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正文共:6969 字,預計閱讀時間: 18 分鐘


上篇是方便麵式的攻略,只能應急使用,本質上我們不推崇臨淵才結網,畢竟功夫在平時,方便麵既不營養也不健康。

所以這篇說一說想要求職產品的新人,平時應該如何學習和儲備。

先回答一個常見問題: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學習產品需不需要報班上課呢?

答:

需不需要取決於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與你的需求是否匹配,不是我說需要就需要,我說不需要就不需要了。這些課程是為了緩解你求職過程的焦慮,幫助你克服找不到工作的恐懼而誕生的產品,然而,課程對於學習產品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產品是一門強實踐性的社會科學,不能通過課堂習得,所有的內容學習後需要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反覆實踐才能掌握。

  • 有些知識比如歷史上的今天朴槿惠就任韓國第十八任總統(2013.2.25),這類信息你知道即可。
  • 有些知識比如怎麼做可樂雞翅,即使報班學了你也得在家多次實踐才知道少許鹽到底是多少鹽,八分熟到底是幾分熟。

當然,付費課程也不是毫無幫助,比起你通過碎片化的輸入一點一點的去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產品經理需要幹什麼,慢慢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的過程而言,付費可以縮短你獲取信息的成本,參與付費的大家相當於眾籌花錢買了主講人和課程籌辦方的時間來為大家收集並整理這些作為產品經理必須要學的知識。

此外,如今的付費課程基本都配套了班主任+社群運營的模式,你可以接觸到大量和你處在同一階段的產品新人,共同交流學習的困惑,在產品進階的道路上組團刷怪。

所以,如果你是想要通過報課而系統的習得產品能力,實現從0到1質的飛躍,對不起,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有錢不能使你從小白一夜之間成為高級產品經理。但如果你清楚自己的訴求是花錢買時間,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取產品經理所需的基礎知識,先實現個從0到0.1,入門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實踐來多方面綜合提升產品能力,那報班是可以滿足需求的。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接下來說正題,分享一下我在求職產品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功課,需要強調的是,每個產品人的成長路徑都不一樣,所以本篇只是個人經歷的一個總結,不保證對每個人有效,也不保證照做就一定可以找到產品相關的工作,但可以保證的是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所收穫。


以下內容,按照我所認為的產品新人技能樹展開,分別是同理心訓練,產品思維,結構化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點擊查看大圖)



Part 1 同理心訓練

同理心,即設身處地的對他人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無論是面向用戶,還是面向自己身邊的朋友,同事,都需要我們能夠及時的體察他人情緒,體會他人的感受。

這部分內容之前有寫過專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戳鏈接查看,這裡就不贅述了:

雖然每個人的同理心有強有弱,但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去增強自己的同理心。

這裡分享幾個實用的訓練同理心的方法:

  • 情緒日記
  • 每週挑戰新體驗
  • 繪製用戶體驗地圖

【情緒日記】

要讀懂他人情緒首先要學會體察自己的情緒,由己及人,首先要對自我的感受敏感,之後才能試圖去理解他人的情緒。學會在自己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的時候及時的記下日記,記錄自己此刻的心情,並且思考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情。

當你寫下來這些文字的時候,你的思維從下意識地快思考轉變為慢思考,或許會發現情緒化的自己似乎處理的不甚妥當,這樣的方法也能夠幫助你更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情緒並避免情緒化的表達和行為。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今天收到了來自導師親切的問候,詢問自己最近的論文狀態,自己的情緒變化是,看到來自老師的消息時還沒點進去就開始緊張,回想自己最近的時間安排和論文進展,忐忑的點開消息後發現老師只是讓你填個表格,然後長舒一口氣。”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每週挑戰新體驗】

每個人都會有認知的盲區,容易侷限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所以當我們主動的去嘗試更多元的生活,更豐富的挑戰,或許可以獲得更多成長,並回過頭來更好的理解那些不同。

挑戰新體驗不一定要是去蹦極去爬雪山這麼大這麼正兒八經的挑戰,

  • 也可以是認識一個新朋友,你們可以聊一聊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故事
  • 又或許是從來不看直播的你去看了一場李佳琪的直播,順道思考一下為啥李佳琪的帶貨能力那麼強,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看他直播

產品經理要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時刻準備好接受新的體驗和挑戰,突破自己的邊界。

【繪製用戶體驗地圖】

用戶體驗地圖是分析用戶場景需求過程中一個十分常用的工具,它能夠幫助我們脫離上帝視角,還原真實場景中的可能問題並通過體察用戶情緒找到用戶的痛點,對產品優化更加有的放矢。

下圖是去年參加滴滴的筆試回答“如何利用產品思維提升食堂的服務”時所繪製的簡版用戶體驗地圖,詳細答案可以戳鏈接回看:

參考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在每次試用新產品時,都繪製一幅用戶體驗地圖,看看自己的需求是否被產品經理一一滿足,該產品還有沒有需要優化或者完善的地方,如果是你的話,你會給產品增加或減少什麼功能。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Part 2 產品思維

產品能力就是訓練一個人,判斷信息,抓住要點,整合有限的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世界交付,並且獲得回報。——梁寧

作為新人,要掌握產品能力,首先要學習產品思維。

這裡依舊推薦梁寧老師在得到上面的《產品思維30講》系列課程,在學習產品的初期,這門課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它並不是課本式教條式的講解產品的定義、同理心的定義,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典型的產品案例去教我們怎麼看到用戶、傾聽用戶、判斷用戶,與用戶建立連接並在和用戶的互動中獲得反饋不斷優化。它不僅僅講產品,也教你怎麼觀察人,所以強烈推薦這門課程。

(最近我們也在更新相關讀書筆記,歡迎一起打卡和討論)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梁寧《產品思維30講》讀書筆記: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此外,還推薦幾本書,蘇傑老師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俞軍老師的《俞軍產品方法論》,王詩沐老師的《幕後產品》,這幾本書基本都是入門必讀書目了,很多人都推薦過,這裡就不細說了。"


需要強調的是,課程的學習和書本的閱讀都是輸入,這不足以訓練你的思維和思考能力,需要對內容加以整理和理解,結合自己的所學去沉澱屬於你的產品經理方法論,所以需要有所輸出,這裡建議你在閱讀過程中,

可以:

  • 寫讀書筆記,讀後感,
  • 也可以用思維導圖整理書本知識結構,
  • 並且學會用你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案例去論證自己的觀點,用你學到的框架去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

推薦的這些內容都是我自己反覆學習過的內容,所以有讀書筆記和讀後感歡迎來公眾號後臺留言交流

除了讀書寫讀書筆記以外,還有一個練習產品思維的笨方法,就是寫。

產品體驗報告也好,產品需求文檔也好,競品分析也好,不斷地試用新產品並且刻意的實踐“用戶-場景-需求”框架,每一個設計背後都凝結著一群人的思考,就好像解密一樣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說清楚想明白產品這樣設計的原因,這個過程是很有成就感的。

下圖是基本的思考框架和方法,我用這段話做了很長時間的屏保,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想當然,要深度思考。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歡迎拿去做屏保)

  • 如果不知道寫什麼產品的體驗報告,那麼看你秋招最想進哪家公司,可以寫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的體驗報告,為你的面試加分。
  • 如果沒有目標明確的公司,可以寫自己喜歡的產品,如果沒有喜歡的產品,可以寫最近熱門的產品。
  • 如果不知道熱門的產品,可以看看app store裡面最近新出的覺得順眼的產品。

(沒有其他如果了,再如果下去就要勸退了)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所以,下次就不要再提問如何訓練產品思維之類的問題了,以上雖然是笨方法,但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而且並不難。如果連產品體驗報告和競品分析這樣的必備文檔都沒有試著去寫過,那麼你不是不知道怎麼學產品,你是不想付出努力學產品。


Part 3 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讓我們將蒐集到的信息,數據,知識或者素材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歸納和彙總,使得複雜的事物更簡潔,明朗。

結構指的是解決問題的分析框架,比如我們常常使用的“用戶-場景-需求”框架,比如SWOT分析,比如電商人貨場,比如STAR法則,比如用戶體驗五要素。

我們通過界定問題,找到合適的拆分框架,把問題逐步細分,將一個複雜的問題分解成一組小的子問題,然後逐個擊破。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此外,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承擔著團隊中必不可少的溝通的角色,結構化思維能夠讓我們更清晰的將觀點呈現給他人,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降低溝通成本。 關於結構化思維推薦閱讀兩本書,李忠秋的《結構思考力》和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今天推薦的書除了俞軍老師的書以外都可以在微信讀書app上搜索到。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關於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提供以下幾個日常方法:

  • 學習使用Xmind
  • 多說:成為話癆也無妨
  • 多寫:學會少寫廢話,用文字傳達有效觀點

【學習使用Xmind】

思維是無形的也很難量化和學習,所以聰明的人們發明了工具,這個工具就是Xmind,這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思維導圖軟件,可以高效的把思維可視化,輔助我們思考和決策,而且試用版就夠用了,操作也很簡單,如果實在不會,可以看下往期的教程:

下次遇到複雜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試試用Xmind去羅列你所糾結和考慮的點,試著用SWOT分析每個選擇的優劣勢。教程裡還舉過用Xmind分析讀博還是找工作,要不要和男朋友分手的問題,哈哈哈工具用的好,決策沒煩惱。

【多說】

字面上的意思,多說話,當然不是說廢話,多和朋友交流和討論。什麼?沒有朋友願意聽你話癆嗎,那就去找陌生人聊天,不過不是讓你去dating APP裡面去找小哥哥,而是去各種群聊裡面發言,自己加了那麼多秋招交流群,有一大部分是不是從來不說話,只是看人家交流?

那就踏出第一步,從觀點的接受者變成觀點的貢獻者,參與大家的討論,不要擔心自己說的不對,表達最大的價值就是產生爭議甚至被推翻,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

不過對於你的表達,我有一個要求就是凡事分三點。在輸出觀點的過程中,用下面的這個框架。 “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第二……,第三………。”

不要擔心你憋不出三點,當話趕話說到第三了,你自然會逼著自己再找一個理由的,也不要擔心你想到了超過三點怎麼辦,那就加一句,“此外,我再補充三點”

如果說出三點對你而言實在有困難,初期也可降低難度,從兩點說起,那麼框架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至少說出兩個方面,後面再逐漸提升難度。

在平常的輸出和表達中反覆的刻意練習,一段時間後自然會有所收穫。

【多寫】

最後一個錦囊是多寫,那麼怎麼寫,寫什麼呢。推薦一個方法,就是去知乎做一個答主,試著用文字去分享你的經驗和思考,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 這樣一方面你能從他人的提問中獲得靈感,發現自己到底應該寫什麼,
  • 另一方面,寫答案之餘還可以幫助他人獲得少許成就感,彌補了寫作過程的枯燥和無味。

並不是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在知乎上面回答問題,你自己的親身經驗也能夠作為他人的參考信息給他人提供一些幫助。

如果你經歷了考研,你是不是可以回答怎麼樣找學校,怎麼樣進行考研過程的心態建設,怎麼樣合理安排規劃時間。

如果你喜歡紀錄片,你是不是可以分享值得觀看的十佳紀錄片並附上你的理由,可寫的東西太多了,推薦每週或者每月定期的瀏覽知乎,記下自己能回答或者想回答的問題,然後抽出時間逐一的寫下你的答案。

【及時輸出覆盤和總結】

此外,及時輸出覆盤和總結也是一個鍛鍊結構化思維的好方法。

  1. 可以在每次活動完成後按照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後的框架覆盤此次的表現,並總結經驗和方法。
  2. 也可以在每次面試或者筆試後輸出自己的筆面經,當時沒回答好的問題是否有更好的解法,輸出筆面經就相當於學生時期講解期末試卷一樣重要。筆面試給到了什麼樣的反饋,自己可以通過這些反饋發現一些不足並且及時訂正。

看檸檬近半年的文章,你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我的結構思維訓練歷程,通過結構化的表達慢慢的輸出我的思考和觀點,在完成一篇又一篇筆面經的過程中逐漸訓練自己的思維,直到形成習慣。


Part 4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對探尋的渴望,對疑問的耐心,對沉思的熱愛,對判斷的謹慎,對思考的樂衷,對部署調整的慎重,以及對任何欺騙行為的厭惡。——弗朗西斯.培根”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需要在做決策的時候去參考他人的意見或建議,特別是領域的專家或者學者,因為成為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意味著他們在這個領域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擁有比普通人更全面的信息,但我們需要學會兼聽則明,一邊獲取信息,以便做出評估和取捨。 “

我們傾聽他人,是為了構建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聽了他們的話以後,馬上就按他們說的去做,就好像自己是隻無助的羔羊,或是個牽線的木偶似的。——《學會提問》”

我理解的批判性思維就是做出判斷和評估事實的能力,能夠辨別別人是不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產品經理將會面臨很多大大小小的決策,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學會收集儘可能全面的信息,學會衝破自己的認知誤區,學會篩選和鑑別有效觀點,學會做出負責任的決策。

推薦兩個具體訓練批判性思維非常有效的方法:

  • 閱讀公眾號長文
  • 玩狼人殺

微信公眾號是一個很好的原創生態,有大量的深度長文和案例分析等內容,可以找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公眾號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或者在看一看裡發現一些優質的公眾號。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看,而是批判性的看。

首先要學會區分該篇內容是事實還是觀點,如果是觀點,那麼當作者向你不斷兜售自己的觀點時,你應該隨時準備與之辯駁,當然,要注意,是辯駁而不是抬槓。

抬槓的特點是鑽牛角尖走極端,訴諸情感的成分遠大於訴諸理性的成分,且滿足於似是而非的假象,錯把聲高當有理。

辯駁是時刻關注作者論證的邏輯及時發現論證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

看文章只停留在看的環節只是輸入,如果沒有思考和輸出的話無法檢驗輸入的質量,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邊看邊提問,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文章,透過文章去和作者對話。推薦一個簡單實用的好辦法:

‍♀️ 給文章留言

如果你跟隨作者的腳步,一步步查驗其論證的思路,經過自己反覆思考和作者一致後一直讀到了最後覺得沒有任何問題,那麼很精彩,某種程度上你們對某件事達成了一致產生了共鳴,可以通過文末總結本篇你所認為的精華部分或者留言自己的讀後感來給分享文字的人一些鼓勵。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留言區見!)

如果你在論證過程中發現有一個地方論據不足,不足以支撐作者得出結論,且你能夠舉出一些反例和生活中的例子來證明該結論為假,那麼也可以留言和作者互動,他一定會很感謝你認真的閱讀並且幫他指正了自己思維不縝密之處,如若不然,你們也可以就這個問題進行一些進一步的討論。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和你喜歡的博主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發生觀點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換,或許之後就可以成為朋友,真正意義上的以文會友。

【玩狼人殺】

不要笑,玩狼人殺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鍛鍊腦子的好遊戲。群面過程中認識的不少表現優異的小夥伴都是狼人殺的高玩,他們有著長期訓練的極佳的控場能力和表達能力,甚至還能從他們的群面發言中聽出一絲絲狼人殺發言的感覺。

狼人殺——極大的訓練你思考的速度和質量,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從遊戲開始的那一刻起,你的腦子一刻都不能停息。如果是閱讀微信長文章比作一個放慢倍速的和作者對話的過程,狼人殺就是一個二倍速加快的信息輸入過程。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假如你是好人,你需要在接收其他人信息的同時保持理性,不被狼人所表露出的可憐無辜和友善展現出同理心,從他們的發言中找出論證過程的邏輯漏洞,可以參考你認為的大牛的分析,但大牛也可能是那個偽裝的狼人,所以時刻相信自己的判斷才是王道。

假如你是個狼人,每一輪天亮的發言都是一次演講,如何給自己完美偽裝成好人,如何編造一個看似天衣無縫的故事來騙過所有人,如何在站好人牌的同時悄無聲息的擠壓真好人的生態位,怎麼安排團隊的打法來保證狼人陣營的勝利。

未來想求職產品,現在應該怎麼準備

今天的分享大致就是這樣啦,總結了一個產品新人日常訓練自己基本素質的方法和技巧,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可以寫這麼多,為什麼可以保持長期輸出,其實答案就一句話,“無他,為手熟爾”。

學習產品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不需要太過焦慮和畏難,但也沒有那麼簡單和輕鬆,畢竟一項新技能習得的背後都是看不見的付出和心血。天之驕子的優勢屬於少數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實打實的努力比什麼都強,檸檬的大家也要加油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