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有朋自遠方來,把酒甚歡,高談闊聊,酒後麥霸,不醉不歸。酒醒之後,朋友已經告辭而去。

這個場景對於酒量小一點的人來說,是不是很熟悉?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是這樣,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真是一脈相傳呀,脾氣秉性歷來如此未變。

我們來看看唐朝許渾是怎樣送別朋友的,一首《謝亭送別》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許渾其人,晚唐詩人,四十歲進士及第,開始進入仕途,兩次因病被免或辭官,最終官至刺史,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省市監委主任。晚年回潤州(今江蘇鎮江丹陽市)丁卯橋村舍閒居。丁卯橋村位於運河邊上,風景秀麗,所以許渾的多以水入詩,故有"許渾千首溼"之稱。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許渾一生為官多為刺史類官職,想來朋友也不多。偶爾來個朋友,自是高興。

《謝亭送別》寫於什麼時間未見相關資料。但意境清晰,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朋友來了,喝酒侃大山,臨走,到謝亭上船送別,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碼頭或火車站,唱一首類似現在《送戰友》之類的歌,那哥們已經解開纜繩上船了,綠水青山紅葉,景色優美,只是水急船快,朋友走的著急呀。酒勁上來了,睡一覺吧,黃昏醒來,朋友早已走遠,風雨中獨自下樓回家。想來許渾同學也是酒量不大,就是不知道醒來是不是頭疼。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送別的場景熟悉,那種送別老朋友後的惆悵感也身受同感。感謝這位許大溼人,為我們留下這一送別名篇,感受千年前的送別場景。

手書《謝亭送別》三幅,共賞之。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郝乙《謝亭送別》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郝乙《謝亭送別》

戲說許渾《謝亭送別》,一千多年,送朋友喝酒唱歌的套數沒變呀

郝乙《謝亭送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