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詩會喜結緣

我是一個理工男,所學所用都是自然科學。但是,我對人文科學尤其是文學詩詞自青少年時代就有興趣。工作學習之餘,常常喜歡閱讀文學詩詞作品,從優秀詩文中分享作者的心路歷程,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得到醍醐灌頂的領悟,激盪自己的詩意情懷。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無數的詩歌與詩人連接了中華文明史。錦繡山河孕育出詩的靈氣,波瀾壯闊的民族發展史鑄就了詩的魂魄。作為一個愛好文學詩詞的人,必須學會寫詩作詞,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志趣情感。因此,從青年時代,我便開始寫作,曾經為單位的文藝演出創作過一些歌詞、小劇本等,但在詩詞方面一直沒真正入門。我很想有時間有機會坐下來認真學習詩詞寫作。

人生苦短,事業匆忙。每天才開始迎接著清晨,一眨眼就又走進了黃昏。不知不覺,我到了退休的年紀。幾十年職場奮鬥,萬餘個日夜耕耘,雖然混了個二級教授,但青年時代就有的詩人情愫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寫詩填詞,信手拈來的境界一直未達到。這真是:撫今追昔,無奈多少浮華猶似夢;展望未來,豈能一腔意願化煙雲?

我退休之後於2015年9月開始旅居悉尼。初來乍到,雖然衣食無憂,但來到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國度,沒有朋友,沒有社會關係,內心世界的孤寂和惆悵與日俱增,令人傷感。我需要熟悉環境,融入社會,需要結交朋友,需要文化生活。因此,我開始密切關注悉尼華人的文化信息。

2016年2月的一天,我在Chatswood圖書館看書閱報,忽然在某報不起眼的版面上看到一條關於悉尼詩詞協會將在Erskineville舉辦文化論壇的消息。我眼睛一亮,怦然心動。這條信息對我很重要,第一,它告訴我悉尼有一個詩詞協會這樣的文化團體;第二,它告知我詩詞協會將要舉辦論壇的時間和地址。於是,我用手機拍下這條消息,並在記事本上寫著“3月4日上午10點,到ErskineVille參加悉尼詩詞協會文化論壇”。

3月,時值悉尼夏末秋初。4日那天,陽光格外和煦,窗外的小鳥叫得特別清脆。我起得比平時早一點,像要去趕一場重要的約會。吃過早餐,就出發了。坐汽車,轉火車,歷時六、七十分鐘,在Google地圖指引下不怎麼費力就找到了詩會的活動地址。

第一次走進詩詞協會的會場,看到參會的人大多是耄耋人士,但一個個精神矍鑠,興致盎然。聽講座時大家很認真,秩序很好,基本上沒有講小話的。老人們飽經風霜的臉上流露出自信與幸福的笑容,我揣摩他們的人生長河裡都流淌著一股詩意的暖流。


那天講座的題目叫“綿延的絲綢之路文學”,題材比較新穎,使我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我心想,這一趟沒白來,詩詞協會的活動值得參加。

當年4月,喬尚明會長在Compise圖書館開講“詩詞入門”,我報名參加了。幾個月裡,我只要有時間,就爭取去聽課,受益匪淺,基本弄清了寫詩填詞的原則與方法。後來,我又陸續參加了詩會舉辦的月度文化論壇和一些詩詞講習。先後聽過陳炳均、汪學善、林觀賢和劉成鳳等老師的講座,收穫很大。


我與詩會喜結緣


2016年,我在TAFE上英語課,同時參加了一些社團活動,加上2016年11月外孫出生,家務事一下子增加很多,時間精力難以保證每次都能參加詩會的活動。所以,從2016年3月到2018年6月那兩年多的時間裡,詩會的活動我是斷斷續續參加的。但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密切關注著詩會的動態。

2018年7月6日,我推掉另一個社團活動,參加了悉尼詩詞協會舉辦的“戊戍端午詩聲”活動。時值悉尼冬季,室外寒氣襲人,室內卻是熱氣騰騰、茶韻飄香、黃橘馥郁、詩聲朗朗。我過去見到的詩詞比賽或吟誦活動,都是以中青年為主,而悉尼詩詞協會舉辦的這場詩詞吟誦,擔綱的全部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或唱、或吟、或誦、或答,個個老當益壯,激情豪邁,傾情付出。從他們那或激昂、或柔情、或深沉、或婉轉的吟誦表演中,一個個品性獨特、充滿神韻的詩人形象躍然眼前;一段段字字珠璣、婉轉動聽的天籟旋律縈繞耳畔;一幅幅風起雲湧、耐人尋味的歷史畫卷徐徐鋪展;一篇篇精彩連連、跌宕起伏的瑰麗詩章繞人心間。我深深感受了延綿不斷的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歷史演變中詩詞力量的堅韌,感悟歲月流淌中文學素養的馨香!


我被詩友們的激昂情緒和精彩表演所感染,被會場的熱烈氣氛所打動,決定結束與詩詞協會若即若離的狀態,正式加入詩會,與這群旅居海外傳承中華文化的可敬可親的詞長詩友為伍,汲取詩詞文化營養,提高自己的詩詞創作能力。會後不久,便填交了“會員登記表”。

在蘇楹老師幫助下,我撰寫了詩會“戊戍端午詩聲”活動的新聞報道稿,刊發在澳洲《新文苑》,也在《博客中國》發了博文,宣傳詩會的活動,受到很多網友好評。


加入詩會不久,我被推薦進入理事會,並出任副會長。在王曼妮會長領導下,參與了一系列重要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工作,為詩會建設與發展奉獻一份綿薄之力。

詩會不是一個名利場,這裡沒有爭名奪利,也無名利可爭。從會長到理事到會員到詩友,都是義工,為了詩會的發展,大家都傾心付出,只講奉獻不圖回報。

我主動承擔了詩會的宣傳報道工作。詩會的月度文化論壇和其他大型活動,都及時寫好報道發佈上網;詩友們為節慶和一些重要活動寫的詩詞,我都盡力做好編輯發佈到博客專欄裡。人們上網用百度或Google,輸入“悉尼詩詞協會”等關鍵詞,就可以查到我們詩會的活動報道和詩友們的詩作。

愛好詩詞的人大多喜歡旅遊。在領導班子支持下,我牽頭組織了幾次旅遊活動。2019年,先後帶領大家參觀了 拉彼魯茲半島、紐卡索和悉尼巴哈伊靈曦堂。雖然為踩點、做美篇、組織報名和帶隊要花費不少時間精力,見大家玩得很開心,我自己也很愉悅。通過旅遊活動,詩友們既欣賞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又增進了相互瞭解,還為詩詞創作提供了素材。


詩會是一所學堂,談詩詞創作,坐而論道;講傳統文化,蔚然成風。詩詞講習和月度文化論壇堅持了許多年,在悉尼文化界深受好評。在詩會里能學到很多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知識。聽老師講課,如沐春風,能得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超然與平和;跟詞長面談,相見恨晚,可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大氣與深邃;讀詩友作品,大有裨益,常常體會到“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與超脫。

格律詩詞及詩詞文化猶如浩瀚海洋,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這個海洋裡游泳,有不少人成了驚濤巨浪中的“弄潮兒”,成就了人生的輝煌。我在這裡只是尋一隅自己喜歡的淺灘,閒暇之時練習游泳一番,得到一點“下海”的快樂。

為了跟大家交流詩詞名家與湖南文化的歷史淵源,我“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眾多專家學者和詩作高手面前,斗膽走上論壇,先後主講了《杜甫與湖南》、《屈原與湖南》兩個題目,得到詩友的鼓勵與好評。


詩會是詩詞愛好者的交流平臺。加入詩會後,我結識了很多朋友,一些人成了我的同道知音。與詩人同行,可體會人生的另一種境界。他們用浸透心血的筆墨,宣洩著久藏的情感,塗抹著生命的色彩。

我暗自慶幸,晚年旅居海外,找到了組織,找到了知音,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託。我可以伴著詩韻的節奏,在多元文化的海濱漫步,在傳統國學的山林穿行,在詩歌的浩瀚海洋中尋覓珍珠寶貝,演繹桑榆晚霞的多姿多彩。

人生有界,詩意無疆。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爭取創作更多更好的詩詞,並把晚年的餘熱餘光盡情地拋灑在詩會活動的歲月中。晚年客居異國他鄉,沒有更多的祈盼,惟願歲月靜好,志趣有寄,詩意盎然!

今年時逢悉尼詩詞協會創會十五週年,獻賀詩一首:

化雨春風十五秋,海天一幟聚詩儔。

填詞作賦同耆樂,老鳳新雛競騖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