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近期,扶貧題材電視劇掀起熒屏熱潮。一方面,兩部扶貧電視劇已在央衛視“打頭陣”。《一個都不能少》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綠水青山帶笑顏》正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熱播。可以說,電視劇市場已經吹響了扶貧攻堅的號角。

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另一方面,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自即日起(3月17日),各級電視臺特別是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加大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購買、排播力度;同時公佈了研究確定的《一個都不能少》等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名單。

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鄉村題材精品劇稀缺

扶貧題材電視劇更多聚焦新時期的鄉村領域。在筆者看來,鄉村題材影視作品,一度成為熒屏的稀缺品種,即便各種影視展映活動,緊扣鄉村題材的劇作,是可謂少之又少。

鄉村題材創作在新形勢下如何迭代、持續創新?如何在發揮觀眾基礎好、取材廣泛的既有優勢的同時,加強現實針對性,拓展藝術視野,吸引並培育更多元的觀眾群,出精品,出力作,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可以說,無論是扶貧題材還是鄉村題材,市場都在呼喚更多精品劇的湧現。同時,新時代,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湧現出的新故事、新氣象,也亟待影視創作者的發掘和進入。

那麼,在創作中,如何直面農村存在的矛盾與困難,這需要主創團隊直面農村問題的現實主義勇氣;另一方面,如何以喜聞樂見的篇幅,生動詮釋鄉村的變化?這也需要在藝術呈現與現實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

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比起其他題材的虛構、戲說之風,扶貧題材電視劇大都貼近現實生活,拍攝風格淳樸自然,語言生動,人物鮮活,這是受到觀眾歡迎的最主要原因。

而塑造出既符合客觀事實,又具有高度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是其進行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決定了這部劇的藝術水準與生命力。

近年來,農村題材的文藝作品有力地擺脫了以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桎梏,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飽滿、體現農村新風尚的新人物形象。比如《初婚》中的任喜愛、《太行赤子》中的李保國、《歲歲年年柿柿紅》中的楊柿紅等。

在鄉村振興的圖景中,他們勇敢嘗試多種經營方式,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的扶持導向,尋求探索新農村發展之路。這些人物形象大都能從思想上引領鄉民,從技術上指導鄉民,從經營上帶動鄉民,使得農民在整體素質上得以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得以增強。

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讓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引領鄉土社會變遷的中堅力量,也可以看到鄉土社會下的人情冷暖。此外,實力派演員的加入也增進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看點,比如《綠水青山帶笑顏》由楊爍、潘之琳領銜主演,馬蘇、於洋主演;《溫暖的味道》,靳東飾演“鄉村第一書記孫光明”。

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

鄉村題材作品大多以平民化的敘事視角來展現宏大的時代命題,用小故事來講大時代。如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鄉村的日常生活?如何講述一個家庭、一個村莊的變遷,來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發展歷程?這就需要在講好故事上做文章。

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其中,平民化敘事與喜劇元素可以拉近觀眾的距離。比如《黃土高天》橫跨40年的時代變遷,在展現改革開放歷史主題的同時,散發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泥土氣息,陝北秧歌慶豐收、金色麥浪滾滾、熱氣騰騰的餃子等富有地域風情的畫面,溫暖又真實。

《歲歲年年柿柿紅》的鏡頭將生活化的寫實和意象化的寫意結合起來,廣袤的大地、起伏的群山、金色的麥浪等真實景觀,以及反覆出現的掛滿枝頭的紅柿子,穿著紅外套站在樹下的楊柿紅,包括屋簷下掛著的紅燈籠,無不充滿著朝氣與希望,折射出鄉村改革的時代進程。

在解讀農村利好政策、傳播主流價值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捕捉並反映嶄新的農村生活,挖掘鄉村社會改革的現實狀態,反映當代農民的心靈變遷,鄉村題材影視劇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22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來襲,鄉村劇如何求新、求變?


如今,電商、直播、短視頻、民宿等早已深入農村生活,一些農民更是成為電商達人或者網紅,這都是影視創作的素材來源。比如《尋找北極星》裡的鄉村建設涉及到生態保護;《我的金山銀山》則聚焦90後農村青年的事業和生活;《溫暖的味道》添加了民宿元素。

在筆者看來,廣闊的農村與廣大的農村觀眾群體,是扶貧題材的沃土,而農村題材影視劇有著巨大的題材潛力和市場前景,創作出更多不僅得到廣大農民群眾認可,也獲得都市人群情感共鳴的農村題材精品劇,農村題材影視創作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