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點贊:重慶多點發力穩外貿

產業鏈協同復工,政策“組合拳”作用明顯,

通道支撐釋放動能

——重慶多點發力穩外貿


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點贊:重慶多點發力穩外貿


3月20日,重慶展亮汽車製造公司生產的20臺改裝工程自卸車從綦江工業園駛出,這批車將通過“陸海新通道”運往菲律賓。“今年春節前,公司接到來自菲律賓的1202臺改裝車訂單,貨值超過6000萬元,目前正在搶抓時間趕製訂單。”該公司董事長樊永毅告訴記者。

近段時間,重慶市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打出穩外貿穩外資政策“組合拳”,保障外貿產業鏈暢通運轉,多措並舉、多點發力,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強化保障促復工

在重慶,以智能終端為主的加工貿易是支撐外貿穩定運行的重要力量。記者近日在位於重慶西永微電園的廣達(重慶)電腦公司採訪時看到,10多條SMT(表面組裝技術)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轉。“多虧政府部門及時解決復工過程中的困難,目前公司各項生產已步入正軌,訂單比往年同期翻了一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加工貿易企業用工短缺問題,重慶市建立用工臺賬及日調度制度,形成“區縣招工、園區送工、企業用工”的保障機制,將員工通過“門對門”“點對點”的方式送到企業。重慶市商務委還積極調度電子產業上下游配套零部件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保障重點主機廠生產。

重慶多部門合力打出穩外貿“組合拳”,商務委、海關、口岸物流、稅務等部門,在貿易管理、通關通檢、物流運輸、出口退稅、法律服務等環節進一步簡化流程,實現外貿企業“關、檢、稅、匯”全流程貿易相關服務事項全部網上辦理。

截至目前,重慶市840家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達到100%,重點電子企業員工在崗超過9萬人,到崗率、生產線恢復率達到100%。今年1月至2月,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685.2億元,其中,加工貿易進口61.2億元,增長18.1%;保稅物流進口140.7億元,增長57.9%。


跨境電商逆勢揚

制單、揀貨、包裝、出庫……連日來,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保稅倉裡一派忙碌景象。重慶保稅港區是重慶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主陣地”,這裡集聚著菜鳥、網易考拉、唯品會等多家跨境電商龍頭企業。

重慶港騰供應鏈管理公司是一家跨境電商倉儲供應鏈服務企業。“2月10日復工後,公司立即處理春節期間收到的23萬張訂單。”該公司副總經理莊挺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企業最高日處理訂單有6萬單。今年1月和2月,港騰公司業務量分別同比增長了23%和78%。

跨境電商業務緣何能保持增長態勢?“一方面,跨境商品貨源豐富,正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新選擇;另一方面,在重慶大力實施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戰略背景下,跨境電商的地服系統智能化水平快速提高。”重慶保稅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2月,重慶保稅港區完成跨境電商交易4.3億元,同比增長17%。


開放通道釋動能

3月6日,一列滿載50個集裝箱,貨值超800萬元的精己二酸貨運專列從重慶涪陵西站出發,經過2天左右運至廣西北部灣後,隨即換裝海運貨輪分別抵達意大利、土耳其、荷蘭。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首次開行以涪陵為始發點的貨運專列。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重慶充分發揮國際貿易“大通道”的作用,出臺系列激勵政策保證通道的暢通開行,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支撐。據瞭解,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重慶)始終保持高效穩定運行,開行頻率每天2班至5班,將重慶的電子產品、通信設備、輕工業產品出口國外,同時把國外的汽車零部件、裝備機械等產品運回重慶。

同時,另一條國際物流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也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運行。今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1600列,目的地覆蓋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個港口。依託中歐班列和陸海貿易新通道,今年前2個月,重慶對東盟實現進出口136.7億元,增長2.3%。


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點贊:重慶多點發力穩外貿


轉自: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