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仲微黨建】三位開國將軍的家風故事

在安徽大別山金寨縣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他們不僅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建立不朽功勳,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後,依然初心不改,嚴以律己、艱苦奮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影響著子孫後代。

洪學智:“你今後的路還長著呢”

洪學智十分注重家庭建設,他對子女的愛體現在對子女的嚴格要求上。洪學智的三女兒洪煒和丈夫金元都是1965年考上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的。上個世紀70年代,洪煒所在的清華大學化工系高分子教研室承擔了國防科委和教育部聯合下達的研製高強度、高模量新型纖維的任務。該項目屬國防軍工項目,國內無先例,難度很大。洪學智知道後,鼓勵她要知難而上、刻苦鑽研,一定要做出成績,為國爭光。洪煒與課題組的教師們歷經近10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科研任務,填補了國內空白。

1978年,洪學智的女婿金元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碩士研究生,1981年畢業。當時,部隊醫院急需工科院校研究生,金元被分配到301醫院超聲波室工作。到醫院報到後,洪學智非常認真地找金元談了一次話,對他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努力學習新業務、新技術,認真鑽研、做出成績;二要多聯繫群眾,尤其要向老專家、老教授學習;三要少說話、多做事。

金元遵從老將軍的教導,刻苦學習、努力鑽研,與同事合作發表論文10多篇,與軍內外專家合作撰寫了《臨床超聲診斷學》等4部專著,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成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現代醫學分冊)中“超聲診斷”條目的撰稿人。

由於科研成績突出,1985年金元任301醫院黨委常委兼科訓處處長,負責全院的教學和科研管理工作。1987年,總後勤部讓301醫院民主評議推薦副院長候選人。根據專家推薦,301醫院黨委將金元作為副院長候選人之一正式上報總後。洪學智看到301醫院報上的名單後,立即把金元找來,問:“醫院推薦你當副院長,你知道嗎?”

“一開始我不知道,後來聽說了。”

“我是總後勤部部長,如果我同意你當301醫院的副院長,我以後怎麼領導301醫院的工作?這個問題你想過沒有?”

金元說:“爸,您的想法我完全理解。如果我是您,我也會這麼考慮的。您放心,我還年輕,當不當副院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301醫院的科研和訓練工作抓好,落實您把解放軍總醫院辦成第一流總醫院的要求。”

“你有這樣的想法很好,你今後的路還長著呢!”就這樣,洪學智把金元的名字從候選人名單中劃掉了。雖然失去了一次晉升的機會,但洪學智出於公心的舉動,讓女婿心服口服。金元說:“父親始終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做著表率,我心裡沒有埋怨,反而對他更為敬重。”

林維先:“災情就是命令”

1975年,林維先的三兒子林軍是坦克11師通信營(駐河南確山)的一名戰士。8月初林軍休探親假回湖北武漢的父母家,經過一天一夜的輾轉,第二天早上才進家門。時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的林維先見到兒子先是有些詫異,接著就問:“你怎麼回來了?”林軍告訴父親,是休探親假回來的。林維先關心地問了下兒子途中的具體情況,而後話鋒一轉,說:“你剛走四個多小時,你們駐地附近的水庫就因特大暴雨潰壩了,現在是一片汪洋。”在給林軍講述了目前災區的情況後,緊接著林維先就給林軍下了命令:“你在家吃完早飯,然後趕緊回部隊參與救災!”

此時的京廣線已經被大水沖斷,林軍隨口問道:“京廣線都被大水沖斷了,我怎麼走啊?”林維先一聽,立刻火了,大聲說:“雖然你在休假,部隊也沒要求你歸隊。但是,災情就是命令!你要牢記軍人的職責,趕快回部隊去參加抗洪救災!現在你的戰友都奮戰在抗洪第一線,你是我的兒子,就更應該做表率!”說完,林維先就到救災指揮部值班去了。父親的話讓林軍深感慚愧,他吃完早飯後就匆匆踏上了歸隊的征程。歷時兩天半,返回部隊的林軍馬上投入到災民安置和疏散工作中……

後來據林軍回憶,這段只在家待了兩個小時的休假經歷成了他難以忘懷的珍貴記憶,父親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思想境界讓他受益終生。

曾紹山:“長大後要自力更生”

曾紹山的女兒曾明順回憶說,她上初中時,一位首長夫人到家裡做客,當看到時任瀋陽軍區政委的曾紹山家裡除了被褥之外,其他用品都是公家配發的後,她感到十分吃驚。曾明順清楚地記得,看到父母用的枕頭後那位首長夫人嘴巴張得老大,半天沒有合上,因為她看到枕芯裡面填的全是小孩子穿舊穿破的衣服。

曾明順說,父母一生都非常簡樸。在她的印象中,父親總是穿著一身布軍裝,母親穿的也很樸素,姐妹仨從小穿的衣褲都是姥姥和母親一針一線手縫的。1965年,曾明順考上了第四軍醫大學,母親送她兩雙襪子。這兩雙襪子是把新布襪從底子中間剪開,翻上縫好,再在下面縫上襪墊。這種襪子不好看,但很結實。當年,市場上已有尼龍襪,自制的襪子顯得很土,曾明順便被同學嘲笑。但曾明順回家後觀察到,父母穿的都是這種布襪子。

“父母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師。他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他們的言行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曾明順回憶說,小時候,父母經常對我們說,長大後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要有依靠父母的思想。

1970年,曾明順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大連210醫院當衛生員。當年大連缺淡水,需要衛生員們每天用扁擔挑井水到各個科室。由於在高三下鄉時學過挑水,所以她每天挑的水都最多。醫院裡有的患者看到了,就寫了表揚信貼在走廊裡:“希望大家向曾明順同志學習,她是個從農村來的孩子,很能吃苦,很能幹。”領導和同事們看到表揚信都忍不住笑了,患者竟把曾明順當成從農村來的孩子。

1972年,曾明順調到鐵道兵10師47團衛生隊工作。她所在的部隊駐在陝西省安康地區旬陽縣蜀河鎮,那裡當時是全國沒有通公路和鐵路的極少數縣城之一。部隊的工作是和民工們一起修鐵路,大部分時間吃不上新鮮的蔬菜,住的是活動板房,條件非常艱苦。許多人根本不相信她是高幹子弟,認為高幹子弟不可能到這麼艱苦的地方來工作,但曾明順工作勤懇,從沒叫苦叫累。

1975年,曾明順在北京衛戍區4師醫院工作,經常和戰友們一起下鄉巡診,到農場勞動……曾紹山趁到北京開會的空隙看望女兒,他直接走到曾明順住的筒子樓,和她的鄰居打招呼、拉家常,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將軍。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蘭仲微黨建】三位開國將軍的家風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