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女強人"頻出?讓男人"毫無存在感"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

《遼史》:“太宗甫定多方,遠近向化。建國號,備典章,至於釐庶政,閱名實,錄囚徒,教耕織,配鰥寡”。遼國是由生活在老哈河的契丹民族所建立的帝國,全盛時期北抵庫頁島;南至燕雲十六州;西到阿爾泰山;北達西伯利亞平原。共傳位九帝,國祚二百零九年。在金國將其滅亡後,耶律大石在中亞地區又建立起強大的西遼。盛極一時,所以直到如今很多國家比如俄羅斯,對中國的稱呼仍然是契丹的音譯。

一、遼朝後宮頻繁干政

1. 烈女斷腕,應天皇后

“青牛嫗,曾避路。蓋諺謂地祗為青牛嫗雲。”在契丹人眼中,青牛有如神祗。而它見到述律平都匆忙讓路,其人之可怕,可想而知。當時建國之初,耶律阿布機率領大軍四處征伐。而耶律平便留守後方,以備不測。東北的室韋部落,趁機作亂,她親率大軍破敵,一戰成名。

而當夫君耶律阿保機死後,她憑藉著自己的威望,

以“主少國疑”為由臨朝攝政。面對大臣們讓她殉葬的呼聲,她手持金刀,毫無有意的將右腕砍下,送入陵寢。述律平本人非常不喜歡崇尚儒學的長子耶律倍,而後想方設法的逼著他讓位於次子耶律德光。“大元帥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

為了保全性命,距離皇位一步之遙的耶律倍只好帶領妻妾匆匆逃亡後唐。但是還沒有逃過被毒害的命運,緊接著身居皇位的耶律德光也隨之病逝。眾臣推舉耶律倍之子耶律阮在叔父靈柩前繼位。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

但作為皇太后的述律平並不甘心,她想要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耶律李胡繼位。並且親自調兵與他指揮,令其剿滅耶律阮等人。好在耶律屋質挺身而出,兩相勸說,這才沒有大興兵戈。最終述律平在自己孫子的幽禁下,度過餘生。

2. 真宗叔母,一代名後

《遼史后妃傳序》:“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裡、述律比蕭相國,遂為蕭氏”。因為耶律阿保機非常崇拜開創漢室的劉邦,所以他將耶律的漢姓定位劉。而他將輔佐自己的乙室、拔裡、述律比作漢相蕭何。因此,除了述律平之外,遼朝所有的皇后都姓蕭。

在這些皇后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蕭綽。她是權臣蕭思溫之女,在她的銳意改革下,遼國進入鼎盛時期。在《楊家將》中,她是一個狡猾多疑而又心狠手辣的女性。但對於遼國而言,正是這樣一位領導者才使得他們能夠屢次打敗南方的北宋。

蕭綽的命運與述律平非常相像,年紀輕輕夫君就已早亡。年僅十二歲的耶律隆緒在父親靈前繼位,但當時朝野動盪,各個勢力縱橫交錯。她說

“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自此便開始了攝政之路。

而北宋皇帝趙光義聽聞此事,馬上派兵發動了雍熙北伐。他們兵分三路,連克數城。蕭太后親率大軍,南下拒敵。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楊業一路。隨後把曹彬追的丟盔棄甲,連忙南竄。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

老令公楊業,隨後也被蕭綽生擒。他試圖絕世而亡,以表其志。而遼國將其頭顱砍下,在軍中傳閱,大挫宋軍銳氣。隨後其母子又率大軍,意圖收復關南十縣,擒獲宋軍大將王季中。

在寇準的建議下,宋真宗決定御駕親征。但因為兵力不支,糧草運不上來導致國庫空虛。於是,宋朝皇帝接連向蕭太后請和。北宋將燕雲十六州割讓於遼朝,並且兩國以兄弟相稱。真宗拜蕭太后為叔母,耶律隆緒稱趙恆為兄長。

真宗答應願每年交納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同時還提供三十萬金帛。宋、遼兩國維持舊有疆界,並宣佈解除戒嚴狀態。這就是著名的檀淵之盟,為兩國換來了近百年的和平。蕭太后居功甚偉,上尊號曰“天皇太后”。

縱觀有遼一朝,除了蕭太后之外還有很多女性角色不斷參政。比如道宗時期的蕭耨斤;天祚帝時期的蕭師姑、蕭撻魯還有蕭菩薩哥等等。她們在遼國的歷史上,都做出過或多或少的貢獻。

二、遼國女性家族勢力和個人能力強

“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是武王伐紂時所說之話。意思是,母雞不能在早晨打鳴,如果打鳴後這個家就要完了。而《穀梁傳》中齊桓公也說:“毋使婦人與國事”。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就已經確立了後宮女性不能幹政的規定。而為何傾慕中原文化的契丹,頻繁出現這種現象?

1.家族勢力的強大

《契丹國志》“番法,王族惟與後族通婚”。在耶律阿保機稱帝以前,耶律家族就已經明確只與乙室、拔裡兩姓通婚。而遼太祖娶回鶻述律氏為妻後,又將其納入了後族的範圍。一方面保證了皇室血脈的純正,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培植了這三姓的勢力。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

據史書記載,遼國九帝的皇后皆出自於述律一族、拔裡迭古父房和乙室少父房。這其中還有一位漢人皇后,契丹名作名耶律只沒。但因為她不屬於後族三姓且又是漢人還比皇帝大十歲便很快被廢。

《遼史》“遼之共國任事,耶律、蕭二族而已。”意思是說,遼國實際上是由耶律家族和蕭家共同執掌的。這與唐朝時期的唐高宗同武則天並稱為二聖非常相似。這種情況的出現一般有兩種原因。

首先,是皇帝對於皇后的寵愛。就像述律平,她自己本身就有一定的實力。而且還曾經立下赫赫戰功,所以文物群臣對對她非常信服。而太宗本身,也對她極為信任否則不可能讓她坐鎮後方。

其次,少主年幼,母憑子貴。作為母親,自然是希望兒子越來越好。但皇帝因為沉溺酒色或者各種原因,非常容易早逝。他的兒子年齡尚小,繼承國君之位後往往會受到居心叵測之人構陷。此時,太后便可以挺身而出。

而這兩種情況,一般不會遭到大臣的反對。主少國疑,這本就是擺在面前的事實。誰也

不會希望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淪為他人之土。而太后又有一定的威望,況且她也不會想加害自己的兒子,與兒子爭奪江山。

2.個人能力和女性地位

《遼史》“遼以鞍馬為家,后妃往往長於射御。軍旅田獵,未嘗不從”。遼國的女性不同於中原女性那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家碧玉。她們對於騎馬、打獵等都非常熟悉。雖然傾慕於漢族文化,但仍然還是沒有過多的涉及男尊女卑。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

而蕭太后行事果決,當機立斷,居然能讓自恃九五之尊的中原皇帝對其百依百順,俯首稱臣。《契丹國志》稱讚其道“神機謀略,善馭左右。大臣多誓死追隨也。”此外像齊天后還有文妃等人都是多才多藝而且善於謀略之人。

《契丹國志》記載,蕭太后去世耶律隆緒每次想到都哭到吐血。並且說“吾契丹主也,寧違古制;不做不孝之人”。在遼代社會中還存在著母系社會的身影。其子對母親有著天然的崇拜,並且也很尊奉孝道。而且,在民間婦女衰老後子孫必須接其同住。

三、參政后妃有膽識謀略

《遼史》:“群臣“上尊號曰大聖大明天皇帝,後曰應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冊”。在耶律阿保機大敗渤海國之後,便於上京稱帝。同時,緊接著冊立了述律平為皇后。當時女性的地位,可見一斑。而縱觀有遼一朝,後宮女性頻繁參政。對於當時的帝國走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 家世與個人相結合

《遼史·百官志》“任國舅以耦皇族。宗室、外戚勢分力敵,相為唇齒,以翰家邦”。後宮能夠頻繁干政,最重要的是家族勢力的支持。遼代設有國舅部,而當朝皇后的孃家便升級為國舅帳。

他們經過長年累月的發展,勢力非常強大。而且,皇族也非常倚重他們。可以說國舅帳的地位,僅次於耶律家族之下。國舅帳擁有極高的地位,和享受不盡的特權。當帝國一旦出現主少國疑的現象,他們會不遺餘力的支持太后攝政。礙於其家族勢力的盤根錯節,其他大臣也往往不敢過多言語。同時,這也更方便其行使特殊權利。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遼朝為何

2.相輔相成,互為犄角

對於攝政一事,個人能力非常重要。如果自己本事不足,那麼任由你勢力在過於龐大或者皇帝再寵愛,那麼上位後只能是禍國殃民。並且大臣們都不願看到,祖宗的江山由無能之人掌管。所以他們會拼盡全力的阻止其攝政。

參政的后妃,往往都很有膽識謀略。就像述律平,面對群臣苛責,直接壯士斷腕。從此再也無人敢提殉葬一事。還有蕭太后,孤兒寡母面對著內憂外患。宋朝雖然軍事實力一般,但卻非常富庶。

契丹發展與女性密切相關

契丹從一個部落,逐步發展為偌大的帝國這與女性的功勳密不可分。他們人口本來就少,而女性則在繁衍人口中佔據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女性的地位較高,所以參政一事也無可厚非。再加上遼朝多主少國疑的現象,需要一位至信之人來輔佐君王。

參考文獻:

《契丹國志》

《遼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