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按照一個月三千元一次性給了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農村裡的逍遙


如果能給這麼多,說明家庭條件不錯,那就給!

但婚後無論雙方都有工作還是單方有工作,所有收入都是共同財產,但既然是共同財產,一定要和太太溝通,否則家庭矛盾很難避免。

同時要注意給的方式,也許是樓主孝順提出來的,並非家公家婆提的,那是否用贍養費的方式給這3000元/月的錢更妥當?爸爸媽媽要給,岳父岳母也給!

甚至可以和太太溝通看看,是否岳父岳母也能幫忙帶一下孩子,兩邊老人輪流照顧,老人少受累。

特別要注意不能只給自己父母,因為兩邊的老人都是有贍養義務的,家庭條件許可的甚至可以和太太商量額外增加給帶孩子的老人多些贍養費。

要和太太溝通好,這才是關鍵。

我們因為兩家父母都有退休金,過年只聊表心意給雙方家長1萬元左右而已。本來上年想帶雙方父母出國,結果手上不寬裕,今年又遇上了疫情。。。也想雙方父母每月3000元,但每月房貸還要還,孩子讀書的錢要存。。。我對父母好像沒有對孩子大方,我不是好孩子😭

樓主和太太都是好兒子、好媳婦👍



想網名好南的錢錢


題主這話問的:老婆憑什麼反對?

怪你囉,不會辦事囉!給媽媽生活費也好,帶孫費也好,你——為什麼要一次性給啊!你笨不笨啊!

說實話,個人覺得,一般情況下,農村媽媽也好,城裡媽媽也罷;男方媽媽也好,女方媽媽也罷,只要是願意來帶孩子的——都是好媽媽,基本都是又貼錢又貼力的那種!

題主體恤媽媽,要給她老人家帶孫費,每月3000,說實話,真心不高啊!

請保姆這個費用也需要的吧?可是保姆帶孩子,能有親媽放心嗎?保姆做事,能有親媽那麼真心實意是為這個小家好的嗎?

所以,一個月只要付出三千元,你家的娃就放放心心有人帶了——真心值啊!

可是,題主,你傻就傻在,這3000塊錢按月給你媽不行嗎?就算不按月給,按季給——也OK的呀!

一個季度9000塊,你可以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給父母啊!比如春節給一次、五一給一次、十一給一次、元旦給一次。當然還是按月給最好,錢少,掏出去就不會覺得特別心疼啊!

偏偏題主你要4年一次性給,14.4萬,普通家庭一次性拿出來還真的是有點手重的啊!說不定還要東拼西湊一下下呢,你老婆的感覺當然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啊!

何況按題主的說法,我猜你們還是事後行為啊!

早不給晚不給,你現在突然提出這一茬,說不上其中還有特殊原因吧,說不定這個決定還是你和老婆矛盾後的產物吧!

所以,題主說”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按照一個月三千元一次性給了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確實你老婆本來不應該也不能反對,但題主你自己傻啊!不會辦事啊!白白留了個口舌,引發了家庭矛盾啊!以後可得引以為戒哦!

我是張薔薇,一位從醫文青+嘮叨主婦。

喜歡我可以關注我,每天聽我講述世間故事,分享人生經驗!


張薔薇啊


婆婆帶自己的孫子,和你住一塊嗎?我帶大孫子一直到上初中,兒子才開始一月一千,到後來一月一千五。因以前上幼兒園和小學,老頭打工我有錢,吃穿學費生病:等,從沒讓他們花過錢。隨著老頭年紀,幹活沒人要,孫子的花銷越大,才開始給錢。由於在縣城,一個月至少得兩千多點,不夠的部分我貼點。前年有了小孫女,兒子一月三千,這三千一個月也緊張,免強夠用。隨著她長大點,錢也在減,去年下半年我貼一萬還多。今年又貼一萬了。這一切都要跟兒女的收入有關係。如果過年過節生日他們發兩百塊紅包,我會接住,買件衣服,我會美滋滋地穿著,其它,從沒接過。兒女好,才是最大的好。如果你願給,你可時不時的給點,讓媽媽感到兒子的溫喛,而不是一次給多少,覺得有點味道不對似的。奶奶的付出,大部分都是心甘情願的。


用戶2621653532152


典型的秋後算帳啊,早點說月薪三千,沒準兒就不用農村媽媽帶四年了,早就送去幼兒園或者自己帶了,畢竟很多女的工資可能還不到3000呢。以後農村媽媽來兒子家,兒媳婦做飯也是要錢的哦。兒子自己做飯可以。畢竟你媽養你,又沒養你媳婦。現在一次性給了以後,孫子也就沒這奶奶了,兒媳婦也不會再帶娃去看奶奶。也是你的無能,你要是千萬富翁,不帶孫子給幾十萬,你老婆也不會說啥吧?雖然我也是打算給這些的,但這是我提出來的,我和老公事前商量的結果,誰要事後突然給我提十幾萬。必是斬斷親情的利劍。可以給,老死不相往來。


春雨綿綿飛


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按照一個月三千元,一次性給了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這個有意思,孩子奶奶幫忙看了孩子4年,然後孩子爸爸一次性給了14萬自己母親,老婆反對還反對出問題了,真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讓人無法反駁的題目。我就想問問看到這個標題的男性,你們會一次性給這麼多Q父母當做幫忙帶孩子的工資嗎?而且從這一次性中,可以看出老人家帶孩子期間是沒給過所謂的工資,作為兒子是怎麼做到的呢?

作為一個兒媳,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也是反對的,哪怕是一萬我也反對,更何況是14萬,Q不是大風吹來的。既然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那說明夫妻兩個都在為生活努力,而且一開始也沒說每個月要開工資給老人的,要知道一個月三千,自己上班還不知道有沒有那麼多呢,如果沒有那真的是白忙活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

1.我猜想這個兒子肯定不是給父母付什麼工資,應該是家裡的兄弟姐妹或者父母需要用Q,但是媳婦不肯借,才會想出這樣的一個藉口,可能也是非常無奈了。

2.如果家裡親人真的需要這麼大筆錢,作為媳婦,而且有這個能力幫助的話,也看在老人幫你帶了4年孩子的份上,能幫就幫吧,這樣以後大家也好相處。

3.作為兒子,如果真的是要付給父母工資,沒必要一次給那麼多,不管哪個媳婦都不會同意的,這點必須要明白。孝敬父母是細水長流,一次性感覺是要斷了關係,再考慮考慮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慧說育兒


不知道你在幾線城市,不知道你老婆收入多少,如果你老婆月工資5000左右的話,我都覺得不如自己帶孩子。七八千,過萬的話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我老家農村,姑姑兩個兒子,大小表哥都有孩子帶,但是隻能帶一家,商量之後幫老大帶孩子,我姑姑姑父一個月給老二1000元,不出力要出錢😂

還有任何問題都應該提前談,特別是錢。如果帶了4年小孩後你要按3000的標準。一下子全給老媽,你老婆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嬿238642503


這個題目有點意思,說農村媽媽帶了四年孩子每年每月按三千元工資,四年付費十四萬四千元。其結果惹得妻子極為不滿,我也覺得這個丈夫對於這個事做得的確不地道。你一個大男人雖然是一家之主,這樣的大型開支理應該在一開始。就應該和妻子共同研究協商,如果同意僱用保姆每月多少工資。

夫妻二人定好價格以後,然後再決定僱用什麼樣的人較為合適。這個問題讓你的妻子表態,你們二人如果意見統一。都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僱用家人,那麼就在你的母親和你的岳母二人之中選擇。如果你的岳母來帶孩子更好,她如果不願幹你再說服你的母親讓她來帶。

其實現在城裡人僱用保姆三千元根本就僱不著人,你也就用農村的媽媽要用別人根本沒有人伺候你。還惹你的妻子不滿意,可惜你這個年輕人的腦子不開竅,這個事如果換在我的身上。我決不會不經過妻子同意,就把農村的媽媽弄來。是個人都明白這麼個道理,僱別人花五千六千不心疼。用自家人三千兩都心疼,這是中國人的通病。

在通常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把婆媳的關係不好和不孝都歸罪於兒媳頭上。根據我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經我手處理過的家庭糾紛中,十有八九問題都在兒子身上。不知和掌握內情的人還真把茅頭指向兒媳身上,結果還真讓兒媳當了替罪羔羊。當父母的都因為兒子是自己生的,明知問題出在兒子身上也不去指責。反而去怪兒媳婦,這是極不公平的。

我不是批評題主的母親,你帶的是你的親孫子。就算將來不得你孫子利,畢竟你帶的是你的親孫子。別說兒媳不滿意,就連我一個外人也覺得你這個當婆婆的有些過份。你一個不拿我覺得也不那麼回事,你能不能你兒子給多少你就拿多少。還有沒有點母子情份,這真是糊塗兒子遇上個糊塗媽。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請大家評論區留意。

感謝廣大網友們的閱讀和評論。





大掌櫃237


之前我們家也出現一情況,婆婆一直給我們帶孩子,婆媳矛盾肯定少不了,有次發生口角,婆婆說讓我們給工資,我說好啊,你想要多少,但自此你不再是孩子奶奶,我們以後也不會給你養老,關鍵是我老公還有個弟弟,從來不管不問,說的是給我們帶孩子,我們也在給她養老不是麼?後來我給我老公說了,要工資可以,以後不再在我家,而且沒有半毛錢關係,之後婆婆不再多嘴說其他話了。每年給錢,好吃好喝的沒少一樣,出去耍走到哪都拖一路,見過保姆有這待遇嗎?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這話在理,在你有能力時不搭把手,想等到老了來伺候,想都不用想


小小葉yezi


就這個事,我來說說我的姑娘,姑娘結婚買房,婆婆家拿了十萬元,這兩年姑娘手裡有了餘錢,姑娘就給我說,媽媽我想把他們家買房子的時候十萬塊錢給他爸媽,因為她們手裡就那點錢,全拿出來了,我把錢給她們讓她們過的踏實些,我雙手贊成姑娘的作法,姑娘先給我說還怕我有想法,因為買房子我們家拿的多些,作為父母我認為大多數父母賺錢攢錢都是為了兒女,給了他們也不會亂花,有什麼大事該花錢的時候你還是要拿,讓他們手裡有點錢過的踏踏實實多好,你老公說給這麼多錢,應該你家經濟收入給得了。


靜靜的一切都好


一般情況下公公婆婆帶孫子都只有虧的。我婆婆帶小姑子兒子一年才拿幾百。買點衣服。衣服多少幾十一件。現在4歲了。我婆婆說共拿了2800。熱天7套衣服。冬天2套。公公就冬天一套。我們的孩子一直自己帶。今年公公婆婆帶3個月我拿了4000錢回家。我兒子的穿的。學費都是單獨給的。我婆婆去年住院也是我們出的。小姑子給了一千。本來很生氣。我們一直在外面孩子也在外面 。婆婆給她帶孩子生病我們出錢。但想想就嫁到他們家14年。也沒什麼對不起我的。小姑子條件也不好。後來也不生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