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印度GDP達到美國60%時會發生什麼?

用戶68736146


印度的GDP要達到美國的60%,還是要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萬億美元,印度是2.73萬億美元。現在印度的GDP還只有美國的13%。


那印度大概多少年GDP才能達到美國的60%左右呢。可以參考一下中國。2001年中國的GDP是1.34萬億美元,美國則是10.58萬億美元。中國佔美國的比重大概就是13%,和今天印度佔美國的比重差不多。2014年中國GDP上升到10.44萬億美元,美國則達到17.52萬億美元,佔美國的比重約為60%。

如果印度未來十幾二十年能夠像本世紀初的中國那樣GDP增長兩位數是常態,那也要到21世紀30年代中前期才能達到美國的60%。但是在之前的發展中印度幾乎很少出現兩位數增長,恐怕也不會。所以,就是樂觀的估計,印度也要到21世紀40年代GDP才能達到美國的60%。

如果有一天印度的GDP達到了美國的60%,會有什麼變化?以下幾個肯定是會出現的。

第一,全球經濟格局出現極大的變化。等到GDP達到了美國的60%,中國GDP恐怕早已是全球第一了。那麼,全球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都是新興國家,而且都位於亞洲。這種局面必然導致全球經濟版圖較今天發生極大的變化,亞洲或許重新成為全球的經濟中心。

第二,“印度製造”全球將隨處可見。印度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經濟要發展起來,GDP要成長必然離不開製造業。印度GDP要想達到美國的60%,必然是依靠印度製造的崛起。到那個時候印度製造就會像今天的中國製造一樣,風靡全球。

第三,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衰落。等印度GDP達到美國60%那一天,美國GDP不再是今天的20萬美元,或許已經達到了40萬億美元。是雖然美國GDP總量呈上升趨勢,但是佔全球比重還要下滑,因為中國和印度比它跑得更快,他們會崛起,佔有全球更多的份額。今天的中國製造已經對美國的製造業造成了極大的競爭壓力,未來如果印度製造崛起,美國的製造業則需要承受更大的競爭壓力。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以上三點一定會出現。


財經知識局


在美國國際交往邏輯裡存在一個“60%定律”:當另一個國家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之時,美國就會將其定位為對手,進而千方百計地遏制其發展。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經濟規模就曾達到美國的60%以上,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因此一個“廣場協議”致使日本經濟產生大量泡沫並破裂,從此就一蹶不振。



就目前而言,印度GDP要達到美國的60%,還差的太遠了。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印度GDP只有2.716萬億美元,而美國卻高達20.494萬億美元,印度GDP僅相當於美國的13.25%,相當於我國的1/5左右。雖然目前印度發展勢頭迅猛,但它能否一直保持下去?或許印度經濟規模永遠都達不到美國的60%。

退一步說,印度即使經濟規模達到了美國的60%,但到那時候它是否還能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如果屆時印度經濟放緩,成為下一個“日本”,那美國就沒有遏制它的必要。此外,印度經濟規模即使超過美國的60%,那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屆時美國是否衰落了也未可知,因為有一個國家正在復興的道路上。如果屆時美國衰落了,霸權不再,那它對印度也無轍了。




就目前而言,經濟規模與美國最接近而且又超過美國60%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就數中國一家,現在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了,美國“60%定律”似乎也再次得到驗證,但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和日本,想必這次美國遏制中國的發展不會成功,我們國家必將走向偉大的復興。


錦繡中源


印度的經濟體量,目前是3萬億美元左右水平,美國20萬億左右,而我國是90萬億人民幣摺合美元在13萬億左右。如果印度真的達到美國體量的60%即12萬億,期間我國保持目前6%左右的增速,則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我國。

而印度的人口基數巨大,約為10億人口,我國官方人口總數為14億左右,可以看到,如果印度真的達到12萬億美元,那麼,印度的增長潛力將會逐步顯現,逐步提升其競爭力。

從印度的經濟結構來看,其軟件水平在全球產業鏈中相對比較重要,尤其是其英語系國家的優勢,將會在全球化中相對我國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不會受到美國的意識形態打壓威脅,這個優勢,我國不具備。

且因為印度在歐美體系中英聯邦的地位,其未來被排斥的概率相對較低。因此,等待印度達到這個經濟體量時,其增長速度和可持續性會相對我國體現出競爭性優勢。

如果印度達到這個體量,將會引發美國歐美等國家的貿易和產業鏈合作的傾斜,因為替代中國產業鏈的優勢中,經濟體量達到這個水平,一定具備中國目前產業鏈完善健全和發達的水平,而又沒有意識形態競爭的威脅。

或許那時中印的邊境爭端可能會變得印度更加強勢和期望在爭端中確定有利於自己的局面,而不會類似現在處在雙方能拖就拖的狀態。

印度應該是未來成為世界大國和經濟體量大國的有力競爭者,尤其是正對我國而言,相對目前的世界經濟體競爭格局,會壓力更大。

而印度如果崛起到這個程度未來世界的格局由歐美主導到泛太平洋主導尤其是亞洲主導的局面更加強烈,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將會是世界的經濟中心。不僅僅從領土面積,人口總數,經濟體量總規模還是產業中心,則有利於世界經濟中心徹底轉移到亞洲而不是目前的歐美主導。


屠龍刀fei0598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GDP總量與印度有著極大的差異,但是印度GDP增速明顯高於美國,所以達到美國GDP的60%是可能的。

需要多長時間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統計數據,美國2017年GDP總量19.49萬億美元,印度GDP總量2.65萬億美元,美國GDP總量是印度的7.35倍。

總量不夠,增速來湊。印度2017年GDP增速較2016年回落一個點,達7.17%,而美國GDP增速只有2.22%。

以2017年兩國GDP總量為基數,按照2017年兩國GDP增速為以後經濟增速來計算,印度GDP達到美國的60%,大概需要32年,也就是大概在2049年。

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按照GDP總量來看,印度肯能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7年,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其他兩個,中國GDP總量為12.24萬億美元,大概是美國GDP的62.80%;日本GDP4.87萬億,約佔美國GDP的24.99%。所以,如果印度GDP達到美國的60%,如果其他經濟體的GDP與美國GDP的比例不變,那麼印度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果這一情況成為現實,那麼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完善,工業基礎得到加強,擺脫目前製造業薄弱的缺點;經濟發展靠依託廉價勞動力到依靠高素質勞動人才的創新進一步提高效率和經濟附加值;經濟發展更加註重環保因素。

社會文化方面,基礎教育得到大力發展,文盲率下降,全民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城鎮化大幅提高,相關基礎設施如公廁得到普及,女性地位得到提高。

內政外交方面,依託強大的經濟實力,印度可能朝著一直以來“印度洋是印度的洋”的願景發展,加大對南亞諸國的威懾,同時其在面對“2.5場戰爭”(中國、巴基斯坦、地方獨立勢力)時可能顯得會更加強硬。

同時,也會存在一些負面的情況。雖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其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可能依然不可動搖,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印度本來沒有實行計劃生育,人口基數大、自然增長率較高,到2049年,人口老齡化將是印度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實。


如論財經


印度和美國,兩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國家,一個在南亞,另一個在北美;一個是區域性的人口大國,另一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經濟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在過去的2019年,印度全國的GDP約為2.85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為21.4萬億美元,我國的GDP約為14.4萬億美元。

2019年,印度的GDP只相當於美國的13.32%,遠遠達不到美國的60%,我國的GDP則相當於美國的67%。相比於2000年,印度這19年來的經濟增長確實算得上十分迅速,因為印度在2000年的GDP總量還只相當於美國的4.5%。

不過,即便印度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而美國的經濟總量不再增加,在未來50年裡也不能達到這個目標。更何況美國GDP規模每年還在持續增長,並沒有發生經濟倒退。

那麼試想一下,如果印度的GDP達到美國60%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第一,印度的經濟總量如果真的達到美國60%,那麼印度就要在國際上謀求世界大國的地位,增加地區不穩定因素。長久以來,印度和周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我國都有領土爭議問題。尤其是巴基斯坦至今仍然和印度有邊境摩擦,時不時擦槍走火。總體來說,印度比巴基斯坦要強得多,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軍事都碾壓巴基斯坦。而除了巴基斯坦以外,南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擋住印度,比如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孟加拉國更是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印度的強大,對於南亞不是好事!

2017年,印度才豪擲80多億美金從法國引進了36架陣風戰鬥機。如果印度有錢了,必然會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軍隊的建設上來,除了購買更多的先進裝備外,還會加大與周邊國家在領土問題上的摩擦,進一步助印度的囂張氣焰。

第二、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近幾十年來,印度常常以大國自居,對南亞小國指手畫腳,同時積極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為了給自己增加機會,印度還拉上俄羅斯給自己造勢,不過至今沒有美夢成真。

現在尚且如此高調,如果未來印度經濟總量能達到美國的60%,印度可能會向英國或者法國的聯合國五常席位發起衝擊,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追逐超級大國地位。

第三,目前,美國需要印度來牽制我國,所以對印度是十分縱容的。可是當印度的GDP達到美國60%時,必然對美國構成了新的挑戰和威脅,阻礙美國的全球霸權,美國當然不會任其做大。記得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美國為了保護自己的盟國巴基斯坦(美國在南亞的立足點),不惜抽調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對印度進行核威懾。試想,如果印度的崛起威脅到美國,恐怕很難獨善其身,日本的《廣場協議》就是前車之鑑。


世界人文通史


印度GDP要達到美國的60%,還需要很長時間。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GDP總量為2.71萬億美元,美國GDP總量為20.5萬億美元,印度GDP佔美國的比重僅為13.2%,距離60%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印度GDP何時可以達到美國的60%?

以我國為例,2002年我國GDP為1.47萬億美元,美國為10.94萬億美元,中國GDP佔美國GDP的13.4%,和現在印度佔美國GDP的比重接近。


那麼,2018年我國GDP為13.6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66%。從2002年到2018年,這16年間中國經濟歷經了高速增長,其中多次出現兩位數增長。

如果印度要達到美國GDP的60%,就需要在這16年間達到中國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很顯然印度目前還達不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印度GDP增速僅為5.4%,按照印度目前的經濟增速,至少需要20至30年,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印度GDP達到美國的60%,會發生什麼?

一、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巨大的改變。根據專家的預測,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印度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那時,全球前三大經濟體將是中國、美國和印度。


何況印度GDP要達到美國的60%,至少需要20至30年,也就是2040至2050年,那時候的中國早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全球前三大經濟體有兩個來自亞洲,那時的亞洲將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中國將成為全球製造業強國、科技強國,同時也是超級經濟體。

二、印度或許會成為世界工廠。那時的印度,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三,經濟體量巨大,而且也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20多年後,印度製造業水平會有大幅度的提升,會迅速成為世界工廠,那時候全世界都會充斥著印度製造的商品。


三、美國和西歐逐漸衰落,日本走向平庸。那時的世界,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按照中國的體量,佔全球GDP的比例估計會超過35%,印度GDP佔全球的比例也會大幅提升。而美國會逐漸衰落,那時的全球貨幣體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元地位迅速滑落,人民幣或許會成為全球物流和結算貨幣,全球金融體系將由中國主導。西歐發達國家也會逐漸衰落,日本也會逐漸走向平庸。

綜上所述,印度GDP要達到美國的60%,至少還需要20多年的時間。如果那一天到來了,那時的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亞洲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中國將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者,印度會成為世界工廠,歐美及日本會逐漸衰落。以上屬於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至味財經


美國2018年gdp總量20萬億美元,60%就是12萬億美元,印度目前是接近3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十幾年前數據,

印度gdp規模達到美國60%也不難,印度只要搞好製造業,基建,再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搞幾個像樣的公司基本上就達到美國經濟總量60%了,


印度是個文明古國,地緣優勢,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爆棚,一旦印度經濟總量達到美國60%,那麼對世界局勢將會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其實不用達到美國的60%,只要達到莫迪宣佈的5萬億目標,印度就按捺不住了,

印度會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聯合國建立於二戰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國際力量的此消彼長,也有改革的動力,如果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印度是第一選擇,再過幾年,印度人口世界第一,經濟規模世界第三,理應發揮更大作用,目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的英法美俄都表態支持印度入常,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也不好意思直接跟印度對抗,畢竟印度是個充滿想象力的大市場,

印度會成為地區霸主,南亞秩序維護者,印度國際關係左右逢源,跟主要大國都合得來,如果經濟規模再翻番,印度是如虎添翼,印度剛剛武力兼併克什米爾,大國紛紛選邊印度,巴基斯坦無可奈何,隨後印度又要在鄰國邊境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印度連大國都敢挑釁,更別說其他鄰國了,

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世界中心,隨著印度的崛起,全世界經濟總量排名前四的國家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其他地區更加邊緣化,所以美國也未雨綢繆,大力佈局印太戰略,


萬事皆空70


眾所周知,美國經濟總量(GDP)在2018年達到了20萬億美元以上,這也是全球經濟史上首次突破20萬億美元大關的國家。按照美國當前的GDP計算,相當於同期5個日本的經濟總量,比整個歐盟各國的經濟總量還多出4億美元呢。



那麼,如果印度經濟總量GDP能夠達到美國的60%,也就是12萬億美元左右,已經完全甩開日本、英國以及歐盟各國,這相當於是我國在2017年的經濟總量GDP。約等於印度2018年全年GDP總量的4倍以上,妥妥滴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再加上印度目前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那接下來就是開掛階段。

很明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恐怕沒有人再敢笑話印度的廁所問題、社會治安甚至是種姓制度等。因為那時的印度必定會大量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來,整個印度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會迅速飆升的。



但是,美國會坐視不理嗎?當然不會的,按照美國以往的霸權邏輯思維,但凡有其他經濟體在經濟總量GDP上達到或者接近美國GDP的70%就會出手,準確的說,是要遏制對手崛起的。

比如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日本,正在一步步走向輝煌時,被美國的里根政府一紙《廣場協議》打破了,從此進入近30年的衰退期,以至於日本在1995年的時候經濟總量GDP一度高達5萬億美元以上,完全突破美國當時的70%以上。但這之後,日本面臨著來自於美國的貿易打壓和制裁,就再也沒有向前買進反而是一步步下降甚至負增長,直至2018年才又重新回到4萬億美元以上。



要是印度這個擁有13億人口規模的地區大國取得如此經濟總量的突破,那美國只要屆時還是全球一超霸權國家,就不可能任其發展下去,或者說美國也幾乎不可能再讓印度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因為這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國家地位和地緣政治影響力。


東震木


印度gdp達到美國60%,就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又擁有獨立的國家主權和一定的軍事實力,這樣的印度就會從國際局勢中的棋子變成棋手。

自二戰爆發以來,歷史上gdp能達到美國60%及以上的國家就只有德國、蘇聯、日本、今天的中國。除了有美國駐兵的日本,剩下的國家都曾是國際局勢中的棋手,可以主宰和左右小國命運,對國際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我敢肯定印度會鞏固自己在南亞霸主的地位。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與巴基斯坦全面開戰,不斷給巴基斯坦放血,想盡一切辦法佔下克什米爾地區,也是用這種手段滿足自己日益壯大的民族自尊心。



印度今天這個樣子,gdp不到美國的20%都在用各種辦法蠶食鄰國領土,比如歷史上的錫金王國就讓他吞併了。用各種手段控制周邊小國,今天的不丹和尼泊爾就被印度實際控制了,特別是小國不丹,和傀儡無異。

gdp到了美國60%,印度的野心必然空前膨脹,必然更加瘋狂。周圍剩下的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很有可能被印度吞併。緬甸是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印度是不敢對緬甸輕舉妄動的,緬甸可能會保證自己的主權獨立。



國際局勢上,印度心裡面肯定還是想左右逢源,讓中美一起拉攏他。可是他現在體量太大了,中美都會慎之又慎考慮對印度的辦法,打壓和戒備必然大過拉攏。

基於美國還是世界霸主的實際情況,不管中印之間有多少不愉快,在美國的壓迫下終究會團結在一起報團取暖。畢竟中印任何一國單打獨鬥肯定鬥不過美國,合則兩利,不會給美國各個擊破的機會。

不過哪怕中印合作在緊密,歷史原因和現實地緣,兩個國家也會相互提防。中印合作多久,合作多緊密會完全取決於美國的實力。一旦美國倒下,這兩個國家必然在第一時間反目成仇。

中印兩國距離實在是太近,亞洲是負擔不起兩個超級大國的,美國倒下後,這兩個國家之間可能會爆發局部熱戰。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沒有可能gdp達到美國60%了,中美都不許允許第二個中國出現,有資格分配蛋糕的兩個人自然不希望第三個人出現攪局。中美會合力扼殺老三的出現。


所以這個問題想想就好了,中國成為今天中國的機會只有一次。從此之後,這條路是徹底走不通的,誰想複製中國崛起的奇蹟,中美都會把它扼殺在搖籃裡。


大澤遺珠


印度GDP永遠不可能達到差國的60%!

雖然現在印度的GDP增速很快,但其中有多少虛假成份?有多少是莫迪政府為了執政而誇大的?

以目前形勢看,印度的工業基礎,交通狀況,社會結構,人民受教育程度,民族矛盾,種姓矛盾,宗教信仰,與周邊國家關係等等,無一不影響其長久持續發展。

另外,美國和歐洲大國,絕對不會坐看又一個大國崛起,必定會使用各種手段打擊、制裁、破壞其發展,甚至會挑起內亂,使其分裂成多個小國。

印度的發展之路,必然艱難坎坷,難成大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