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古藺深山溶洞發現“三魚共頭”巖畫

3月26日,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日前,古藺地心探險隊在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沙子灣發現了古巖畫及魚化石,這是我省正在進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的一項新成果。

泸州古蔺深山溶洞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泸州古蔺深山溶洞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據瞭解,該溶洞發育有豐富的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筍等景觀,生長良好,姿態驚奇。溶洞發育不規則,且地下溼滑,通行困難,大約花費三個半小時,隊員們從洞口往下探查至200米處。目測往下30米左右處,還有一片豐富的鐘乳石景觀。

泸州古蔺深山溶洞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雖然洞口距離最近的村民家只有100多米,但因為茂密的灌木遮擋,平日少有人往來。也正是因為這樣,溶洞內鮮有人類活動痕跡,保存完好。同時在洞口左側的巖壁還發現“三魚共頭”巖畫。但目前對於該化石確切的生物類型及年代,還有待相關專家的認定。

泸州古蔺深山溶洞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從隊員初步探索的情況來看,該溶洞應該為裂隙型溶洞,帶有酸性的雨水滲到石灰岩裂隙中,因受重力影響,沿著垂直裂隙發生溶蝕、重力崩塌,形成該溶洞。溶洞中所形成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等,以滴石型沉積為主。

泸州古蔺深山溶洞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泸州古蔺深山溶洞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洞中形成的“石花”,其生長原理與石鐘乳、石筍等不同。主要由滲透水、飛濺水、毛細水沉積形成。

出於安全考慮,省地礦局決定暫時中止探尋的腳步,後期還將邀請技術更好的探險專家進洞,繼續深入溶洞,探尋神秘的“三魚洞”。

“三魚共頭”巖畫的由來

“魚”作為吉祥和豐收的符合,很早就出現在中國造型藝術中,如原始彩陶的“人面魚紋”“魚蛙紋”等。這與先民的生殖崇拜有關,如古埃及、希臘及西亞等民族中均有崇拜魚神的習俗。

而“三魚共頭”這一符號,亦屢見於漢棺及石刻中,在黃河流域與四川地區均有出土。與古藺相近的瀘州市所轄的合江縣內,以及在川北地區綿陽三臺縣的漢代石棺與上也有發現。

關於“三魚共頭”這一形象,有學者認為,先民極早就擁有“三”這個數的抽象概念,大約和對魚有關。

先民分食魚時,將“一”條魚分為頭、身、尾“三”部分,或者將“一”條魚視為等於“三”個魚頭。

並由此引出了“一分為三”“合三為一”“一與三通”等複雜的數學概念,並巧妙地運用到抽象魚紋的繪製中。這或許是人類象數思維的最早實例。

“三魚共頭”形象在我國有吉祥如意、悠遠綿長的寓意,而古藺溶洞新發現的“三魚共頭”巖畫,是否與先民的活動有關,又或者記錄了一段什麼過往,只能有待進一步探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