉行閱兵的事,他完全是偶然從收音機裡聽到的。

當閱兵進行曲和整齊的步伐聲響起時,希特勒還沒有反應過來,直到收音機中傳出震耳欲聾的俄語口號“烏拉”後,他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希特勒立即衝向電話,命令手下接通位於莫斯科前線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他先是嚴厲訓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包克元帥,然後要求德國空軍第2航空隊司令接電話,給後者1小時贖罪時間,要求將莫斯科閱兵現場炸得片甲不留!

儘管天空飄著鵝毛大雪,並不適合飛行,德軍飛機還是強行起飛了,當它們接近莫斯科上空時,遭到蘇軍殲擊機和高炮部隊的猛烈阻擊,甚至有多架蘇軍米格-1殲擊機直接撞向德軍飛機。結果,沒有一架德軍轟炸機能飛到紅場上空,倒是有25架飛機被蘇軍擊落,剩下的機群只好悻悻地逃回基地。

曾參加莫斯科戰役的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在談及1941年紅場閱兵的意義時說:“對蘇聯軍民而言,這次閱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動人心的。雖然形式上是一次傳統的閱兵,但箇中意義截然不同,它展現了蘇聯人民對法西斯的蔑視。儘管勝利還很遙遠,但人民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對法西斯分子來說,這次閱兵卻像是晴天霹靂。”

在1941年最後的幾周裡,德軍還能對莫斯科發起攻擊和轟炸,但順利完成紅場閱兵的蘇聯紅軍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從遠東和西伯利亞趕來的援軍也陸續充實到前線。到12月初,蘇軍在莫斯科前線的兵力達到110萬人,擁有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1000餘架飛機,儘管蘇軍的實力仍弱於德軍(170萬人、1.35萬門火炮、1170輛坦克、615架飛機),但已具備了反擊的實力。

1941年12月6日夜,蘇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對德軍發起反攻。此時莫斯科地區已被大雪覆蓋,由於蘇軍使用的T-34/76、KV-1等坦克採用了較寬的履帶,能在厚厚的積雪裡開行,這一有利條件使蘇軍坦克在戰鬥中佔盡優勢。蘇軍還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隊,他們以連為單位,經常趁夜潛入德軍後方,襲擾補給線,焚燒德軍存儲的物資,當大股德軍趕來援救時,蘇軍連隊就搭乘摩托雪橇迅速脫離,令德軍苦不堪言。

除了蘇軍發動的襲擾和反攻,莫斯科地區的極寒天氣也令德軍飽受煎熬。德軍元帥馮·包克的戰鬥日誌記載,當時的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左右,且頻繁颳起暴風雪,缺少過冬衣物的德軍因傷凍而大量減員。據統計,到莫斯科戰役結束時,被凍死凍傷的德軍約有10萬人,這還不包括那些因為嚴寒而患上肺炎、流感等疾病的官兵。

經過浴血奮戰,到了1942年2月,蘇軍已將德軍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區域,德軍損失了50餘萬人和大量技術兵器,遭受了二戰中第一次重大失敗。為此,希特勒撤換了包括布勞希奇、包克、古德里安在內的35名高級將領。莫斯科戰役打破了德軍“無敵”的神話,蘇軍所取得的勝利也令同屬反法西斯陣營的英、美兩國意識到,蘇聯是必須團結的對象。


風雪a夜歸人


導言

蘇聯紅場閱兵與其說是悲壯,不如說是國家堅定意志的表現。面對法西斯的侵略,偉大的衛國戰爭和蘇聯決不妥協的抵抗是世界勝利的條件之一。回首過往的歲月我們要為那一年的閱兵致意。

1941年的閱兵---前夜黑暗

1941年6月。德國東線的300萬軍隊接到一個命令:為了保衛歐洲文明。我們不得不出徵。隨著這道讓人“熱血沸騰”的命令的下達,德意志戰車再一次開動起來,繼27天征服波蘭、1天征服丹麥、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蘭、18天征服比利時、39天征服法國之後蘇聯成為了閃電戰的下一個目標。

作為蘇聯在德軍中的臥底,6月21日冒死傳出警訓,德軍即將進攻蘇聯。可是這位可憐的臥底卻被當成敵人給殺了。就在這名德軍軍官被處決的三個小時之後,550萬德軍在4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戰機的掩護下,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蘇聯。蘇聯軍隊還處於二級軍備狀態,在德軍的猛烈打擊之下大敗虧輸。交戰的第一天,蘇聯損失了1500架戰機。僅僅開戰兩週的時間,蘇聯軍隊的損失超過了200萬。斯大林沮喪的說:“我們失去了列寧締造的一切。”

此時的蘇聯已經岌岌可危。

9月基輔會戰失敗。9月下旬,布良斯克被德軍攻陷,10月上旬,奧廖爾也被德軍佔領。10月13日,蘇軍維亞濟馬集團被德軍殲滅。10月23日,蘇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也大部分被殲。1941年10月17日,在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基礎上成立的新的西方面軍正式成立,由朱可夫大將擔任司令。同日,在莫斯科西北方向防禦的蘇軍4個集團軍被改編為加里寧方面軍,由科涅夫擔任司令。

莫斯科保衛戰就要打響了。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10月15日,蘇聯政府的部分機構和外國使節遷往古比雪夫。斯大林留在莫斯科,親自指揮保衛成,10月19日,國防委員會宣佈莫斯科戒嚴,號召首都人民誓死保衛莫斯科。三天之內,全市組織了二十五個工人營,十二萬人的民兵師,一百六十九個巷戰小組。有四十五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在首都和全國軍民支援下,前線軍民英勇抗敵,浴血奮戰。

閱兵----為了國家的存亡

在這種形勢下,蘇聯如何鼓舞軍民的士氣對於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尤為關鍵。

  在1941年十月革命節紀念日前幾天,斯大林召見了莫斯科衛戍部隊司令員阿爾捷米耶夫將軍和空軍司令員日加列夫將軍:"過幾天就是十月革命紀念日,我們要不要在紅場上舉行閱兵式?"兩位將軍一下子懵了:此時此刻還要舉行閱兵式?兩位將軍非常驚詫,一時不知怎麼回答,斯大林又問道:"我再問一次,要不要舉行閱兵式?"阿爾捷米耶夫遲疑地說:"但是局勢……而且城裡沒有部隊,炮兵和坦克都在前線。這合適嗎?"斯大林回答說:"但是,國防委員會認為必須舉行閱兵式。這不僅會對莫斯科市民,而且還會對全軍和全國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兩位司令員接受了指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籌備閱兵式。

閱兵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提振軍民士氣。

1941年11月7日,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斯大林親自決策,由28467名蘇軍官兵在紅場進行了氣壯山河的分列式。7日8點,傳奇閱兵開始。它比過去傳統的閱兵時間提前兩個小時。 "謝•米•布瓊尼檢閱部隊,帕•阿•阿爾捷米耶夫中將指揮閱兵部隊。與傳統的做法不同,今天講話的不是檢閱部隊的人,而是斯大林。就是在這一天,他說出了讓所有的人都永誌不忘的話:‘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我們的先輩——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米哈伊爾·庫茲涅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你們!讓偉大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

閱兵之後--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這一次閱兵是有巨大意義的,蘇聯向全世界表明了戰鬥到底的決心。蘇軍隊伍在克里姆林宮前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蘇聯紅軍以預備隊和補充兵員加強了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撤銷。各方面軍受領命令扼守所佔領的地區,阻止德軍從西北和西南迂迴莫斯科。

11月13日,德陸軍總參謀長哈德爾在中央集團軍群總部召開了各軍團參謀長會議,下達了“1941年秋季攻勢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為此共集中了51個師。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是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其任務是分別從北方和西方包圍莫斯科;於是德軍第三,第四裝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寧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線;他們的部隊繞開伊斯特拉水庫,佔領了克林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團則從南方向莫斯科包圍,他們突破了圖拉防線,但被一支蘇聯紅軍中隊拖了幾個小時。

蘇聯紅軍經過11月底-12月初的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擊,德軍突向莫斯科的最後企圖破產了。蘇聯紅軍雖然經常處在危急狀態,但終於堅持下來並消耗了德軍。僅1941年11月16日到12月5日這段時間內,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飛機近1500架。

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電斯大林下達反擊命令。

到了1941年12月5日,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0集團軍首先轉入反攻,此時德軍進攻能力顯然已經衰竭。德軍裝甲集群側翼遭到強烈打擊,進攻的蘇聯紅軍迫使他們向克林方向撤退。

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軍在南北兩個方向上對德軍發動反擊,德軍部隊在氣候和蘇軍的雙重夾擊下,被從莫斯科附近擊退。1941年12月6日晚上,在圖拉的古德里安部決定退回原來的防線。希特勒簽署了在蘇德戰場全線包括莫斯科方向轉入防禦的訓令。12月9日,蘇聯紅軍解放了羅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寧,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在20世紀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不僅粉碎了希特勒閃擊速勝的企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德軍第一次遭到重大失敗,為戰爭形勢的根本扭轉奠定了基礎,從而成為20世紀“一個冬天的神話”。戰爭的勝利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給蘇聯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堅定了奪取最後勝利的信心,同時,也給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各國人民以巨大鼓舞,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為最後戰勝法西斯,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南閣水哥


我記得央視有一個紀錄片裡面這麼說道:城外德國的火炮在瘋狂的嘶吼,四萬紅軍肅立在廣場上,接受了最高統帥的檢閱。閱兵結束後,他們直接開赴郊外的戰場,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回來……


落雲化雨


如果結合歷史背景,1941年11月7日的這場閱兵或許可以被稱之為“最悲壯的閱兵式”,沒有之一!當年六月下旬,納粹德國突然揮師東進入侵蘇聯。僅僅半個月時間,德軍就突入了六百餘公里……由於戰爭初期推進順利,再加之希特勒在西歐嚐到了閃電戰甜頭,所以他擲地有聲地宣佈:要在三個月內滅亡蘇聯!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地蘇聯無奈節節敗退,莫斯科也不得不下令實施焦土對策:當蘇軍不得不選擇撤退時,必須盡全力運走能運的糧食和物資,即便無法帶走也要就地銷燬。當年八月,蘇聯為了阻礙德軍推進,甚至還炸燬了第聶伯河水電站大壩。戰事發展到九月,基輔和明斯克相繼落入德軍控制,柏林隨即開始策劃“颱風計劃”:攻打蘇聯首都莫斯科。

儘管蘇聯從七月開始就在莫斯科外圍佈設了各種防禦措施,並從中亞和遠東地區抽調了部分兵力增援。但勢如破竹的德軍還是相繼在九月和十月攻陷了布良斯克和奧廖爾:布良斯克東部與奧廖爾接壤,而奧廖爾以北三百八十多公里處就是莫斯科。

此時的戰況對於蘇聯而言極為不利,但蘇聯人卻做好了抵抗到底、魚死網破的決心。尤其是在距離莫斯科僅一百公里的莫扎伊斯克,蘇軍展開了空前的阻擊:從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初的這段時間裡,蘇德兩軍在莫扎伊斯克頻繁展開激戰;蘇軍傷亡雖然慘重,但卻成功地把德軍阻擋在了拉馬河、魯扎河等地。

殊死抵抗雖然為莫斯科贏得了防禦的時間,但戰局整體上還是德國佔優。鑑於此,斯大林便決定在十月革命勝利二十四週年之際舉行一次大規模閱兵;這樣做不僅可以向包括德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宣誓蘇聯的抵抗決心,同時也有利於提振軍隊和國民的士氣。

需要說明的是,11月7日接受檢閱的這數十萬名蘇軍有過紅場後既沒有停留,也沒有返回營地,而是直接奔赴戰場。

就在閱兵結束大約一週後,德軍下達了41年秋季攻勢命令。但此時精神飽滿的蘇軍在內心堅定的認為終將勝利,而他們也不負眾望成功的阻擋和消耗了德軍;並在十一月底轉入大反攻階段。坦白來講,41年大閱兵之所以悲壯,主要是因為每一名走過紅場的士兵深知自己可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但他們沒有絲毫遲疑,並懷著無比堅定的必勝決心高喊出“烏拉”!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