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詳,“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嗎?

“歷史比小說更加精彩”,我同意這個觀點,因為小說是作家憑空構思,或者按照某個人或事,加以改編而形成的,超不出人腦的思維。而歷史則不同,在各種原因的促使下,各種矛盾的作用下,其精彩、生動、血腥、曲折往往遠遠超出人的思維。

  比如,大唐安史之亂時期的名將張巡,上演了一出“草人借箭”,其精彩程度遠超《三國演義》中令大家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詳,“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嗎?

  張巡

  首先說明一下,雖然三國早,唐朝遲,但張巡並沒有學諸葛亮。因為“草船借箭”是羅貫中先生構思的,歷史上並無此事。而寫《三國演義》是明朝的事,反倒是羅貫中有可能受到張巡的啟示,將真實的“草人借箭”與“孫權駕輕舟親探曹營”的史實結合起來,安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我們來看看張巡“草人借箭”是怎麼回事:

  張巡,蒲州河東人,史稱他“博通群書,曉戰知陣”,翻翻歷史就可知道,其實張巡守城的本領在整個歷史中也難有匹敵。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詳,“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嗎?

  草船借箭

  安史之亂爆發時,張巡任真源縣令,他的上司譙郡太守楊萬石與同僚雍丘縣令令狐潮都投降了安祿山,逼迫他一起投降,但張巡奮起反擊,沒有與這些“唐奸”為伍。而是進入雍丘,修築城防,拉起了抗擊安史叛軍的大旗,開始了他悲壯的守城歲月。

  此時的雍丘城內,約有兩千守軍,但令狐潮帶來攻打雍丘的叛軍足有四萬。雖然敵我力量懸殊,但張巡毫無懼色,與叛軍鬥智鬥勇,硬是守了四十多天,令叛軍一籌莫展。

  就在這關鍵時刻,傳來了潼關失陷,皇帝流亡巴蜀的噩耗,一股悲觀情緒在守軍蔓延開來,很多人的意志動搖了。有六名將領找到張巡,勸他投降,張巡不置可否。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詳,“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嗎?

  次日,他將玄宗畫像高懸於大堂之上,領著眾將士一起跪拜,然後大喝一聲,將那六名將領全部斬首!將士們都驚呆了,更加堅定了堅守到底的信心。因為他們的身後就是帝國的財稅財稅重地,江淮。雍丘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信心雖然堅定了,但箭卻沒有了。將士們愁眉不展,望著張巡。而他卻若有所思地望著敵營。

  幾天之後的一個晚上,叛軍士兵突然發現,雍丘城頭有一千餘人準備縋城而下,顯然是想搞夜襲,於是想也不想就朝著雍丘城放箭。天亮之後,令狐潮等人驚奇地發現,雍丘城頭上,半空中,掛滿了渾身是箭的稻草人,紛紛大呼上當。

  張巡毫不費力的就得到了十幾萬支箭,將士們信心倍增。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詳,“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嗎?

  這還沒完,幾天之後,又是一個晚上,叛軍竟再次發現有唐軍準備縋城而下,令狐潮一想,張巡竟然蠢到故伎重施,呵呵一笑,說:“不用管他,肯定又是稻草人。”

  然而,這次下來的卻是真正的敢死隊。五百餘人向猛虎一樣撲向毫無準備的叛軍大營,直將他們殺得後撤了十幾裡。好一招兵不厭詐!

  史載,張巡在雍丘城堅守六十餘天,大小三百餘戰,之後他又轉戰寧陵,死守睢陽。最後在彈盡糧絕,毫無外援的情況下,城破被俘,最終與三十六名將領死於叛軍刀下,終年四十九歲。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詳,“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嗎?

  唐肅宗劇照

  張巡雖然官職不高,但能識大體,顧大局,審時度勢,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死守城池,像一顆釘子一樣釘在叛軍通往江淮的路上,使敵人幾萬大軍一籌莫展。

  他的功績被歷史所稱頌,唐肅宗追封他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唐代宗評定安史之亂以來的功臣,張巡等八人被定為第一等。大中二年,唐宣宗將張巡等三十七人的畫像掛入了“凌煙閣”。這些榮譽,體現了歷代帝王對這個深明大義的熱血忠臣,給予了極大讚譽與肯定。(文:熊魚自笑)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