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超蘋果成為手機世界第一,比亞迪超特斯拉成電動車第一,中國製造能否世界領先?

瓜太郎


製造能力領先世界通俗講,關鍵看兩點:製造的大腦和製造的手!


製造的大腦

就是科研能力,雖然我們科研的論文世界領先,但是科研的成就還是有差距的!

首先是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最體現科研能力的,這個大家不用看數據,看身邊東西的重要部件,比如電腦的芯片、汽車的發動機、醫院裡的特效藥等,基本上都是外國的。

其次是基礎研究,諾貝爾獎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咱們的諾貝將寥寥無幾,領國日本都已經18個了。


製造的手

就是產業工人,產業工人的素質越高,越能進行精密的加工,製造能力就越強!

我們現在有6000萬文盲,大部分的產業工人都是農民工和高中畢業生,受教育程度較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製造能力的提升,根本還需要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質。


華為手機超越蘋果,比亞迪汽車超越特斯拉,最有可能實現的是銷量超越。

利潤的差距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大的很多,蘋果18年的利潤是4000億,而華為將近700億。


現在製造業的強大隻是規模上的強大,主要得益於我們的勞動力優勢!

勞動力優勢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很殘酷的:我們的勞動力的多不值錢,所以我們有勞動力優勢,而不是我們的勞動能力素質高而有勞動力優勢。

勞動力優勢是多少工人夜以繼日的工作換來的,是多少農民工沒有安全生活保障換來的!


就算華為超蘋果成為手機世界第一,比亞迪超特斯拉成電動車第一,其實什麼都代表不了!


如果沒有國外的芯片,還能存活多少國產電腦和手機廠商?

如果沒有國外的發動機,還能存活多少國產汽車廠商?

如果沒有國外醫藥專利,還能存活多少國產藥廠?

等等等等!這些才是考驗的製造能力!



暢步防滑


感謝您的閱讀!

華為已經超過蘋果,但是在最近華為被美國實體名單的影響,反而讓蘋果的姿態有上漲,甚至於超過三星的可能也變得岌岌可危。還記得餘承東說:2020年的時候,華為很有可能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如果按照這個勢頭,只要美國沒有下達取消實體名單,那麼,三星可能會一直壓著華為。

我們再說比亞迪,為什麼比亞迪在電動汽車上有優勢,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呢?為什麼說到電動汽車,大家會將特拉斯作為高端品牌呢?在國際的知名度方面,特拉斯確實比比亞迪高太多了。我們就拿一個簡單的數據比較,為什麼特拉斯的優勢明顯:

在電動汽車最主要的電池領域,目前的特拉斯,池技術。特斯拉的續航里程,特拉斯的Semi量產版本車型的續航里程將接近600英里(約合966km)。我們再說目前的比亞迪,最好的比亞迪秦Pro ev擁有420公里的續航里程。因此,在電池技術方面 ,特斯拉確實優勢明顯,當然,比亞迪是走的是性價比路線,而特拉斯走的是高端路線,其實這樣比較是不合理的,畢竟比亞迪的優勢並不比特拉斯差,畢竟比亞迪是以電池起家的。

雖然,在實際中,華為和比亞迪沒有做到世界第一,但是你能夠感覺到它們的優勢很明顯,未來的華為、比亞迪很可能超越蘋果和特斯拉,因為它們是符合大多數用戶的利益,如果說蘋果和特斯拉走的是高端路線,可是華為和比亞迪走的是平民路線,這就是可能成功之處。

其實,中國製造業在2004年超過德國、2006年超過日本,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但是我們得看到,在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的前提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效益卻有待提升,這才是我們製造業需要發展的地方。


LeoGo科技


中國製造”已經步入全球,這很令中國人自豪!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象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必須依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對《中國製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就已指出,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仍然處於第三梯隊,這種格局在今天和未來一段時間內都難有根本性的改變。

苗圩說,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是: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即使中國今天的GDP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但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還是不高。作為支撐製造業的科技,中國科技的發展水平雖然有顯著的進步,在諸多領域我們還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但如果看看全球科技實力排名,中國還有差距。我們看看排在第一名的美國迄今為止,70%以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在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中,美國就佔了17所;全球十大科技頂尖公司,美國佔據了八家!在軍工領域,在航空航天,在醫學技術,在信息科學領域……美國的實力堪稱無可匹敵。當然,我們的優勢是我們發展的速度快,速度快,我們總有一天會趕上並超過!


AG超玩會夢淚鐵粉


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再到中國製造天下無敵,是一個過程,千萬不要以為製造就是手機(核心技術、芯片絕大部分還是外國的),電動車(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更少)產量世界第一就是製造世界無敵了,這未免把製造世界無敵理解的也太狹窄了吧,請問,精密製造,高端芯片製造,特種材料製造,大尺寸高強度的碳纖維製造,超高分子超細分子材料製造,納米材料製造等等,我國與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有的還是空白,我們現在還只是中低端生產製造,或部分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甚至專用材料,生產工藝由外國人控制)加工組裝,我們正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現在講製造世界第一未免太早了點。


美洲虎12


題主的這個問題有點模糊,不夠精確!不知道你說的是製造能力世界第一還是製造總量世界第一!不過我理解你的意思應該是製造能力!眾所周知,中國的製造總量在早差不多十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所以中國目前的製造業現狀是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我們擁有世界工業門類最齊全,也是唯一擁有聯合國工業門類劃分的所有門類的國家!但是在很多高端製造業領域我們還不強,還依然被西方技術封鎖和卡脖子!比如,航發和汽車發動機,光刻機和工業設計軟件EDA,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芯片製造,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鋰電隔膜等領域!所以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點!如題所問,如果中國的華為和比亞迪如果能夠實現對同行業的蘋果和特斯拉完成超越,那確實代表中國的先進製造業水平達到了世界頂級的水平!而且如果能夠在電動汽車和半導體電子產業實現世界第一的先進水平,也確實能夠彰顯中國製造業的整體水平達到了世界第一的水準,可能還有個別領域沒能夠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但已經無礙於整體水平的體現!加油華為,加油比亞迪,加油中國製造!


道與科技


中國製造是大而不強。

中國製造由製造大國轉成製造強國還需要時間。

數量即質量。

數量與質量一體不可分。

數量與質量不同步有時間差。

製造幹得多了技術自然就好。

規模是王道。


小杰80164096


華為不早就世界第一了麼?領先兩三年呢。世界沒了華為都用不上5g。


LarryLe


在製造領域,中國製造的優勢非常明顯,不僅僅屬於行業領先,同時穩定的市場佔有及高速的發展速度更加優於同行,相信等到華為反超蘋果,比亞迪反超特斯拉,中國製造很有可能世界領先。

在科研能力上,雖然我們科研的論文世界領先,但是科研的成就還是有差距的,核心技術是最體現科研能力的,比如電腦的芯片、汽車的發動機、醫院裡的特效藥等,基本上都是外國的。而在行業內比較,現在我國良好的經濟大環境為這些高速發展的企業提供了上佳的機會。同時如華為這樣擁有優異研發配置及股權結構的公司可以說得上的時不我待。

但是在很多高端製造業領域我們還不強,還依然被西方技術封鎖和卡脖子,比如,航發和汽車發動機,光刻機和工業設計軟件,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芯片製造,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鋰電隔膜等領域,但是好在華為的發展比較讓人拭目以待,5G的進程也越來越快。

所以中國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點,發達國家永遠只發展高科技產業,永遠將專利拿在手中,其它不賺錢的東西能拋棄就拋棄掉,比如說IBM賣掉電腦業務,摩托羅拉賣掉手機業務,這種不賺錢的業務拿著也是累贅不如賣掉,只要專利在手中就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中,美國就佔了17所,全球十大科技頂尖公司,美國佔據了八家,在軍工領域,在航空航天,在醫學技術,在信息科學領域……美國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當然,中國的優勢是發展的速度快,只要速度快,相信總有一天中國製造是有可能世界領先的。


互聯網深科技


華為超過蘋果,比亞迪超過特斯拉,不能說明中國製造世界領先。

中國經歷了40年改革開發,實際上是以工業化為基本驅動力的,快速的工業化驅動了市場的快速增長,使我們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

經濟結構的問題

中國每年都有人會說市場好不好?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等問題。

工業化發展速度太快導致了,其他領域的發展跟不上工業發展的步伐。比如說城市化,城市化為工業化發展提供軟硬件等基礎設施。軟件方面包括:教育、醫療、文化等;硬件包括:城市的規劃和建設。

城市化發展慢,使得依賴於城市化的服務也發展水平較低,同時也會跟不上工業化的發展步伐。

中國製造創新能力不足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和追趕,我們已經在一些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當然大家也不必為這些成績就沾沾自喜。

中國製造的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核心技術的短板,成為制約我們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未來產業的升級,依賴於這些核心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發展。

根據《科技日報》總結,我過有35項核心技術目前依然是受制於人的狀態。他們分別為:光刻機、芯片、操作系統、航空發動機、觸覺傳感器、真空蒸鍍機、手機射頻器、iCLIP 技術、重型燃氣輪機、激光雷達、適航標準、高端電容電阻、核心工業軟件、氧化鋼錫靶材、核心算法、航空鋼材、銑刀、高端軸承鋼、高壓柱塞泵、航空設計軟件、光刻膠、高壓共軌系統、透射式電鏡、掘進機主軸承、微球、水下連接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高端焊接電源、鋰電池隔膜、醫學影像元器件、超精密拋光工藝、環氧樹脂、高強度不鏽鋼、數據庫管理系統、掃描電鏡。

也希望我們國家的製造業和基礎研究領域能在這些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這樣才能真正的不受制於人。

中國製造的崛起是歷史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國擁有這強大的國家機器加上內部活力十足的市場配合,而且擁有這全世界最多的研發人員。

中國製造領先世界只是時間問題,這時前幾代人經過不斷地拼搏與努力為我們創造的良好條件。所以我們每一代中國人都要珍惜這個機遇與環境,投身到這個歷史潮流中去。

為了中國製造的崛起、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韓光君


華為和比亞迪的產品屬性屬於終端產品,也可以說是組裝貨,關鍵還是要看核心的部件或者軟件,另外還得看製造核心部件的設備,要是最核心的部件和高端的機床設備還是靠進口,就不要說你很牛逼,充其量靠廉價勞動力和自己龐大的市場而達到價格低廉從而搶佔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