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基層幹部“裸奔”在一線!從陳力群“現象”談基層幹部的窘境


別讓基層幹部“裸奔”在一線!從陳力群“現象”談基層幹部的窘境

泱泱大國,基層才是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石和智慧的搖籃,才是民心聚集、人心所向的“主戰場”,只有基層風清氣正、規則透明,才能廣羅天下英才,才能激發出更強的鬥志,源源不斷地為國家、民族締造千秋偉業。


作者 | 子辰

來源 |


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讓華夏大地籠罩在陰暗之中,重災區湖北武漢更是人間“煉獄”。在危機關頭是我們黨的有力指揮,是“逆行者”們挺身而出,救人民於水火之中。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社區人員、基層幹部、志願者等等,他們“逆行”的身影無處不在,他們無私的關愛溫暖了人心,讓這個冬天沒那麼寒冷。

一幕幕、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和瞬間在各大媒體和平臺競相傳送,一件件平凡而偉大的事蹟如春雨般灌溉了神州大地,正如歌詞所傳頌:“我不知道你是誰,可我知道你為了誰……”。

近日,一位基層幹部的名字引起了部分媒體的關注,他就是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鎮黨政辦副主任陳力群,因防控疫情從大年初一到正月二十四連續堅守崗位,終因過度勞累,於2月17日凌晨倒在了防疫一線,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4歲。而在他的辦公桌上還擺放著一摞摞碼放整齊的人員信息排查記錄、防疫物資採購發放臺賬、返崗返工人員健康證明……。


別讓基層幹部“裸奔”在一線!從陳力群“現象”談基層幹部的窘境

縱觀陳力群履歷不難發現,這位將青春和生命奉獻在基層一線的幹部,是一個普普通通、老實本分的“孺子牛”,他沒有光鮮的經歷,有的只是十年如一日的基層“打磨”。

陳力群1989年9月從江西農業大學林學專業畢業後,就到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鎮工作,在辦事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7年,49歲才當上鎮黨政辦副主任(股級幹部),去年6月份榮升四級主任科員(虛職副科級)。就這樣一位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奮鬥在一線基層幹部,在生命的盡頭才熬到了非實職副科級,這位普通基層幹部的奮鬥史不禁讓我們汗顏。

1989年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全國才57.62萬人,當時的陳力群也算得上高材生,為何不去私企、不去下海經商,抑或去大地方發展,而選擇留在了一個小鄉鎮,從食堂管理員幹起,一干就是13年。在大學生稀缺的年代,這不僅是大材小用,更是對他邊緣化和無形的排斥,大好的青春就這樣浪費了。

另外,陳力群堅守基層的一個原因,也許是由於他的家境非常貧困,父親年邁、兒子年幼、妻子沒有工作,加上兩個早亡弟弟的兒子,一個正讀大學、一個讀高中,都靠陳力群撫養。他的家境困難,生活負擔及其沉重,讓他無力、也沒有機會做出更多選擇,因為他怕一旦失去經濟來源,一家人將立即“斷糧”,這就是一個老實人的苦衷。


2015年,陳力群成為了黨政辦副主任,後來升任四級主任科員,臨近退休解決了副科待遇,這也許是他仕途的終極目標。中國的公務員人數超過700多萬,大部分在基層工作,陳力群的晉升路徑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而有些甚至因領導崗位有限、自身實力不足,奮鬥了一輩子連副科級都望塵莫及,何等心酸和苦楚。

別讓基層幹部“裸奔”在一線!從陳力群“現象”談基層幹部的窘境

可就是這個副科級崗位,在上級單位和部門中,可能上班沒幾年的大學生就能唾手可得,有些甚至沒有幾年工作履歷,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卻“火箭”提拔,年紀輕輕就到副處級崗位掛職鍛鍊,不覺讓人反思。是不是我們的幹部任用出現了盲區,讓那些老實幹活的基層幹部繼續埋沒基層,仕途屢屢受挫,進步困難重重。


當下,基層任務及其繁重,人才匱乏,社會關係固化,人員流動性差,幹部上升路徑狹窄,收入微薄僅夠餬口,還要面臨各種檢查、督察、考核、問責……

用“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這句俗語來形容基層工作再合適不過,尤其是鄉鎮、街道,一個站所要對應上面幾個科局,一個工作人員要身兼數職,還要克服工作條件艱苦、人手不夠、檢查問責多、工作量大等諸多困難,更要緊的是上級部門隨時還會下達新的、緊急的、突發的工作任務,尤其是防火、防汛、信訪維穩、脫貧攻堅等工作,讓基層幹部加班加點變成了常態,有的甚至一個月都見不到家人。僅2018年底,全國就有662名基層扶貧幹部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陳力群被抽調到鎮指揮部綜合協調組,承擔信息排查、指令下達、資料彙總以及防疫物資的採購發放等工作。在全鎮防疫物資採購中,陳力群共採購5萬多個口罩、1萬支體溫計、250公斤消毒液、230瓶酒精、8萬多份宣傳材料,按要求分發到全鎮各個村組。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如此大的工作量足以壓垮一個年過五旬的中年人。

雖然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幹部到基層鍛鍊成長,但部分大學畢業生和年輕幹部由於怕苦怕累,很少有願意到基層歷練的,有的到基層純屬“鍍金”,工作虛無縹緲,用不上幾年就提拔離開;有些接觸基層工作後感到“水土不服”和枯燥無味,便找各種門路調走,根本不願久留;有些認為基層的瑣碎工作毫無意義,就是浪費青春,憑藉一腔熱血憤然辭職,另謀出路。


剩下的這群人裡“龍蛇混雜”,各有各的生活狀態。一部分人仰仗著家族勢力“混日子”,利用手中權力和人脈關係搞些“副業”,心思完全不放在工作上,但該享受的待遇一樣都不能少,生活過的舒適滋潤;一部分人年輕時就在基層工作,工作的積極性、進取心早被歲月和現實磨平,最後失去了原本追尋的目標,索性自我放棄,對工作漫不經心,能應付的應付,能不幹的就躲著,如“扶不上牆的爛泥”只等早日退休;還有一部分人家庭條件清貧,沒有可攀附或依靠的至親,性格老實本分,不善於鑽營,工作的初衷就是出於公心或為了生計,紮根基層數十年,默默奉獻,毫無怨言,陳力群就是這樣的幹部,甘願被時間埋沒。


馮軍旗在《中縣幹部》中揭示,在縣鄉這樣的基層單位,一些地方,幾十年下來,“政治家族”盤根錯節。

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辛苦工作一整年,不抵領導一美言”。很多基層幹部就是被錯綜複雜的關係迷失了雙眼、磨平了稜角。辛苦付出的基層幹部,沒有領導的“推薦”、沒有“上面人打招呼”、沒有家族勢力的“庇護”,單憑苦幹實幹,在基層很難被髮掘出來,更不要談自我能力的展示,因此選拔幹部的名單上一般不會有他們名字。


正確的用人導向,是對幹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用好一個人就能激勵一大片。所以,這種陳力群“現象”應該引起重視,更應該儘快破解和改變,讓想幹事的人有展示的舞臺,有能力的人不靠後臺,每名積極向上的基層幹部都有公平、公正的晉升通道,懶政、怠政,不擔責、私心重的人沒有退路,讓基層煥發出生機。


今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新的《條例》提到,在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時應當樹立注重基層的導向,並且把具有基層工作經歷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條件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基層幹部打了一劑強心針。


泱泱大國,基層才是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石和智慧的搖籃,才是民心聚集、人心所向的“主戰場”,只有基層風清氣正、規則透明,才能廣羅天下英才,才能激發出更強的鬥志,源源不斷地為國家、民族締造千秋偉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