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

如果問你冬日國內最美的童話世界在哪兒?或許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雪村?是哈爾濱的冰雕?但我腦海中記得的,只有一處地方,那個寒冬凜冬,大雪覆蓋的村莊——禾木。

這裡是攝影老師們的天堂,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也不得不對這裡另眼相看,當時有一本《選美中國特輯》的特刊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排第三的就是這裡。雜誌拍攝的季節並非大熱門的秋季,而是水墨色的冬天,不受外界打擾,活在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禾木的大地標屬於新疆,再細分是北疆下的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村。是目前僅存的三個圖瓦人村落,整個村子都是原木結構搭建的房子,無論四季都很有原始的森林感。

這裡最早居住的便是圖瓦人,最早禾木只是冬季時候的狩獵場,並未在這裡居住。後來1918年的時候,村子裡突然多了許多白皮膚的外族人,他們在禾木生活下來,建築木屋,種植土地,後來才得知這些人都是曾經俄國的貴族,因為戰亂流浪到這裡。為了換取糧食布匹圖瓦人就為這些貴族們工作,時間長了,這裡不再只是圖瓦人冬季的狩獵場,儼然成為他們生活的地方,漸漸到如今的禾木村。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白俄人們不僅有糧食布匹,還帶來了讓圖瓦人眼熱的物質文明。將種植、養殖的技術都帶了過來,這些都給最初的禾木留下了豐厚的物質文化,1959年中蘇關係惡劣。在這避難的貴族們不得紛紛遠走。最終村子又迴歸到最初只有圖瓦人。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這座人間仙境並不大,方寸之間徒步不多時就可以走遍整個村莊。在禾木本就不多的景點中最大最光輝的亮點一定是:禾木觀景臺。觀景臺四季景色都不同,可能最閃光的便是它金秋十月黃澄澄的色調吧,我是冬天冰雪最盛的時候來的,沒有繁複的色彩,就是人世間最美的水墨畫色調了吧。

看到這片景色不禁會想,當初那些隱士孤獨生活的圖瓦人們是否也會站在這片高地的觀景臺前俯瞰整個小村莊呢?因為圖瓦人並沒有文字可以傳承,所以在這歷史的洪河中,並沒有太多的足跡可以留下自己民族的史記。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我是17年冬天到達的,如今從觀景臺看下去,村莊已經比《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中的小木屋多了許多,雖然可能沒有雜誌中的那般更有孤獨感。但所幸還是寧靜的色彩。這裡曾經是與世隔絕的,現下慢慢的才有了溫度。

我在觀景臺看了許久,這幅水墨畫真的很讓人著迷。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從村莊到觀景臺有幾種方式,如果天氣晴朗明媚的春夏季是可以步行前往的。可如今冰雪覆蓋,可見度並不高,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選擇了馬拉爬犁,在我們遊客眼中馬拉爬犁是一種娛樂設備?但其實這在當地最初只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

在禾木,冬日的大雪之後交通完全是蔽塞的。所以在當時馬拉爬犁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用來運輸食材和一些必備的生活用品。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第一次乘坐這樣的爬犁還是內心激動雀躍的,但零下30度乘坐馬拉爬犁是什麼體驗呢?出發五分鐘你的笑容就會凝固,整個腳都失去了溫度,其實馬兒的速度並沒有多麼快,但是那種風颳的疼痛我現在還記得,因為一動不能動整個腳都完全僵掉了,半個小時的路程。感覺有一個世紀那般漫長。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在禾木,你不需要設定什麼1.2.3.4的規劃行程,禾木就是很簡單的,沒有那麼多束縛的地方。除了觀景臺是必打卡之外,當地每天都有的滑雪射箭叼羊比賽非常有意思。牧民們每天的生活彷彿很簡單,但也很快樂。

村裡的牧民各個都身手很好,滑雪,射箭,賽馬技能很多,現在他們依然保留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我說的這些比賽並不是表演給遊客看的,而是他們真實的每天日常。我在這裡呆了幾天,每天他們玩的東西都不重樣。目前騎馬。射箭,叼羊比賽我都看到了,就差摔跤了!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除了以上,在村裡閒逛也是每天的日常,春節期間的禾木還很安靜。可能因為2017年還比較樸實?跟當地的居民聊天,他們說我應該是禾木開放景區之後的前三萬到達的遊客。因為以前別說遊客了。就是村民本身都生活的艱難,冬日完全就是閉塞的,根本出不去。路途遙遠。更是不可能有遊人前來了。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禾木圖瓦人的房舍很特別,整個村莊都是木頭尖頂的房子,一座一木屋一圈柵欄,景觀上看有些北歐村莊的風格,所以禾木還有個名字是中國小瑞士。其實我們並不屑於要做國內版的瑞士,我想禾木本身就是無可替代的,這裡的房屋佈局跟我們印象中的草原廣闊,帳篷屋子病不一樣。或許這也是歷史的建造留下的痕跡。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當地牧民稱這種小木屋為“木刻楞”,建造材料看起來很簡單,只需要一把斧頭和一把鋸子,整個房屋不會用到一根釘子也不會需要膠合的材料,很不可思議。原木上並沒有雕刻打磨,就是最本身的樣子。木屋一般是上下兩個部分組成,房子頂部的尖角造型很好看,其實並不是用作裝飾,而是為了冬天的積雪,坡度很大的尖頂在大雪滑落之後就能夠避免積存。尖頂還有一個小設計,這樣大雪滑落之後能夠順著這個小伸出的溝槽流到下面的溝渠,這樣雨雪水就不會滲進居住的房屋裡。

雖然看起來是最簡陋普通的小木屋卻能夠保暖防潮,當時阿勒泰地區發生過一次7級的地震,這些小木屋卻紋絲不動,所以古人的創造能力與智慧真的是很優秀的。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一個地方最美的時候就是半開發的狀態,不至於沒有吃的喝的就好。不需要什麼酒吧,娛樂設施,滑雪場。就是想要擁抱它最初原始的模樣。我在村子裡每天沒有目的的閒逛,到了飯點就去蹭當地哈薩克族,圖瓦人家的飯。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因著是春節的時候去的,這裡大部分的餐廳都關門了。我住的民宿老闆就問我想不想去吃一下當地村們家的飯。我欣然前往。聽說哈薩克族也是要過春節的,只是跟我們的有些不同,每家每戶都會放一長桌的吃的,風乾的牛羊肉,葡萄乾,各種花花綠綠沒見過的食物。遇到飯點還給我煮了熱騰騰的羊肉餃子。喝了不一樣的奶茶。

其實我是有一些吃不慣的,但因為這種熱情感,心裡還是很溫熱的。在冬天在春節這種特別的時候尤為感人。

世界盡頭的嚴寒與美麗,遇見|禾木|的漫長冬季

沒來之前大家都會擔心安全等等各種問題,其實到達之後發現最淳樸的才是他們的人心。真摯、簡單、在這樣美麗的自留地原始的生活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最終這裡也會變得車馬很多,繁華熱鬧,一切都該趁早,看看村莊原本寧靜美好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