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從事怎樣的職業

古代女性從事怎樣的職業

古代的女子,大多是沒有工作的,所謂“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女人長了就是嫁人,然後被男人所養。她們的工作任務,就是相夫教子,幫忙農活,做點家庭手工業。除了全職家庭主婦以外,古代女人還有如下幾種工作。

一、三姑六婆。

古代“三姑六婆”這詞還很“單純”,特指9種女性職業。三姑是指三種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道姑、卦姑;六婆者,概媒婆、藥婆、牙婆、虔婆、師婆、及穩婆也。

尼姑是佛家弟子,男人稱為和尚,女人就是尼姑,象《天龍八部》中的滅絕師太及其領導的峨眉派弟子,都是尼姑;道姑是指女性道家弟子,如《射鵰英雄傳》全真七子中的孫不二。這都是指他們的身份。但卦姑就是指職業了,以算卦為生的女子。西漢時有個著名的卦姑名叫許負,名揚天下,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女神相”。

媒婆,就是為男女說親的職業,這個還是很好的,古代必不可少的。

藥婆,用藥治人也能害人的人,一般用蠱害人,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一些在鄉下或偏遠地區,走街串巷賣藥的女性。

牙婆,簡單的說她就是專門從事,人口買賣的,表面賣胭脂花粉之類的,實際上從事的卻是這個缺德職業,大戶人家的座上賓,丫鬟犯錯了,直接給她讓賣掉,喜歡那種類型的告訴她,也能花錢買的來,現如今這種職業可是犯法的。

虔婆,在古代專指指開設秦樓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婦人,人們習慣上也稱作“淫媒”,說白了就是古代妓院的鴇母。我們知道“虔”字在古代有強行索取之意,虔婆的主要工作就是勒逼雛妓接客,從她們身上強行榨取錢財。所以,虔婆多由不正派的婦女擔任。從這個意義上講,虔婆有時候也是極其缺德的。

師婆,很多人搞不懂了。但說起巫婆很多人都知道,巫婆是師婆的另一種稱呼,她們都以裝神弄鬼、畫符唸咒的巫術作為生活來源。

穩婆,也就是接生婆,專指以替產婦接生為業的人。其實不只是接生,穩婆有時候還常常替宮廷或官府檢驗女子是否為處女之身。

二、表演藝術。

古代的女人也有通過唱歌、跳舞謀生的,名叫藝伎,古代也叫伶人、優伶。如果追溯這個職業的源頭,得追到四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那個時候有個人名叫伶倫,是黃帝的樂官,他發明了音樂的十二律,成為中國音樂的始祖。所以後來演藝界的人奉之為祖,稱為伶人。《樂府雜錄》裡說: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個“肉”,指的就是肉嗓子,現在的說法叫“聲樂”我國自古就有“樂戶”制度,伶人有專門的戶籍,不過是下九流的營生,被人看不起的。

支持伶人的,有兩個著名的皇帝,一位是五代時期唐莊宗李存勖,另一位是唐朝的唐明皇李隆基。前者因為寵愛伶人而亡國,後者創辦了梨園影響至今。古代女人能稱之為歌星的,戰國時有韓娥,“餘音繞樑”說的就是她;還有一位,更熟悉了叫莫愁。《唐書》中說:“莫愁樂者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後來人們把石城傳成了石頭城,南京才有了莫愁湖,實際上石城在郢州,現在的武漢一帶。

三、商界。

古書中記載,宋代的江西廬陵(現吉安),有一位舒翁,擅長製作陶瓷玩具,他的女兒則把這一技藝傳承下來,技藝爐火純青。後來,這種玩具乾脆以女孩的名字“舒嬌”命名,價格也一路飆升,與當時五大名瓷之一的“哥窯”等價。到了明朝,名妓董小宛製作的“董糖”最為有名。董糖是一種酥糖,是董小宛製作送給她的男朋友冒闢疆的嫁到冒家以後,董糖成為冒家送禮的佳品,聲譽鵲起。到今天,董糖還是江南的特產,可以買來嚐鮮送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