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分紅是不是太高了?

手機用戶50670255640


對於投資電影的分紅給大家普及下,院線電影票房主要由兩方面貢獻(靠影院票房+網絡票房)

如何計算票房分賬?

舉個例子:

總票房10億,投資成本1億,投資人收益率如何計算?

國家稅收:3.3%=3300萬

專項基金:5%=5000萬

剩餘的9.17億為可分賬票房

電影院:50%=9.17×0.5=4.585億

院線:7%=9.17×0.07=0.6419億

數字代理費:3%=9.17×0.03=0.2751億(票房大於6億才會有這個費用)

投資人分紅:40%=9.17×0.4=3.668億

收益率=3.668億分紅額÷1億成本=3.668倍

至於網絡票房分紅則按點擊量收益和獨家版權收益,主流媒體為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搜狐等。每家計算收益方式均不統一,一般點擊一次在0.5元~2.5元之間,如果按點擊一次1元,點擊1000萬次計算,那麼網絡收益為1000萬,相對院線票房來說比較少。



我是阿杰啊啊


電影怎麼進行分紅?電影有那幾塊收益?

電影有那幾塊的收益,一般分為兩塊,一個院線的票房,一個非票房的收益!在這兩塊的下面,我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收益!

(一)院線票房收益!

這塊的收益就是一個院線的票房收益,這塊的的收益有兩種

A.國內的影片

國內的影片在院線這塊的佔比分紅是36%-40%,你的佔比乘以這個數值就可以初步的判斷你的分紅收益是多少!

B.國外的影片

國外的影片在院線這塊的佔比分紅是22%-27%

(二)非票房收益!

C.新農村院線所產生的收益;

E.電影參與評獎所獲得的獎金收入;

F.電影中植入廣告的收入;

(三)電影怎麼分紅?

給大家說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下一個“貓眼專業版”上面都可以看到你的實時分賬,乘以你對電影的佔比就是你在院線這塊的分紅了!

(三)如果我在電影還沒有上映之前怎麼預估票房收益有多少?

圖片1.png

那我給大家做個比喻!以《戰神決》這個電影來給大家計算!注意過程,當然電影也是真實的,感興趣的可以隨時來找我!

成本1.5億,參與6w,如果票房到了10億的票房,我能分多少錢!

首先計算你的佔比!

你參與的投資金額除以電影的成本,就是你對電影的佔比!

~6w(投資金額)除以1.5億(電影的成本)=0.04%(你的佔比)~

然後我們再來計算院線的票房分賬票房!

首先院線這塊,分幾個部分!一個國家稅收還有電影專項基金一共佔比8.3%,所以在計算電影的分紅的時候,首先排除這個8.3%才能計算分紅!

預計10億的票房乘以8.3%就是8300w,所以總票房減少這個數值然後是分賬票房。

然後分賬票房這塊還有幾個部分,電影院的分紅(52%左右),發行方的代理費(8%左右),以及你和出品方的一個分紅(36%-40%)。

所以如果電影有10億的票房的計算方式就是:

【10億-(10億乘8.3%)】乘(36%-40%)=你的院線的分賬票房!

最後你的分賬票房乘以你的佔比就是你的院線分紅了

好理解嗎?

這樣給一個公式大家自己套就好了!

【【總票房-(總票房乘以8.3%)】乘以(36%-40%)】乘以(你的投資金額除以電影的成本)=你的院線的分紅!

慢慢理解,嫌棄麻煩的,找我,我幫你算!

最後一個:我怎麼選擇優質量的電影,這個點,我不做太多的解釋,畢竟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一個小建議:看電影會不會得高票房,這個點,你要考慮的非常全面,看下圖,你會理解!!!


万俟明宇


我是這樣認為的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 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國家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三分之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絡、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佣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黑白冇心


院線分紅是不是太高?

我覺得不高,很合理的分紅,有以下幾點根據:

第一,運營成本巨大,電影上線的前期宣傳廣告都是需要很大的支出,而且院線還包括工作人員,場地,設備等大量的投入,這些都是高支出的,比如這次的疫情導致院線癱瘓,每天還要支出鉅額的運營費用,你還覺得他們的分紅高嗎?

第二,承擔風險大,不是每部電影都像《戰狼二》一樣有高收益,不缺乏一些收益不好的電影,簡單點說就是連成本費都賺不回來,這些都是我們看不到的,而我們只看到別人的高收入,卻看不到別人的虧損,所以凡事都是有兩面性,院線承擔高風險對得起高分紅。

第三,院線的分紅比例,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院線留57%,剩下的40-43%歸電影製作方。全國的院線大約有48家,每家院線的有多少家店面呢,這樣一算57%的分紅減去前期宣傳成本,剩下的又是多少呢,又減去每家院線的運營成本又剩多少呢?現在你還覺得院線分紅高嗎?

所以說我們只是看到總的數據

以上是個人觀點,感謝評論



創業小六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一部電影的拍攝涉及到投資方投資多少,電影成本多少,最後通過線上或者線下能夠獲利多少。

電影最後的利潤分到投資方與各大院線手中為主,今年以前幾乎每個大中小城市都會有影院,這也是提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地方,所以影院的人流量大造就了影片利潤也增加,影院從中抽取了大部分分紅,但是今年年初開始,由於疫情的影響,首先大部分賀歲影片都撤擋,其次影院由於管制不能開業,這就導致了近幾個月甚至未來,線下影院這個行業將會走下坡路,再加上5g時代來臨,電影由線下轉為線上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個時候別說影院分紅,能存活下去就不錯了。

總結:院線分紅高只是處於以前,現代乃至以後,院線不談分紅,可能只想存活!



夜淘沙


電影票房如何分紅,像戰狼這麼高的票房誰受益最多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 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國家直接被划走了。2、剩下三分之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絡、政府獎金、海外……)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1)發行佣金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淨髮行收入(淨收入)。唉,能剩多少呢。。。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但很多電影,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補充答案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併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1)垂直直屬關係,即資產關係,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2)加盟關係,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儘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係,太亂,就不多說了。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準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戰狼的話吳京不是自導自演的嗎 收入應該不錯 分紅的話第一是投資商第二吳京第三國家第四編劇第五本劇主要演員第六劇務第七場務和亂七八糟


木子視


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絡直播以及製作光盤等。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某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煙柳不歡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 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國家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三分之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絡、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佣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淨髮行收入(淨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補充答案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併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係,即資產關係,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係,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儘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係,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準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Super爍


今天為大家普及下電影院線票房分賬收益細則:

院線總票房需要先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相關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剩下的91.7%中,院線拿50%-55%,宣發拿5%-8%,剩下的40%左右,也就是總票房35%(此結果為近一年數據統計得出)左右為片方可分帳票房,也就是投資人可分帳票房。

個人票房所得計算方式為:總票房*35%*投資佔比=個人所得票房分紅。

票房結算時間為電影下映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把片方所得分賬票房打入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

做電影投資千萬記住,這個是所有電影的分賬標準,具體的院線和宣發拿多少會根據上映前片方所籤合同為準!並不會影響大多數人所佔比例,因為大部分電影最後分賬都是在33%-35%左右。


影子叔叔看電影


舉個例子:

總票房10億,投資成本1億,投資人收益率如何計算?

國家稅收:3.3%=3300萬

專項基金:5%=5000萬

剩餘的9.17億為可分賬票房

電影院:50%=9.17×0.5=4.585億

院線:7%=9.17×0.07=0.6419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