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窮人想逆襲機會大嗎?

冷暖直知


我認為這裡提到的窮人是可以分為兩種的。


第一種,物質財富匱乏,但是認知層面高、思想維度廣。可能是沒有機會,或者是因為以前的一些失誤,導致財富的流失。但這樣的窮人擁有很大的逆襲的可能,只要遇到合適的機會。

這種人懂得金錢不是真正的財富,明白價值是要通過對別人給予並獲得別人認可而產生的。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收穫快速輸出,變現能力強。

例如,專業人員可以通過在自媒體上分享專業相關經驗,在正常工作掙取工資的同時,再用自己的經驗為自己獲取財富,同時分享交流的過程能夠再次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起到精煉和鞏固的作用。

或者,明確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通過從核心競爭能力發展額外的專業知識領域,並從中獲得財富。比如,英語從業者,有對語言系統學習的超強能力,可以試著學習一下同為印歐語系的小語種語言,後期可以通過這方面提高收入,同時如果你還有比較強的協同學習能力,也可以試著舉辦小語種沙龍或者發展成翻譯社、課外輔導也是不錯的哦。


第二種,不僅物質財富匱乏,認知和思維都有很大的侷限性。這樣的人,如果沒有特殊的機遇,或者對自己不會下狠心去改變的,很難做到逆襲。

不僅如此,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二種窮人裡面有相當一部分人,仍舊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屬於第一類的。


我是韓作,職場擺渡人,躬身入局者。


韓作


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會明白階層這件事有多重要。但是並不說事情永遠沒法改變,逆襲也是可能的。1,女兒在一所私立學校上學。沒多久,就被她同學的背景嚇到了。爸爸,我那個同學有6個私人家教,連體育也有私教……爸爸,我有個同學為了從寧波到杭州來的上學路上不浪費時間,家裡買了輛房車,好讓他在車上做作業,每次來回家教在車上給他補習……我臉上冒出兩條汗線。這是讀書嗎?富二代麼,不就是富二代,你可別跟他們學,你只管自己好好唸書。我說。那些不學習開著豪車撞在樹上的不都是富二代嗎。我暗想。有一天,我到她寢室,看到一個女孩,穿著校服,滿頭大汗在拖寢室的地板。幹完後很專注地看書學習。我說,這個孩子真棒,你也要向她學習。女兒說,那個就是有6個家教的同學。我後來慢慢地開始瞭解這些孩子,這些家庭背景優越的孩子常常學習更加努力,特長也更為豐富。他們能早早地看完原版的哈利波特,鋼琴等樂器水平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他們普遍很陽光,待人接物大方,同時樂於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競爭意識更強。當普通的孩子暑假在電腦前痛痛快快地玩遊戲時,這些孩子的父母帶著他們去參觀劍橋耶魯,告訴他們,這是你未來的目標。當普通的孩子熱衷於討論誰是校花校草,這些孩子在模擬聯合國辯論,討論什麼是正義。當普通的孩子的看著《快樂大本營》高興地在沙發上打著滾,這些孩子開始學習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是全球最優秀的大學同學。二,我小時候,父母就給我們講一個親戚父母都是農民,孩子卻上了重點大學的故事。最後當然要加一句:讀書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這個故事我大概聽了十多年。我不否認逆境成才的故事,但其實這個故事相當片面。你不能一切推給孩子,教育環境和教育方法才是第一位。比爾·蓋茨成為首富當然離不開他的律師老爸和銀行家女兒的老媽。他讀的私立學校在1968年花了三千美金買了計算機終端設備。1968年,我們大多數孩子還只知道彈弓和泥巴,哪曉得什麼計算機。前段時間,一個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錄取成為新聞,不過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羨慕的份,人家父母都是麻省理工畢業的,父親還是科技上市公司董事長,那女生從小就在美國參加夏令營,學習編程。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本電影《新戀愛世紀》。劇中黎明演一個普通白領Bill,帶著女友劉嘉玲演的Maggie去一家廉價餐飲店吃飯,飯店前排著長長的隊,Maggie不由抱怨男友太屌絲。Bill說,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Maggie冷冷地指著長長的隊伍說,這裡哪一個人不想出人頭地。窮人的孩子出人頭地太難了。高度的社會流動性意味著人們可以憑藉個人的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家庭的財富和關係取得成功。然而不幸的是,本世紀初的大規模調查顯示,社會流動性早已經陷入枯竭。社會學家通過研究1970年到90年代末這段時期內,2749對美國父子的收入和職業後,發現社會地位的流動性已經僵化,這段時期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更傾向於維持父母的特權階層或社會弱勢群體的身份。孩子的身份原來也在“遺傳”。英國的學者也得出相同的結論。眼下在英國,私立學校學生上牛津和劍橋的比例是公立中學的13.47倍。從上世紀70年代起,英國政府就想法設法打破這種現象,比如加大對公立中學的投入,學校儘量錄取各種社會背景的學生,然而這些努力全部以失敗告終。普通人不是不能逆襲,只是機會太小,所以才叫“逆襲”。三現在回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富二代是如何秒殺普通孩子的?(聽起來真實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里奧所對美國12個家庭做了持續的跟蹤研究。她發現富有家庭和窮人家各自有一套培養孩子的體系。富爸爸富媽媽們普遍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他們為孩子打聽老師、教練、隊友的情況。貧窮家庭的孩子大多是和兄弟姐妹或小夥伴在外面愉快地玩耍。有個來自勞動階層的女孩卡蒂,她喜歡唱歌,放學後就到唱詩班唱歌。她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在這方面培養她,他們認為:女兒只是在向別人展示一個“聰明伶俐”的自己,這只是卡蒂吸“引別人注意”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就錯失了培養孩子突出才能的機會。美國社會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這樣歸納道:富爸爸富媽媽喜歡對孩子刨根究底,每一件事都要問清楚來龍去脈。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拿出自己的威信,敢和父母頂嘴,能和別人談判,還能質疑成年人。貧困家庭的父母則相反,他們常會向一些權威人士讓步,他們總是顯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來。富爸爸富媽媽的教育方式稱為“協同培養”,其目的是積極地“培養並評估一個孩子的才能、觀念和技能”。窮人們遵循的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長”的策略。富人家的孩子早就開始領會到了“權利”的意義。而窮困家庭的小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冷淡、缺乏信任和拘謹的”。他們不知道怎樣找到自己的路,或者說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定製自我”。哦,好吧,趕緊對照一下,差距就在這裡,如果我們能做到,孩子想必是可以逆襲的。當然了,最後我還是想說,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階層,富或者窮,都不該放任孩子隨意發展,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社會階層雖然僵化,但也未必一層不變。


Mr緘默1


機會還是有的,看你有沒有能力。很多富豪前身都是窮人。例如:李嘉誠,1928年7月出生於廣東潮洲市一個貧窮家庭。 李嘉誠白幼喪父。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餬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錶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小蛇吞大象”的奇蹟;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佔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熱點引爆


答案是肯定的。

何為窮,何為富?

現時,你或許比別人窮,但未來未必比別人差。而且現在這個時代是有條件的。

自媒體,就是一個爆發點。

甚至很多人都可能比你窘迫。但實現了逆襲。

不提李佳琪,李子柒。

就看看,凌雲,雷探長,徐大sao,這些本是草根,通過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結果,過了,同時,收益也是可觀的。有的月入8/.9萬,這是自媒體。

其他,孟非(工人),楊迪(丑角)等等,只要你年輕,就有資本。

加油。

我老了,或許機會不多,

你年輕,一定有。


求職說之70老獵


有個農夫,每天辛辛苦苦地耕種著一小片貧瘠的土地,收穫很少。一天,一個天使看見了,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你能不斷地往前跑,你跑過的所有土地,不管有多大,這些土地都歸你。”於是,農夫興奮地往前跑,一直不停地跑。他累了,想停下來休息,然而,他想到家裡要蓋一座很大的房子,這需要很多的錢,所以,需要更大的土地來耕作、來賺錢。於是,他咬咬牙又接著跑。這時候,他很累了,可是又想到,應該讓妻子過上貴婦人的生活,還有孩子們,也應該過上豪闊的生活,我們要比別人過得好很多倍。於是,他又接著跑。農夫上氣不接下氣,實在跑不動了,這時候,他又想到,我老了怎麼辦,我需要人照顧,我需要很多錢作為保障。於是,他還是跑,拼命地跑,最後,“咚”的一聲,倒地了地上,死了。

閒言碎語:人,不能沒有慾望,但是,也不能有太多的慾望,在眾多的誘惑面前,我們要學會適度抑制自己的慾望,知足常樂,這樣,我們的生活也許會變得輕鬆快樂起來。



安東爺門


現在的社會,與窮人和富人無關。

反而是有幾個特點的人容易致富!

先拋開到底是好的面還是壞的面不說,膽子大、臉皮厚的人一般都能在這個時代發財

就比如現在的互聯網時代,短視頻時代。

就拿現在的抖音來說,火了不少人!

說我最討厭的一個網紅吧(說他是演員我真不好意思說)

名字我就不說了,免得讓大家去搜,又給他帶人氣了

場場抖音直播收穫幾百萬音浪,要知道音浪的兌換現金比例是1*0.05

拿100萬音浪來算的話,就是100*0.05 就是5萬元。

一場直播下來,他通過不斷的炒熱氣氛,不斷的連接各路美女直播,叫他們“前女友”“老婆”“未婚妻”等等

又藉著勢頭去搞笑、嘲弄、惡搞、套路觀眾從而換取高額的回報。

但你說他好吧,真沒有哪些正面的東西;

你說他不好吧,他憑自己本事賺錢,罵他的人也一堆。但也屬於是炒熱了他的人氣。

再說疫情期間有一個主播,在抖音直播睡覺

一晚上,54萬音浪。什麼都沒有,真的就是睡覺。

你能相信嗎?


所以迴歸到整體,什麼人能夠在這個時代逆襲,那真的就只需要你膽子大才有機會。

這個時代改變了很多人,也增加很多機會。

網上很多新聞大家也看了,一個主播的一天的收益可以抵得國一個上市企業一年的營收

一個流浪歌手通過直播打賞和線上的廣告,比一個金領的工資還要高。


最後,想要告訴大家的是。

不是說膽子大,你就什麼都要去做。

首先價值觀是應當正確的,

抖音頭條這類平臺,在數據完善後相信也會對各類不正規違規的賬號來一次大洗牌。

如果這個時候還僅僅是膽子大不要臉,各類吸睛的套路來做互聯網內容,相信肯定會被淘汰的。

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想一下,

如何結合抖音規則+膽子大+輸出有價值的東西=成功


關注我

做了6年的運營,帶你玩轉互聯網

做好抖音頭條等新媒體平臺


星城說


現在社會窮好像成了一種病,有錢的人怕得窮病,沒錢的人想擺脫窮命。

一般的家庭身世想要大富大貴難度較大,可也不外乎有佼佼者脫穎而出。

我覺得只要做好以下幾點,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也能小有成就。

1.腳踏實地,別嫌棄自己的工作累,別抱怨自己的工資低。慢慢工作,慢慢積累自己的經驗,可以很好的為將來打下基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富人也不是一天累計的財富。你只看到富人光鮮的一面,可曾想到富人落魄的時候可能還不如你。所有說,永遠不要好高騖遠,只有腳踏實地,你才有可能成為富人。

2.學會理財,一個聰明的人會賺錢固然重要,但學會不了剋制節約,再多的財富也會慢慢消失。笨鳥先飛,就是我們沒有別人那麼聰明,能賺更多的錢,但至少我們在理財這方面能有更多的理解,財富就慢慢累計。

3.莫貪圖任何便宜,先如今的社會有著太多的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去更多利益的例子,數不甚數。賭博也好,跟風買賣虛擬物品也好。傾家蕩產的不在少數,所以說人有的時候意志力確實薄弱,沉溺在這些網賭一類的東西里面,也許一輩子成為不了富人,又或者是一個負債的窮人。

4.勤勞,勤勞致富都是老生常談了。從古至今,這就是一個定理。當然,有些人靠投機取巧,歪門邪道積累了財富。我認為這樣的財富也許不會長久。只有靠自己雙手獲取的財富才能穩定。

...................


江西小熊在海南


不是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做不做的問題。

機會都是平等的,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沒抓住而已。

當機會出現時,敢做的人立馬下手,不敢做的人卻還在猶猶豫豫,考慮這考慮那,等到別人成功了,才會後悔不已為啥當初自己沒做呢?

我以前也經歷過這種事情,不過我現在已經看開了,咱沒那膽識,還是安安穩穩的吧。

前幾年,我朋友和我談起,網上賣小豬應該會火,讓我別上班了,和他一起搞搞試試。我也心動了,可回家考慮了一晚上,如果不上班小豬不好賣咋辦?如果不上班全家吃老本嗎?反正是“前怕狼後怕虎”,最終沒敢幹。

我朋友只用了三年,有縣裡全款一套,在市裡全款一套,車子漢蘭達,現在每天就是開車出去看豬,發豬,只用半天就可以了,其它時間釣魚。

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咱有自知之明,沒人家那魄力,在家閒上一年不掙錢誰敢啊?

所以說,各人有各人的道路,各有各人的機會,咱既然不能大富大貴,那就安穩的過自己的小日子吧,一家人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在一起不也挺好嗎?


紫色幸福男人


生活本就是殘酷的,財富也大多數屬於更多的富人,所以我們每天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摸爬滾打著。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詞,用來形容當代的窮人,叫做“價格敏感型人群”,既委婉,又最真實。

窮人一直都很忙碌,但是又總會因為財富問題發愁,所以什麼都需要,但是什麼又不敢買,於是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上,來大打折扣,他們也不想,但是又無奈。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芭芭拉艾瑞克,為了調查窮人的生活,她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進入底層,以一個窮人的身份進入工廠,租房子開始生活。

最後她發現,即便自己打三份工,依舊無法滿足自己的支出,溫飽滿足了,但是卻沒有錢看病。

於是越來越多的窮人每天努力的在工廠裡幹活,但是仍舊無濟於事。他們不敢有太大的花銷,所以就哪也不去,一直忙於做工。

她最後在《我在等層的生活》一本書中寫到:人越窮,行動越受限。”

我們受制於社會控制之下,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節奏有條不紊的生活中著。只不過窮人要生活得更加艱難,甚至會被更多無形的力量多控制。

窮人的身份並非一成不變,無論是基努裡維斯還是馬雲,他們都完成了一種自我的蛻變。

窮人想要變成富人,需要的並非是我們經常以為的資本、機會、人脈,而應當是一種思維的轉變。

窮人翻身變成“有錢人”,需要多長時間?心理學家稱21天足夠了。

因為,心理學家針對人的習慣形成特點,提出了21天效應。

他們認為人們把一個人形成一種新習慣或理念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也就是我們的想法,行為在21天被無限重複那麼就會成為習慣。

窮人想要擺脫當前的困境,就要擺脫落後的思想,養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做?

一、告別自卑,從小事做起,嘗試超越自我

窮人的內心大都有自卑感的存在,這是長期的人際交往中的碰壁造成的,同時還來源於與他人不一樣的經濟地位落差。

我們發現窮人內心更加畏懼挑戰,他們更加選擇於安逸,選擇在一個固守的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生活。

這種自卑感,導致了很多窮人不敢正視自己,更不敢過高的審視自己。正是由於骨子裡的自卑感,導致他們無法前進。

打破自卑感,需要的是我們一步步地去踐行,從一件簡單的小事做起,一點點地去超越自我。在經過反覆的努力後,這種自卑感就會有意識地降低。

二、敢於接受新鮮事物,勇於融入新的圈子

在我們形成一個習慣之前,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是刻意的,需要自我特別去注意的。

窮人不敢融入新的圈子,


一笑而過127754018


窮人逆襲,機會肯定有,

第一 你自己先有一門技術或者一個專業領域的知識。重複利用信息差別賺錢,目前社會就是 你不懂我懂所以我賺 你的錢。 維修行業就是一個 手機維修,電腦維修 等等,

第二你內心抗壓能力要強,窮人面對的問題一般都比富人多 並且都很難解決,富人有錢就搞定了。

說到逆襲 你肯定要先置之死地而後生,明白這個道理吧,你要扛得住 無論做什麼 ,抗住了 總能得到一份報酬,這是社會法則,當然這份報酬不包括金錢 可以是經營 人脈 物質

第三學習一些理財知識,什麼是理財知識呢?簡單 就是要會算賬,控制消費,沒錢更不能亂花。,

透支消費,選擇性消費 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消費,花最少的錢買最值得的東西 意思就是摳。但是不能瞎摳門 對於必要性支出是肯定要花的,社會上那些表面性的產品沒必要,這裡就不多贅述了,你慢慢理解吧,

說的不好 希望能給你帶來點啟發,窮人逆襲範圍太廣了,但是有一點需要牢記!就是別人沒有 你有!這樣你的機會就大!雖然是廢話 !但是也是一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