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最落魄的時候,是什麼力量,讓你重新站起來?

郝阿媽的日記本


落魄的時候,是身後的父母和自己曾經的夢想讓我撐了下來。

人生所遇到的苦難,因為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被定義為大起大落。

相比一夜白頭負債累累,亦或那些天災人禍,我們的經歷有時候就不算什麼,都是自己的心過不去,所以才會感覺自己最落魄。

落魄與輝煌從來都不是永恆的,正如人生悲喜交加,遇到想不通的事睡一覺,你會發現明天太陽正常升起。

想想身後的父母,某些時候,父母就是為了我們而活,我們不應該對自己不負責任。

所以,會熬過來。

當你感覺自己狼狽不堪的時候,想想曾經不是太差的自己,既然死都不怕,害怕再差一些,像那句“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不經歷一些苦難,就沒法成長,更不能接受更多的挑戰。

有時候,你熬過多少至暗時刻,就可能有多遠。

人活著,是責任,是一股勁,是靠自己。

我自己是這樣的,希望能幫到您[耶]



夜月奇幻


2006年~2009年是我人生中最落魄的三年,先是妻子拋下23個月大的女兒,與我離異,回孃家找了個“小老闆“享受“全職太太”的日子;然後是我所在的企業破產關閉,38歲的我被迫無奈去朋友洗車行打雜,一干就是二年多。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夏日炎炎,我彎著腰,低著頭,一輛一輛地擦洗著,除了下雨下雪天外,天天洗得腰痠背痛,有時連走路的力氣也沒有,可快走到家門口,看到3~4歲的女兒迎面撲來時,渾身的疲憊感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揹著女兒去廣場上玩耍,時間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女兒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我老了,奔五了,再也背不動丫頭了……[捂臉][捂臉]





一個老男人7o


我經歷過最落魄的日子,做什麼都不順的時候也曾有過抱怨…經歷過被親人和朋友落井下石及眾判親離的時候以為真的是不是自已做錯了

或者誤會了。

為了消除誤會苦心的解釋辨解過,在結果還是冷言相待的時候,我去找我父親的表姐談話,在她那裡她給了我一語點晴的答案,包括她為什麼也會落井下石的真實想法。

從那天起,我停止了抱怨,也不去再解釋任何的矛盾和糾結。

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自私的,當你有錢有名的時候,你的存在對他們或多或少都是有利的。所以生活中即使你做的再不對他們都會迎逢而歉逢。

相反,當你人生處於最落魄的時候,你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利益可利用,你的存在就如同塵土,很微不足道的些許小事都會被放大被做為和你劃清界線的藉口,你去解釋只會更加的讓人看低。

也就是說當別人認可你時,即使你多不周全,別人看到的都是你的優點。當別人不認可你的時候,你的缺點將會被無限的放大…包括你過去的,現在的…都會被拿來說事,以此來做為遠離你的藉口。

老人家說,人都是現實的…每個人都不容易。

你過的風生水起的時候,多數人在迎逢你時同時也會非常的嫉妒你。

所以說人際關係就是一張不可言透的霧網。

當我明白這些道理後,我首先是在心理清理一些關係,僅保持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然後要求自已一步步來解決困境…給自已定目標,多苦多累不管花多長時間都必須的朝希望前進。

當一個人心理停止對生活有抱怨後,似乎一些都淡得如同浮雲。

當心中有了目標後,那份淺在的希望就沉惦了生活中的很多不足,人生似乎一下子變的特別的簡單而樸實。

現在的我過的很樸實而純真,不去打擾別人,

也沒有被別人打擾。只在彼此的認可中相處,找到生活中的力量。


洞庭雨荷


我最落魄的人生階段是剛從部隊回來。人家窮講家徒四壁,我連四壁都沒有。哥哥和第弟都了家,和分家而居,唯獨我光棍一個。幸好還有一個年老體弱的老親,和我住在一起,於是增了不少生活的樂趣,我的父親雖然種地,但學識很廣博,可以聊上一陣,解除憂愁與煩惱。我的母親早就去世了,無媽的孩子特別寂寞與孤單。

床沒有,桌椅沒有,廚具沒有,便衣也沒有一件,天天穿著退伍回來的軍裝,去學校,去走親訪友。我的第一件便衣還是未婚妻給我買的。

,人窮志不窮,有志者業竟成。那時,放學回來,我還要去砍柴供自燒,星期天去生產隊勞動掙工分:。雞鳴三遍即起床,星星滿天收工回。

為了給房間做壁板,做傢俱,給丈母孃送見面,送聘禮,除化光了部隊所有的退伍錢及平時的積貯外,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兩百元錢,現在兩百元是我一天的退休金還少,但那是的:兩百元,當值今天的十萬吧。所以:有負債累累。這是我最落魄的時候。

但我不氣餒,努力工作,兩年多一點,就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接著就把我調到一個完小當校長。有一次,一個家長來學校找校長,僅問我校長在哪裡?你說我土不土?

結婚後,妻子在家生產隊勞動,還養豬,鵝之類的。不到五年時間我們就還清了債務,以後就略有盈餘了。

如今,我住的是別墅,還有一個偌大的園子,樹木成蔭,花兒鬥豔,現在丹桂開始飄香了,生活幸福滿。和落魄比較,現在已是在天堂了,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個人在落魄時,必須心存不服輸的心理狀態,爭取富庶,但不能只在口頭上,而是必須落實在行動上。行動才是改變貧窮的法寶!


毛春旺1


書籍的力量!記得2004年7月我在魯西南一個基層工商所任副所長時,工作中非常失意、落魄。當年夏天,我與愛人帶3歲的兒子前往青島旅遊時,我在火車上被劉墉的一本“心靈雞湯”深深啟發和激勵,從此不再消沉,而是勇敢奮起,……15年後,我是市局的正科級了,兒子考上大學,愛人有了自己的事業,父母健康,幸福滿滿。今天,利用到省城開會早起和返程的間隙,我已讀書60頁,是拿破崙·希爾的《思考……》。我認為,閱讀是生命中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吳業勝


杭州逆行小哥在交警面前崩潰大哭,理由很簡單,公司催,女朋友也在催。他覺得壓力好大,他說他只是想哭一下。

生活的真相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和瑣碎的日常鬥爭,擊垮我們的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變故,常常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上班遲到,老闆發飆,沒趕上公交,都會讓我們突然很喪很想哭:有一個週五晚上,我在朋友家聚餐,期間不停有工作要處理朋友們說說笑笑,而我飯都沒吃幾口,這樣偷襲式的工作持續到了快12點。

晚上回家推門後,我開始崩潰大哭,我覺得我受夠了,一分一秒都堅持不下去了,現在聽起來很矯情,可當時真的就只是想好好哭一場。

全世界都在告訴我們:職場不相信眼淚,成年人沒有權利崩潰,可我只想讓你們在撐不住的時候,好好崩潰一次,我們都是在認清生活之後,才成為了那個,不動聲色、溫柔鑑定的大人啊。


流氓瘋子說故事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遇到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人生也就是生活的過程。人生由經歷組成。

同時,人的一生也是在成長中度過。每次的成長都需要付出代價。

就拿我的個人真實經歷來說吧。就我活了快30年的經歷來說。我最落魄的時候就是剛告別學生時代步入社會的時候。那時候找到的工作不包吃住。然後快畢業的時候我就沒問家裡要錢了。當時20出頭了。不好意思問家裡人張口。我這個人還有個習慣就是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和別人借錢的。所以就發生了下面的事情。當時我付完房租之後就剩20多塊錢了。然後我用這20幾塊錢活了一個月。你能想象到是怎麼過來的嗎?在公司上班期間。上午我餓的不行了就喝水,反正公司的水不要錢。中午其他同事出去吃飯我就也假裝去吃飯。可能是自尊心在作怪吧。然後我就到公司旁邊的公園自己坐一中午。然後下午上班的時候我就特別期待下班。因為下了班我就可以回去吃飯了。晚上下班後我就去菜市場買1塊錢的面,就那種手工面,然後我回家放在鍋裡煮。或者我買2個饅頭,然後泡在水裡吃,因為這樣能吃飽,饅頭會被水泡大。就這樣我過了一個月。當時的情景我現在還記得。

所以,我認為我當時堅持了一個月的原因可能就是“求生欲”吧!


大公雞看電影


3個多月的夜晚獨守峽谷洞房,這是我最孤寂的一段夜生活,也是最落魄的時候······

我在貓兒洞的故事

1976年11月初,我受生產隊派遣,到南康電站工地去修水壩。



南康又稱亂坎,是我故鄉桑植縣劉家坪境內一處深山峽谷的險竣地段,澧水的一條支流從中穿過。築壩所在地無法安營紮寨,民工都住在離水壩約2裡遠的一個村子裡。我到工地報到後,指揮長安排我一個特殊的任務:讓我當工地宣傳員。並派人在水壩附近的一處山腰巖洞裡設了一個廣播室,將公社廣播站的機賊設備也裝了進去。我的任務就是白天下工地採訪寫稿,播放音樂,另讓一位女赤腳醫生也是我的校友熊恩華兼做廣播員。晚上則由我一人住在巖洞值班守廣播室。我接到這一任務時,心裡感覺很高興,因為畢竟“脫產”了,活兒比較輕鬆,於是就滿口答允了。



第二天,我就在那個巖洞裡開了一個地鋪。那個巖洞,我把它也叫貓兒洞。說是洞,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大巖罩遮住的平底洞。洞內面積不大,約有10餘平方米,一人多高。洞口邊的巖罩較高較寬,民工割了些茅草遮蓋了大半邊,只剩下一道空門可以自由出入。這個洞的垂直下方約20多米即是河床,往上30餘米便是水壩工地。

我在洞內安置好後,當天就下到工地作了些採訪,寫了幾條表揚稿,中午和下午,就用柴油機發電,由熊恩華用甜美的普通話播了表揚稿,又放了一陣音樂,那效果相當不錯,由於地處峽谷,廣播裡的聲音格外清晰動聽。



當日收工後,我隨民工一起到離水壩工地約兩裡外的食堂吃了晚餐,晚上就一個人走回來住到了巖洞裡。夜幕降臨,我點亮油燈,開始看書。此時萬籟俱寂,唯有腳下的河水嘩嘩流不止。一個人處在這樣孤獨的環境中,我感到有些新鮮刺激,又有些擔慮緊張。萬—晚上有壞人闖進來怎麼辦?或者有野獸闖進來怎麼辦?此處荒無人煙,離最近的民工住地都有兩里路。如果出現不測事件,我也只有豁出去了!如此作了最壞的打算,我也就坦然多了。晚上看書累了,一躺下就不覺睡到了大天亮。

謝天謝地,這樣連續多日,晚上睡在巖洞都沒有什麼事發生。但有天夜裡,我睡得正香,猛聽到巖罩上“嘩啦”一聲響將我驚醒,我一骨碌爬起來,口裡大喝一聲“誰?”卻沒人應聲。我捏亮手電,走到巖罩門前一照:發現鼎鍋大一個柴蔸掉在了地下,方才明白,可能是巖壁上方的柴蔸幹了,被風吹落掉下了地,使得我虛’驚了一場。



第二天,我把這事對廣播員熊恩華一說,她聽後驚訝地說:“你的膽子真大!一個人晚上睡這洞裡,難道就不害怕?”我說:“沒什麼可怕的!”她又說:“假如有鬼你也不怕?”“我不信有鬼!”我告訴她,我是個唯物論者,一直不信鬼。記得明朝時,有人問大哲學家王陽明:“有人夜怕鬼者,奈何?”王陽明答曰:“只是平日不能‘集義’,而必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於神明,何怕之有?”(見王陽明《傳習錄》)我想,自己平生未做虧心事,當然也就不怕鬼。就這樣抱著一副坦蕩胸懷,我仍然無所畏懼地在巖洞裡一個人堅守著值夜。



住過一段後,我對這巖洞生活已很習慣。並將這貓兒洞又命名為“靜心齋”,在裡面一直住了三個多月,其間利用晚上時間全面複習了一遍中學課文,這為第二年恢復高考制度後參加高考打下了較好基礎。1977年春節前一天的上午,我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信心,離開了南康水電站旁的那個貓兒洞。臨行前,我在巖壁上還題留了四句墨跡:“臥洞嘗膽三月整,艱難困苦皆歷盡。他年跳出龍門去,豪氣直衝九天雲。”寫畢,我就回了家去。



不久,1977年的高考開始,這年我考上了分數線,也參加了體檢,但可能是老天還要用磨難來考驗我,使我因故沒被錄取。因受這個挫折,我雖有些難過,但也沒有喪氣。1978年我再次報名高考,這年總算考上了吉首大學。此校當時名氣不大,但對已23歲的我來說,能夠在最落魄的時候站立起來,不再過磨肩膀養腸子、天天被禁錮在一個狹窄的天地裡而看不到未來的苦日子,僥倖跳出山村外去見到較大的世界,這已是很不錯的結果了。故此我不挑剔這所大學,我是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信念,才從當年的貓兒洞能鑽出來,只要有大學能錄取,便感覺已深深得到了滿足哦!


牛仔文史


生存是一個人首先要面對的事情,被生存逼迫,不成功便成仁。


劉旭和大部份人一樣,沒有一個“富一代”的爸爸,因此大學畢業後,需要自己去找工作,首先是要能自己養活自己。

劉旭來到了廈門,他畢業的學校不是什麼名牌大學,大公司瞧不上他,只能去一家小公司做銷售工作,沒有底薪,只有提成。

他住在一棟民房裡,房子的對面,是一群四川打工妹的集體宿舍。吃飯的時候,經常看到她們每個人端著白米飯,配著一瓶辣椒醬,吃的狼吞虎嚥。劉旭也不富裕,常常“三月不知肉味”,每天忙忙碌碌,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按照老闆的話說,生意就是這樣碰出來、談出來的。



一次,老闆給了劉旭二百箱飲料的銷售任務。看著這一堆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飲料,劉旭咬咬牙,推著自行車,開始一家店一家店地推銷。

求人真的是一個很需要勇氣的事情。冷漠,不屑一顧,甚至惡言的譏諷,整整三天,一瓶飲料也沒有推銷出去。身上就剩下十塊錢了,房租、水費、電費、手機費還沒有著落。炎熱的夏日突然下起暴雨,一不留神,自行車摔倒在地,馱著的飲料散落一地。劉旭抱著頭,蹲在地上,雨水、汗水、淚水混在一起,他感到絕望,覺得自己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走投無路了。




肚子裡“咕咕”的叫,溼冷的衣服貼在身上。活下去,必須要活下去。幸運的是,軟弱只持續了一會兒,劉旭站起來,雨停了,繼續推車前行。他永遠記得那一天,終於推銷出一部份飲料,賺了點小錢,維持了一段生活。

為了生存,劉旭什麼工作都幹過,飯店服務員,倉庫保管員,保險業務員……更換工作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工資的問題,要租房子,要應付日常開銷,所以在那段時間,選擇工作的第一原則就是工資的多少。



如今,生活已經富裕穩定的劉旭,有時會想起初來廈門的日子,他非常感謝那段時光。在那些日子裡,他看到了許多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人如何生活,也接觸到了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們做著不同的事情,有的循規蹈矩,有的偷雞摸狗,有的紮下根來,有的遺憾離開,但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

生存下去!


無語者講故事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最落魄的時候。說起來都有十年了,十年前也就是畢業後的第五年,我到了目前人生路上最困窘的時候,事業一落千丈,愛情被人拋棄,家庭支離破碎,當時兜裡僅剩100元,已然是心灰意冷,感覺生活極度的令人窒息!

可是我還是扛了過來,不為什麼,只為生存!是生命生存的本能讓我扛了過來。現在想想,人可真是神奇而又複雜的生物啊!在此,感謝生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