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你知道嗎?那些離我們漸行漸遠的唐山籍作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唐山這片熱土上曾經也出現過數位知名作家。雖然現在文學衰落,世人整日熙熙攘攘,為錢為利疲於奔命,但是不妨停下片刻讓小編帶你去了解下他們,閒暇時自己或帶孩子閱讀下他們的作品,體味人生。

首先說說從維熙吧,這位作家剛剛離開我們


唐山人你知道嗎?那些離我們漸行漸遠的唐山籍作家

從維熙(1933年-2019年10月29日),河北玉田人,中國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荷花澱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從維熙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難二十多年,其作大都是描寫1957年以來風雲變幻的政治生活,著有《大牆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風淚眼》《北國草》等作品。2019年10月29日,從維熙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從維熙

1933年出生於河北玉田縣城北代官屯。年輕時曾任教師,後任北京日報記者、編輯。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50年發表處女作《戰場上》。

195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

1955年出版小說散文集《七月雨》。

1956年至1957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曙光升起的早晨》和長篇小說《南河春曉》。

1957年反右期間,因其直言被打成右派分子,歷經生活磨難中篇小說《大牆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風淚眼》獲全國一、二、四屆中篇小說獎;電影《第十個彈孔》獲文化部全國第一屆優秀電影獎。之後,作者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北國草》、《斷橋》、《酒魂西行》、《逃犯》、《裸雪》、《龜碑》,以及中篇小說集《驛路折花》、《雪落黃河靜無聲》、《祭紅》、《牽駱駝的人》、《鼻子備忘錄》。《雪落黃河靜無聲》和《風淚眼》分別獲《中篇小說選刊》第一、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和榮 譽獎。後期的創作中,從維熙開始轉向紀實文學,創作了“昨夜潮聲系列”:《人與馬的詠歎》、《挖火者》、《浪人王臻》、《昨夜螢火》。紀實文學作品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部是《走向混沌》三部曲。這部作品以從維熙的親身經歷為主線,用不加任何雕飾的筆觸,記錄了二十多年的苦難歷程,也記錄了與他同時代、同命運的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和軌跡。這部作品雖無宣傳,但不斷再版加印,發行百萬冊,姜文與史可還特地到他家拜訪,探討將其改編成影視劇的可能。

  從維熙曾說:“有人願意回憶幸福,有人願意咀嚼苦難,我屬於後者。”確實,總體看來,從維熙的作品大多是描寫苦難的,正如他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所說:“我六十多部作品中,唯一能找到童年影子的,就是《裸雪》,這是唯一一部反映我純真夢想的作品,除此外大部分作品都是中國歷史的血色真實,是我們正在前行的艱難足跡。”

  從維熙對自己的創作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在《走向混沌》第一版的序言中就表示,他的作品在那個年代獲得過許多獎勵和掌聲,但是否是經典,是需要後人、需要時間去決定,而他只是把自己所經歷的歷史真實地、盡力地寫出來,就沒有愧對歷史。

唐山人你知道嗎?那些離我們漸行漸遠的唐山籍作家


唐山人你知道嗎?那些離我們漸行漸遠的唐山籍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