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日前,濰坊市統計局發佈

2019年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公報公佈了

2019年濰坊市實現生產總值(GDP)

5688.5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

增長3.7%。

按常住人口計算,

人均GDP

達到60760元,

增長3.8%。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看看諸城的排名吧!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公報還公佈了這些數據

2019年房地產投資增勢平穩。房地產開發投資762.6億元,增長17.3%。房屋施工面積增長13.1%,其中住宅面積增長14.2%。房屋竣工面積增長35.2%,其中住宅增長32.7%。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交通建設投資170.6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84.8億元,港口建設完成投資0.2億元,鐵路建設完成投資19.6億元,城市公交、場站完成投資1.7億元。全市共有高速公路6條,普通國道7條,省道14條,公路通車裡程28869.2公里,公路密度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濰坊港泊位4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0個。濰坊機場開通客運航線7條、貨運航線2條,每週客貨運航班154個,通達城市13個。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市高等教育學校15所,在校學生23.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3所,在校學生7.1萬人。普通高中59所,在校學生16.4萬人。初中303所,在校學生32.6萬人。小學731所,在校學生56.8萬人。幼兒園1871所,在園幼兒28.7萬人。新改擴建中小學81所、幼兒園162處,新增學位7萬個。7個縣市區率先接受省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評估。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2019年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文)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大攻堅戰成效突出,“六穩”工作有序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成績亮眼,新優勢加快塑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全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綜合

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568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17.42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91.04億元,與上年持平;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80.04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9.3:41.2:49.5調整為9.1∶40.3∶5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60760元,增長3.8%。

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濰城區292.5億元,寒亭區(含經濟開發區)227.4億元,坊子區171.5億元,奎文區285.2億元,青州市549.3億元,諸城市636.8億元,壽光市768.1億元,安丘市319.1億元,高密市500億元,昌邑市444.1億元,臨朐縣308億元,昌樂縣315.6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99.9億元,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271.7億元,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41.8億元,綜合保稅區19.2億元。

民營市場主體穩步增長。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19萬戶,增長20.2%。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7萬戶,增長36.9%;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1.8萬戶,增長12.4%。截至年底,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03.3萬戶,增長11.6%。其中,實有私營企業27.1萬戶,增長21.9%;實有個體工商戶73.5萬戶,增長8.9%。經初步測算,全市非公有經濟增加值3242.5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2958億元。

重點戰略和改革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新增國家級產業強鎮2個、龍頭企業2家,省級田園綜合體3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新六產”示範縣2個。新增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3個,完成建制鎮改廁45.8萬戶、涉農街道改廁17.3萬戶。整合涉農資金68.6億元、新增涉農貸款243.6億元,工商資本下鄉新增52億元。全市創建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2項標準填補國內空白。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引進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

海洋強市建設步伐加快。全市納入海洋強省建設項目庫的56個項目總體進展良好,完成投資45億元。建成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0家、科技興海示範基地2個、海洋領域創新平臺10家、技術創新聯盟15家。舉辦首屆濰坊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簽約項目17個,總投資158.3億元。

三大攻堅取得新進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2019年全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17694.2萬元,增長14.4%,實施年度產業扶貧項目266個。全市累計投入3億元,為7.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政策措施。汙染防治持續加力,市區聯動全力推進中心城區6家重汙染企業搬遷或關停,市控以上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積極化解金融風險,截至年末,轄區銀行業不良率1.69%,較年初下降0.42個百分點;處置不良貸款216.9億元,其中核銷116.7億元。

重點產業集群聚優成勢。重點培育9大產業集群,其中高端動力裝備、高端畜牧產業集群規模突破500億元。5個優勢產業集群、7家企業入選全省首批“雁陣型”產業集群、龍頭企業,8家企業入選“2019年全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18家農業龍頭企業獲評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開展市級隱形冠軍企業評選,構建梯次培育格局,新增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產品1個,省級“隱形冠軍”和“瞪羚”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雙招雙引”取得明顯成效。全市立項項目1274個,其中過百億元項目12個,立項投資額6746.9億元。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1195名,引進人才平臺載體項目191個。舉辦風箏會、魯臺會、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中日韓產業博覽會等重點節會系列“雙招雙引”活動,簽約項目106個,涉及總投資533億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重點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承擔國家改革試點50項、省級改革試點86項,在全省率先推行試點分級分類管理,首批13個重大制度創新課題、12項重大改革試點加快推進。流程再造成效明顯,推動審批服務、群眾服務、項目推進、城市治理、機關運行“五大板塊”、16項具體任務落實。加快“一次辦好”改革,市級審批事項壓減73.1%,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分別實現3個工作日、5個工作日辦結。

農業

全市農林牧漁業產值995億元,增長0.9%。

糧食及經濟作物生產總體平穩。據抽樣調查,糧食播種面積1017.3萬畝,減少2.8%,糧食總產量421.1萬噸,減少1.5%。棉花產量5474噸,減少26.5%;油料產量18.6萬噸,減少10.8%;烤煙產量1.5萬噸,減少20.6%;蔬菜產量1220萬噸,增長0.2%;水果90.3萬噸,增長1.9%。

林業生態建設取得新成就。經初步測算,全市完成新增造林12萬畝,四旁植樹1348萬株,森林撫育3.5萬畝,育苗面積23.2萬畝。全面實行林長制,明確市縣鄉村四級林長7493名。

畜牧業生產趨緩。生豬出欄 549.1萬頭,減少22.2%;家禽出欄5.3億隻,增長27.3%;肉蛋奶產量162.7萬噸,增長1.4%。

漁業生產有所減少。經初步統計,水產品總產量45.9萬噸,下降6.2%,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3.5萬噸,下降6%;淡水產品產量2.4萬噸,下降10.1%。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機械服務組織3606個,農機戶52.6萬戶,農業機械總動力1021萬千瓦,增長1.9%。預計全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2.35%。

水利工程建設有序推進。調引長江水、黃河水6104萬立方米。峽山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完成投資0.9億元。

工業

工業生產穩中有降。全市299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下降0.7%。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24.2%,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0.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0.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0.3%。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增加值增長2.9%,輕工業增加值下降10.7%。全年產品銷售率98.4%,下降0.8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全市37個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有17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2.3%,金屬製品業增長14.1%,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9.3%。從產品看,統計範圍內的245種工業產品中有115種產品產量增長或持平。其中,汽車、中型拖拉機、電子元件、鋰離子電池、生物基化學纖維等37種產品產量增長超過20%。

工業效益增勢平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571.5億元,增長0.1%;實現利潤353.8億元,下降12.1%。前100名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84.5億元,增長7.2%;實現利潤249.9億元,下降9.8%。

投資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放緩。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3.2%,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48.4%,第三產業投資下降0.8%。工業技改投資下降4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28.3%,民間投資下降31.8%。

房地產投資增勢平穩。房地產開發投資762.6億元,增長17.3%。房屋施工面積增長13.1%,其中住宅面積增長14.2%。房屋竣工面積增長35.2%,其中住宅增長32.7%。

建築業發展平穩。606家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90.5億元,增長0.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829.6億元,下降1.1%;安裝工程產值142.2億元,增長10.1%;其他產值18.7億元,下降14.4%。全員勞動生產率47.3萬元/人,增長9.2%。簽訂建築合同額1608億元,增長4.7%,其中本年新簽訂合同額1021.6億元,下降1.1%。

國內外貿易

國內消費品市場增勢平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4.9億元,增長5.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零售額實現1813.8億元,增長4.9%;鄉村零售額實現1041.1億元,增長7%。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2544.8億元,增長5.5%;餐飲收入310.1億元,增長6.8%。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一級和二級能效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3.5%、67.8%、50.8%和19.3%。

外貿進出口再創新高。完成貨物進出口總額1788.1億元,增長10%,其中,出口1131.9億元,增長8.5%;進口656.1億元,增長12.6%。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較快。機電產品進出口400.8億元,增長32.5%,佔進出口總額的22.5%。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174億元,增長83%。對“一帶一路”市場出口333.8億元,增長13.8%。

利用外資快速增長。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0家,增長100%,實際使用外資7億美元,增長4.4%。服務業使用外資快速增長。新設服務業項目76個,增長85.4%,實際使用外資3.6億美元,增長418.6%。新設大項目支撐作用明顯。新設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35個,總投資145.4億美元,佔新設立外資項目總投資額的98.7%。

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遊業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交通建設投資170.6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84.8億元,港口建設完成投資0.2億元,鐵路建設完成投資19.6億元,城市公交、場站完成投資1.7億元。全市共有高速公路6條,普通國道7條,省道14條,公路通車裡程28869.2公里,公路密度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濰坊港泊位4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0個。濰坊機場開通客運航線7條、貨運航線2條,每週客貨運航班154個,通達城市13個。

交通運輸生產穩步增長。全市道路運輸客運量6053萬人次,下降0.6%,旅客週轉量47.3億人公里,增長0.4%;公路貨運量30586萬噸,增長4.3%,貨物週轉量602.3億噸公里,增長2.9%。水上運輸完成貨運量3859萬噸,增長22%,貨物週轉量251.6億噸公里,增長6%。濰坊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86萬噸,增長18%。濰坊機場完成客運量46.9萬人次,下降35.3%,航空貨運量1.4萬噸,下降42.5%。青臨鐵路完成貨運量182.2萬噸,增長31%。市區共有公交車1552臺,其中新能源公交車1022臺,公交線路111條,線路總長度2226.2千米,日客流量34.5萬人次。

郵政電信業發展較快。郵政行業業務總量64.3億元,增長41%,其中快遞業務2.6億件,增長38.4%。電話用戶總數1137.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99.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038萬戶。上網用戶1089.5萬戶,增長5.7%。

旅遊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接待遊客8240.1萬人次,增長8.6%,實現旅遊總收入917.6億元,增長12.3%。A級旅遊景區98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2家,4A級景區23家。星級飯店42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16家。旅行社182家,其中出境組團社14家。創建景區村莊64個,培育鄉村旅遊集群片區12個。

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預算收支任務圓滿完成。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1.1億元,直比增長0.2%,考慮減稅降費等政策性減收因素,同口徑增長13.8%。其中,稅收收入435.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6.3%。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7.9億元,增長6.1%。其中,民生支出622億元,較上年增加3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

存貸款餘額不斷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8750.6億元,比年初增加818.9億元,增長10.3%,其中住戶存款為5320.3億元,比年初增加623.8億元,增長13.3%。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為6538.8億元,比年初增加713.2億元,增長12.2%。

多層次資本市場取得新進展。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增掛牌企業115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35家,“新三板”掛牌公司52家,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1002家。新增改制企業112家,累計完成規範化公司制改制企業2838家。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可轉債等債務融資工具融資338.8億元,實現股權融資25.3億元,資本市場融資總額達364.1億元。信用互助業務資格認定6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1151筆信用互助業務,累計金額4885.4萬元。市再擔保公司註冊資本19.1億元,擔保再擔保業務額136.7億元,增長16.7%。

保險業健康發展。駐濰保險機構75家,其中,財產險機構34家,人身險機構41家。保險業提供風險保障6.3萬億元,增長35.4%。保費收入250.7億元,增長3.8%,賠給付67.8億元,下降3.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6.5億元,增長4.8%,賠付40.5億元,增長1.1%;人身險保費收入184.2億元,增長3.5%,賠給付27.3億元,下降9.8 %。

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市高等教育學校15所,在校學生23.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3所,在校學生7.1萬人。普通高中59所,在校學生16.4萬人。初中303所,在校學生32.6萬人。小學731所,在校學生56.8萬人。幼兒園1871所,在園幼兒28.7萬人。新改擴建中小學81所、幼兒園162處,新增學位7萬個。7個縣市區率先接受省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評估。

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7974家,床位6.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7.2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萬人,註冊護士3.2萬人。建成覆蓋全市鎮街的各類“醫聯體”78處,其中縣域醫共體20個、醫療集團8個、專科專病聯盟35個、遠程醫療協作網15個。開展“萬名村醫能力提升計劃”,培訓鄉村醫生3735名。建成14個省級、80個市級、376個縣級“示範標準村衛生室”。完成66處甲等衛生院、64處乙等衛生院等級評價。在全國率先實施“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制度。

中醫藥產業加快推進。我市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創建市。臨朐縣中醫院建成了全國首家縣級中醫藥博物館。培育命名首批24箇中醫藥特色小鎮。投入2000萬元引導性資金,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選擇70個鎮街、800個行政村(社區)、部分公辦康養機構和15個由殘疾人舉辦的中醫診療館作為市級示範點。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有8個鎮(街道)、20個村(社區)被評為全市公共文化建設示範鎮村。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更名為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成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增56名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個鄉鎮入選第二批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在濰坊商業學校、濰坊聾啞學校試點非遺職業化教育。更新圖書70.7萬冊,分配給1843個農家書屋。

競技體育水平不斷增強。我市組隊參加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獲得11金15銀12銅的優異成績。此外,參加全國比賽共取得金牌56枚,銀牌76枚,銅牌41枚;參加省錦標賽共取得金牌177枚,銀牌93枚,銅牌127枚;參加省冠軍賽共取得金牌114.5枚,銀牌44枚,銅牌85枚。舉辦了濰坊市中小學生體育聯賽,共有4957名運動員參加。

科學技術、質量監督及人才工作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市承擔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12項,獲得無償扶持資金5.2億元。其中爭取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57項,獲扶持資金4.9億元。推薦聯興新材料“基於一次換熱的高溫固體散料餘熱回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1人獲省國際科技合作獎,其中濰柴動力完成的“柴油機高效後處理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高新技術產業較快發展。全市704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增長4.1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9.74%。推薦申報省級重點實驗室34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37家,全市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4家,其中國家級1家。備案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36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39家;備案山東省院士工作站98家。

知識產權創造增量提質。國內專利申請2.6萬件,增長1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967件;國內專利授權1.6萬件,增長22.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63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3件,增長14.6%。累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559件,增長20%。新增註冊商標2.9萬件,總量達到11萬件。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累計達到224件。新增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誌商標5件,總量分別達到101件和99件。擁有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2個。納入首批“中歐10+10”地理標誌互認互保產品2個。

質量提升工作持續推進。20家企業入選山東省製造業高端品牌企業,14家企業入圍省民營企業品牌價值百強榜單。全市獲中國質量獎1個、中國質量獎提名獎2個、獲山東省省長質量獎8個,評出濰坊市市長質量獎62個;累計創建11家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國家級標準化試點考核評估合格項目累計達到59個。

招才引智高質量推進。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3460人,其中博士140人、碩士332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389人。為首批符合條件的369名高層次人才頒發“鳶都惠才卡”。2家單位入選首批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新增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2個,濰坊技師學院獲評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酒店接待項目中國集訓基地、2019年山東省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

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64元,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103元,增長6.9%。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9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231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9平方米。

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6%,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上漲8.1%,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增長2.7%,居住類價格上漲2.2%,生活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1.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0.6%,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2%,衣著類價格下降1%,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增長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7%。

社會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全市連續第15年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151.1元,惠及43.6萬退休職工。調整提高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65至74歲、75歲以上居民基礎養老金由118元分別提高到123元和128元,困難群體政府代繳居民養老保險費標準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300元。降低社保繳費費率,全年減徵社保費14.9億元,涉及參保企業2.3萬餘戶。

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5%的較低水平。實施創業服務質效提升行動,獲批省級“四型就業社區”42家,評估認定市級創業型示範鎮街13家。安排1億元扶持資金用於創業帶動就業,發放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補貼1446.9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2億元,帶動就業4.6萬人。“互聯網+職業培訓”試點工作在全省實現率先突破,打造互聯網新媒體創業大學“青桔創課”品牌,178家定點培訓機構上線入駐培訓平臺,組織職業培訓9.1萬人。

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高。截至年底,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於580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不低於5200元;城市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於870元,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年不低於7000元。全市特困供養人員14408人,其中城市特困581人,農村特困13827人,累計發放供養資金1.2億元。全市城鄉低保8.7萬人,累計發放低保補助金3.1億元。

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增養老機構床位3864張,新增護理型床位2632張。培育和引進專業養老服務組織14家。落實省、市養老服務業專項扶持資金1676.7萬元。培訓市、縣兩級養老服務管理人員2233人次,培訓失能老年人家庭護理人員5050人次。

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重點項目取得新突破。站南廣場片區、高鐵新片區建設加快推進,禹王北街、幸福路、豐華路建成通車。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全線通車。改造北海路健康東街、北海路東風東街等4處交通環島,打通北宮東街、文化路、青銀高速下穿等94條“斷頭路”,提升40處渠化島。

棚改徵遷工作進展順利。全市棚戶區改造項目新開工11009套,開工率110.5%,基本建成13612套,為1183戶發放租賃補貼。我市被國務院表彰為全省唯一的棚戶區改造工作真抓實幹政策激勵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項目16個,總建築面積67.8萬平方米,涉及總戶數3265戶。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大氣優良天數達到221天。PM2.5、PM10、SO2和NO2分別比2015年改善26%、21.8%、70.4%和5.1%。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26.4mg/L,同比改善2.9%;氨氮平均濃度0.8mg/L,同比改善30.1%。

人口和安全生產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5.15萬人,城鎮化率62.18%,戶籍人口918.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992人,下降11.9%,出生人口性別比106.3。

全市累計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4起,下降21.7%;死亡48人,下降5.9%。

注:(1)全市及分縣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生產總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依據第四次經濟普查資料,山東省統計局和各地市統計局共同修訂2018年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

(2)公報所列數字為年快報數或初步統計數字,正式數字以《2020年濰坊統計年鑑》為準。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厲害了諸城——前三名

2019年諸城的發展,

讓人心潮澎湃!

2020年,

諸城更讓人期待!

來源:綜合今日諸城、濰坊市統計局信息網

半島·諸城新聞<bdzcxw>情繫諸城 心懷半島新聞熱線:611061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自古評論出人才,期待你的神評論!/<bdzcx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