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導讀

自從晉國大夫趙衰獨掌晉國大權以後,趙氏家族的子孫就從來沒有安靜的待在自己的家中,他們特立獨行,他們個性張揚,甚至趙武靈王以前的歷代君王都有這些獨特的個性。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趙武靈王

趙人也因為自己的特殊性格曾經幾次險些滅族,這樣的一個姓氏宗族到底是為何要這麼“作”呢?

藺相如怒斥秦王,“剛”的這一口氣真值錢

公元前283年,趙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派人以15城換取。如此境地,趙人藺相如帶和氏璧前去見秦王。期間,秦王態度輕慢,不是真心換城。藺相如舉玉高呼,要與和氏璧同生共死,秦王無奈只能加以尊敬。隨後藺相如把和氏璧偷偷送回國內,又面斥秦王不守信用,秦王被其震撼,放他回國。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藺相如硬剛秦王

公元前279年,秦王趙王會盟於繩池城外,藺相如相隨。期間,秦王讓趙王鼓瑟。為顯尊嚴,藺相如執劍讓秦王敲缶,如果不從,藺相如願意血濺秦王。左右甲兵上前威脅,藺相如怒目鎮住。秦王無奈,只能敲缶。至此繩池之會秦國沒有佔到便宜,沒有嚇住趙國。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鮓。

我們知道,藺相如英勇的事蹟傳遍了幾千年,可是仔細看一下歷史的進程。完璧歸趙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82年,秦國以趙國破壞聯盟,沒有共同攻齊為理由,猛烈進攻趙地。這一打就是三年,連拿下趙國5個郡縣。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領兵攻楚的白起

繩池之會的第二年,公元前278年,秦國派白起大軍南下進攻楚國,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逼迫楚王遷都。公元前277年,秦國繼續猛攻楚國,獲得黔中這塊戰略要地。公元前276年,秦國又進攻魏國,楚國趁機奪回黔中要地和15座城池。

藺相如是為了趙國爭了一口氣,卻丟了5座城。藺相如繩池之會怒斥了秦王,卻讓秦國抽身大肆進攻楚魏。這口氣爭實在是非常值錢。

趙勝、毛遂救趙國於危難之間,“烈”的氣勢恢宏

長平之戰後,公元前258年,秦國繼續攻打趙國,圍困都城邯鄲。趙國國力已衰,大有頹勢滅國之相。無奈之下,趙王趕緊讓平原君趙勝去楚國求救。平原君為了完成這次任務,想帶20位門客前往。

平原君之所以出名,就是收養門客眾多,平日好吃好喝的供養,這個關鍵時刻就該發揮作用了。

可是選來選去只選出19個人,這時候有個叫毛遂的人自薦想要跟隨。趙勝說:你在我這裡三年,都沒啥顯露才能的地方,還是別去了。

毛遂說:之前我沒顯露才能是因為你還不需要我,現在該我上場了。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毛遂自薦

趙勝無奈帶他上路,帶趙勝來到楚國,楚王猶豫不決。害怕如果出兵援助趙國,秦國有可能報復或者派出的援兵將會損失。就這樣,拖了一天時間也沒決定到底是否援趙,毛遂執劍衝入楚王宮內。

毛遂說:現在我距離楚王幾尺距離,你的性命在我手上,派兵攻秦為什麼這麼猶豫不決?楚國廣大,士兵眾多。秦國白起一個小豎子就敢領兵攻楚,打了楚國多少城池?現在趙國讓楚國出兵,不是為了趙國,是為了楚國自己。

楚王被毛遂的豪言壯舉所驚醒,派兵十萬解邯鄲之圍。

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

毛遂雖然通過自薦讓他出人頭地,留名青史,可是更值得誇讚的是他的勇氣。在楚王宮外,持矛帶劍的士兵之中,毛遂英勇闖入,甚至可以威脅到楚王生命。他當然不敢殺楚王,只是威脅之下可以讓他有了勸說楚王的機會。而楚國援軍很好的發揮了作用,趙勝又帶3000人敢死隊衝鋒在陣前,秦國士兵大敗而歸。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這次失利,讓秦國元氣大傷,還失去了白起、范雎兩大助力。趙人的剛烈不僅僅讓趙國遭受損失,關鍵時刻也可以拯救趙國於危難之間。就是這樣的性格讓趙人擁有了赫赫聲名。

趙氏傳位的“特”性讓趙國數次大起大落

遠在晉國分家之前,趙氏的祖先趙盾執掌晉國大權。隨後,家族內亂,全族只剩下趙武一個孤兒,這種“獨特”的傳位方式彷彿成為了趙氏的傳統。

趙武的孫子趙鞅因為“遷民”導致趙家被圍晉陽,這次晉國內亂開啟了晉國大夫之間的混戰。趙鞅有個庶子的小兒子叫做趙毋恤,因為聰明好學、志向高遠,很受趙鞅賞識。公元前476年,趙鞅廢長立幼,傳位於趙毋恤(趙襄子)。此後,趙襄子拒絕向強勢的晉國大夫智伯低頭,引發四卿內亂。趙襄子帶領趙氏全族再次被圍晉陽,絕地反擊後,趙氏與韓氏、魏氏瓜分晉國,最終三家分晉。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公元前326,趙武靈王繼位。這位英明顯赫的趙國君主在推行“胡服騎射”、“扶持燕國、秦國新君”以後,壯年讓位。他模仿起自己的祖先趙鞅,同樣廢棄了太子趙章,立幼子趙何為新君。這次廢長立幼讓趙國陷入大亂,趙國積攢的強大國力僅僅維持了趙何一代就迅速衰退,直到趙國被秦所滅。

趙人,尤其是趙國君王的“跳躍”式思維成就了趙國的強勢,當然這成就了趙國的“衰落”。這種特性在戰國各個諸侯國中是獨樹一幟的存在。戰國時期,封建和奴隸社會的混合狀態下,趙國的廢長立幼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而這種創新帶來的是兩個極端:要麼非常好、要麼非常壞。

由此可以看出,趙人的特殊性格從始至終都隱隱影響著趙國的發展。

趙國人為什麼性格這麼剛烈、特殊呢?

1、祖先的傳承

向前追溯,秦國趙國本來是同源的親戚。商紂王的大將蜚廉是他們最早的祖先,贏姓。蜚廉曾經駐守商朝西北方,常年與胡族打交道。史料記載,蜚廉善於馴養鳥獸,大兒子叫惡來,是秦國人的祖先,其二兒子叫做季勝,是趙國人的祖先。蜚廉擅長馴養動物的技能也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所以,秦人善於養馬,封於肥沃的草場逐漸發展壯大。季勝的後代造父被封在趙城,才有了趙氏。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由此看出,趙人的特殊性格跟血脈傳承有相當大的關係,秦人、趙人善戰剛直的性格成為了後代們爭相效仿的目標。在深陷絕地、在重大抉擇面前,他們想起自己的祖先在戰場上是如何英勇殺敵的、如何馴服野獸的,這給了他們無窮的勇氣。是生是死,可以置之度外。在趙人看來,戰勝敵人、戰勝猛獸的決心是如何都不能丟棄的。

2、胡人的影響

不論在晉國時還是在趙國時,趙人都是長期與胡人打交道的。尤其是趙國成立以後,趙國在北方邊境長期面對胡人的虎視眈眈,為此還特意築造了趙長城來抵禦入侵。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趙長城

從造父開源到趙國滅亡,700多年以來,趙人與胡人不但產生了仇視還產生了相互影響。

趙武靈王時期,為了吞併中山國這塊到嘴的“肉”,趙國多次進攻。在鄗城受挫以後,趙武靈王為了雪恥,在全國推行胡服騎射。胡人士兵的特點就是機動性非常高,他們在馬上彎弓射箭的“遊擊”打法讓趙國士兵吃盡了苦頭。

於是趙國徵辟本國的胡人當做教官,甚至在軍隊中極力提拔有胡人血統的士兵。胡人的騎術、箭術得到趙國的發揚光大,而胡人與趙人的融合增進了趙國的軍事實力。

特剛的趙人:你說這是有點“虎”?這明明就是慷慨悲歌之士

從胡服騎射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胡人早已在趙國生根發芽,只是此前並不受到重視。這些胡人是投降到趙國的士兵、是邊境逃亡過來的胡人百姓。幾百年以來,胡人在趙國娶妻生子或是趙國士兵娶了胡人女子生下孩子,這種通婚、共同生活使胡人的桀驁不馴、彪悍善戰的性格逐漸影響著趙人。趙國祖先本就是善戰、善於馴養猛獸的,胡人的性格並沒有讓趙人產生牴觸,反而讓趙人獨特的性格得到昇華,變得更加剛烈直爽。

結語

藺相如舉著和氏璧要玉石俱焚,毛遂執劍要血濺當場,趙武振興趙氏的孤寂身影,趙鞅、趙襄子死守晉陽的無畏、40萬趙卒在長平之戰死、邯鄲之圍中趙人拼盡全力一擊,這些都有了很好的解釋。

韓愈的《送董邵南序》開篇第一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這不僅僅是一句誇讚,更是一句感慨。趙國雖然最終被秦所滅,為中原統一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可是趙人那獨特、剛烈、直爽的性格也融合進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深深影響著中華兒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