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的經歷,適合什麼樣的人效仿?

王先生143036821


馮異和劉秀,可謂患難之交。昆陽之戰後,劉秀接著去潁川打仗,打到父城縣時,久攻不下。防守父城的,一個是父城縣長,另外一個就是馮異。

馮異是父城人,字公孫。史料記載,他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和《孫子兵法》,是潁川郡的掾吏,監管著五個縣,聽說劉秀帶兵打父城,趕緊來父城指導工作,有他的指導,父城防守得很好,劉秀怎麼也打不下來,就退守到父城附近的巾車鄉。

一次,馮異從父城出來,到別的縣巡察,看看別的縣防守情況,結果被漢軍捉住了。馮異的堂兄還有幾個老鄉都在漢軍裡面,都對劉秀說:“馮異是個人才,不可多得。”劉秀馬上召見馮異,想讓馮異跟著自己幹。馮異對劉秀說:“我一個人跟著你幹,也給你幫不了多少忙,現在我的母親還在父城,如果你放了我,我願意送給你一份大禮。我兼管的五個縣,全部開城獻降。”

馮異這番話,對劉秀很有誘惑力,但是憑這一番話就放了馮異,風險是很大的。就算馮異本人確實是想這麼做,他有這麼做的能力嗎?五個縣能說投降就投降?劉秀卻不假思索,把馮異放了。誰知道,劉秀剛放了馮異,大哥劉縯[yǎn]被更始帝劉玄殺了。劉秀從父城趕到宛城,然後就沒有了兵權,劉玄又派別的將領來攻打父城,馮異不但沒有開城獻降,還堅守城池。劉玄一連換了十幾個將領,怎麼也打不下來。

劉秀被劉玄派去洛陽(修皇宮)時,要經過父城。當時他心情很低落,估計和馮異當初的約定,他也不會放在心上。到了父城城下,城門突然開了。馮異領著一群人“奉牛酒相迎”,上好的牛肉大碗的美酒,全準備齊了,歡迎劉將軍來父城。

原來,當初馮異被放回父城,就對縣長說:“現在全國到處都在造反,大多數將領都是很殘暴很蠻橫的,只有劉秀劉將軍所到的地方,從不燒殺搶掠,我觀察了一下,劉秀的言語舉止,絕對不是一般人物,我們可以跟著他幹。”父城縣縣長聽馮異這麼一說,也二話沒說:“死生同命,敬從子計。”

馮異是那種一諾千金的君子,我當初是和劉秀有約,他來了,我才能投降,別的將領甭想打下來。我送給劉秀的這份禮,越難得,才越顯得珍貴。現在劉秀來了,馮異不光實現承諾開城獻降,從此也跟隨著劉秀,成為他的一員大將。

此後,馮異隨徵河北、鎮守孟津、平定關中、征討隴右,披荊斬棘,為後漢的初創、一統立下了赫赫戰功。

光武之於馮異,是“誠”: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光武待人以誠,所以,他人也以誠待光武,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他,甚至於拼命幫他成就一番大事。

馮異之於光武馮異之於光武,則是“信”: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像馮異這種一諾千金的人,是坦坦蕩蕩的人,是頂天立地的人,是能被他人信服的人。 這樣的人,才能幹出一番大事來。





茅廬殤情


馮異之所以能的得到漢光弟賞識,和他性格特點是分佈開的,馮異為人謙遜,不居功自傲。每當一場戰鬥打完,諸將都要坐下來聽候漢光武帝的論功行賞,馮異總是一個人獨自躲到大樹底下去了,因此在漢軍中給了他一個稱號,即為“大樹將軍馮異”。也因此漢軍在攻破邯鄲之後,漢光武帝要重新分配每位大將的任務,每位將領都有所隸屬的士兵,但大多數的士兵卻都說願意跟隨馮異。漢光武帝因此對馮異讚賞有加。後人評價馮異說:馮異文武兼備,不僅戰功卓越,位列雲臺二十八的前茅,而且在政治治理方面也很有一套,且為人謙虛,實在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他的經歷適合那種為人謙虛不伐,居功不傲,實幹能力強的人去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