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後,頭條條友們會感覺世界將會有極重大的改變嗎?為什麼?

酒都仁懷LYH


一件波及全球的事件必然會引起世界的改變。

世界是由國家和地區組合的,在疫情三個月期間裡,200多個 國家漫不經心、抱團取暖、硬核防護、隔岸觀火、猜疑敵視、驚慌失措、關門趕人——各種防疫姿勢紛紛出場,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不過國際關的影響倒不必高估,國家之間有時象小孩過家家一樣,並不追求友誼萬古長青,在貿易合作的需求下,友誼的小船蕩起雙漿倒一點也沒有違和感。

國家是由人組建的,而人又受觀念支配,對大多數人有影響的是人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由於科學一路高歌猛進,人們在破除了封建迷信後,一頭鑽進了科技迷信,認為科學無所不能,科學被視為強大的力量,讓人類變得越來越傲慢,越來越狂妄。

事實上80%的疾病還是病因不明,醫學本質上還是一種實驗科學。冠狀病毒的來龍去脈還沒搞清楚,在《傳染病》、《埃博拉》電影中,通過主角的獻身精神製備疫苗或血清,完全是導演臆造的電影結局。

從此人們多少都會長點心,長點敬畏心,別不信邪,更別把命運都押在現代科學上。對待傳染病,隔離仍是最好的辦法,另外吃野生動物並不表明優越,保持動物多樣性不僅是動物的福音,也是人的福音。

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的生活策略是可取的,冒險和投機計劃很容易在突發事件掉鏈子,商情過後人們會更傾向追求穩定的生活,而不是風起雲湧的歲月,不錯,與生命威脅相比,拼也好,贏也罷,都不值得用力過猛。

兩三個月不參加飯局、沒有應酬、不集中開大會小會天也沒塌下來,突然發現以前那些習慣或習俗並不非那樣不可,也並非完全必要。單位的打印機複印機節省了不少錢,發現電子文本更加方便,十多年的無指辦推行不下去,在病毒的威脅下竟貫徹得很徹底。

有三個月上面沒來檢查了,沒有檢查就沒有材料和表單的打印,節省打印紙就少砍些樹,少砍些樹野生動物就在林子裡待著,也就不會和城市裡的人有更多的交叉。無論最終確定病毒是從哪來的,一切生物災難都是生態環境改變的災難。

平日裡總有一種物資極大豐富的感覺,藥店很多,藥品豐富。可是口罩說脫銷就脫銷,雙黃連一夜之間就清庫存,人們意識到物資供應體系是一個動態平衡,很可能被打破。在日常生活中,基礎保障物資比奢侈品重要,平日裡為消費而消費買的有用沒有的物品,關鍵時候派不上用場,還是一大堆累贅。

疫情會遏制消費主義的盛行,極簡主義會再一次被提倡,這種生活方式細小的改革才是推動社會和世界改變的最大動力,它比國際關係更直接影響每一個普通民眾的生活。


歐比旺羅克


世界會有比較大的改變的。

首先說咱們國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咱們中國動員各方面力量盡最大努力遏制疫情蔓延、救治感染患者、組織藥械生產。雖然一開始困難很多、任務很重,但是有效控制了疫情,對感染的患者做到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而且在降低感染率、病亡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經過此番磨礪,全國上下更加團結一心,黨委政府動員領導能力更加強大,中華民族共同應對危機的凝聚力更加鞏固,人民群眾獲得醫療服務更有保障。

再說世界各國對咱們中國的印象。就這次疫情,外國已經對中國的表現欽佩又加。因為我們在做好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不忘履行大國使命,主動在國際層面分享抗疫經驗,並對其他國家積極開展援助。國際世界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國謙和、大氣、無私的擔當與胸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外國人願意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中國不僅有五千年的文明淵源和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還有十幾億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中國人民。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日可待!


驀然期待


多少會有變化。首先是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明顯上升,傳統歐美國家明顯下降。一貫提倡民主自由的歐美國家的兩面性更加明顯,雙重標準凸現了歐美國家的醜惡嘴臉。一向以中國為敵的部分國家看清了他們的實質,漸漸的靠近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