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複習——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

一、背景

①從17世紀開始,英國先後在北美建立起13個殖民地,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商品的市場,驅趕印第安人,剝削歐洲移民與販來的黑奴。

②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來到北美,他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當地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

③1765年以後,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頒佈了一系列新稅法,激化了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

二、過程

①爆發: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②建軍:1775年5月,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

③建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

④轉折:1777年,薩拉託加大捷,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⑤勝利:1781年,美法聯軍在約克鎮與英軍激戰,英將康華利率部下投降。

⑥結果: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三、華盛頓

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贏得獨立戰爭勝利。1787年,主持制定了美國第一部憲法,開創了美國民主政治制度。是美國曆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為美國的建立及其民主制度的形成作出傑出貢獻,被譽為“美國國父”。

四、《獨立宣言》與1787年憲法

(1)《獨立宣言》

①《獨立宣言》的基本內容:宣佈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宣佈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②《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人人權宣言”。但是,沒有宣佈廢除奴隸制,天賦人權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度安人。

(2)1787年憲法

①1787年憲法的基本內容:確立美國為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會由選舉產生。

②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成文憲法,為美國民主政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對後來世界其他很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與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戰爭。它是歷史上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傑出戰例。在廣泛的國際援助下,北美殖民地人民經過8年之久的鬥爭,最終打敗了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大英帝國。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專制,贏得了國家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同時,它也促進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推動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初三複習——美國獨立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