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汪國真曾言:

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

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

不論生活多苦難,藝術永不落幕!


由於意大利疫情嚴重,3月10號政府就宣佈封城了。


這種情況下,天生浪漫愛自由的意大利人並沒有閒著,意大利音樂家在社交網絡上呼籲進行一場獨特的快閃:請您帶您的樂器在窗邊或陽臺彈奏歌唱。


邀請函上寫著: “這幾分鐘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一場巨大的免費音樂會”。


太瘋狂了!網友狂贊:不愧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啊!


看完視頻不過癮,來看看這些分鏡頭——


姐妹合奏: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夫妻對唱!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三口說唱!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帥哥彈唱!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靚妹合唱團!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老年專業組!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全家音樂會!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沒有樂器就做一個指揮家!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鄰家DJ現場打碟!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這位陽臺大哥穿著黑色襯衣,懷抱黑色吉他深情高歌著偉大的理想……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這位大姐,亦懷抱豎琴,身披正裝,在晾曬著的內衣、床單的襯托中任音符在指間流動,單手指向天空,吟唱著自己的願望。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拉遠了看,原來這一哥一姐是街坊鄰居,共同合奏著時代的樂章: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不管男人或女人,不管老人或小孩,他們都沉浸其中,非常享受: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最後,再來感受下這位“老鐵”的獨特嗓音和被壓抑的音樂熱情:


連羅馬市長都現身號召:“今晚7點我們打開窗戶,和鄰居們互相問候一起歌唱,即使我們現在不能碰面,在困難時期也要互相關懷幫助。”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對於音樂,意大利人是認真的。


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音樂。疫情只給了他們一個陽臺,他們卻把陽臺變成了音樂的舞臺。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純粹是意大利人在家憋壞了的“無聊”之舉,對預防新冠病毒沒有半點作用。


而艾老師認為,歌曲和音樂,雖不能提高人們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但絕對能提高人們抵抗苦難和逆境的免疫力。


它是一種樂觀態度,是一種精神食糧。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人們用歌聲和樂器,表達對城市和生活的熱愛,用掌聲和鍋碗瓢盆,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敬意。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你需要以某種方式做出回應,否則人們會感到過於孤獨,走進陽臺與其他人唱歌,會給你繼續生活的勇氣。”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音樂,是意大利人面對苦難時自我拯救的“良方”。


貝多芬曾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


意式隔離告訴我們一個真諦:不論生活多苦難,藝術永不落幕,它永遠是黑暗中發出微光指引人前行的明燈和動力。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能在逆境中保持樂觀,

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說,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


每個人的一生,必定有峰有谷、五味雜陳,能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段視頻,“敘利亞3歲難民聽到轟炸後哈哈大笑”,很多人笑著笑著就看哭了!


視頻中,父親和三歲女兒約定好,只要一聽到“爆炸”,就一起大笑:


當炸彈爆炸的那一剎那,女孩和父親的笑聲也同時響起。在這短短的22秒中,痛苦與歡樂交匯。令人心碎的故事背後,卻是父親對女兒用心良苦的愛。


事後,有媒體採訪了這位父親,他說:“我想把這些可怕的聲音變成快樂的來源。”


敘利亞是一個頻遭戰爭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戰爭、炸彈、殺戮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痛苦和不幸,有人樂觀面對,有人消極埋怨,更有人自殺逃避。


羅曼羅蘭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我想,這位敘利亞父親便是女兒心目中的“英雄”。他看清了現實的殘酷後,仍然引導女兒不妨就以炸彈聲為樂,教會女兒即使戰爭帶來不幸,也要保持樂觀。


一個悲觀的人,很難真正擁有健康陽光的生活;一個樂觀的人,總能在逆境中驅走負能量,輕裝上陣、再次出發。


有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時,一群人被捕了。在相鄰的兩個牢房中,關押著兩個不幸猶太人。每個房間都有一扇很小的鐵稜窗,所有光亮都從那裡射進來。


白天,所有囚犯都要去做苦工,而晚上,每個人都躺在床上望著窗外思念家鄉和親人。


兩個猶太人也不例外,但當他們看向窗外時,一個人眼中是冰冷的鐵稜,一個人卻看見了明亮的星星。看見鐵稜的人憂傷而絕望,看見星星的人卻滿心歡喜。


幾年後,二戰終於結束了,所有囚犯都被釋放,看見星星的人歡欣雀躍地跑去與家人團聚,但看見鐵稜的人卻早在一年前就因絕望而自殺了。


你無法想象,消極、悲觀的人生心態,真的會毀掉一個人。


曾經有這樣一則新聞:高考狀元畢業四年流浪街頭。


這個流浪街頭的孩子,叫劉寧,曾以近650分的高分,成為涼山某縣的理科狀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


然而,卻因為在畢業後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便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從此沉迷網絡,四處流浪。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圖源 | 新東方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正常麼?”


他說:“這一個月,說苦,確實很苦;走在路上、坐在公交車上,聽別人閒聊、聽聽他們的工作生活,就好像局外人一樣。”


記者又問:“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的生活會像現在這樣?”


他誠言:“主要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吧。從小學到中學,我的成績都一直很不錯。考進中科大的時候,帶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有沒有可能像愛因斯坦、霍金一樣,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甚至能影響整個世界。但進入大學之後,學習成績一般,和同學們比起來也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員,而且感覺自己也沒有天才的聰慧和瘋狂。但在現實生活中,讓我像大多數人一樣,找個工作結婚生子、掙錢養家,我覺得很無聊很沒意思。”


聽完這個故事,家長們可能會異口同聲地感嘆:“太可惜了!太不應該了!”


就因為得不到別人的肯定、沒能成為改變世界的天才,他就從此一蹶不振,以街頭流浪漢為生。


而造成這種結局的根源,就在於劉寧的悲觀思維,他已經失去了讓自己樂觀的能力,這極其可怕。


就像前面說的,人生哪能事事如意呢?每個人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的是,要學會寵辱不驚,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保持樂觀。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圖源 | pixabay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正確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

讓孩子一生受益!


不要小瞧“樂觀”,這種軟實力能帶給孩子更多的精神財富,它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課。


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的精神品質?艾老師建議以下幾點:


1.讓孩子正確認識“逆境”。


孩子對待逆境的心態,取決於他對逆境本身的認知。


現在許多的孩子被父母保護得很好,他們看到的都是歲月靜好,看不見外面世界的痛苦與悲傷,這不利於孩子完整人格的塑造。


只有讓孩子看見這個世界的全部模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和完善自己的人生。


2.身處逆境時,轉變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


為什麼有的孩子稍遇困難,便一蹶不振,而有的孩子卻能順利跨過去,再次出發?


其實,是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太單一、太片面化了。就像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傷心於只剩下半杯水,而樂觀者卻欣喜於還有半杯水。


家長在平時應拔高孩子看待問題的角度和高度,減少那些消極的、破壞情緒的、阻礙向前的語言和行為,增加那些積極的、能產出正能量的、引導孩子向前看的語言和行為。


隔離在家的意大利群眾,陽臺上辦起了音樂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圖源 | pixabay


3.我們鼓勵樂觀,但切忌“盲目樂觀”。


艾老師說的樂觀,僅僅指的一種心態,在行動上孩子必須得積極改變現狀。


身處逆境,不試圖做出任何改變,只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闖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這種盲目樂觀,只會讓事情更糟糕,讓未來更迷茫。


4.提升孩子抗挫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態是一方面,但是打仗還得憑真本事。孩子樂觀的資本,是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應多讓孩子在困難中去磨礪,並多協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突破口,走出困難和逆境,以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怕孩子吃苦,馬克思說,“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難走的路走多了,孩子或許就能探索出一條更新、更便捷、更適合自己的路來,這便是逆境中的成長,困難裡的機遇。


疫情之下,我們不僅要傳遞給孩子樂觀的精神,更要明白“疫情一時、教育一世”的道理。


疫情會過去,但教育永不謝幕。當下,中國疫情局勢大有好轉,正是家長為孩子學業生涯做規劃的好時機!


遠播教育將於3月28日-29日舉辦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山東站。此次峰會將邀請眾多山東國際學校,讓你足不出戶就有機會了解眾多國際學校信息,幫助孩子選擇心儀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