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僥倖打贏了,中國的命運會有什麼不同?

剪刀說史


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僥倖打贏了,中國依然會走在封建社會的老路上,也許中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的時間會延後,但最終仍然會淪為西方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在短時間內,中國的命運與以前的封建主義相比不會有什麼不同;從長遠來看,中國仍然會被捲入近代化的潮流。鴉片戰爭的確是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但鴉片戰爭也的確是中國改變自己的一次機會。1840年前後的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改變的越晚吃虧就越大。如果沒有西方的侵略而主動變革,中國的命運將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僥倖贏得了戰爭後不進行變革,中國的命運將走向更加惡劣的深淵。無論是被侵略後進行被迫的改革還是贏得戰爭後進行主動的改革,變革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關於中國的命運走向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仍然會以天朝上國自居,不會有任何改變。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了。戰敗後的清政府有什麼改變嗎?沒有!固步自封的愚昧的道光皇帝認為清朝與英國發生的鴉片戰爭是類似於中國與藩屬國之間的一次戰爭,就算戰敗也是無所謂。清政府並沒有認識到是兩種文明的衝突,清政府在鴉片戰爭戰敗後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改變。

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了都沒有任何改變,清政府如果僥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勝了就更不會有任何改變。中國在政治上仍然會是專制主義,中國在經濟上仍然會是小農經濟,中國在思想上仍然是儒家思想,中國在軍事上仍然是冷兵器軍隊,中國在外交上仍然會是閉關鎖國。

在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朝高層內部不會有任何近代化的因素進入,中國民間也不會出現類似於林則徐和魏源的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中國將繼續在封建主義的深淵中沉淪。

第二,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也不會放棄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原料和市場就是他們的利益所在。

英國之所以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因為英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生產力大幅度提高,是因為英國需要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是因為英國的資產階級需要更多的利潤。中國在英國眼裡是什麼?是資源!是市場!是利潤!面對利潤,英國會不會放棄侵略戰爭?絕對不會!

如果中國不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如果英國通過正常的手段不能從中國獲得利潤,如果中國禁止英國人的非法的利潤獲取方式,那麼英國一定會發動戰爭——這是英國的傳統。英國眼紅西班牙的黃金和白銀,所以英國女王允許海盜式劫掠;英國眼紅荷蘭的商業利潤,所以有了三次英荷戰爭。

以武力的方式行不平等貿易,以特權的方式獲取鉅額的利潤,是英國的貪婪的資本家的本能。由資本家掌握政權的英國是不會放棄以戰爭的方式進行利益的掠奪的。

第三,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最終仍會淪為西方的商品傾銷的市場。而且,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掠奪會更嚴重。

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那麼的確會推遲中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的時間。然而,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與英國殖民擴張的策略完全是衝突的,這種衝突會使中國與英國之間一直髮生戰爭。隨著開展工業革命的國家越來越多,發動針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的國家也就越來越多。

中國就算可以戰勝英國,但中國不能戰勝所有的資本主義工業國。隨著西方列強侵略力量的增強,中國最終仍然會淪為西方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而且,因為西方列強對原料和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程度也會越來越深。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打壓,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是彼此發展的敵人。落後的封建主義的反抗力度越大,先進的資本主義的打壓力度就越大。

第四,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趨勢不會改變,但時間要晚上許多。

就是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但是中國不可能僥倖贏得任何一次侵略戰爭。中國的反侵略戰爭當然是正義的,但當時中國的發展模式卻是落後的。在當時,封建社會是落後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先進的。落後的封建社會敗於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之後會如何改變?!

中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後會本能的進行救亡圖存式的民族獨立運動。要想在民族獨立運動中獲得勝利,就必須先學習先進的發展模式。學習先進的發展模式的過程叫近代化,近代化的速度越快意味著中國民族獨立的速度也就越快。

近代化是社會發展的潮流,政治民主化和經濟工業化是必然會發生的。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也會進行近代化建設,但時間要晚上許多。

第五,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國家之間的戰爭是沒有僥倖可言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與中國的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先進和落後的戰爭。落後的發展封建主義的農業中國是不可能戰勝先進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工業英國的。

戰爭的一時勝負跟戰略戰術相關,戰爭的最終勝負跟綜合國力相關。中國就算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因為戰略戰術正確而暫時贏得了戰爭,但中國的綜合國力是落後於英國的。所以,中國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勝負不存在僥倖。

在國家的發展上不存在僥倖,在國家的發展上只能是在向先進學習的基礎上找到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先進的發展道路。以開放的心態進行積極進取的行為是國家需要做的。

總而言之,如果中國僥倖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命運也許會變得更好,中國的命運也許會變得更壞。中國不變的命運是走向近代化,中國不變的命運是實現政治民主化和經濟工業化,中國不變的命運是走向繁榮和富強。歷史上的小事件也許可以改變,歷史發展的大方向不會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的歷史發展方向是什麼?是走向工業文明。中國當時的歷史任務是什麼?從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從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的過程就是走向近代化的過程,從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的過程就是民族獨立的過程,從農業文明轉變工業工業文明的過程就是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交流與融合的過程。在文明的交流中實現合作與共贏!


歷史緯度


英國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想要知道英國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就需要了解當時兩國的基本國情。1640年英國發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經過多年曲折的鬥爭,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經過200年的發展,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遍佈全球,自稱“日不落帝國”,可見英國當時實力的強大。

而當時的中國閉關鎖國,統治者驕傲自大,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實際經濟落後、思想落後、科技停滯不前,早已被英國等歐洲國家超過。

雖然當時已經與西方國家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國的實力還是有的。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對於英國等殖民擴張國家來說,是不可多得好地方。


鴉片戰爭之前中英之間的貿易,中國一直處於出超狀態(出口大於進口)這對於英國是很不利的,英國想要改變這種局面。曾派遣馬嘎爾尼使團訪華,覲見乾隆帝,但是這是一場極其失敗的,乾隆拒絕了英方的請求,甚至要求英方使者行跪拜禮,這使得英國對中國的態度改變了,也為後來的事情埋下了禍根。



後來的鴉片貿易中,因林則徐禁菸,英國找到了藉口。派遣軍隊攻佔沿海一帶,清政府派遣軍隊抵抗,但因武器落後,英軍北上攻陷天津大沽口,道光帝派人求和,最終在南京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償2100萬白銀給英國作為戰爭賠款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口岸設領事館

4.中英貿易海關稅協定


如果中國贏了這場戰爭又會如何呢

假如中國贏了這場戰爭,中國的命運也是可以有很多種假設的。

  1. 英國為了挽回尊嚴和獲得利益再次發動戰爭,畢竟當時中國和英國的各方面的差距還是有的。英國可能會召集更多的軍隊大肆進犯中國,而中國的軍隊戰鬥力差,武器、戰術落後。清政府可能會向英國投降,而英國則會變本加厲的對中國進行剝削,挽回他失去的尊嚴,獲得更多的利益。
  2. 中國進入短暫和平發展階段,但逃避不了被侵略的結局。清政府因贏了這場戰爭而更加的驕傲自大,甚至更加的腐敗,原封不動的繼續按照原先的方法發展。然而西方的殖民擴張主義國家則會不斷找機會再次發動戰爭。
  3. 國人發動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國。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可能見識到了與西方國家各方面的差距,會派遣留學生到西方學習技術。這些留學生在學成歸國後可能會意識到現行制度的弊端和清政府的腐敗,將會積極宣揚共和思想與人權主義,國人經過思想的改造可能會聯合起來推翻清政府,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而後繼續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技術,在中國發展先進的工業,使中國國富民強,繼續影響著東亞,乃至整個世界。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只有踩著先人的肩膀繼續前行;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主宰未來。


青木歷史


要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打贏,也是在很大的犧牲下才能打贏,之後道光皇帝要是有點眼光勵志於改革創新,放下身段跟西方學習的話,那麼有可能真的會是另一番光景,可滿人會這樣想嗎?

我倒覺得清庭更會夜郎自大,繼續以為以為自己就是世界上的老大,一樣的愚昧落後,只不過就是把把後面要發生的事推遲幾年,最後還是要改朝換代,在摸索中創造新的中國,必定咱們的國情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希望我說的有用。





人道長隆


第一次鴉片戰爭打贏是大前提,當然打贏的方式和過程,絕不是穿越小說中的那樣,因為皇帝的覺醒或者某個將軍的神勇,在1840年的那種條件下,中國要贏,在正面戰場上幾無可能,無非兩種情況:一是遠征中國的英軍突發瘟疫,失去作戰能力,不得不撤退,二是英國國內或其殖民地發生重大變故,如印度民族大起義提前17年爆發,侵華英軍被迫撤出中國奔赴印度作戰。

如此,中國獲勝(或者叫不戰而勝),對清政府而言,對統治者而言,只會造成虛假的安全感,繼續麻醉在天朝上國的夢裡,沒有割地賠款的屈辱是難以疼醒的,沒有五口通商被迫開放是難以開眼看世界的。因此,舊中國的命運並不會有多大改變,千瘡百孔的海防線無法防禦和抵抗西方列強的再次入侵,在海上架起大炮就能讓清政府屈服的年代終將到來,而中國人民也將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覺醒,最終脫胎換骨,實現民族復興。

綜上,無論第一次鴉片戰爭勝與敗,都改變不了歷史的大方向、大趨勢。


樑上尉


如果贏了,打開了眼界,全民脫盲,開始工業革命,參與大航海,稱霸東亞,遏制了沙俄與日本,不僅不會有蘇聯,甚至不會有二戰。


櫟銘


中國的命運不會因為某一場戰爭的勝負而改變,因為那個時候大清帝國的統治已經腐朽,底層人民生活在水聲火熱當中,而且小農經濟嚴重限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一場戰爭的勝負並不能改變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