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老師,還有評高級職稱的必要嗎?

陳依德


47歲的教師,對於評高級職稱來說年齡不算特別大,稱其量算是偏大而已。有機會評高級職稱,一定要去評審。理由有很多,但主要就是工資收入更可觀。另外,我談談為什麼要評高級的理由及如何評上高級的方法,我挑幾點最重要的說說。

1.有高級職稱,算是有一種特別的“榮譽”。如果與你同齡的人,差不多陸陸續續都已經評上了高級,而自己卻沒有,是不是會覺得自己工作能力不如別人呢?答案是大多數人會有這種心理。所以有機會就要去評審,放棄機會就說明你確實不如別人!古人云“聞道有先後”,用在評高級職稱上也是一樣的道理,評上有先後,但是最終結果與大學一樣就行了。

2.評高級職稱沒有想象中這麼難,更沒有網上說的那麼難,對照指標努力一番可以評上高級。雖然很多人都說評高級需要關係,但是我要告訴你,更多的人評上高級是不需要關係的!我自己、我同學和我身邊幾十個同事成功評上高級的經歷說明了這一點。多數教師出身於農村,根本沒有什麼上層社會關係,多數農民家庭出身的老師,也不懂得經營社會關係(少數人除外)。到了工作年限,學校會通知一些老師可以寫材料去評審高級職稱,只要把你工作的中比較積極的一面寫出來就行了,一般來說,多送審幾次是可以評上高級的。

3.評高級職稱的方法就是對著教育主管部門頒佈的“高級職稱評審標準”的各項指標一個一個去完成,提前做好佈局!高級職稱評審要幾年班主任工作經驗?三年 !那麼就直接向學校領導申請當班主任至少3年,但當了班主任工作就要好好幹,沒有領導不答應你,因為現實是多數老師不願意當班主任!要發表幾篇論文?2篇?那就發表,寫作水平不夠,多出點版面費也要發表兩篇論文!課題要不要?如果要,就去申請,有市級、省級等等級別及部門的課題,並沒有很難拿下課題(中學課題上面根本不給錢,所以容易申請)。要不要市級優質課比賽?如果要,直接向所在學校申請參賽,今年不行,明年再來,不要急在一時;還有什麼評優、教學成績、師德民主測評,這些都不是難事。等等。一句話,只要你積極肯幹,評上高級職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4.我就是這樣評上了中學高級職稱的。我是2011年評上了中學高級職稱的,因為讀研耽擱了評高級職稱,2010年我進入現單位後,我就按我上面所說的方法,對照自己的現實情況,距離評高級職稱還差哪些指標,我在1年內完成了這些指標(那時可以不用當班主任3年這一項指標),並於2011年11月成功評上了高級。工資從10檔跳至7檔,同事笑我“連跳三級”,收入增加不少,因為有高級職稱,學校也經常推薦我去參加一些重要活動。雖然有運氣因素,但是我感覺主要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結合我切身體會,奉勸那些悲觀的老師,只要努力工作,方法對頭,並沒有想象中這麼難評高級!

關於評高級職稱的想法與建議,你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


師範生活


哈哈,我1972年生,正好47歲,2018年7月也正好評上了副高,從九級一下跳到了七級,2019年調整工資比去年正好多了450,連帶一年一個漲一個星級,從3800漲到4300多,我感覺從地獄到了天堂😛人生的追求莫過於如此,有比漲工資更快樂的事嗎?還真有!肯定有,但這不光是物質上滿足,更是精神上的一種富足與追求,對一般教師而言,從此便心安理得了。人生的追求,一個教師的追求還有別的嗎?副高便是一種認可,!所以到了47歲,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是一種需求,一種滿足,有必要,絕對有必要。這是真實的,沒有虛假的!


舉杯妖月6


以前也答過類似的題,當時還興致十足地想拼正高職稱,但對比正高職稱評定條件,發現自己還有差距。而且更致命的是職稱職數有規定,如果不是早做準備,年紀大的比年輕些的老師沒有一點優勢,按照打分條件都競爭不過年輕些的老師,而且以後差距會拉大,難怪有些老教師放棄職稱了。現在不是想不想的問題,是能不能的問題,我也在想要不要再拼一把。

一、過去沒有評正高的政策,錯過積累資本的機會。說實話早先小學沒有評副高職稱政策,而中小學都沒評正高的政策,而一旦評上副高職稱後就鬥志降低,沒那麼拼了,在正當年時沒有積下評職稱的資本,現在再去補是比較困難的。比如競賽課,你快五十了還去跟二三十歲的年輕老師同臺競技?就算你有心,也不一定競爭得過年輕人。

二、後生可畏更有衝勁。在職數比較少的情況下,打分排隊老教師不佔優勢。老教師唯一優勢是教齡長,但所佔分有限。而後生代憑藉年輕、高學歷,同時是一路拼過來沒有停歇過,衝勁十足。競賽課、教學成果、本身參與技能競賽、帶學生比賽等等都是加分項,沒幾年就評比分超過老教師了。

三、能爭取還是儘量爭取吧。評上高級職稱後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也算是對自己幾十年教師生涯的一個交待。四十多歲其實是經驗豐富,能擔大任的年紀。如果放棄爭取評高級職稱,人就會顯得沒那麼積極進取,而爭取評高級職稱,會讓你更有鬥志,從而能取得更好成績。於公於私,積極爭取高級職稱都是有益的。只是真要達到要求也確實夠折騰的,比如班主任任職、支教經歷等,會讓老教師苦不堪言。

由此可以看出,評高級職稱教齡十年以上就可以,老教師的二、三十年教齡優勢不大。而在教學教研上及業績成果上,老教師已經落後於三十幾歲的年輕教師。因為老教師一般不會再參加各種競賽活動,也大都不再帶學生參加技能競賽。而微課、課件等方面的技術還不如年輕老師。所以在職稱評定過程中,老教師已被年輕教師全面超越。一旦職數飽和,那麼老教師可能一輩子與正高職稱無緣了。


良心老師


正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好像全縣也只有二個,所以,這裡我只說副高。

如果有機會,有實力,別說47歲的老師,60歲也有必要。我2012年評上的,其時也40多了,與我同時評上的還有一位剛退休的老師——因評的指標是2011年的,他也有資格參評。

他評上後,補發了2011年下半年的工資,近3000元,退休後的待遇也得到相應提高。一時間,他被傳談為“福將”。

普通中小學老師,幾乎個個評上副高時都近50了——我一發小,去年好不容易評上了高級(小學老師),都已51歲了,高興得很,彷彿做夢。最最關鍵的是他一評上副高,6級崗正巧有個空位,再往後又即將有一位專技5級的老師過幾年就要退休。樂得他直呼過癮,很有可能退休前比我的專技崗還要高一級。

在當今這樣的環境裡,三十多歲能評上副高的真沒幾人。再說了,現在國家有政策,女教師副高職稱或許可以延遲到60歲退休,這對精力償好的老師來說,或許還是一項福利!

47歲,離退休還有10多年的教學生涯,努力爭取一下,一定會有意外驚喜的。

多少人一輩子都評不上高級職稱。我學校今年3月份有一位女老師退休,職稱只能定格在中級,專技8級,此生無望上副高。

所以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努力去爭取。


種金易


47歲並不老,關鍵是其他各項條件有沒有可能,如果有,那就努力爭取,事在人為。

同樣47歲,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工作,可能性會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在鄉鎮小學,副高職稱,普通教師,想評正高根本不可能。因為和我年齡相仿的,甚至比我年輕的領導,都想評上正高,名額卻是鳳毛麟角,我怎麼能競爭過他們呢?

所以,年齡47,根本不是問題,就看自己的本事了,當然機遇也很重要。



木易心平


評的那個"高級職稱"有什麼意思,我一輩子沒評上也過來了,不少個什麼。我的一位同事,既無文憑又無成果,千方百計也弄了一個"高工",另一位,更上一層樓,"磚家"都弄上了,那管他人議論紛紛。我的一個侄子說,他們辦公室的人,除了新來的,都是"高工"。你聽了以後哈哈一笑就算了吧。


用戶6582751258224


47歲的教師,還有必要評高級職稱嗎?

答案很肯定,有必要!為什麼呢?咱們來分析一下。

47歲的教師,不管男女,評上了高級職稱,至少能幹到60歲才退休,刨去評職稱和聘任上崗的這一年,好歹還能拿12年高級職稱的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嫌我掉到錢眼裡了,這是個實打實的理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最為接近世界本質的一句話,讀過書的大多數對此耳熟能詳。談經濟利益並不是丟臉的事,丟臉的是不正大光明的談而在私底下不知廉恥地撈!西方有句諺語叫“口袋空空,腰桿不直”,中國也有句古話叫“人窮志短”,為什麼教師不能通過正常的職務晉升享受更優厚的待遇呢?老祖宗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只要“取之有道”,君子大可以愛財。沒有必要遮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除了經濟利益最大化,還有個榮譽感的問題。人都是要面子的,不管怎樣,高級職稱總比中級和初級要喊得響亮。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諷刺高級教師的,多是沒有評上或沒有資格參評高級職稱的。口頭上臭高級教師沒水平,心裡怎麼想的也用不著再公開了。再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評不評得上是機會問題,想不想評是態度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理由,還有一個原因是不能把世界拱手讓給不如自己的人。既然看不起有些人用不光彩的手段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為什麼不自己用實力去贏取應得的職位呢?每多一個德能配位的人,不就少一個德不配位的人了嗎?不想看到不公正的現象,逃避不是辦法,自己去努力,把事情往公正的方向去做才是最好的辦法。不想看到某些人炫耀示威的嘴臉,那就去用實力把他們打落塵埃!


劍客談教育


47歲的老師當然有評高級職稱的必要。如果你是男老師,你還可以在教育戰線上奮鬥13年再退休;如果你是女老師,晉級後你可能還享受延退的待遇。

現在的教師職稱評定都設定名額,上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高級職稱的評定名額分配到各校,各校按照上級職稱評定辦法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出本校的職稱評定方案,各校職稱評定小組按照參評教師提交的材料和民主測評結果進行評定打分。但不管怎樣,論文(著作)、科研課題往往是必備的,各種優模榮譽更是加分的“硬頭貨”,特別是縣級以上的榮譽加分要遠高於校級榮譽,如果評優選模不公平就會造成老師之間矛盾的出現;有的教育行政部門為了發揮高級教師的作用,規定已取得高級教師職稱的女教師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打破55週歲退休的規定,可申請60歲退休,因此出現了不少延退的女教師,佔用了學校高級職稱的名額,有的身體不太能承擔教學任務,但仍然也申請了延遲退休。一些老師要晉高級職稱,學校卻沒有名額,進一步加重了晉級的矛盾。有的老師晉上高級以後,卻從一線轉到後勤,浪費了高級教師資源。

總之,50歲左右的老師也要爭取晉高級職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及時解決職稱評定過程當中出現的矛盾, 特別應該給老教師、農村學校教師、偏遠地區教師以優惠政策,讓他們看到希望的曙光。


芳華校園


47歲的老師,還很年輕,離退休還有10多年,正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骨幹,為什麼不去評高級職稱呢?“三味”也是50歲才評上的高級教師(副高)哦。

不過,“三味"也不清楚題主的具體情況。最終決定評還是不評,也得考慮自己實際,量力而行!畢竟職稱不是教師職業和生活的全部。

老師們都非常清楚:現在評個高級職稱真心不容易!除了指標名額上的問題外,還得在資歷、能力、業績等方面達到足夠的條件。


據“三味"對身邊同事的瞭解,50歲左右的老師在對待高級職稱這事上,有態度截然不同的二類人:

一類是,正在風風火火爭取各種機會,創造各種條件,向著高級職稱進發且勢在必得的老師。

他們的年齡也是50歲左右,大多取得中級職稱約有10年,因崗位原因,十檔、九檔居多,八檔很少。他們一直是教學一線骨幹教師,各級教學獎、優、先等榮譽比較豐厚,評高級的條件也很充足。只是因多年來指標缺乏,一直沒有機會申報。近幾年指標稍多了,特別是夠20年鄉村教師教齡的,已不受指稱限制,這才讓職稱夢“休眠”了多年的老師又重新點燃希望。

有了希望,工作就有了激情!我感覺這一群體的老師,教學熱情很高,主動承擔班主任工作,積極參加各類教學比賽活動,搞課題,寫論文,錄課曬課等,似乎又回到了人生職業的第二個青春期!

他們一個主要願望之一就是:要儘快評上高級職稱,缺少什麼條件,就盡力去爭取。既使夠條件,為增強競爭力,多多益善!


另一類是,距離評高級職稱的條件差距較大,且缺乏與年輕教師競爭的勇氣,已經放棄晉職願望。

這些老師,或由於性格追求原因,或由於工作能力原因,或由於身體精力原因,或由於學校人事安排原因……在晉職條件上(如教學業績、課題科研、班主任經歷等)貯備不足。而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精力不足了,也不願拿命賭職稱。教學上憑良心,過得去就行了,工作能輕鬆就儘量爭取輕鬆些,至於任何榮譽之類,從不奢求。工資待遇上上面有加就加,沒加也沒辦法。

這類老師,常用這句話安慰自己:

錢多多花,錢少少花。保養好身體要緊,多活一年多拿一年工資,也不虧!


不知題主屬上面所講的哪類情況?如果是前一類,建議盡力去搏一下。

如果是後一類,那我也建議你三思。若感覺太辛苦,就放棄吧!中級職稱幹到退休的老師很普遍,也不是什麼人生憾事!工作和生活愉快,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哦。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頭條上有一個有一個很無奈頹廢又尖銳諷刺的話題:47歲還有評高級職稱的必要嗎?

恰好本人剛滿46週歲,是個準47週歲又與高級職稱失之交臂近10年之久的中學教師,2019年的第一個日子探討與我們的生命品質與生存尊嚴息息相關的話題,畫餅充飢也好飲鴆止渴也罷,權且一吐為快。

教育生態和其它領域一樣,優質資源的配給,自然青睞搶佔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論資排輩比鬍鬚,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見不得光,至少保有了體制內的人性化考量。抗拒或者違背這樣的潛規則,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可以說,就我的經歷來看,職稱評審對奮戰在教學一線教師的人文關懷,至少目前還算是一股清流。2004年一級資格的擁有,完全出乎我的預料。能夠拿得出手的剛性資料非常貧乏,論文是手寫的,唯一有份量的獎勵還是2003年的縣市級別的優秀教師,班主任工作尤其轉差方面資料都是臨時抱佛腳拼湊起來的,教學實績也是乏善可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對目錄清單,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增加資料的物理厚度,最起碼每一項都留下痕跡(事實證明我的前瞻性),分門別類整理好,再請內行的老教師逐一審閱,查漏補缺充實完善。這一過程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尤為辛苦,好在有幾位古道熱腸的同事貼心幫助與鼓勵,現在想來尤為感激。學校裡少不了個別能呼風喚雨翻江倒海的靈通人士,也曾善意的拋給我綠色橄欖枝——疏通關節打點一下各路神仙。可惜的是當年的我,或許還年輕抑或過於迂腐,居然固執的認為“能用金錢擺平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大不了從頭再來,也就完全摒棄了所謂的捷徑。順利通過的結果出來時,正在和朋友們聚會的我還以為又是愚人節的謊言。2009年我擁有了競聘中學高級的資格,材料準備得很充實,可惜的是全市的中學高級資格封凍,沒有給我任何參與的機會,這一突發事故直接扼殺了我在短時間內鹹魚翻身的可能,一直延續到今天,排隊等候的實在太多了,更為殘酷的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我並不比他們優秀。與其糾結不如妥協,抱怨可以有,做一隻憤怒的小鳥顯然是自取其辱!追求永無止境,之於教育工作者而言,47歲確實算不上年輕甚至有點老,但不妨礙追求高級職稱評審。機會總在不經意間光顧生活工作的有心人,47歲的你我他,請抓牢青春的牛 尾巴,抓緊珍惜生命的饋贈,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時刻準備著高級職稱評審的不期而至吧!(2019.0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