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前幾天微博看到一個新聞,心裡一驚:


因6歲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與婆婆發生爭執,居然連扎自己胸口7刀!好在被緊急送到醫院,暫無生命危險。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隔代教養問題再次引發爭議:為啥老人帶孩子衝突多?老人帶孩子有哪些影響?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隔代教養。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80%的家庭都是隔代教養


雖然我們常常調侃,媽媽帶的娃是小公主、小王子漂亮可愛,姥姥帶的娃是復古風老幹部,不修邊幅還土萌,那也擋不住大多數家庭還是老人帶娃為主的事實。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在《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輩參與教養的。


其中幼兒園前為77.7%,幼兒園期間是72.9%,到小學階段仍佔60.1%,農村祖輩教育更是高達90%以上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所以,在中國家庭中,“隔代親”的現象特別普遍。


這種“隔代親”不僅是血緣關係導致的,也是情感的依戀,是隔代教養的重要文化基礎。


造成我國老人帶孩子這種普遍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3條:


  • 現在大多數80、90後的家庭,生了孩子後生存壓力驟增,所以帶娃這件事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老人身上;
  • 中國逐漸老齡化,並且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老人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帶孩子;
  • 單親家庭、父母去外地打工、兩地分居等情況。


每個家庭的帶娃模式都不一樣,但老人帶孩子帶得多了,問題自然就出現了,會有哪些影響呢?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老人帶娃的利弊


老人帶娃的優勢——


01

孩子更願意表露情感


有研究發現,祖輩帶孩子的時候氛圍更加友愛,在這種環境下,更有利於孩子的語言以及社會情感發展,並且這種優勢會保持到5歲。


因為比起更愛刷手機的父母,老人更有耐心聽孩子說話,也更願意參與到孩子創造的遊戲中。


02

孩子很少真的經歷危險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老人帶孩子一個不注意就危險重重,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美國暢銷書作家Lenore Skenzy,有一次看到自己的婆婆在給幾個月大的兒子吸吮哈密瓜,她馬上驚呼道:“你是瘋了嗎,給這麼小的孩子喂固體食物!”後來她發現,孩子只能用牙床吮吸果肉柔軟的部分,而且還吃的津津有味,其實不存在被噎到的風險。


可以看出,婆婆用她自己帶過孩子的經驗,判斷孩子吃哈密瓜這件事是否可行,結果顯而易見,孩子並沒有處在危險中。很多時候我們要反思,是否經常用自己的想法綁架老人,過度擔憂了。


老人帶娃的辛苦我們深有體會,尤其是孩子一多就更不容易了,但如果處理不好老人帶娃這個件事,家庭也還是會擦出很多矛盾的火花。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老人帶娃的弊端——


01

管教方式兩極化,阻礙孩子發展


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管教起來一點不手軟,但到了“第三代”,很多老人都會把對自己兒女的感情投射到孫輩身上,補償當年的愧疚感,過分溺愛孩子。


所以孩子要啥給啥,看不得受一點委屈,什麼事都替孩子包辦了。這樣的代價就是孩子容易養成刁蠻任性的性格。


而老人除了過分溺愛孩子,也容易過於嚴格,會出現專制型和溺愛型這兩種極端的教養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的性格也兩極化發展。


02

餵養方式陳舊,不利於身體發育


我們之前寫過關於孩子吃鹽、吃糖的問題,因為發現很多老人不太注意孩子的飲食細節,還在用自己老一輩的經驗去餵養,甚至還會踩坑各種虛假廣告。


有些老人還會揹著父母總給孩子吃糖,吃各種零食,導致孩子不好好吃飯,營養攝入不均衡不利於孩子身體發育。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03

老人過度焦慮


之前有新聞報道:


餘爹爹3歲的小外孫調皮又費神,老伴帶孫子太操勞導致腦溢血發作,臥床不起。餘爹爹稱,這兩年來,自己和老伴因為帶孫子幾乎患上了焦慮症。


記者隨機採訪了100名老人,其中有34人表示,只要小孫子離開視線,心裡就會莫名心慌,擔心孫子出狀況,無法向子女交代。


老人帶孩子不僅是個體力活,心理承受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再加上孩子隨著年齡增長,不再像小寶寶事事順從,會讓老人應接不暇,過度焦慮。


04

增加婆媳矛盾


文章一開始的媽媽真是讓人嚇了一跳,但因為孩子教養問題發生衝突的婆媳可不再少數。


同事燕姐兒子2歲,她婆婆特別愛把飯菜嚼碎了給孩子吃,燕姐囑咐婆婆好多次不要這樣餵給孩子,太不衛生,結果有次下班回家,正好碰見婆婆又把嘴裡的菜給孩子吃,燕姐特別生氣,就和婆婆大吵了一架……


在中國家庭,婆媳矛盾一直是最難避免的家庭矛盾之一,老人帶娃很容易打破家裡和平的局面;80、90後的父母更是揹負工作、孩子壓力,家庭關係不和諧更是雪上加霜。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隔代教養的衝突如何破?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任何人相處久了都會有摩擦,何況是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兩代人,隔代教養出現衝突不可怕,會合理的解決才是最重要的。


01

角色定位、分工明確


有的老人帶孩子時間長了,可能會抱怨“我這哪是爺爺,我才像娃的爹,比爹媽都上心。"


有些父母理直氣壯地把孩子扔給老人,卻又埋怨老人處處插手,什麼都要管,嫌棄老人喧賓奪主,讓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了。


這其實是父母與老人在育兒聯盟裡沒搞清彼此的角色和分工導致的。


我們要明確,父母才是第一責任人,是教養孩子的“主角”,而老人是“配角”,是輔助父母的角色。


我們與老人的關係可以這樣定位:

育兒聯盟的夥伴,並非競爭者。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02

事先說明底線


我們很多時候不好意思在長輩面前亮出底牌,結果就是“表面笑臉相迎,心裡憋出內傷”,“不說自己委屈,說了怕傷和氣”,不知道什麼時候心裡的小宇宙就爆發了。


我們要與老人達成共識,知道底線在哪。比如讓老人明白,其他問題都可以無所謂,但關於孩子健康、安全的事情,不能擅自做主等等。


其實一開始把事情說明白,把規矩立好了有了界限感,衝突和矛盾就更不容易發生了。


03

尊重和溝通非常必要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隔代教養的大部分衝突其實是養育觀念的衝突。像老人認為有用的偏方,現代的父母才不敢輕易嘗試,而是更相信科學。


這個時候溝通就很必要,很多父母會有這種心態“跟老人聊過了,根本沒用!”,但老人的一句“你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也常讓我們啞口無言。


比起媽媽的單槍匹馬,說的口若懸河,老一輩更相信“權威”的力量,電視、育兒書、報紙新聞,嘗試溝通後讓老人明白更科學的育兒方式。長輩的心裡都是為孩子好,如果是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怎麼會不聽呢?


多點耐心,有問題坐下來好好聊聊,不要用爭吵的方式,尊重對方,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會有樣學樣。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04

佛系一點,抓大放小


育兒這件事,本來就無絕對,有時候我們愛糾結、鑽牛角尖,不僅自己累,老人更累。


心理學中經常提兩種控制策略:


  • 一是遇到問題,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 二是主動調整自己對問題的認知,從而間接解決由問題引發的壓力。


說白了就是佛系一點,心態放寬,在不觸及底線和原則的情況下,適當做些讓步。


比如,孩子是用尿不溼還是尿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只要對孩子沒壞處,尿布和尿不溼其實都沒所謂,無非就是帶孩子的人覺得哪種更方便。


還有一些偶爾會出現的情況,偶爾為了安撫孩子給了糖;偶爾太心急了餵了感冒藥;偶爾把娃打扮的亂七八糟……這些偶爾都不會給孩子帶來決定性影響,那我們又何必自己糾結,佛系一點看待老人帶娃這個事,沒什麼不好。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育兒路上,我們不能肯定自己做的百分百權威,而老人的觀點也並非完全不可取,只是每個老人帶孩子的方式不同罷了。

我有時候會感嘆“幸虧有娃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啊”,幼兒園沒法參與的作業,姥姥姥爺陪娃一起完成;娃發脾氣怎麼也哄不好,爺爺當成大馬讓娃騎在背上;自己感覺很累,老媽的一句“孩子我幫你看著,你趕緊歇會”瞬間覺得父母氣場2米8……

其實想想,在我們無數個忙的不可開交和焦慮的日子,老人能幫我們帶孩子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最後,關於隔代教養,遇到問題先溝通,互相尊重、達成共識,養娃路上我們需要的是同盟,而非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