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文|德福


蘋果如今面對車圈無數的“致敬者”,也蠻頭疼的。


畢竟,蘋果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標誌的,是新時代生活方式中,對於科技與美的追求趨勢。說白了,因為蘋果現在已經活成了一種深入人心的生活習慣,甚至其風格已經抽象化地成為了一種符號。


諸多車企樂於去“致敬”,也是用來表示自己追隨時尚和科技的決心。但是一旦說到一個更具象、更硬核但同樣也非常受年輕人喜歡的科技品牌,車企們也就心有慼慼焉了。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戴森:“沒錯,說的正是我。”


這家僅是靠著吸塵器、電風扇、吹風機和捲髮棒寥寥幾款產品,就能夠收割無數新生中產的注意力,讓他們心甘情願奉上錢包的品牌,成為高端製造領域和設計領域的偶像級品牌,真的是難學。


首先,你得有一個對工業設計和現代美學極其敏感的CEO;其次,你得有足夠劍走偏鋒的黑科技,能夠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再次,你能給消費者提供純粹、高效,足以提升一部分生活質量的全新體驗;最後,你還能夠通過極簡的設計風格容納下以上所有訴求。這哪是一般車企能夠頂得住的?


不過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我之前的判斷有些失誤。因為我大腦的搜索引擎已經蹦出來了一個名字,告訴我其實車圈裡早就有一個戴森了。


如何引領對美的訴求


我們來簡單覆盤一下這家汽車企業和戴森的相似點:


都有一個設計師出身的CEO:


戴森的創始人James Dyson,大學期間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就讀,主修的專業就是傢俱設計和室內設計。這家車企的全球CEO:Thomas Ingenlath,一位設計師出身的品牌CEO。他們將自己對於設計的認識,與企業調性和產品風格深度綁定,創造出一個具有實用藝術特徵的品牌。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其次,都對於自己產品設計有著強烈的堅持:


前有Dyson老爺子當時折騰了5年,研製了5127個模型之後拿出了自己設計的第一臺G-Force吸塵器,卻在歐洲市場接連碰壁,自己都已經窮困潦倒時,也從沒想著要改自己的設計方案。


而這家追求高性能的車企從一開始就就對於設計有著毫不妥協的高要求,比方說在他們的第一輛量產車的設計上,就要求車尾線條必須要做成銳角保持質感。但如果拿鋼板做銳角,必然在衝壓的過程中折斷。而最終,工程師還是為設計師讓步,選擇了更加昂貴但強度和輕度指標更優異的碳纖維。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說到這,各位讀者估計已經知道我想說的“車圈戴森”是誰了——沒錯,它就是極星。


之所以說極星是車圈戴森,可並非是極星自己標榜——甚至可以說,所有設計驅動的科技企業,都比較忌諱自己像某個其他領域的相似品牌。在這裡,我只是為了便於普通消費者解讀,而將極星和戴森歸為一類。因為它們二者,理念高度相似。


換句話來說,他們都有自己對於設計的獨特理解,喜歡的人甘之若飴。不喜歡的人……他們也沒想著去討好。


現代設計史上有著無數例子證明,一味地想要通過討好消費者的審美而設計的產品,最終都會流於平庸。哪怕是奠定了現代實用美學基礎的包豪斯風格,也在最初被視為異端。畢竟,人類逃不過“真香”定律的命運。


戴森和極星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殊途同歸的意味。他們所共同追求的美學,是極簡主義的,也是崇尚功能至上的。在戴森內部,設計既意味著研究如何改進產品的性能,而不僅僅是外觀——設計的改進應源自於功能需求。


在極星的產品上,隨處可見這種功能至上設計風格所留下的線索。比如,極星車型上具有風格化的無邊框後視鏡,比傳統款體積減少30%,降低了風阻係數卻絲毫沒有犧牲其充足的視野。再比如說,各家車企都知道全景天窗能夠有效提升駕乘體驗,同時也成為了一種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功能設計。但極星2比別人做的更加深入,將天窗玻璃隔絕熱度和紫外線的能力提升到了95%以上。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再比如說,用過戴森吸塵器的人,都對機體上連續排列的同心氣旋組的外露塑料管道和透明集塵箱印象深刻。而在你打開極星1後備箱的時候,都能夠看到藏在一塊透明蓋板後,精心排列的瑞典金色線束,這個充滿寓意的設計——向電力驅動的高性能產品致敬。而規則的佈線方式,又能讓強迫症患者極度舒適。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設計的背後,是強大的工程基礎


戴森能夠讓大多數使用者讚不絕口的原因,在於它劃時代的使用體驗。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戴森的無葉片風扇時,自己那副訝異的表情。當時湧上心頭的就兩種感受:“這種設計是如何實現的?為什麼它能夠比普通風扇的風量還大?”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我相信很多人的反應和我是一樣的。這兩個疑問其實帶出了戴森這種科技公司的產品為什麼迷人的原因:


見識了讓我們沒有見識過的新鮮,


體驗了顛覆我們以往認知的體驗。


前者來自與強大的研發實力,後者則發源於產品超強的性能。這就直接區別了我們認識的風扇,和戴森的風扇,是完全兩個物種。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其實極星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樣的。我們所見識過的豪華車,目前無非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BBA這種傳統豪華車企的產品,儘可能將機械性能和傳統豪華體驗發揮到極致。一種是特斯拉和蔚來這樣新勢力造車的代表,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一款類似智能手機的科技產品。這兩種冰火不相容的性格,建設出了兩個極端的豪華車表現形態。


而極星在創造的,是“第三極”。首先,它所高效整合和共享的是成熟的設計、研發、工程體系和品控,這解決了用戶購車時,電氣化先鋒體驗和硬件質量不可兼得的問題。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另一方面,極星又完全獨立,脫離了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想象力的束縛瓶頸。以更大的自由度、更高效的節奏、更先鋒的方式,打造出一個足夠時尚、足夠極致,同時足夠獨特的品牌個性。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設計師拿出天馬行空的設計時,不會被羸弱的工程製造部門拖後腿。導致從概念車到實際產品天差地別,讓消費者悻悻而歸。譬如在極星1上,設計師們安置了一個幾乎橫跨整個車身的一體式蚌式引擎蓋,在前機蓋關閉時,儘可能展現無拼縫的純粹感,讓車輛橫向進行了延展。


這種設計要是放在普通車企,早就被工程預算部門打回重做了。畢竟如果採用傳統鋼材很難控制形變,而極輕、抗扭剛性極大、造價也極貴的碳纖維材料不是一般車企能用得起的。而在新勢力企業,這種設計很可能會面對製造成本過高,碳纖維製造和供應體系不成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極星卻能夠將它很好地用在量產車上。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很多人吐槽戴森的貴,其實忽視了戴森在研發那種能夠一鳴驚人的產品背後,所投入的研發成本和用料。可能你想不到的是,戴森為了造一臺吹風機,整體研發費用近5000萬英鎊,103名工程師在四年時間裡設計了超過600個原型機,戴森甚至還打造了自己的頭髮實驗室,收集了總長度1600公里的……真人頭髮。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這就是打造一款能夠帶來極致體驗的產品,背後所依託的研發實力。而在打造極星1的時候,為了保證這臺600馬力、1000牛米的GT轎跑帶來輕鬆自如、卻又樂趣十足的駕駛感受,瑞典的工程師們發揮出了本國的地理優勢,硬是把這輛車帶到瑞典北部北極圈的冰雪環境裡,進行長時間的極限測試。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至於紮實的用料,極星也是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拿極星1來說,僅僅是在懸掛和剎車兩個配件上,極星就分別選擇了世界上兩個殿堂級的配件合作伙伴——瑞典的Öhlins和日本的Akebono,分別訂製了專屬的Öhlins DFV雙流閥減震器和全鋁單體成型的Akebono 6活塞制動卡鉗,配以直徑高達400毫米的通風打孔制動盤。22段可調阻尼範圍的快速路面反饋和35米內的100公里/小時至靜止的剎車距離,足夠保證這輛車的消費者可以盡情享受這輛車帶來的駕駛體驗。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對美的追求,不放過每個細節


有句老話叫做,“魔鬼藏在細節中”。在對於設計有強迫症的公司,從產品到展示品牌形象的每個細節,都會做到如藝術品般的滴水不漏,處處顯示出他們的品牌氣質。


我們先拿兩幅圖對比一下,分別是戴森新加坡科技園的接待處和極星在北京僑福芳草地的藝術空間,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點?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你會發現,這些空間的設計都極其簡約、直白,並且能夠將產品毫無違和感地凸顯出來。


和自己的產品一樣,陳列的空間也都是設計為先。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當你走進極星藝術空間,消費者注意力很容易聚焦在產品本身,並可以在毫無干擾的情況下盡情觀賞和品味汽車的每一處細節。


據說在今年,將會有20家極星藝術空間在國內開業。建議這些城市的愛車之人都可以去體驗一下,相信我,這不僅會讓你對於極星這個品牌有了解,還能夠有機會看懂很多汽車設計和製造的細節。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而這種如同當代藝術的細節,也滲透到了很多消費者未必能夠注意得到的細節上。例如搭載了最新的標準化車載安卓系統Android Automotive OS的極星2,就連在車內信息娛樂系統上都一如既往的極簡。摒棄了笨拙的摺疊菜單,最大程度上避免冗長而危險的瀏覽行為。用戶界面設計中,放棄了那些色彩豐富的背景和眼花繚亂的字體,以黑、白、灰和橙色展現純粹設計理念,同時還能降低駕駛者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再說一個更難被注意到的彩蛋吧。在極星官方的媒體網站上,有著異常豐富的圖片資源。記錄著極星這個品牌從第一輛概念車發佈,到最新的Precept概念車亮相的全部圖片,並且每一張構圖都極為嚴謹,色彩也搭配到位。哪怕是工廠中拍攝的圖片,都能夠當做攝影作品,打印出來裝在畫框裡。足以見極星這個品牌,對於美學的追求到了一種多麼極致的水平。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我對極星倡導的一個概念印象非常深刻:“極星從一開始就明確電動汽車是未來的方向,並百分百全情投入,以先鋒品牌精神,獨立設計、研發和量產高性能電動汽車。”堅持對未來的持續投入,這才是極星這個品牌立足於當下,未來煥發出無限可能的基礎。而戴森的首席工程師曾經也在採訪中說過,戴森產品的研發目標,並不是眼前的消費者,而是瞄準二十年後的市場,這是他們能夠持續高投入,還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汽車圈早已經有了一個“戴森”


而在極星身上,我看到的的是一種汽車圈裡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不跟隨、不妥協,堅持在創造自己獨特的行業模式。用先鋒的科技和設計,用能夠感染人的美學和駕駛體驗,建立起一個新的標杆。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而在康德所處的時代,頭頂上的北極星(Polestar)已經指引著世界各地的水手們、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們,開創了一個地理大發現的新時代,讓人類的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


不可否認,我們當下的社會,已經很難通過一款產品、一個品牌的顛覆而開創一個人類嶄新的歷史篇章。但是,創新精神和對於美學的深入挖掘,讓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有了更多能夠便捷我們生活、提升我們審美、取悅我們感官的可能性。

無論是戴森還是極星,都是推動人與科技、人與美學更加深入人心的開創者,是他們讓我們知道,工業化大生產的產品,不僅只是提升生產力和生活品質的工具,更是重塑我們對於美學認知的最好載體。畢竟當你每天都在接觸這些優質且充滿藝術感的事物,定然對那些索然無味的東西會產生本能的抗拒。


我們現在眼中的先鋒藝術,在未來會成就為更多人樂得其享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