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人生有必要的關係嗎?

一梅君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坦言文學乃人學,此後許多文學家也曾闡述過這一觀點。所以說,文學不但是人學,更是詩人和作家的人生寫照。

文學最初級的體現是文學藝術作品,它大致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報告文學,童話,寓言,傳記等。文學不但真實地反應了現實生活,而且直接地表達了詩人和作家的思想感情,階級立場和人生價值觀。所識說,文學不但是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也是詩人和作家的生命軌跡和人生寫照。

文學和人生,可以說是一個共同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時期的文學,都反應了其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被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所以說,文學具體到不同的時代,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生縮影。

所以說,文學和人生是相連的,人生是一種經歷,文學是對人生經歷的反應和超越。


黃土情愫


有時候,人們想:人生簡單,不過從生到死,少則幾十年,多則百餘年而已。但是在這個人生的過程中,影響了你的行為準則肯定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受主要影響的是交字及其延伸而成的文學,那麼文學和人生有必要關係麼?

這裡面著兩種類型的人:多知的人和少知的人。

知識少的人,他(她)與文學之間不存在聯繫,當然就和其人生沒有多大瓜葛。他們(她們)對高深莫測的文字故事讀不懂,也難得理睬,更不屑去閱讀了。他們(她們)側重點是文字,爭取認字多一點,把話說得好一點、漂亮一點,這就是他們(她們)的強項。事實中真就有如此情況發生,有的人文化水平高、能詠詩誦經,但說起話來確實不如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知識多的人,有人戲曰:書呆子,其實表面上略顯呆樣,內心裡卻裝的是滿腹經論。相對於這種人,文學與其人生有必要關係,且還靠著吸收文學的營養而使人生走向成功。他們(她們)之中,有人邊看文學書籍邊利用文字工具,直抒胸臆、一吐為快,從而又能誕生新的文學作品去影響別人;也有人研究文學,發表其獨特見解,漸而引導人、教育人。

那何為“文學”和“人生”?

文學,一般來說,是文字連接成文的篇章結構性的書籍,包括故事、報告、小說、詩歌歌以及散文類等多種,它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史上的精神財富。

文學的作用,是處多多,且不能一概而論。當代得獎作家莫言說:“文學讓人心中有愛。”說明閱讀文學,能使人心開闊、相互溝通融洽,充滿著愛的感覺。另外,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雲:“文學能夠讓人意識到自己缺少的東西。”顯然是對的,有時候,人們心中產生惆悵,通過瀏覽一下一部優質的文學作品,或許能找到解決的答案。

人生,人的整個生命力的一個過程,說來時間短暫,但在其中的辛苦程度,相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包括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和人文關係交往等,都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中,其中最緊密的聯繫紐帶就是形成了的文字語言。有人窮其一生,不得心願;也有人稍加利用,卻富得流油。人生就是彩排,沒有先後輪場的安排。

當你運氣不佳,做事生叉的時候,靜下心來看一本阿城的《棋王》。這裡面有“棋痴”王一生對象棋的執迷不悟,在博鬥或迂迴中得知的人生中有哪些部分可以改變的。

熟讀了那《平凡的世界》,你只要看準了一個孫少平就足夠了。他對書籍的狂熱,再現了人生在面對現實中該找到的自我更新的力量。

綜上所述,文學和人生是同步相生的,有聯繫且必要。文學是人生中創造的,但人們在豐富文學內容的問,也受到了文學的影響和滋潤。


杜象應


文學與人生, 這個話題是亙古以來,各階層都在追尋答案,類似百家之言的哲學問題,再次,筆者不才,原出一家之言,希望能給予思考者一點新的啟發。

首先,人生重物質世界,文學重精神世界。簡而言之,筆者認為,換個角度可以這樣理解,人生就是物質需求,文學則是精神需求。人生就是要活著,只有活著才有人生,至於怎麼活著,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文學則是思想的昇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活著,但它給予了我們先民的經驗,啟發了自身的思考。管子有言,倉廩足而知禮節,俗語家有薄田兄弟尚爭,無不告知了物質匱乏與否導致大部分的後果,這就是人生。而文學呢?需要一定的傳承和底蘊,雖然有言司馬遭宮刑而著史記,屈原遭放逐而作離騷,但前提是他們本身已經有了較高或很高的文學底蘊,在遭遇變故之時,方可訴諸於文字體現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是文學。

    再次,人生昇華為文學,文學傳承了人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是人生昇華之後的最典型的總結,從古至今,我們讀到的文學作品,從詩經到紅樓夢,無不體現這個特點,人生只有昇華才能成為文學,才能在後來人讀書的時候,超越時空與作者產生共鳴,文學藝術的美都讓我們從存活走向了存在,從淺薄走向了豐富。正所謂:沒有文學,我們不會失去生命,但沒有文學,我們失去了靈魂。

最後,文學服務於人生,人生充實著文學。文學體現著精神世界,不斷啟迪我們改造和發展物質世界,從而不斷豐富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可以說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文學來服務和啟迪我們,只是在或明或暗之間,或為人們所知或不為所知而已,同樣人生的經歷亦是不斷給文學帶來新的素材和新的生活,可以說,文學美化著人生,人生充實著文學。

綜上,筆者認為,文學與人生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不可割裂來看待,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嶺外榕邊客


文學和人生沒有必要的關係。


文學只是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擷取了這朵小小浪花的人,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沒有擷取這朵小小浪花的人,也不一定改變不了自己的人生。

宋朝大文豪蘇軾,因為文筆出眾,早年步入了仕途。然而,卻屢遭貶謫。但因貶謫,卻又寫出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他的人生,可謂因文學而盛,又因文學而衰!

明朝皇帝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為小沙彌,什麼雜碎事兒都幹過。入寺不到兩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只得離鄉為遊方僧。後於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而就是這麼一個沒有任何“文學”背景的、出身貧困的農家孩子,在“萬軍叢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為千古一帝!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不在於單純的一個“文學”。文學與人生沒有必要的聯繫。


龍棟文苑


文學和人生有必要的聯繫。

首先文學是寫人們的人生體驗和感情的藝術形式,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就是與作者進行人生體驗的對話和共鳴;

第二,文學又是心理活動的載體和實驗室,文學作品裡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情感動物,人和人之間的對話交流無不充滿了大量的心理活動,作家運用各種手法解剖人物的心理活動,經常讀文學作品的人,其心裡活動很豐富,也善解人意,即使獨處靜思,也能思緒悠遠,永遠不會寂寞孤單,所謂飽讀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文學可以豐富人們的想象力。一部好的作品,引人入勝,把讀者帶進虛構的世界,裡面有大自然的景色的描寫,古今中外的動人的故事情節,讀起來彷彿親臨其境,隨著主人公的人生跌宕起伏而扼腕嘆息,久而久之,讀者就習慣於放開自我,天馬行空,馳騁於想象的世界中。所以說,無文學的人生就是枯燥無味的人生。


詩和遠方的ta


《詩書與歌》

人若無歌,將失去對生活的平衡;

人生若無歌,將失去對生命的樂趣。

人若無詩,將失去純粹的性情;

人生若無詩,將失去平淡的美好。

人若無書,將淪為情感的傀儡;

人生若無書,將淪為世界的傀儡。

煥子,煥之情詩魂

清真居士


尚道,清真居士


文學和人生的關係,我認為文學在生活之上,文學和生活的結合才叫人生,有了文學的人生,讓你平凡的生活有了詩意的棲居。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倦地在尋找,在探求,尋找活著的意義。

終於,人類這棵奇妙的生命之樹,綻放出了一枝奇妙的精神花朵。這花朵就是對生命、對人生的審美,這個花朵就叫文學。

文學帶給人的啟迪遠遠高於物質,如同我們飢餓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物質,但是我們飽了的時候就會欣賞花朵。但是有時當我們欣賞花朵的時候,可以減輕飢餓帶給我們的痛苦,文學能帶給人以美感,她在人的精神領域內給人以力量,向上的動力,讓人在暗夜中能看到曙光,繼續向前。沒有文學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文學能為弱者開闢出一片寧靜的港灣,給強者的奮發注入精神動力,給卑鄙的靈魂面對無法閃避的明鏡。文學能讓人生審美化,有了文學的人生,就是審美的人生。


梨花雨49


人生不一定需要文學,但文學裡可能記錄了人生。


D冬天不冷2018


人生是必要文學的。而物生則非此必要。


叢影崖柏


當然有,文學創作都來自於現實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