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作品和人品應該分開討論嗎?

hh0423


藝術家的作品和人品根本就是兩回亊,人品好不見得作品好,作品好也不見得人品就一定會好,這不應是非此既彼的單元性評判,只能說這只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歷史上和現實中產生的著名作品,其作者並非都是人品端正、行為正派的謙謙君子,而他們的作品卻影響了幾代人,有的甚至還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

畢加索,現代藝術大師,自私、背叛朋友、私生活混亂。他的很多作品甚至與他的情人有關,其創作靈感有些就來自於女人,在他齬齪的靈魂中,女人就是承載痛苦的機器,但他的《阿爾及爾的女人》卻拍得1.79億美元,還有《拿著菸斗的男孩》、《朵拉與小貓》等作品同樣價格不菲。

那個寫下人人皆知的名句"輕輕地我來了……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徐志摩,逼迫結髮妻打胎離婚,因為他看上了林徽因,但林徽因卻沒看上他。他又去追求好友的妻子陸小曼,並與之結婚。婚禮上樑啟超大罵徐志摩是個渣男。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讀過他文章的人都感覺其詞藻華麗,文句優雅,耐人品味,但他性格卻很軟弱,被日本人的一聲槍響嚇破膽子,後來加入了汪偽政府,成了一個十足的漢奸,這與魯迅形成鮮明的對照。他甚至為了一個日本女人把自已的親哥哥魯迅攆出家門。

由此可見,藝術家的作品能夠體現出它的藝術水平和價值,但卻衡量不出藝術家人品的高低。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因藝術家的人品而否認他的作品。當然,我們倡導的是德藝雙馨、德才兼備,作品人品同樣偉大才是我們所企盼的。


不忘初心ZCJ


社會主流都認為真善美的內涵是統一的,如果把它們分開認識是錯誤的。那古人何必創造三個字呢?真不等於美,美不等於善,善又不等於真。如此說來,既然不同,又怎麼統一呢。

蔡京是大書法家,也是六賊之首。秦儈發明了宋體字,他的惡行人人皆知。還有沈括,董其昌等等這些人。他們的品行都不值一提,甚至可以用惡劣來形容。所以說藝術家的人品和其作品的質量沒有很大的關係。

再提一下我比較喜歡的幾個詩人,說起來人人喊打喊罵的人。提起顧城,顧城殺妻。提起徐志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渣男。很多人已經不再注重藝術家的作品,談起他們的私生活八卦倒是津津樂道。陳丹青說:“我對藝術家的包容度是很高的”。一個時代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多麼難的事情。他們在歷史的長流中添花添彩。

木心先生在文學回憶錄裡說,一個藝術家必備的要素是,天賦,人品,努力。我不知道先生所說的這三個要素在他心裡所佔的比重是如何?人品很重要,我也很認同。只是人和事需要一個全面而客觀的看法。

在陳丹青的一個訪談中他說了一件事,他說的是一個美國著名的懸疑犯罪編劇,具體名字我忘記了。他說人性的扭曲程度,人性的黑暗面被他剖析出來。一個普通人是寫不出這種東西的。作者在剖析自己的靈魂。

可見人和作品當然是不可分離出來的,這也是他的一部分。但是不可因為生活的瑕疵而全盤否定作品。





納新老師


有人人如其作,比如魯迅、錢鍾書、冰心……有人人作不符,比如胡蘭成、餘㐅雨、範zeng……不論怎樣,都可以將作品與人品聯繫在一起討論的。


和王


人品~是思想根基,政治精神;

作品~是人品展示,藝術呈現

沒有人品之作品==孤芳自賞,偏心自傲

沒有作品離人品==無品離群,枯萎藝術


姚啟元13813119098


這個分不開。不少名人在位時到處題字,後來落馬,“傑作”很快被剷除。[呲牙][呲牙][呲牙]


寒山寬宏


藝術家的作品和人品看什麼場合,在非常專業的領域或收藏界作品佔上風;在政治宣傳方面,鼓動社會正能量方面,激勵民眾鬥志方面,人品就凸顯出來,必須以人品為主,否則社會共識就會混亂,於文明建設有極大沖突。


孫偉傑


當然要聯繫在一起,藝術家的人格品德往往決定其作品的格調和品位,一個人格品德低下的人,是寫不出高品質的作品的,反之亦然!


米國債主


藝術家的作品等同於人品,只有高尚的人品才能創造高雅的作品。


舞動青春季


藝術家的作品和人品怎能一概而論哪?就象人的貌相和衣著一樣,再華麗的衣服也掩蓋不了有缺陷的貌相,所以說藝術家的作品和人品不能混為一談。


大陽17


作品與人品是兩碼事,作品靠的是天賦,人品靠的是環境,兩者沒有必然的關聯,也沒有相輔相成的例子,作品某個方面達到無人企及的層次就堪稱完美,而人品是不可能達到完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