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時分1981
先說說如何進行質量跟蹤,四個字:物勒工名。
曾經出土過一把秦代的戈,上面刻著四個字:韋、蕺、義、成。
“韋”是指丞相呂不韋,“蕺”是指一個叫蕺的項目總監,“義”是一個叫義的部門負責人,“成”就是製造這把兵器的工匠的名字。
另一件在天津發現的銅戈上面的銘文更詳細“十七年,丞相啟、狀;造,郃陽;嘉,丞兼,庫月隼,工邪”。時間(十七年)、地點(郃陽),人物(啟、狀、嘉、兼、月隼、邪)全有。
這就是所謂的“物勒工名”制度,如果這把兵器質量不合格,那就沿著這上面的記錄進行追責。
“物勒工名”四字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這上面沒有記載如何定罪,不過以秦國向來的嚴刑峻法,肯定沒好果子吃。
這套物勒工名的質量跟蹤體系一直沿用後世,青銅器、兵器、瓷器,乃至磚瓦土坯上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
據說朱元璋修南京城的時候,發現有人在築城牆時偷工減料,便把工匠和項目負責人砍了頭,這還沒完,老朱殘暴的惡趣味充滿想象力,他接著下令把這幾個人的屍體砌在城牆裡,“築築者於垣中”
怎麼樣,質量不過關要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