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父母的悲哀: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全部的心血。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覺得確實是這樣,特別是我們這種農村人,自己的孩子出生自己慢慢養大,從小到大操的心就不說了,好不容易孩子大了成家立業了,然後又開始操心孫子孫女了,又開始了一輪的帶孩子過程,期間還得注意怕引起跟兒子兒媳的矛盾,孫子孫女比那時候自己的孩子難帶多了也操心多了,但沒辦法,在老人的心裡兒子女兒日子不好過就想著幫他們帶帶孩子讓他們年輕人出去掙錢,甚至有些老人也會出去掙點零花錢給小朋友花,真的是一輩子都是圍著子女轉的,沒過過自己的日子,條件好那麼一點的又要幫兒子女兒在好一點的城市買房,貼補自己的養老錢,就為了孫子孫女上學有出息。我也有兩個女兒,我現在想想也怕,我跟我老公在廣州加起來一個月也才一萬二三左右,家裡還是有公公婆婆幫忙帶孩子,一年到頭也存不了多少錢,又想去我們市裡買個房子準備小孩上小學用,在家裡上學,農村的學校太不行了,就怕她們走我們的老路,多苦多累,我們也不甘心,但自己又掙不了多少錢,只能一年到頭扣扣搜搜才能存點錢下來,婆婆還想我生個兒子,我說我不敢生,我兩個女兒都夠操心的了,再來個兒子,我得在懷他的時候就幫他存老婆本,我幹嘛要沒事找事跟自己過不去,我也跟我老公說我不生了,不然這輩子一眼望到頭沒指望了,怎麼熬這一輩子啊,還好我老公也不想生,我公公婆婆也做不了我老公的主,所以,就現在兩個女兒好好加油吧,我跟我老公說等把她們培養起來了,我們就自己逍遙自在去,過點自己的小日子。加油吧!為了我們的終極目標



我是一隻精靈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認為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想讓自己的兒女有出息,自己犧牲再多都沒什麼,只想讓兒女過得好,這是母愛、父愛的偉大!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2019年年初,我被醉駕的撞到截肢,差一點失去了生命,我聽我姐說我爸媽當時已經嚇癱,籤病危通知書都沒法籤。住院一年多,都是我爸媽悉心照顧我,因為我自己身體不能動,吃飯喝水甚至大小便都是我爸媽操勞著,年過半百的他們沒能享清福,還繼續著替我操心,他們二老付出了全部心血就希望我能好起來,只要我好起來,對他們二老來說就是最值得高興的事!爸媽永遠都想讓自己的兒女過的好、過得幸福,自己苦點累點都不會向兒女傾訴,都是說讓兒女安心的話。只有做父母才會懂得。

現在我回到家裡了,我能自己做的事情不想再讓他們二老費心了,我都會盡力去做,讓他們二老放鬆一些,更是想讓他們二老知道他們的兒子每一天都在進步。往後餘生,好好孝敬父母才是讓父母最幸福的時刻,父母也會覺得付出一輩子的心血換來了兒女的健康、孝順是值得的是暖心的!!!






孔準大人呀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善良的民族,對待別人都可以真心相待,更何況自己的兒女呢?哪些父母不為了兒女殫精竭慮,不顧一切,我認為不能把這說成是中國父母的悲哀,這是一種傳承與責任,是愛的體現!

為了兒女的將來,父母們可以放下尊嚴,放下一切去創造好的條件去供孩子們學習。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也是如此。尤其出門在外打工的父母,寧可在外省吃儉用,盡最大的能力去給兒女們提供更好的條件去成長!這是當下社會不爭的事實。由於與西方的文化差異,中國父母只要還在人世,就會對子女們有求必應,把所有的苦難自己來承受!動物尤如此,更何況善良堅強的中國父母!總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可能題主所言是少數子女,由於偏離成長軌跡或誤入歧途等等,把父母所有付出完全辜負,含辛茹苦的父母到頭來得到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與抱怨!

這種現象是有的,我們鄰居就是類似這種情況。自己都成家有子了,對待父母還是毫無顧忌的索取,無休止的索取,父母上了年歲,體弱多病也從不大理會!想想這樣的不孝之子,作為父母的確悲哀。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不能讓為自己付出一生的父母寒心啊!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即便自己沒有成材,也不能歸咎於父母啊。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可能你們還在不如意心煩的時候,父母已然老去。而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們一年也見不到能陪伴父母幾天。箇中滋味在將來的某一天自己或許也能嚐到!

希望天下子女都能孝順,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安度晚年,給他們一個幸福詳和的生活!


迷失方向的小狼


中國現在確實有這種現象,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付出全部。

中國老話講了,母以子貴,在這些父母眼裡,子女就是他的全部,子女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他們對子女過分關心,一手安排子女生活工作。子女認為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在,這就使他們失去了生活能力,不知道對家庭對社會該付什麼責任。

現在社會上有些年輕人越來越晚熟,對父母的過分依賴,使得他們失去了生活能力。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報道,有個母親帶著孩子做高鐵,途中因為嫌孩子太鬧,母親就自己中途下車,硬生生把孩子一個人丟在車上,後來還是姥爺知道後報了警,在警察的幫助下才順利回了家。還有那個因為出了交通事故後叫喊著我爸是李剛的人,都是社會上說的媽寶巨嬰。這些父母認為可以以子女為中心付出全部的同時,培養出的就是這樣不負責任的人,你還能要求他對你晚年負責什麼?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他們沒有任何生存的能力。

所以我認為父母不應該以子女為中心付出全部,孩子長大了應該給他們空間,讓他們學會長大,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明白自己有義務承擔責任,學會獨立擺脫懶惰思想,接受生活中各種挑戰和困難。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培養出來的子女是獨立有責任的人,而不是社會上說的媽寶巨嬰,只有讓他們健康成長,父母才有真正的幸福。這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userjiajia


怎麼來說這個話題呢?所謂悲哀與喜悅,都不是一個看客能夠明白的。就像那句古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所以,用看客的角度去評定當事人的人生,本身就有失偏頗。

世間凡人,能夠在活著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活著的目的,以及去實現自己活著的價值本身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然,絕大多數都是隨波逐流之人,就算這樣的人在彌留之際問他人生的遺憾,也甚少會說出對於自己人生遺憾的事。這就是所謂平凡的人生路。

中國父母對於子女的態度。其實,人性中的自私,並不會因為換成了社會的特定角色就會得到人性的昇華。該自私的人,就算為父為母,也一樣是自私的,子女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兩性歡好的贈品。而大多數為人父母者,不過是隨波逐流的從眾者。當完全沒有自己活著的目標時,那大眾的導向就是他們目標。

人生流年數載,不過幾度春秋。隨波逐流者也有其自己的樂趣。醒世之人也有自己的苦楚。所以,安享歲月,莫論過往,好好活完自己的一世即可。


水木嫣


我認為這既是中國父母的悲哀,也是中國父母的偉大。

中國的父母從始至終都是為了兒女而活的。比如我的父母,從小我們家裡條件不好,但不管多苦多累,父母都不願意讓我們受一點點的苦。

從小到大,父母碗裡的肉永遠都是挑給我們。甚至到現在,媽媽還在唸叨著告訴我一個人不能出門啊,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啊……在父母的眼中,兒女無論長多大,永遠是需要他們保護的。

因為父母無止境的包容和愛,就導致了孩子被慣壞了,這也是現在孩子的最大毛病,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這樣造就的孩子就是自私自利,不懂感恩,典型的窩裡橫。

這能怎麼辦呢?一代代都是這樣過來的,父母寵了我一輩子,我又接著寵我的孩子,雖然明明知道不對,但總下不了那個狠心。無論如何,中國的父母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愛是最偉大的。


依米花呀


這是中國大環境下的產物,作為子女的我們甚至沒有資格說悲哀!

當我們身在異鄉,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正坐著地鐵回出租屋的時候,老媽的電話打來了,還是一樣的問候,一樣的問題。“有沒有找女朋友?”,或者是“該考慮要孩子了吧!”曾經的我們會向朋友抱怨道“為什麼父母就不能只過好自己的生活,非要對我管東管西?他們為什麼將全部的期待都壓在我身上!活得真累!”現在的我們是如此的明白,那是他們的愛和擔心。父母擔心我們未來的養老問題,擔心我們的生活質量。

這種壓力,是我們應該承擔的!從幼兒園開始,我們汲取著他們的資助,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學業的成本、結婚買房的大項目、甚至他們擔負了教育照顧你的孩子的重責!

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如果你想要國外的那種人身自由,OK 18歲還在上大學的你要自己勤工儉學,也別想著通過父母的關係找到工作,更別想著向家裡伸手要錢買房買車,不得不說,如果你沒房沒車,很難結婚!這不是任何人的錯,而是國情如此,房價的高不可攀,門當戶對之重要,都根深蒂固。

所以,認清現實,父母以孩子為中心活著,可能對美國的孩子是一種悲哀,但是對於吸血蟲的我們,沒有任何資格說悲哀!


有事說事別吵吵


中國🇨🇳華夏五千年文化,離不開的是人文!

中國是個人性化的國家,歷來的傳統養兒防老!

小的時候牙牙學語,父母細心呵護長大,學知識學興趣父母每個月辛苦工作,賺來的錢大部分都花在孩子身上,心都恨不得掰成八瓣呵護著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繼續攢錢買房子或給嫁妝,時不時貼補。怕孩子吃飯不及時,怕孩子工作不順利,怕孩子家庭不和睦,有了孫子外孫還要繼續操心下一代,還要幫忙帶孩子一直到老。好似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一生,只是付出的多和少!

無限循環,是該還是不該?各有各的道理,交織糾纏,已經是說不清理不清。

人是群體動物,不能孤獨的活著。如果一個家庭它是和睦的,那就值得!反之,不值!


楊楊記錄美好生活


如果現在的你,沒有人生的方向。未來的你也會一樣迷茫,也會去望子成龍。一個失敗的人生,在身教之下,也會影響到子女。

一個沒有自我,沒有自我追求的人,自己都過的很沒有意義。還拿什麼去照顧別人,去影響別人,去愛護別人。不要拿父母和子女來為自己開拓,因為那是每個人分內的事情。所以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也不一定非要有個什麼樣結果,至少你努力過。


遺落的詩情


一個國家的發展未來依靠下一代,一個家庭的延續也離不開下一代,不為兒女活,那麼為誰活。就如限制犧牲一些利益做環境保護,不也是為了給下一代留下資源和財富,以兒女為中心本沒有錯。關鍵不能為滿足個人喜好把兒女當寵物溺愛,導致兒女大不成人付出成流水,就把責任甩給兒女,不去反思只養不教禍害了兒女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