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高智商等於聰明嗎?


讀書的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只要你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他們一定會怪你不夠努力,並且鼓勵你只要用功,也是可以超越其他同學的。


但是隻要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一次成績拔尖、名列前茅的永遠是那幾個人。


我有個同學學習特別刻苦,報了各種補習班,只要是休息時間永遠跑去辦公室向老師請教問題。 但是她的成績一直都是在中間層,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突破甚至超越。


努力沒有用嗎?當然有用,努力可以保證你起碼不掉隊。但是比努力更重要的明顯是一個人的智力。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提起智力,我們更多的人覺得智商往往表現在“聰明”或者“超高邏輯力”,比如福爾摩斯、愛因斯坦、學霸等聰慧過人的角色才能和高智商媲美。


我們也認為世界上不會人人都是愛因斯坦,既然智商不過人,做個平凡人也挺好。


但這也是對智商真正的誤解。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為了更好地描述人類智力,將人類智能分為 8 種,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自然智能、自省智能、人際智能


這 8 種能力是相互獨立的,代表了人類處理信息的不同方式,也代表著不同人的智力能力。


而每個人的智力發展其實是不均衡的,會有各自的優劣,不能一概而論。


正如那些總考高分的人,是因為他們的邏輯智力更高。但是普通應試教育由於考試機制的侷限,往往只能檢測單維度的智力。也許在其他維度的智力水平,你比他們更高。


如何找到自身智力的長板,讓天賦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是我們需要重視的。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高智力點


偉大的化學家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之一。所有人都會認為他的學生時代一定是“學霸”的代表,但事實卻不然。


父母為他選擇了學習文學,但是一個學期後,老師卻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父母又讓他改為學習油畫。但是他既不擅長構圖也不會調色,對藝術裡理解能力更弱,所以總是考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再次直白的表明:“你是在繪畫藝術上不可造就之才。”


但是接觸以後,化學老師卻認為他具備做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改學化學。於是,瓦拉赫的智慧火花被點燃在化學領域之中,在同學當中遙遙領先。沿著這條路,他居然成了赫赫有名的化學家,而且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的殊榮。


像瓦拉赫這樣某一方面智力超群某些方面弱勢的案例有很多,只是我們沒有將它與智力關聯起來。


比如有些學霸比較孤僻,那是因為他們的社交技能欠缺;

比如藝術家在創作方面很有造詣,卻可能數理邏輯能力差,連自己的賬簿都算不清;

比如建築設計師的空間能力一定很強,卻很難用語言組織出他的想法;


這些都是一個人智力高低的表現。而一個人的智能領域由具體的智能點構成,比如音樂智能方面由作曲能力、歌唱力等組成。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也許你某些智力點很突出,但卻沒有早點發現擅長的智力點並加以發揮,就會在整體智能領域方面表現平平。


高智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理解智力,才能真正接近成功


成功學專家羅賓曾說:“每個人的身上就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個沉睡的巨人,等待我們去喚醒它。”


每個人一生下來就註定擁有不同的潛能和天賦:有的人學習成績優秀,有的人擅長寫作,有的人熱愛音樂,有的人是體育健將。


而成功與平庸之間的差別往往在於你有沒有提前發現自身的智力點,並加以關注和培養。


當然,除了與自身進行對比之外,我們的各項智能在整體人群中的發展情況也有所不同。


也許你會有遠遠超出一般人水平的智能,也存在著一些智能水平較為欠缺,懂得揚長避短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


所以你的智能結構是怎樣的呢?你瞭解自己在不同方面的智能發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