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在萬億的企業服務市場中勝出?釘釘 or 企業微信?

企業微信首頁寫著團隊的使命:“讓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微信”。釘釘則是著眼於“釘釘,讓工作更簡單”,“讓企業進入移動辦公時代”。而這兩者,誰會在萬億的企業服務市場中勝出?

谁会在万亿的企业服务市场中胜出?钉钉 or 企业微信?

2019 年底,釘釘宣佈註冊用戶超過 2 億,活躍用戶數是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

企業微信在年度發佈會宣佈 80%的中國 500 強企業接入,活躍企業達 17%,活躍用戶數在6000萬左右。

在移動互聯網大規模普及的今天,消費者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2C行業得到充分的成長。這種移動化、數字化的趨勢,也使得企業服務市場發生變化,從原來的信息化往移動互聯網化演變,這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大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用友雲 2019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33.13 億元,金蝶雲營業收入約為 14.85 億元,Salesforce 年收入 40 億美金。

見過好幾個朋友的日常工作場景:

一個朋友聯繫同事客戶使用微信,開會使用 zoom,傳遞文件使用 QQ。另一個朋友文檔使用石墨+金山雲,溝通是釘釘,視頻會議是 zoom。

這還不包括其他企業內部自建的業務或者人事、財務管理系統。

大多數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有這些:

內部通訊(含電話和企業郵箱)、考勤、審批、文件共享、日程共享、任務管理、業務數據管理、語音視頻會議、培訓、人事管理。

在企業服務的領域,以騰訊的企業微信,阿里的釘釘最具有代表性。

企業微信首頁寫著團隊的使命:“讓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微信”。釘釘則是著眼於“釘釘,讓工作更簡單”,“讓企業進入移動辦公時代”。

從釘釘的使命看,仍然集中在提升辦公效率,適應移動辦公的時代的目標上,定位為一體化的系統。而企業微信則一脈繼承了微信的定位,連接人,連接系統,連接物,定位為開放性的平臺

說完各自的定位,再瞭解一下兩個產品功能的對比。

註冊

企業微信默認可以加入200名員工。超過則需要認證,收300元任務服務費,釘釘通過企業認證後可以加入1000名員工。

免費電話

與釘釘一樣,企業微信可以撥打免費電話(公費電話),支持兩人通話,也可以用於多方電話會議。目前,無論團隊規模大小,一律享有1000分鐘的免費通話時長。而在釘釘上,則是根據企業情況來提供免費通話時長。

通訊錄和企業郵箱

基本模塊,兩者的功能基本一致,中規中矩,足夠各種企業日常需要。

企業微信提供了員工離職時,管理的客戶可以通過管理員分配給其他員工,避免企業資源客戶微信隨員工一起流失。

審批和考勤

釘釘的成熟度和完整度略高於企業微信。企業微信的審批並不屬於系統功能,而是內置在工作臺,使用小程序方式實現。最開始的支持的審批類型還很單一,最近很快在逐漸豐富完善。

回執消息

在釘釘上,每條消息都會通過顯示「未讀」、「已讀」,來表明信息的接收狀態。企業微信最新版本也增加了「回執消息」功能,群內的消息會顯示多少人已讀。

釘釘有獨特的“ding一下”的設計,可將文字消息轉為電話/短信發給別人。無論對方有多忙,只要DING一下,對方會立即響應消息。

企業微信則為員工貼心設計了“休息一下”的狀態。

溝通交流

由於和微信類似的消息界面和操作,企業微信使用上手容易。而且背靠 11 億微信用戶,可以把加好友請求直接發到微信中,添加微信好友,具有天然的優勢。

釘釘也不甘示弱,實現了和手機淘寶的消息互通,想讓手機淘寶帶動淘寶的賣家普遍開始使用釘釘。但是由於微信有更廣泛的使用人群,在溝通交流方面,企業微信略勝一籌。

語音視頻會議

兩者都是大廠產品技術團隊水準,作為工具使用起來,完全能夠滿足企業的需要。除了語音視頻基礎的功能,兩者也可以在會議中共享桌面,企業微信多一個共享文檔的小功能。

遠程教學

兩者均支持在群裡發起“群直播”,即可線上上課。不同的在於,企業微信可以讓家長和學生在微信直接收看,省去額外安裝釘釘的步驟,就能在線上完成教學工作。

說一說整體印象

企業微信使用感覺很簡潔,專注,專心做好平臺連接的基礎。將這之外的功能或者放在內置的小程序,或者交給第三方開發商來完成。也體會到另一個設計觀念:“生活與工作分開”。

企業微信的這個定位也是逐漸變化而來的。它的前身是合併了騰訊企業級即時通信平臺騰訊通RTX(Real Time eXchange),騰訊的企業QQ,微信的企業號。

2016年是:“企業微信是騰訊對企業工作場景的重要產品,期望幫助企業大大提升工作效率”。2018年為:“企業微信是騰訊推進數字化的七大工具之一”。到了2019年,才變為現在的:“

人即服務”。

可以發現,釘釘的產品設計理念和市場策略都是從公司的管理者角度出發和驅動,由上而下的推動產品的使用。例如,從教育行業推行的網課,從聯合國倡導各個國家的學校使用遠程教學。

在這個理念的驅動下,釘釘越來越變成一個大雜燴。什麼都做,但是大部分只是解決企業客戶的癢點,並不是真正的痛點。

比如在2017年,釘釘推出短視頻來想解決校招問題,在不知名的學生和企業之間建起橋樑。

比如早期推出的澡堂功能,實際是聊天消息的閱後即焚。但是推出來之後,一是莫名其妙,需要有說明,用戶才知道是什麼功能,二是該功能並未得到多數用戶認可。

而這次釘釘乘勢推出的網課,收穫了大約350 萬教師,約 1.2 億學生的用戶,更賺足了一波眼球。但從產品來看,並不是一次聚焦需求的行為。它讓釘釘變成一個辦公+網課的產品,定位變得更加不清晰

就在前不久,無招帶著整個釘釘團隊併入了升級後的阿里雲智能事業部。說明原本獨立於阿里集團業務之外的釘釘,也需要服務於整個集團的統一戰線:“未來最珍貴的資源不是石油,而是數據”。

釘釘的用戶雖然突破了2億,但是有觀點也表示,這個數字可能到頭了,如果不算上網課的1億多學生和350萬老師。

推導的邏輯:釘釘是提升企業效率的工具,所以有數字化辦公意識的企業絕大多數會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2018年全國社保參保人員9.43億,參加失業保險總人數為1.96億,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2.39億。

既參加社保,也購買失業保險與工傷保險的人數,約等於釘釘目標用戶群。所以,目標用戶大約在1.96億~2.39億。

另一方面,如果企業微信能夠紮根中小企業以及大型企業,以微信+企業微信+小程序的模式,無疑將個人和企業都牢固的連接在微信這個生態圈裡,不僅能極大的促進企業微信的使用,也會反過來維護微信的地位,提升微信的11億月活用戶。

上面總結了

釘釘和企業微信各自的戰略和市場運營:釘釘的農村包圍城市,企業微信是攜微信和大企業以令天下。

為什麼我會覺得企業微信會後來者居上,超過先出來好幾年的釘釘呢?

(1)添加客戶的微信,在線上就能聯繫和服務客戶

成員可使用企業微信添加客戶的微信,可通過單聊或群聊聯繫和服務客戶;企業還可統一查看和管理員工添加的客戶。未驗證企業支持添加1000位外部聯繫人,驗證後即可提升。

可以邀請微信客戶進企業微信群,未驗證企業可邀請2000位外部聯繫人進群,驗證後即可提升。反過來也一樣,可以邀請企業微信的人進微信群。

企業微信群裡可以正常發起語音和視頻聊天,但是有企業微信的微信群不可以語音或者視頻聊天。

打通微信的連接後,拿傳統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舉例,企業微信可以做到:獲客->跟進->轉化->訂單->支付->售後全鏈條。

藉助幾乎人手一個微信的社交網絡,企業微信可以解決以前企業內部IT系統的問題,內外部溝通問題,上下游供應商的溝通問題。而在過去,這個問題即使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也無法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2)企業支付

企業可綁定微信支付商戶號,開通企業支付。由員工向微信客戶完成收款,收款到企業帳戶;還可給員工發紅包、向員工付款。

企業微信從零售業的客戶中挖掘出了這種需求,並作為標準功能推出。

(3)在朋友圈裡與客戶互動

員工可發表活動信息、產品動態等內容到客戶的朋友圈,在朋友圈裡與客戶互動;企業也可統一創建內容,成員確認後即可發表到客戶的朋友圈。未驗證企業每天可發表內容到 1000位客戶的朋友圈,企業驗證後可提升至10000,改善相關指標,企業還可提升更多額度。

為了避免過多的信息騷擾,朋友圈裡只會顯示員工的一條動態。這個功能需要向企業微信申請,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才可以通過審核。例如:企業員工數大於50人等。疫情期間,企業微信臨時開放了這個限制。

這個功能曾被笑稱,企業微信是在向微商喊話:“來我這裡發朋友圈吧”。

(4)私有化部署

除了上面推出的新功能之外,在完成企業溝通,日常工作組織管理之後,下一步需要解決業務數據的難題。這難題不在於產品或者技術,也不在於是否有微信這個外部助力,而在於能不能讓企業用戶放心數據的安全。

企業微信採用了私有化部署的方案,從很大程度上爭取到了大企業的接受。

私有化部署好處:

  • 數據更安全毋庸置疑,使用企業自有的網絡和設備,能保證數據的物理性的安全。
  • 支持個性化二次開發,支持多系統的對接。個性化的辦公系統,是很多企業的普遍需求。而企業現有運行的系統,也得以連接。
  • 支持手機對業務系統管控在對現有業務系統的對接基礎上,可以將一部分日常簡單的管理工作遷移到手機上,使得管控更高效。

數據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價值。太多數據洩露的例子為我們敲醒警鐘:數據的保護首先應該是一個企業的生命底限。

釘釘也同樣遇到這個問題,在2017年時,曾經推出過雲計算部署的三種方案,其中一種就是專有云的方案。但是私有化並不徹底,是公有云+專有云的混合方案。

在2019年10月,釘釘聯合廣東農信,在專屬釘釘的基礎上推出了金融釘釘,具體細節不得而知,但是應該也是混合雲的部署方案。因為從上面釘釘迴歸集團可以看出,不太會推出全面私有化部署的方案,因為跟整體戰略相違背。

下面是釘釘專有云的架構圖

谁会在万亿的企业服务市场中胜出?钉钉 or 企业微信?

從上圖可以看出,常規業務:IM,通訊錄,釘盤等等,還是在公有云之上。而且私有云和公有云有互通同步連接。

在大企業群體中,企業微信的私有化部署的方案,能夠獲得相當一部分企業的認同。而釘釘由於集團統一戰略的要求,服務於雲計算,數據即資源的目的,專有云的方案也是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部署方案。在大企業客戶看來,可接受程度不高。

衝破“大企業”這道關,對於企業微信,甚至是整個企業級服務市場,無疑是一個里程牌。

最後附帶提一句:除了釘釘、企業微信,另外兩家大廠,也推出了自家的協同辦公產品,華為的 welink,頭條的飛書 (lark)。這個市場,還有一部分體量足夠大的企業選擇了自建,並對外輸出產品和雲服務。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