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宾蒂(bindi,以下统称吉祥痣)可说是一切人体装饰形式中最具视觉吸引力的,印度人非常重视两眉之间的这个前额装饰性标记——该点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人体一个主要脉轮(即眉心轮)。吉祥痣也被宽泛称为tika、pottu、sindoor、tilak、tilakam和kumkum,吉祥痣通常是前额用来装饰的小而醒目的圆形标记。

红点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在南印度,女孩们选择点吉祥痣;而在印度的其他地方,这是已婚妇女的特权。额头上的红点是婚姻的吉祥标志,是婚姻制度的社会地位和神圣性的保证。印度新娘跨过她丈夫家的门槛,穿着闪闪发光的衣服和装饰品,她额头上的红色吉祥痣耀眼夺目,这被视作带来繁荣的标志,并让她成为家庭幸福和子孙后代的守护者


热点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眉毛之间区域,第六脉轮被称为agna,意思是“命令”,是隐藏智慧之所。它是一切经验汇集的中心点。根据坦陀罗崇拜,当冥想时,潜在的能量(昆达里尼)从脊椎底部上升到头部,眉心轮是该强大能量的可能出口。据说,眉毛之间的红色吉祥痣(kumkum)可以保持人体的能量,并控制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它也是造物之本的中心点,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怎样涂抹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传统的吉祥痣是红色或褐红色,熟练地用指尖捏上一撮朱砂红粉点出完美的红点。手指不灵巧的妇女要费很大劲才能把点抹成最圆,她们会用小圆盘或空心硬币作为辅助。首先,她们在光盘的空白处涂上一层粘稠的蜡膏,再用朱砂覆盖,然后去除圆盘,得到一个完美的圆形吉祥痣。由檀香、沉香木(aguru)、麝香(kasturi)、红姜黄(kumkum)、氧化锌染料(sindoor,即朱砂)制成这个特殊红点(的粉末),藏红花粉与干红花(kusumba)一起也能产生奇效。


时尚点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随着时尚的变化,女性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形状和设计。它有时是一条笔直的垂直线,有时是一个椭圆形,有时是一个三角形或微型艺术品(alpana),由一个尖端很细的粘纸制成,上面撒满金银粉,再镶满珠子和闪亮石头。一面涂有胶水的不干胶吉祥痣的出现,不仅给吉祥痣增加了颜色、形状和大小,而且是一种巧妙的易于使用的粉末替代品。如今,吉祥痣更像是一种时尚宣言,甚至在西方,抹吉祥痣的年轻表演者数量也是惊人的。


吉祥痣历史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Bindi(吉祥痣)来源于梵文bindu或“一滴”,暗示着个人神秘的第三只眼睛。在古印度,花环是男人和女人夜晚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通常伴随着吉祥痣(Visesakachhedya),即在额头用吉祥痣(bindi或tilaka)装饰。那时候,又薄又嫩的叶子被切成各种形状贴在额头上,这些叶状的宾迪也有不同的名字——Patrachhedya、Patralekha、Patrabhanga或Patramanjari。不仅在额头上,还在下巴、脖子、手掌、乳房等身体其他部位,用檀香膏等天然材料装饰。


神话和意义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朱砂,传统上只用于吉祥痣,被称为sindura或sindoor,意思是“红色”,代表萨克提(Shakti力量)。它也象征着爱——恋人额头上的那个点亮了她的脸,让恋人着迷。作为一个好兆头,朱砂(sindoor)被放置在寺庙内,或在庆祝活动中与姜黄(黄色)一起使用,姜黄(黄色)代表智慧,尤其是在崇拜萨克蒂(Shakti)、拉克希米(Lakshmi)和毗湿奴的神庙中。


经典提及吉祥痣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吉祥痣(Sindoor和kumkum)在特殊场合有着特殊意义。在额头上点吉祥痣的做法在许多古代文献或《往事书》被提及,包括《拉丽塔千圣名》(Lalitha Sahasranamam)、《松德丽•拉哈丽》(Soundarya Lahhari)。我们的宗教文献、经文、神话和史诗也提到了点吉祥痣的重要性。传说拉达(Radha)将她的吉祥痣变成了她额头上的火焰图案;在《摩诃婆罗多》中,黑公主(Draupadi)在象城(Hastinapur)绝望和幻灭中擦去了她额头上的吉祥痣。

吉祥痣和献祭


宾蒂(吉祥痣):伟大的印度额头艺术


许多人将红色的吉祥痣与古代血祭取悦神的习俗联系在一起;即使在古代雅利安社会,新郎也会在新娘的额头上做一个吉祥痣记号,作为结婚的标志;目前的做法可以是这一传统的延伸。值得注意的是,当一名印度妇女不幸成为寡妇时,她就不再点吉祥痣。而且,如果家里有人死亡,妇女们不点吉祥痣的脸会告诉社区,这个家庭正在哀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