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時怎麼寫祭碑文?

吉祥如意47874


祭碑文是種非常獨特、十分深奧的文化。根據地方區域、和死者身份及立碑者的不同,它的寫法也有著不同點。下面本人根據當地的文化習俗,結合圖文也來說說祭碑文。



碑文,它記載著死者的身份信息(包括生死日、婚姻狀況、子孫等)和血緣傳承及墓穴信息等等。而墓碑,往往象徵著死者。

碑文的內容大體來說分為上下兩部分,它的讀寫法從右到左,從上往下。上部分非常簡單:右邊通常寫死者所在的村名——“XX村”;中間一個圓圈圈著一個字,“日”、“月”、“明”,“日”表示死者是男的,“月”表示死者是女,“明”表示是夫妻合葬墓;左邊就是某村的姓和一個“記”字,比如該村姓洪,那麼就寫“洪記”。



碑文的下部分一般分為五個部分,從右到左,第一部分是立碑時間,也很簡單,一般從上往下刻寫為“旹X年X月X日立”。

第二部分就是刻載死者的生、死年、月、日、時,包括陽曆和陰曆。

第三部分很重要,開始是寫死者的世輩,就是以某個人或某個村為始祖或開村始祖,每生一代為一世,所以一般寫多少世——“X世”。

接著寫死者死亡時的年齡,年齡的刻寫非常講究,一般只取十數!比如二十歲(就是指二十九歲以下,包括二十至二十九,下面相同)稱為幻化;三十歲稱為壯化;稱為順化;五十歲稱為艾化;六十歲稱為壽化;七十歲稱為㖈化;八十歲稱稱耋化;九十歲稱為耄化;一百歲稱為期頤;而二十歲以下的統稱為殤化,或者八至十一歲稱下殤;十二至十五歲稱中殤;十六至十九歲稱為上殤。



再接著就是“顯”考、妣與“先”考、妣的區別:

用“顯”時,死者父母親、祖父母、曾祖父母都不在人世,並且有曾孫時才能用,條件缺一就得用“先”。“考”指父系,父稱“考”,祖父以上(包括祖父)稱為“祖考”;“妣”指母系,母稱“妣”,祖母以上稱“祖妣”。還有繼母稱繼妣,庶母稱庶妣,庶出子稱生母為生母。夫稱首妻為元配,繼妻稱繼配,妾稱為側室。

寫完這些後就接著寫死者的姓名,一般在姓後面加一個“諱”字,避免讀時直接讀出先輩的名字,以示對死者的尊敬。寫完名字就寫死者在兄弟中的排行,如排第五就寫“五公”。

第四部分是寫死者的子孫及子孫的媳婦(有的地方沒寫)情況。這裡有個問題要非常注意,大家可以看下圖:



該公生有三子:長子鶴齡,次子鵬齡,三子錫齡;三個兒子對應的兒媳是周氏、陳氏和黃氏;周氏生日璋、日瑾,陳氏生日進、日隆,而黃氏生了日霖、日沾、日榮共七個孫。這七個孫中,日璋是沒娶到老婆的,日瑾卻取了黃氏(大)、陳氏(小)兩個,如下圖【大家能看清嗎?】

第五部分很簡單是記載立碑人,寫清立碑人與死者的關係即可。

好了,關於祭碑文先談到這裡,大家有什麼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下次再會。


追波逐流


立碑時怎麼寫祭碑文

給逝者立碑寫祭碑文,有很大的意義。一是起一個標記的作用,讓後人知道墳在哪裡,找到墓碑後,一看碑文就知道是自己家的墳。二寫祭碑文是後人對逝者的緬懷,簡捷概括逝者的一生。三是用文字記錄輩份傳承,以方便後人核對。四是給後人一個固定的祭拜先人的地方,一到清明節就知道要到這裡來祭祖,起到一個情感寄託的作用。可見立碑寫祭碑文意義還是很深遠的。

那麼怎麼寫祭碑文?由於歷史和地域的原因,各個地方的祭碑文寫法可能不完全一樣,最簡捷的寫法就是直接寫“×××之墓”或“×××千古”,然後把子女的名字和時間寫上去,公墓的碑文很多是這樣寫的,再放一張逝者的相片上去就可以了。

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寫法就不是這樣的了,我們這邊是屬於南方桂林地區,現在就把我們本地的寫法說明一下。

一、祭碑文必須是豎寫,分成五個部分。一是逝者的出生地、誰家的孩子、出生的時間和去世的時間。二是逝者的子女名字。三是逝者的主碑文。四是侄子侄女的名字。五是立碑的地點、墳的坐向和立碑的時間。

二、記住所有的文字一律豎排寫,而且是從右到左排例。最右邊一排寫逝者的出生地,可以寫父親是誰,及在哪裡生活後來又遷居到哪裡。可用這樣的格式“吾父系×××村×××之子後搬遷到×××”。接著寫“原命生於××××年×月×日×時,歿於××××年×月×日×時”

三、再接下來寫子女的名字,寫法是“有幾男幾女”,再寫子女名字“孝男×××,配偶×氏,孫×××,孝女×××婿××x外孫×××。

四、中間一排大字是寫逝者的,寫法是“清故×壽顯考×公諱××老大人之墓”,如果逝者是女性,寫法是“清故×壽顯妣×門×氏老孺人之墓”。注意這裡,過逝者去世時的年齡,如果41-50寫艾壽,51-60歲寫周壽,61-70歲寫稀壽,71-80歲寫耋壽,81-90歲是耄壽,90-100歲寫期頤,這個要規範寫。去世時在哪個朝代,在明朝就寫"明故",在清朝就寫"清故",在現代就寫"公元故"。如果是夫妻合葬墓,可參考插圖3來寫。

五、過來左邊就是寫侄子侄女的名字了,寫法是“侄男×××配遇×××侄孫×××,侄女×××侄女婿×××,侄外孫太遠了就可以不寫了。

六、再過來左邊寫葬在這個地方的地名是什麼,墳的坐向是什麼,立碑的時間是什麼。寫法是“卜葬地名×××立×山×向,公元××××年×月×日×立。

以上寫祭碑文的格式各個地方還有些大同小異,但基本上就是這幾個大方面。需要提一下的就是,有一些地方還會在碑的兩邊柱子寫上對聯,在碑帽上寫上橫批,這樣看起來就顯得更莊嚴、大氣,也會顯出特色來。






易之福慧講堂


一般去世了的人,都會由活著的人為他寫祭碑文,這是極為有意義的一件事。這有幾大作用,第一,確立他的墳墓,這樣後人就能知道哪一個是先祖的,在祭拜的時候,也就不會出錯。第二就是為了表達出對死者的懷念之情,要在碑文中概括下他這一生,以此將他的事蹟傳承下去,不至於讓後人對他毫無瞭解。第三,能讓後人找到他的地方,在特殊的日子,可以來這裡祭拜,以此來寄託情感。


看完這些作用以後就明白,寫祭碑文是大有講究的,不能隨意的寫。那麼,究竟該如何來寫祭碑文?它的格式又是什麼呢?祭碑文的格式有幾個要點需要記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要點1,碑文要豎著寫,並且要從左往右書寫。而且寫的時候,一要寫出死者的出生地,死者的父母,死者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二要寫死者的子女們叫什麼名字;三寫死者的主碑文;四寫他的侄兒侄女們的名字;五是寫出立碑的地點、方向以及時間。



要點2,寫去世者的基本信息時,一定要將信息講清楚,而講清楚的同時又要簡潔,不能太囉嗦。畢竟這個碑就只有那麼大的空間,寫太多,就會佔到其他信息的位置。其次,寫第一點的時候,字體不需要太大,用小字體就行。



要點3,在寫自己子女的名字時,首先要寫出有幾男幾女,接著寫寫兒子,兒子的配偶,然後才寫女兒以及女婿。再往下的話,孫子和外孫子的寫法也是一樣的,親疏關係,男女關係的不同,排列出先後的順序。並且寫法是孝男某某某,配偶誰誰誰這種形式。

要點4,寫去世者的碑文之時,就需要用大字體了。如果死去的是男性,則需要用:清固…壽顯考…公諱…老大人之墓。如果是女性的話,就需要改成:清固…壽顯妣…門…氏老孺人之墓。這個清故其實指的就是清朝去世的人,這裡只是舉個例子,如果是現代去世的人,則需要改成公園故。

看完了這些要點之後,想必你們應該已經知道如何來寫這個祭碑文。其實它並不難,這都是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只要將名字和時間按照格式來套用上去,那麼一篇祭碑文就完成了。唯一要難一點的,估計就算是死者生前的事蹟概括。在寫這一點的時候,只要你們記得將他的優點寫出來就可以了。


紫禁公子


墓碑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記載了躺在墳中的人的身份象徵,而有身份地位的人用的不只是墓碑提示,還有特殊的墓誌銘,但是普通百姓的墳墓是沒有墓誌銘的,只有墓碑來表現死者的基本身份信息,說白了就是墓碑其實就是一個死人的身份證明,讓人看到墓碑就知道里面的人大概的信息,其實就是和我們現在活人用的身份證戶口本差不多。



就像我們現在的身份證戶口本,其實格式也是有嚴格規定的,每個地方的身份證戶口本都是規定格式,不可以隨便亂寫,墓碑其實也一樣,有著嚴格的格式要求,什麼可以寫,什麼不可以寫,怎麼寫這些都是有固定規矩的,不可以隨便修改亂來,所以墓碑雖然看起來簡單,其實裡面有著非常多的學問和講究。

墓碑的尺寸其實是根據身份地位來決定大小,衡量用的基本上都是魯班尺來做基礎量具,墓碑的尺寸基本上都是這樣,身份地位的不同,墓碑尺寸的大小就有變化,身份等級越高,墓碑的尺寸就會越大,反之就是身份越是低,墓碑就會越小,甚至一些人只是立墓碑無字的地步。

墓碑的基本格式內容,首先要講到“道”,這個又要分為黃道和黑道,黃道一般是在墓碑中間這行字的位置上,其實有口訣的,黃道口訣是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其中刻字最後的一個字為道,遠,通,達,遙,還這些就是吉利,其他字為不吉利,縱向順數第十一個字為這幾個字中的一個字就是吉利。

黑道口訣為生老病死苦神靈鬼哭衰,黑道一般都是用在墓碑兒孫這邊的,如果最後一個字排到生,老,神,靈,這四個字就為吉,剩下的其它字就為不吉,每個地方風俗存在一些差異,但是比較普遍的就是中間主體符合黃道,旁邊次體兒孫要符合黑道,這是絕大多數地方普遍的刻碑習俗。

顯考顯妣中的顯字代表著尊重,而考和妣則代表了父親和母親,顯考顯妣代表著死去的父母,祖考祖妣則代表了已故的祖父祖母,故代表死亡,死是禁忌的字,所以用故來代表,對於性別身份地位的代表會用老大人和老孺人,老大人是代表男性,老孺人代表女性,這兩個稱呼都是在名字的前面使用。

關於久故,新故,民故,清故,明故等這些的使用,久故是代表死去很久的先人,這些都是很多年後後代重新立碑才會寫的,新故是剛剛去世沒有多久,民故是民國時期去世的,清故代表清朝時期去世的,明故代表明朝時期去世的先人,打個比方一般都是久故顯考×公諱××老大人之墓,這樣符合黃道中的遠字,是吉。

一般的碑文上不只是刻有正文,還刻有其他方面的內容,比如說安葬的時間,遷葬的時間或者重修的時間等等,還會在兩邊刻上家族子孫後代的名字和各個身份,一些特殊一點h的還會刻上墳墓棺材擺放的方向方位,正常來說墓碑的內容一般都是書寫風水,籍貫,姓名,身份,生卒年月日,子孫,立碑人,安葬或遷葬以及重修日期等。

墓碑的左邊稱為龍邊,是書寫風水情況的,因為人口流動性,所以很多死者並不是當地籍貫,所以會在墓碑的左角或者右角顯眼的位置寫上籍貫,好讓掃墓的後代知道原籍在哪裡,姓名要寫在中心的位置,這個位置叫做中榜,字數的多少其實也是決定了黃道吉利與否的關鍵,這個跟風水有直接的關係,如果是夫妻合葬墓,那要遵從男左女右的規矩,生卒年月日要寫在中榜名字的兩邊,還是男左女右,死者是男的寫在中榜左邊,死者是女的年月日要寫在右邊,子女也就是右下邊要按照輩分來排序,立碑時間也寫在右邊,墓碑的基本格式和內容。


無法超越的足跡


一般墓碑碑文最上邊的左右兩個角落的字眼通常就成為考證死者祖籍的憑證。它往往是刻了由右到左的橫排雙字,說明陰宅主人的原鄉。墓碑上表明原鄉這些字眼有 些只是刻上府治名稱,如“汀州”、“贛州”,有些則刻上縣份名稱,如“台山”、“潮安”,或者,亦有的刻字“X邑”稱縣份。還有些墓碑上的籍貫說明,不是 皆一府一縣,而是專指死者所源自的宗族村落,墓碑上刻著其姓氏本宗族村落的發源地名稱。

墓碑的左邊俗稱“龍邊”。在華人看來,左尊右卑,左邊為大;嚴格來說,如果是講究的造墓,墓地大而墓碑尺寸也相對的大;墓碑的左上角是用來說明風水的狀況。

一般的墓碑,如果立碑的後人講究風水,則左上角亦會刻上墓碑的座向以說明墳墓是處於風水上二十四山的哪一個座山,及說明碑文正對的向山。更講究的作法則說 明山向的線度,或進一步說明其分金線。另外,也有詳細交代穴形及選擇風水的起源。這一作法是為了讓後人可以從碑上的文字追溯前人下葬時所盼望的“風水效 應”,從而理解前人的苦心。其實,這是擔心後人移錯風水、改錯風水,事先以墓碑說明,就是讓後代明瞭造墓的前輩們對後人的意願。

本地的作法不能不由於公冢墓地一般大小,使陰宅遭到墳墓面積與方向難以選擇的制約,因此墓碑碑文對“龍邊”的處理則較簡化,多是以刻上立碑的“年、月、日”代替對風水線度的交代;只有寥寥少數墓碑在“龍邊”交待立碑之

墓的左邊,如未交待風水線,就必須交待立碑或是重修的日期,因此碑上的日期並不一定是死者去世的日期。之所以標明日期,原因亦與風水有關。由於一座墳墓設 計的外形以墓碑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動,其碑向可隨時測出,因此後人如要進一步確定風水所要達到的效果與意願,就要看下葬和立碑所選的日期。

交待日期亦有多種形式。如較古的墓則刻有朝代帝王帝號,如“嘉慶15年季春”或“同治乙丑”之類。進入民國後,便有刻上“民國”的字樣,但也有些只刻上當 年干支歲次及月、日,如“戊寅年1月16日”。有些墓則以“天運”或“龍鳳”等自起的年號代替清室帝王年號,說明不接受清朝的統治,亦有沿用“皇明”字眼 以表示死者是對國祚已滅的明代繼續效忠的海外孤忠。一些“明代”墓其實不一定是明代的,而是不接受清朝的會黨成員及前明遺子的墳墓,老墓 碑上的年號其實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傾向”。

至於有些碑上對月份的說明,往往是採用孟春、仲春、季春等字眼,其實是把正、2、3月視為春,把4、5、6月視為夏,把7、8、9月視為秋,10、11、 12月視為冬。把每一季的首月以“孟”字代表、次月以“仲”字代表、第3個月以“季”字代表。又,民間傳統, 以花卉名稱為12個月的別名。

墓碑的中央部份,俗稱為“中榜”,刻著的是墓碑文字的主文,用最簡短的規格以交代墓中死者的身份。它所必須交待的重點包括死者的姓名及死者生前的最高官銜 或地位,它也說明死者與立碑人的關係。另外,南洋一帶的華人墓碑亦由於死者是葬在“異鄉”,較中國的墓碑的“中榜”不題國號的慣例, 多了強調中國意識的字眼,多數另加上“清”、“皇清”、“皇明”、“民國”、“中華”等字眼,說明死者雖是“客死異鄉”,但至死依然歸屬故國。

“中榜”的一行,在述明死者的姓名的同時,尊稱死者姓名的上端會出現一些專門名詞,如“顯考”、“顯妣”、“顯祖考”、“顯祖妣”、“顯15世祖考”、 “24世顯考”等字樣。這些專用詞是用來說明死者與立碑人的親屬關係。若是會黨同志所立的碑又或是說明其會黨的同志關係,則可能出現“義士”、“處士”等 字眼,代替上述親屬關係的尊稱。

以下列出一些可以反映立碑人與死者關係,以及死者身份專門用語:

考、顯考——父親

妣、顯妣——母親

祖、顯祖、祖考、顯祖考——祖父

祖妣、顯祖妣——祖母

公、府君——男子

氏、孺人——女子

花仔——未婚男子(廣東人常用)

閨女、花女——未婚女子(廣東人常用)

24世顯考——依族譜排行,父親為24世祖先

21世顯祖妣——依族譜排行,祖母為21世祖先處士、義士——處士,是不仕之人;義士,是獻身之人,墓碑上有這種字眼,多表明墓中人與會黨有關係。

因此,應注意一些墓碑“中榜”對死者的尊稱,有時會用雙字詞“府君”代替“公”字、用“孺人”代替“氏”。這些字眼都是為了說明死者的性別,但 並不一定可以說明死者的地位。其實它們也通常被用來應付“中榜”字行的字數吉凶,是刻墓時根據吉凶數的需要,使用單或雙字的詞。

此碑文“中榜”共17字:“皇清顯祖妣金居娘邱門伍氏孺人之佳城”。“皇清”說明其僑民思想和政治傾向。“顯祖妣”3字表示死者是立碑者的祖母。17個字取得了大黃道。

“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刻碑以為其字數涉及吉凶,馬虎不得。


潘先生論風水


給逝者立碑,能表達出對逝者的緬懷,與對逝者的尊敬,表明逝者還有人能記得,不至於變成無主荒墳。而有一些人去世後,家中一些親友會對其一生做個總結,形成碑文,刻於碑上,讓更多的人瞭解逝者。可是對於碑文的寫法,往往捉襟見肘。鉛華來給幾個建議。

是否有必要為逝者寫祭碑文。

逝者一生若是光宗耀祖,有功績,那有碑文肯定有彰顯意義的,好讓後世子孫學習、瞻仰。而比如逝者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也可以簡單寫幾句,但鉛華就覺得沒什麼必要了。若確實是作惡之人,於親友不善之人,更沒有寫的必要了。


內容怎麼寫為好。

若真要寫,鉛華建議內容一定要屬實,可適當多寫積極向上一面的,畢竟我們傳統意義的碑文,目的是要褒揚逝者的。但一定注意,不要過多溢美之詞,畢竟這碑都是相鄰、親友才得見,太多過譽之詞,會讓人覺得可笑。雖然會說,這是立碑者對逝者的一種看法,可是這種看法還是要讓別人評價的,若只是自娛自樂,那有什麼意義。

寫碑文需要準備什麼?

  1. 寫碑文,也無什麼必要準備的,若是立碑者自己文采飛揚,可以自己執筆。若是自己拿不下,就得請有文筆之人來代筆,自己把想表達的東西,說給執筆者,讓執筆者潤色。或者自己也可以看看古時候的一些出彩的祭文,那種無以言狀的苦,還是很受用的。碑文內容一定要簡練、達觀,不能囉裡囉嗦,喋喋不休,這樣會讓人味同嚼蠟,適得其反。

  2. 寫碑文,要符合當地風俗,刻在哪裡?如何刻?是否有固定的言辭。符合風俗最好,畢竟移風易俗是首要的,鶴立雞群,總有些不合適。

  3. 碑文內容,得要逝者兒女一致通過,不能站在自己角度去撰寫。畢竟立碑者,是全部兒女,並非一人,儘量滿足大家的意思。

其他表現形式。

碑文的表現形式很多,可以為一句話,幾個詞,一首詩。得根據立碑者的喜好來確定,並非得確定為一篇文章。因為各種表達方式,都有各自的語言優勢。哪個能達到簡練、中肯、直白,哪一種表現方式則為上選。

以上是鉛華的一些建議,不足之處,請關注私信鉛華,我們一起討論。


白鉛華


說一說老家碑文的內容。

碑分碑座,碑柱(二面兩根碑柱,把大理石碑堂夾在中間),碑帽和碑堂五部分。

一、在碑堂最上面,橫著刻寫坐山與朝向。(如:艮山坤向四個字)

二、在碑堂正中間,豎著往下寫碑主的稱呼和姓名。如給父親立碑寫:先考張大公諱有福老大人之墓。

三、在碑堂的右邊,豎著刻寫碑主的出生年月日時和亡故的年月日時,時間以農曆。

四、在碑堂的左邊,豎著刻寫立碑主的後代人姓名。如給父毌立碑寫:孝子張德才、媳荷花美、孝孫XⅩX。(有的還刻上旺名,就是還沒有出生的下一代)

五、在碑堂最左邊豎寫立碑時間。如:公元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立。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墓碑。



看風觀水三人行


墓碑碑文記載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更是讓後代加以懷緬的情感寄託,因此寫好碑文尤為重要。一般來講,碑文是由時間、正文、落款及字數限定四部分組成。小編今天為大家講述墓地碑文具體寫作方法。

方法:

第一、我們給親人建墳墓的時間,應該寫在墓碑的右方而不會是在頂端,通常我們用小字體在墓碑的三分之二處寫。

2/4

第二、正文也就是寫墓主的姓名,如果是夫妻,名字應並排寫,男居右女居左。字數應為單數,並且中間“壽域”兩字須比其它字大一倍。

3/4

第三、落款處特指的是建造墓地的人,也就是出資者,也應該寫上自家子女以及孫輩曾輩的名字,比如:孫某某、孝男某某、孝女某某,敬立,“敬立”之前要空一格位置,子孫名字前省略寫姓氏,但外孫若是異姓,則要寫上其姓氏了。落款位置在左側三分之二寫起,字體大小一般與日期一樣大小。

第四、碑文的字數是有限定的,碑文總字數包括時間正文落款必須為五倍加一,即21字、31字、36字,然後用“生老病苦死” 或“金木水土火” 各五字去一一對應,首字和最後一字必須為“生”字或“金”字,因此,當總字數不是五倍加一時,在時間、正文、落款上就要適當加字或減字了,達到上面規定的字數為止。


漢關小松


這個問題算是問到人了,這兒不討論碑怎麼立或該不該立,也不討論那種寫逝者生平的文章。咱直奔主題祭碑文怎麼寫?這才是許多人困惑的地方。先上一個圖,看一看樣式。這是碑的格式。右邊為逝者生卒年月,中間是寫誰的碑,左邊是什麼人立碑與年月。難點在中間,根據傳統,這有個落道公式,也叫黃道公式,有大小兩個黃道。大黃道為儒家用的“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最後一個字落在“辶”字旁為吉,其它為兇。小黃道為佛教所用,即“生老病死苦”,最後千字落在“生老”二字上為吉,其它兇。內行人一看這個,便知。圖上的為七個字,最後的“墓”落在“路”字上,不吉,但合乎小黃道。既合乎大黃道又合乎小黃道,為十一個字。給個規範“祖考(妣)某公某某老大人(老大君)之墓”。這種格式許多人不懂,求我寫還得封個紅包,今天無償給大家。為表示感謝,各位可關注我。



耒水潮聲


37,22,35,R.I.P。僅有三組數字和三個字母,這樣的墓誌銘你見過嗎?

墓碑碑文一般叫做墓誌銘。墓誌銘作為一種文體,在全世界廣泛存在,簡繁隨意,風格多樣,其中不乏名言佳話。

我國的墓誌銘已有數千年曆史了。一般有固定的格式,正面多是逝者的生卒年——極簡的悼語(如音容猶在,萬古長存,永垂不朽等等)——立碑人——立碑日;古時背面是刻墓誌銘的地方,不過普通人一般是沒有文字的,現代的民間墓碑更是如此。但是名人雅士一般都有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張岱的《自為墓誌銘》,比較傳世的還有沈從文的墓誌銘:碑前是“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碑後是張充和題寫的“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句尾嵌“從文讓人”四字以彰沈從文先生出類拔萃的才華和溫良謙恭的品德。

比較中國人的一板一眼,恭恭敬敬,國外的墓誌銘更加從心所欲,靈活多變。

蘇格拉底墓誌銘:“認識你自己。”簡潔明瞭,寓意不凡。

海明威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一如既往虐心幽默。

司湯達: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於此。他曾經生存、戀愛、寫作。

而美國空軍頒發紫心勳章給麥洛維奇,表揚他在越戰中的英勇表現。後來他被發現是同性戀者,於是被解除軍職。其墓誌銘:“當我在軍隊時,他們因我殺害兩個人給我一枚勳章,卻因我愛一個人解除我的職務。”

埃及法老庫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語:“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冀’將在他頭上降臨。”死了還在嚇唬人。

以上這些都還是比較正常的,有些墓誌銘就比較另類了。德國數學家魯道夫的墓誌銘是他自己計算出來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35位。物理學家玻爾茲曼的墓誌銘是一個公式:“S=KInQ”(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解釋)。

古希臘大數學家刁藩都的墓誌銘:“過路人,這裡埋葬著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鬍鬚。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婚後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運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後,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束了塵世的生涯。” ——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算一算啊。

文章開篇提到的一組數字是瑪麗蓮.夢露的三圍,也是她的墓誌銘,後面三個字母是“在此長眠”。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篇世界最為著名的墓誌銘,這個人和丘吉爾、莎士比亞、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超級大碗們在一個地方,遊客至此,就算不瞻仰這些世界級名人,也要去看這個人的墓地——他就是維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無名墓主,他的碑文寫道: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