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的氫彈能產生多大的威力?

己莫V


不好意思,世界上不存在一克的氫彈,人類也製造不出一克的氫彈,雖然核聚變可以通過類似我國神光裝置和美國國家點火裝置激光照射方式以及託卡馬克裝置的磁約束方式人為地使微量核燃料發生聚變反應,但是這些都屬於人工可控核聚變範疇,而且這樣的裝置動輒以足球場面積計算,重量幾百噸起步,就算爆炸了能被稱為1克氫彈?


(我國的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裝置,可見其體積之大!)

氫彈是主要以輕核聚變(氘和氚聚變成氦)而產生能量的一種武器,而輕核要發生聚變必須要有上千萬度的高溫和上億個大氣壓作為外在條件,而製造這種程度的高溫高壓使用常規TNT炸藥是遠遠無法達到的,因此氫彈內部安裝一個原子彈作為打火石使用。
(氫彈其實隱藏了一顆原子彈的心)

原子彈是裂變彈,材料主要是鈾235和鈈239,構型則分為有槍式和內爆式兩種,但是無論何種材料的何種構型,要想最後發生核裂變爆炸都得滿足一個臨界質量(自行發生核裂變反應的質量)的前提條件。在現有技術之下,鈾235的臨界質量為15公斤左右,鈈239的臨界質量則為10公斤左右,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核裂變材料的臨界質量可以進一步縮小,但是最低也是公斤級,絕不可能淪落到以克計算。
(槍式原子彈就是用TNT爆炸擠壓兩塊次臨界鈾235達到臨界狀態最後爆炸)

有了足夠臨界質量的核裂變材料,製造原子彈還需要TNT炸藥起爆以及鋼製殼體收攏、各種電子元器件和塑料零件組合拼接,整個一套原子彈結構下來怎麼也得上百公斤了。如果在原子彈內部放上一些氚氘混合物,那麼這部分核材料會因為高溫高壓而產生部分聚變,釋放出的中子又會大大加快外層裂變材料的裂變,這種武器就被稱之為增強型原子彈,這個重量就更大了,然而這還不是尾聲!
(核彈頭的內部構成)

在增強型原子彈的基礎上再附加上層層疊疊的核聚變材料和X射線透鏡等裝置製造出紛繁複雜的氫彈,那重量就更大了。人類歷史上製造出的第一個武器級核聚變試驗裝置“邁克”使用液態氘為材料(溼式氫彈),重量高達62噸,完全不具備實戰能力。即使後來蘇聯人發明了使用固態氘化鋰6的乾式氫彈,重量仍然是噸為單位!


(美國第一個氫彈裝置,附加了體積龐大的冷卻裝置)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熱核彈頭(氫彈)莫過於美國的W88型核彈頭,它的重量不到360公斤,爆炸當量為47.5萬噸,而當年的小男孩原子彈重量為4噸,爆炸當量卻只有不到2萬噸,這就是核聚變的恐怖威力!那既然製造不了1克重的氫彈,我們就只能來計算一下一克核材料完全聚變後所能釋放的能量了。
(W88型核彈頭)

物質在聚變後會造成0.3%的物質損失,根據質能方程計算,能量=損失物質質量×光速²,套用這個公式,一克氘化鋰6在完全發生聚變後所產生的能量約等於63噸TNT爆炸釋放的能量,那63噸TNT是什麼概念呢?美國有史以來製造過的威力最大的常規炸彈為GBU-43大型空氣燃料炸彈,它的TNT當量約為11噸,完全致死半徑為30米,有效殺傷半徑超過100米,而1克氘化鋰6是炸彈之母威力的將近6倍,完全爆炸後絕對能一次性摧毀美國五角大樓!
(燃料空氣炸彈的威力,一發一棟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