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以主觀驗證主觀的惡性循環!從躬耕地論戰說起

諸葛亮躬耕地之爭,其實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南陽郡的領土範圍。

為什麼?因為諸葛亮親口說了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個簡單的話,便說明了一點最有用的信息——他躬耕於當時那個時代的南陽郡。

這個南陽郡,一定是當時的南陽郡,所以我們必須弄清楚這個南陽郡到底範圍在哪裡?這是最關鍵最核心的一條。

劣幣驅逐良幣!以主觀驗證主觀的惡性循環!從躬耕地論戰說起

而東漢時候的地圖,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襄陽隆中,屬於南郡,而南陽臥龍崗,屬於南陽郡。就這麼簡單,一個在南陽郡內,一個不在南陽郡內,那麼我們可以得到兩條:

1,襄陽隆中一定不是躬耕地,因為他在南郡,這是必然的。

2,南陽臥龍崗,有可能是躬耕地,也有可能不起來躬耕地,畢竟他位於南陽郡範圍內。

而至於南陽郡的臥龍崗,是不是真的躬耕地,那是更深入的思考了,而目前在南陽郡,也就這一處說躬耕地的,自然可能性比較大。


為什麼如此明確的事,南郡襄陽城的古隆中還依舊要爭奪古隆中,反覆動用文人墨客大書特書,然後又用襄陽派主觀論斷當做證據,並最終創建了富麗堂皇的國家5A級景區,古隆中。

而南陽的臥龍崗則顯得老態龍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的南郡躬耕地去反覆碰瓷真正的南陽躬耕地?

南郡的襄陽之隆中不厭其煩爭奪南陽諸葛躬耕地,其實是古代南北政權對峙下,華夷之辯,雙方爭奪正統的話語權的一個產物,一個縮影,一種遺風,一旦開啟爭奪,後世子孫就會被綁架,繼續著爭端,於是雙方開始不停論戰。

我為什麼說,不能用主觀去印證主觀呢?我說的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眾所周知,無論支持南陽,還是支持襄陽,每個朝代都是分成兩派的,有的朝代支持襄陽,有的朝代支持南陽,他們紛紛著書立說,引經據典,寫出各種詩句,而他們寫的這些東西,本來就帶有大量的個人立場,個人色彩在裡面,如果後世的拿他們的主觀觀點去證明,那麼爭論將永不停息!

就比如襄陽上世界90年代仿照南陽臥龍書院,建設隆中書院,仿照南陽草廬建設了諸葛草廬,並且改“泥鎮”為臥龍鎮,改阿頭山為隆中山,千百年後,難道他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為什麼躬耕於隆中”,因為我們有隆中山,我們有臥龍鎮,所以他叫臥龍先生……這也太可笑了!

故,我們不能用主觀印證主觀,因為主觀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無論南陽方面也好,襄陽方面也罷,任何以主觀驗證主觀的都是站不住腳的!

說的很明白了,無論是南陽,還是襄陽,用主觀東西去驗證主觀的立場,都是站不住腳的!

儘管我支持南陽,哪怕南陽搬出來某一個詩人寫的詩,我也覺得用來當證據並不妥當!

唯一的客觀就是南陽郡和南郡的分界線,這是最客觀的!

所以,無論是南陽,還是襄陽,不用再張牙舞爪的拿一些後世的人的觀點當成證據了!拿出所謂“某某某說什麼”,或者拿出某詩句,講“躬耕在南陽”還是“躬耕在襄陽”,這些都太主觀了!

真正爭奪的焦點核心就是“當時那個時代南陽郡的範圍”問題,不能證明這個的論述,全部都是胡扯!全部都是左右旁顧而言他!


如果雙方沉浸在這種無厘頭的主觀驗證主觀的浪潮中,那麼必然是,更主觀的戰勝了主觀的,比得不是學術之爭,而成為一種造假之爭!最終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