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進社區 土味方式獲智慧“加持”



大喇叭廣播宣傳,是很多人的兒時記憶。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大喇叭,這種接地氣的傳播方式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打通了疫情防控宣傳的最後一公里。最近,幾臺造型別致的“大喇叭”出現在鯨園街道的社區裡。雖說保留了傳統的宣傳方式,但內核卻是實實在在的高科技。

【現場】大喇叭聲

上午十點,環翠區鯨園街道菊花頂社區法治公園的“大喇叭”準時響起。

鯨園街道菊花頂社區志願者 黃家友:我們感覺到又回到我們以前的回憶了,感覺這個內容很好。

“大喇叭”白色小巧的長方體造型充滿科技感,它的學名叫做“立體音柱”。目前社區廣播在每天上午10:00-10:30、下午4:00-4:30兩個主要時段滾動播放,內容以教育引導群眾提升疫情防護意識和了解相關理論政策為主。

鯨園街道菊花頂社區居民 王進壯:作為我這個年齡也不算太老,但是對我們的智能(設備)現在的這個智能(設備)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障礙。不如這麼聽,一播一放我們在家坐著就能聽見,一出來也能聽很方便,真好。

截至目前,鯨園街道在鳳鳴谷公園、紫藤花園等8處口袋公園都設置了立體音柱,一方面充分利用口袋公園人氣高的優勢,同時也避免了廣播聲音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

鯨園街道光明社區居民 胡玉敏:時事新聞、威海市的新聞、社區的新聞我們都喜歡聽。在這兒又休息了,又乘涼,夏天乘涼也能聽,在這兒坐著出來玩兒的時候也聽聽新聞各方面都挺好的。

小小音柱內含大“智慧”,具備安全性好、集成度高、擴展性強、建設成本低、管理便捷等特點,並支持音箱喇叭的24小時統一管控和小程序、短信、IP話筒等多種發送手段,實現遠程管控內容一鍵下發。

中國聯通威海市分公司產業互聯網威海辦事處產品經理 黃晨:我們最新的這款設備是採用了最新的物聯網技術,我們只需要把設備安裝到他指定的位置,裡邊是配有物聯網的傳輸模組,通過我們聯通的物聯網技術,通過我們的計算,將他的設備信息就直接傳輸到我們辦事處的電腦上。直接可以遠程管控,可以操縱它播放聲音,對它的一些數據一些採集,這些就可以操作。就避免了傳統的佈線,耗時也耗人力,耗財力,區別於傳統的這樣的一個技術。

目前,鯨園街道已經創造性打造了“鯨園直播間”欄目,未來會根據宣傳效果,將節目選擇權部分下放社區,推動創新宣傳的高效率、常態化發展。

鯨園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 王媛媛:我們現在已經策劃了10個欄目,包括時政要聞、好人好事、百姓宣講、安全知識的播報等這些內容,後期我們也會在群眾中開展一些居民的需求的調查,根據居民的需求來調整播放的內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成為引導群眾凝聚群眾的一個好的載體。後期我們會根據立體音柱的效果再選擇一些地點增加一些音箱,希望能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