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五無村居”激發村治活力

2019年,三門縣平安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平安考核全省第一,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9.39%,位居全省第一。全縣“盜搶騙”總警情數同比下降41.23%,通訊網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13.33%,“兩搶”案件零發生。民間借貸案件在2018年下降20.98%的基礎上,2019年再降34.65%;越級訪人次批次均下降30%以上,市級以上和縣級積案化解率均居全市第一;平安建設奪取“十四連創”。

這得益於該縣的一個特色舉措“五無村居(社區)”(無信訪、無盜搶、無邪教、無訴訟和無毒)創建。目前,全縣285個村(社區)創建達標125個,形成了家風正、民風淳、社風清的好風尚。

“‘五無村居’是‘三治融合’的升級版,三門將進一步健全村(社區)平安綜治組織體系,提高風險防範化解能力,努力打造‘事事有人管、人人都守法、處處都講禮、村村都和美’的鄉村善治局面。”三門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晨說。

“合力共為”構建“善治格局”

組織領導的強化、工作機制的健全是三門縣“五無村居(社區)”創建的保障。

該縣成立創建領導小組,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縣人民法院、縣信訪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協同推進,專門組建工作專班,強勢推進力量聯動、項目聯建。

眾人拾柴火焰高。縣委帶頭,還需要更多的力量參與,更多的幹部撲下身子真抓實幹,才能早日實現“五無村居”創建。為此,三門立足實際,建立聯席會議、月例會、季公示通報制度,加強信息共享、動態管理,推動工作有效銜接,掌控工作進度。同時,強化考評結果運用,與村主職幹部、網格員考核和報酬掛鉤,與推選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相掛鉤,激發村級治理活力,讓“五無村居”目標深入人心。

一年來,三門通過“五無村居”創建,做到處小處早處苗頭,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全縣各村居、社區為群眾提供各種服務1.5萬次,化解各種社會矛盾1033件,排除各種隱患7.4萬件次,爆料信息14萬件次,全縣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連續呈下降趨勢,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基層群眾的社會治理參與度、公共服務獲得感顯著增強。

三门:“五无村居”激发村治活力

“社會協同”盤活“源頭治理”

“王兄,我在醫院,急用錢,能不能先借我點!”日前,三門縣技師學院學生王磊(化名)收到了同班同學徐天慶(化名)發來的信息。出於對同學的信任,王磊沒有多想,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將錢款匯了過去。直到半個月後,王磊才得知,錢款實際打入了盜號者的賬戶中。無獨有偶,類似的好友詐騙,在這所學校已接連發生6起。

去年3月,三門縣公安局聯合三門縣委辦、教育局,在三門縣技師學院開展“無盜搶校園”創建活動,創新防範電詐“熔斷機制”,建立銀行、學校等單位微信群,分析研判常見詐騙手段,定期推送案例、視聽資料等,精確引導做好防範,快速熔斷詐騙路徑,僅三個月,全縣涉校電詐案件下降近九成。去年4月至今,技師學院未再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不只在校園,我們梳理近三年全縣高發區域和高危人群,選定村居、校園、工業園區等區域為創建重點單元,梯次推進‘五無村居(社區)’創建活動,個性訂製防範策略,打出一系列宣傳教育組合拳,並以點為輻射帶動全縣各行業領域創建。”三門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楊曉寧介紹。

此外,三門全面發揮社會組織協同作用,變傳統的“未端治理”為“源頭治理”。去年以來,該縣重點打造三門灣公益谷“樞紐型”社會組織,組織開展專業人才培訓實踐、公益創新項目對接等活動,孵化12家公益性社會組織,受益群眾1.5萬人次。同時,建立善岙楊村“善·運”等鄉村社會組織服務站,定期舉辦各類活動,豐富農村群眾文娛生活,促進基層和諧穩定。

三门:“五无村居”激发村治活力

“傳統+科技”提升“立體防控”

“今天的節目真不錯,讓我知道了土地承包的注意事項,還明白了出現問題一定要用法解決……”讓沙柳街道曼岙村葉大爺津津樂道的是該縣農村廣播“村村通、戶戶響”普法節目。

農村是普法的主陣地。三門依託全縣2358個農村廣播,宣傳涉農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治安防範、外出務工權益保護等法律常識,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自從開通法治廣播後,村裡面的矛盾糾紛越來越少了,村民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曼岙村村委會主任俞聖國說,法治廣播不僅為村民搭建了學法、懂法、守法新平臺,而且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在傳統普法的同時,三門還提升智慧防控,加快推進村級視頻監控建設,推動智能應用延伸到“神經末梢”。去年,浦壩港鎮泗淋片區鶴井村通過發動村居自建視頻監控、組建專兼職巡邏隊、開展以案說法等活動後,該片區入戶盜竊保持零發案。

此外,該縣還探索實施“網格+警務”。開展網格員進警營值班坐班、執法執勤、矛盾化解、信息採集等活動,採取PPT教學、軍事化訓練、場景拓展、PK演練等形式,提升網格員風險防範能力,自安保高等級響應以來,共發放宣傳防範資料6餘萬人次,調解矛盾168起,提供各類隱患線索80餘條,協助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