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文保知多少

根據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雄安新區登記文物遺存2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1處。經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統計,國有收藏單位文物藏品共824件,其中珍貴文物38件。

除了容城縣南陽遺址,雄安新區還有兩處少為人知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雄縣宋遼邊關地道遺址和雄縣三各莊遺址。

雄縣古稱雄州,北宋時期的邊關要塞,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留下許多戰爭遺蹟。

其中,被譽為“沉睡千年的地下軍事奇觀”的雄縣宋遼邊關地道,最為典型。

宋遼邊關地道遺址於1964年被發現,1993年進行了初步發掘修繕。通過發掘,初步確定它分佈於雄縣、霸州、文安、永清境內,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65公里,總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

宋遼古戰道規模大,結構複雜,人們將之稱為“地下迷宮”。地道內結構複雜,有掩體、放燈處、議事廳、藏兵洞、迷魂洞、休息室、翻板等,頂部還設有通氣孔,堪稱“地下長城”。古戰道發展了攻城術,將地道用於軍事防禦,應該說是我國軍事史上的重大發現。

2013年5月,雄縣宋遼古戰道併入廊坊邊關地道遺址,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有雄縣七間房鄉三各莊村的三各莊遺址。

這處遺址主要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兩個時期,其中以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為主,距今約6000年左右。

遺址西距白洋淀500米,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100餘米,面積3萬餘平方米,呈長方形,遺址略高於地面,文化層厚約1—2米。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到三各莊遺址進行調查,採集到彩陶片、泥質紅陶、夾砂紅陶、磨光黑陶器殘片以及骨器、石器、角器等標本。

目前,該遺址尚未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雄安璀璨的歷史文化,還在等待新的考古發掘去探索發現。(李冬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