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眾所周知,衣冠禽獸這個成語是用來罵人的,這個成語大多用來針對一些禽獸不如的人,他們雖是人類,卻做著禽獸不如的事情。大家對他們厭惡,對他們憎恨,所以才用這樣的成語去形容他們。大家雖然會使用這個成語,卻從來沒有考究過這個成語的來歷。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這個成語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在那個時候這個成語並不是貶義的,而是褒義的。如果有人被稱為衣冠禽獸,那麼他一定是受萬人尊敬與羨慕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還得從明朝說起。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原來,“衣冠禽獸”最初和明朝時期的官服有關。明代官員服飾有不同的規格,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將的官服上繪獸。“衣冠禽獸”在當時是文武官員的代名詞,意思是指“當官的”。因為要跟皇帝的龍袍相呼應,龍袍上畫滿龍。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龍象徵的是動物之首,在中國人看來,龍是身份的象徵,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動物比龍更尊貴,這也是為什麼皇帝要穿龍袍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大臣之所以穿畫有飛禽走獸的衣服,無非就是跟龍相呼應,龍是動物的一種,而其他飛禽走獸也都是動物。這樣一來,龍袍跟官員們所穿的官服才相符。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在明代,不同品階的官員,官服上繡的動物是不一樣的,具體有: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因此,人們把文武官員合稱為“衣冠禽獸”,這個稱呼在當時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讚美詞。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統治者腐朽無能,政治腐敗,朝廷動盪,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導致了宦官專政,民不聊生。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而有些朝廷官員為了能夠讓自己過上好日子便中飽私囊,那個時候的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文官愛錢,武官惜死,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作惡多端,魚肉百姓。百姓視他們如同洪水猛獸、匪盜瘟神,在他們的心目當中,朝廷官員就如吸血鬼一般永遠不知足。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於是,官服上繡的“禽獸”也被人們指代這些官員,雖穿著一身官服,卻並沒有做他們該做的事情。“衣冠禽獸”也由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這些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小人。

你知道嗎?衣冠禽獸原來不是在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