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留學的15000多名孩子該為家長的抉擇買單嗎?

青島370205


題主之問有歧義,誰該為誰買單呢?

是在英國留學的1.5萬孩子為家長買單呢,還是國家該為這些父母買單呢?

1.如果題主之問是“孩子為父母的決定買單”,那就是這些孩子在英國疫情蔓延之下遭受煎熬、恐懼,甚至染上新冠肺炎是咎由自取。

這其實相當於詛咒了,既不厚道,又失風範。

中國有一句古話:“父債子還。”看來父母當年送孩子去英國留學,現在要孩子承擔當年父母的決定帶來的懲罰了。

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來對待疫情之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家長,就有點幸災樂禍的味道了,這就是道德問題了。

誠然,有能力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的確非富且貴,和我們這些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有著長長的一段距離,但是也不至於如此“仇富”、“仇貴”啊。

他們在蔓延的疫情之下,也有著很多無可奈何,真的不至於幸災樂禍的。

2.如果題主之問是“國家應該為這些父母買單”,即“包機”把孩子接回來,處理好各種事務。

從題主之問裡很顯然不願意國家出面,包機把他們接回來的。

如果國家出面把他們接回來,會有兩個擔憂:

一是,接留學英國的孩子,那麼留學其他國家的孩子要不要接回來呢?顯然不能厚此薄彼,國家應當一視同仁。

二是,接回來之後,如何安置,畢竟1.5萬人未成年人,放到哪裡都會引來國人滔滔口水之責。

3.既不要把自己當作”聖人“,也不要把自己當作”俗人“,站在普通人角度,設身處地,如果這1.5萬個孩子中有一個是自己孩子,會如何呢?

如果你是高淨值家庭,是否會考慮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呢?

你把孩子送到國外,就一定準備移民呢?

外國留學生是不是中國人呢?

國家疫情嚴重時,國外留學生籌款捐物了嗎?

對於這場防疫之戰,中國打了上半場,外國打了下半場,海外華人打滿了全場——

上半場,他們關心國內,為國內親人擔憂;下半場,他們身處漩渦之中,恐懼、擔憂,孤獨寂寞地與病毒抗擊。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不說話,但不應當再說這些令海外學子心寒的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