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後咋防控,河南開封出臺硬核防“疫”細則,一共170條!

臨近開學,中小學校如何進行疫情防控工作?近日,開封市教育體育局結合本市中小學實際制定了《開封市中小學疫情防控工作實施細則》,以保障廣大師生和學校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開學後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開學前後咋防控,河南開封出臺硬核防“疫”細則,一共170條!

開學前後咋防控,河南開封出臺硬核防“疫”細則,一共170條!


下面一起看看具體細則內容吧!


開學前後咋防控,河南開封出臺硬核防“疫”細則,一共170條!


開封市中小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實施細則


【工作體系】


1

組織管理


1.成立校級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校長是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分解、任務落實和督促檢查。


2.明確學校專項工作機構,人員和工作職責,明確專人負責疫情報告。


3.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席網絡。對校區場所、教職工和學生實行網格化管理、劃小管理單元,包乾到人。


4.多校區辦學的學校,各校區指定防控工作責任人,每個校區必須建立一套防控工作體系。


5.明確屬地管理原則。各校要按照所屬縣區疫情防控指揮部“五個一”服務復學工作方案,加強溝通協調,取得專業技術支持,配合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


2

方案制度

6.開學準備工作方案(包含開學流程圖、培訓安排、日常防控措施、消毒措施、“五個一”服務方案等內容)。


7.開學工作方案(包括開學第一課,錯峰返校、上下學方案,教育教學,食堂錯峰就餐、分散就餐等實施方案)。


8.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9.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


10.建立職工師生健康管理制度,一人一卡,一班一臺賬。


11.師生晨午檢制度。寄宿制學校要有晚間體溫檢測。


12.因病缺勤登記,病因追蹤制度。


13.復課證明查驗制度。


14.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


15.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16.通風、消毒制度(明確區域、消殺人員、消殺時間等)。


17.免疫接種證查驗制度(小學、幼兒園)。


18.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制度。


19.食堂餐廳管理制度。


20.領導陪餐制度。


21.學校門崗安檢制度,含出入登記、測溫消毒實施和記錄。


3

工作推進

22.校級工作領導小組每天掌握學校防控情況。


23.學校專項工作機構嚴格履行職責。


24.及時召開校級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防控工作中的問題。


25.加強與屬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溝通,開展好聯防聯控工作。


【開學前防控工作】


4

摸排建檔


26.精準掌握每一名教職員工、學生情況;精準掌握來自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教職員工、學生情況;精準掌握上述人員在校內處室、年級、班級分佈情況;精準掌握每一名確診及疑似師生康復情況。排查要全覆蓋,含保潔、食堂從業人員等所有教職員工、學生。


27.加強對確診人員、疑似人員、發熱人員、涉武漢人員、密切接觸人員(與確診人員、疑似人員、發熱人員和涉武人員有密切接觸)和外出人員共六類重點師生的排查管理。


28.對於以上六類人員,檢測地點、結果、健康狀況等詳細情況要及時向所在學校報告;解除隔離後,持健康證明、醫院或社區解除隔離證明等相關證明,交學校審核後,方可返校。返汴人員自到汴之日,到居住地社區進行報備,自行在家隔離14天,憑社區有效證明返校。


29.針對不宜上班(課)的師生和工作人員,提前謀劃,合理安排相關工作和學習。


5

開學前提醒


30.開學前3天,每個師生必須如實填寫《健康登記表》《個人健康登記承諾書》,通過微信或郵箱等方式發送給學校,學生髮給班主任、教職員工發送給科室負責人。


31.學校要安排班主任、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工作人員逐一核實,做好數據分析,研判每名師生是否符合返校復課條件,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妥善處理。


32.由學校逐人核實,掌握準確情況,確保無發熱等症狀和無密切接觸者等情況後再允許其返校。


33.對重點師生、工作人員實行1人1檔管理。


34.提前告知師生、工作人員做好返校途中相關防護工作。教育引導師生儘量減少或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35.提前告知師生及工作人員,開學後供餐方式,是否需要自備餐具等。


36.提醒家長為學生備好充足的必備防護物品。


6

統籌開學時間


37.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嚴格執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正式向社會公佈的開學時間組織返校。


38.嚴禁任何學校組織學生提前返校,嚴禁任何校外培訓機構組織學生提前開展線下培訓。


39.按照“一校一案”的要求,制訂方案,精準安排教職員工、學生分期分批有序返校。


7

教學準備


40.調整開學後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師排課等情況制定教學方案,制定開學後教育教學方案。及早通知教師按照新的教學方案備課,提前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教育教學準備工作。


41.兼顧不同群體學生的特殊情況,開展網絡教學、線上答疑等學業指導。


8

物資保障

(詳見附件2《關於做好教育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後勤保障工作通知》(豫教疫防辦〔2020〕16號)

開學前後咋防控,河南開封出臺硬核防“疫”細則,一共170條!

42.有專門的防控物資保管室,專人負責,並建有臺賬,有禁止煙火標識。


43.儲備足量的體溫測量儀、酒精、84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資。


44.設置規範的留觀室,有條件的設置臨時隔離室,隔離場所要求通風良好、獨立設室,與其他教學區相隔離,並在開學前按照消毒規範消殺到位,做好疫情防控應對準備。


45.各學校(幼兒園)應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箱,內襯(套黃色醫療廢物袋的醫療廢物桶。


46.配備紫外線燈、移動式紫外線消毒燈或移動式紫外循環風消毒機。


47.各學校(幼兒園)應在校園內配置足量(40-45:1)的水龍頭,疫情期間,學校應配備充足的洗手液。


9

環境衛生


48.對食堂、宿舍、教室等重點部位要進行消毒(詳見第二十二項)。


49.校區環境應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每天應及時清除校園內落葉、積水、汙水、汙物等,室內地面應每天至少溼式清潔一次。


50.校園公共衛生間、公用垃圾桶應每天清潔和消毒,及時清倒廢棄雜物,避免蚊蠅等病媒生物滋生。廢棄口罩專用垃圾箱,每天由專人運送到指定的就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暫存處,做好交接登記。


10

教育培訓


51.加強應急演練。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和實際,因地制宜,有計劃、有重點地對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應急演練,提高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應急反應能力,並根據演練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完善應急措施。


52.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教職員工和學生開展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服務。


53.對教師、工作人員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防控技能培訓和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培訓。


54.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


11

飲食防控


55.排查食堂從業人員身體狀況。食堂從業人員復工、返崗前,必須持有從業健康證,按師生返校健康檢測標準執行。


56.對餐(飲)具進行清潔、消毒(詳見第二十二項)。


57.對供水設施進行檢修、更換濾芯、清潔消毒、對供水設備及水質進行專業檢測。


58.制定教職員工、學生供餐方案(分時、分散、打包就餐等內容),健立健全食堂餐廳管理制度,領導陪餐制度等。(第二項,方案制度已要求)


【開學後防控工作】


12

宣傳教育


59.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家長微信群、LED顯示屏、健康提示牌、短信、黑板報、手抄報展等形式,加強對師生和家長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疫情防護知識和防控要求。


60.開齊開好健康教育課程,多形式開展宣傳教育,開學第一天開展生命健康、傳染病防控知識教育。


6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


6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示範學生正確的洗手方法,保持手部衛生,減少近距離接觸。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衣袖遮擋口鼻等。學校要加大對“正確使用防控物品及規範處置”的宣傳教育。


63.督促學生在入校後、離校前、飯前便後、集體活動前後等進行洗手。洗手時應採用流動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手心、手背、指縫、手關節、大拇指、指尖、手腕)。可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含醇類快速手消毒液。


64.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並開展演練。


13

師生入校


65.學校結合實際,可分批次錯時、錯峰入校。


66.規範合理設置入學通道,合理安排人員和檢測點,在校門口對每一名入校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67.對發熱者(≥37.3℃),引導去留觀室再次進行體溫測量,若體溫仍≥37.3℃,須進行專門登記,聯繫對口隔離點或醫院進行規範診療。


14

落實晨午檢制度


68.對於非寄宿制學校的走讀學生,實行學校晨午檢。寄宿學生要進行晚檢。


69.每天早晨入校前,要帶當天在家測量體溫的情況表(家長簽字),到校後接受學校晨檢。


70.下午到校後按照學校統一檢測、入班後班主任再檢的程序完成體溫午檢並登記。


71.教職工日常體溫晨午檢測,由年級組和所在處室負責,與學生執行同一檢測標準。


15

校園門衛管理

(一)出入口管理

72.學校須嚴格控制出入口數量,原則上一個校園只開啟一個校門出入口。結合工作實際,在學生集中返校和上、下學時,視情況增加校門開放數量,避免高峰時段人員聚集。除保留必要的校門出入口外,暫不使用的出入口,須及時關閉上鎖,嚴禁人員出入。


73.學校在校園出入口配備必要的體溫檢測和相應辦公設備等,滿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有條件的學校,在校門出入口設置紅外熱成像儀。


74.加強校園出入口管理隊伍建設,配備專職安全員和衛生員等,嚴格校門出入口管理。為管理人員配備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防護用具,強化自我保護,確保自身安全。


75.學校須根據要求,創造條件,開發或推廣使用學校出入信息管理系統,規範出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76.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等安全管理工作。


(二)進入人員管理

77.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一律實行封閉管理,無關人員和車輛一律不得進入校園。


78.在校園居住、在其他單位(學校)工作或學習的人員,憑工作或學習單位出具的相關證明,由學校辦理出入手續,方可出入校園。


79.學校通知開學後,教職員工和學生按學校規定的時間返校。未經學校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80.凡進入校園的教職員工和學生,一律核驗身份,進行體溫檢測,並登記相關信息,確認符合相關規定後,方可進入校園。首次返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須提交健康證明等相關材料,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員,一律不得返校、返崗。


81.發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異常症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一律不得進入校園,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向有關部門進行報告,配合做好後續處置工作。


82.實行分批、錯峰開學、上學,避免校門口人員聚集。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校園、家長儘快離開校門口,減少逗留時間。


83.因疫情防控等工作需要,須臨時進入校園的疾控、醫療機構和水、電、氣、暖及社區等單位工作人員,由對口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經批准後方可進入校園。


84.對需臨時進入校園的人員,在測量體溫的同時,須登記姓名、身份證號、聯繫方式、單位或居住地址、身體健康狀況、是否到過疫區、是否接觸過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等詳細信息,提供健康碼。發現情況異常的,一律禁止進入校園。外來人員入校後由學校專人陪同,嚴禁外來人員在校園內到處走動。


(三)車輛管理

85.凡經學校同意進入校園的車輛,須進行檢查、登記。有條件的學校,在校門口附近設置車輛消毒區域,配置消毒設備和物品,對進入校園的車輛進行消毒。


86.疫情期間,嚴禁物流配送和快遞等車輛進入校園。確需進入校園的,經學校同意後,到校園指定區域臨時停放,不得到其他區域;完成任務後,不得在校園停留。


(四)責任追究

87.對不服從管理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疫情防控的規定,一律嚴肅處理。


88.對不服從學校管理的社會人員,由學校聯繫當地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89.因工作職責落實不到位,對出入校園人員失察漏管的,根據情節輕重,嚴肅進行追責。


16

校內人員管理


90.繼續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保證信息暢通,嚴禁出現瞞報、遲報、漏報、誤報,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91.嚴格師生、工作人員進出校園,實行請銷假制度。


92.疫情防控期間,每天追蹤師生健康情況,走讀學生持家長簽字的每天早晚各一次的體溫報告單入學,教職工每天堅持自測體溫2次。


93.班主任要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於因病缺勤的走讀學生,要及時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病因;對於寄宿制學生,要及時安排患病學生到隔離室觀察,通知監護人和屬地對口醫院,根據醫院要求進行下一步診斷和治療。


94.對因病缺課(缺勤)人員,由學校根據醫院出具的返校證明或身體健康證明研究認可後返校。


17

學校食堂防控管理


95.學生營養午餐要本著“學校主導、家長自願、安全有序、保證質量”的要求,做好供餐預案和準備。


96.對進入校園的食堂從業人員和供貨商配送人員嚴格實施體溫檢測,配送車輛在校門口處進行嚴格消毒。


97.食堂工作人員每日崗前進行體溫測量並記錄。


98.食堂採購人員、送貨人員和查驗人員在工作期間做好個人防護。食堂工作人員作業中統一佩戴手套、醫用口罩和防護帽、鞋套等。


99.就餐時,原則上工作人員統一配發餐具、統一分餐。


100.嚴格餐(飲)具消毒與保管制度(詳見第二十二項)。


101.堅持實行校領導陪餐制度。


102.從業人員工作期間需全程佩戴口罩,食堂後廚嚴格實行全封閉管理,非本食堂人員不得進入後廚。


103.學校要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嚴格落實食堂進貨索證索票制度和食品留樣制度,不購買、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不提供涼菜。


18

學生就餐管理


104.儘量錯峰就餐、分散就餐,避免扎堆就餐、面對面就餐,減少人員交談,餐後及時洗手。


105.學生就餐排隊時應與他人保持一米的距離,排隊時應佩戴口罩,進食前摘掉口罩並洗手。


106.組織學生採取錯時、錯峰和分年級、分班級分餐用餐或食堂取餐,分別在教室、宿舍用餐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聚集和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


19

加強寄宿制學生管理


107.寄宿制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嚴格實行24小時校領導值班制度、門衛值班制度和定期巡邏制度。


108.未經批准,住宿學生不得離開公寓,不得隨意在公寓內流動。


109.寄宿制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安排足量的教職工24小時在校跟班,學校管理人員、班主任和生活老師應熟知疫情防控制度要求和應急處置方法,指導和協助學生開展防控活動。


110.對於寄宿制學校學生,班主任在學生早晨和下午進入教室前,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和晨、午體溫檢測,瞭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


111.每2間宿舍配備1名教師進行包聯,學生就寢前以宿舍為單位,由包聯教師和宿管員對學生進行體溫晚檢。


20

教育教學


112.上好開學第一課。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發揮家校共育作用,用好活生生的“教材”,強化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愛黨愛國的良好品質,培養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113.加強心理健康指導。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好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針對疫情防控形勢下開學做好健康宣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14.對因病誤課的學生開展網絡教學、補課,進行學業指導。


115.在疫情防控一級響應解除前,學校暫停延時服務。


116.教研活動、會議等儘量通過網絡、視頻方式進行,減少人員聚集。


117.建議教師授課時佩戴醫用口罩。


118.落實好國家、省關於學科課程、陽光體育運動、大課間、眼保健操等要求,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就餐、休息和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保證中小學生充足的睡眠。


119.要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務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21

應急處置


120.教職員工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症狀,應當立即上報學校負責人,並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儘量避免乘坐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路上和醫院內應當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罩)。


121.學生入校及在校期間,出現體溫≥37.3℃或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症狀時,由專人負責送學生到學校臨時留觀室。積極主動配合疾控、醫療機構對可疑症狀人員進行檢測。對於普通發熱人員,由校醫院(醫務室)或社會醫院進行治療;對於疑似或確診病例,配合疾控、醫療機構及時轉至專業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最大限度減少其在校園裡的停留時間,降低疫情傳播幾率。同時,儘快告知疑似或確診病例教職員工的家屬或學生的家長(監護人),並提醒其做好隔離防護工作。在轉至醫院治療途中,嚴格做好相關人員的個人防護工作。


122.動用學校所有力量,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嚴防疫情在校園擴散和蔓延。全面精準排查疑似或確診病例近14天內所接觸的人員,並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評估界定密切接觸者和一般接觸者。對於密切接觸者,嚴格落實醫學隔離觀察措施,並做好隔離期間的個人防護;對於一般接觸者,做好登記工作,並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囑咐其進行體溫檢測、佩戴口罩,一旦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及時向學校報告,按規定程序予以處置。


123.加強疫點消毒工作,精準掌握疑似或確診病例近48小時內到過的教學樓、餐廳、宿舍、圖書館、實驗樓、體育館和辦公室、會議室及樓梯、電梯間、衛生間、洗手池等公共場所,及時做好清潔、通風和消毒工作,確保正常使用。


124.突發疫情事件發生後,聯合疾控、醫療機構人員和相關專家等,對疫情形勢進行科學評估和研判,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按照“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決定是否實施更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125.專人負責與接受隔離的教職員工或學生的家長聯繫,掌握其健康狀況。


22

校園環境消毒


(一)消毒制度及方法

126.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消殺方案,建立專門日消殺工作記錄臺賬,細化到次數和範圍,責任到人,完善各班級、樓層消殺登記制度。


127.每天對教室、宿舍、食堂、衛生間、運動場館、圖書館等重點場所消毒至少2次。


128.將使用過的口罩放置在內襯(套)黃色醫療廢物袋的醫療廢物桶內,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澆灑垃圾至完全溼潤,鵝頸式有效封扎,每天清理,由專人運送到指定的就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暫存處,做好交接登記。


129.實行物品中轉制度,進入學校的物品一律不準直接進入,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後從校門轉運學校和公寓。


(二)使用及保存

130.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131.置於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遠離火源。避免兒童接觸。不可與潔廁靈等同時使用。


132.按照說明書配製消毒液,確保消毒劑在有效期內使用。消毒藥械應符合國家消毒產品相關要求。


133.根據學校實際,正確選擇經濟、方便、有效的消毒方法。原則上小物品儘量用酒精,84消毒液留給桌、椅、床和地板等的消毒。


134.使用有效氯濃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劑。


135.做好個人防護。消毒人員在配置和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穿工作服、戴長袖橡膠手套、護目鏡和口罩。消毒完成後立即洗手。如不慎濺入眼睛,應立即用水清洗,嚴重者應就醫。


(三)預防性消毒

136.室內空氣消毒


(1)室內空調濾網,每月清潔消毒一次,過濾網可用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後用清水衝淨晾乾。


(2)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固定或移動式紫外線燈定期進行紫外線燈照射消毒。紫外線燈安裝量不少於1.5瓦/立方米,安裝高度為1.8~2.2米,照射時間30~60分鐘,消毒後及時通風換氣。注意一定要在無人狀態下使用。


(3)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對迴風口過濾網進行消毒。採用全新風模式時,應關閉迴風系統。


137.教學生活環境和物體表面消毒


(1)地面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1000mg/L)噴灑並拖拭,每天至少1次,拖拭後用乾燥清潔拖布擦乾,防止滑倒。


(2)講臺、課桌椅、門窗把手,樓梯扶手、校車車門把手、車內座椅、扶手、安全帶、吊環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500mg/L)噴灑並擦拭,每天至少早、中、晚各1次。擦拭30分鐘後,用乾燥清潔抹布擦拭乾淨。


(3)餐桌桌面每日三餐前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500mg/L)進行擦拭。


以上環境和表面消毒均須在無人時進行。使用後的抹布,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mg/L)或 0.1%碘伏溶液浸泡30分鐘,清洗晾乾備用。


138.教具、玩具消毒


(1)定期在陽光下曝曬教具、玩具,每次3~6小時;除布制玩具外,也可使用擦拭消毒;必要時暫停使用布質教具、玩具。


(2)塑料教具、玩具可用二氧化氯消毒液(100mg/L)浸泡、擦拭或噴灑,15分鐘後用清水沖洗或擦拭,每日1~2次。


139.學校食堂操作間的清潔消毒。每餐工作完畢用清潔劑如洗潔精清潔各種廚具表面,並用清水沖洗乾淨,保持衛生。廚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拭,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每天至少一次。


140.餐飲具消毒。餐飲具應徹底清洗去汙後,可採用以下五種消毒方法:


(1)放入煮沸水內持續加熱15~30分鐘。


(2)在蒸汽中持續燻蒸15~30分鐘。


(3)使用遠紅外線消毒櫃,在125℃下持續消毒15~30分鐘,溫度降至 40℃以下開箱使用。


(4)使用自動沖洗消毒洗碗機消毒。


(5)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500mg/L)浸泡30分鐘後,清洗乾淨備用。


141.衛生間及衛生清潔用具消毒


(1)衛生間地面及牆面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1000mg/L)噴灑或拖擦,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或擦拭,每日2次;


(2)衛生間清潔用品(拖把、抹布等)使用後,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500mg/L)浸泡30分鐘後晾乾。


(3)便器和痰盂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500~1000mg/L)浸泡 30分鐘後,沖洗乾淨。


142.被褥、毛巾等織物消毒。可在直射陽光下曝曬3~6小時,或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500mg/L)中浸泡15~30分鐘,取出用清水洗淨晾乾。


143.醫療器材消毒


(1)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應清潔後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500mg/L)浸泡30分鐘,清潔乾燥備用。


(2)剪刀、鑷子等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鐘後,用無菌水沖洗後使用,有條件的可用壓力蒸汽滅菌設備消毒。


144.手的衛生消毒


(1)在咳嗽或打噴嚏後、製備食品前後、餐前、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前、便前便後、接觸動物、接觸汙染物品之後,或手髒後要及時認真洗手。


(2)洗手時,用流水、肥皂搓洗2~3遍,或用75%酒精均勻噴灑、塗擦後揉搓1~2遍。不方便用清水洗手時,可取速乾洗手液適量於手心,均勻塗抹手心、手背、手指和指縫,不斷揉搓,直到乾爽為止。


145.食物消毒

(1)水果、蔬菜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100~500mg/L)浸泡 10~20分鐘後,用清水洗去殘留物。


(2)蛋類、雞和鴨肉類消毒保鮮,可用0.1%~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鐘,或用100~2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10分鐘,清水洗淨後備用。


146.飲用水消毒

(1)自來水應煮沸消毒後使用。


(2)自備井水、二次供水等應按照有關部門要求,由專業機構指導處理後煮沸飲用。


(四)隨時消毒

147.發現傳染病疑似病例後,要在疾控部門指導下,對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人員接觸過的環境、使用過的生活用品、排洩物、嘔吐物、運輸工具等進行隨時消毒。


148.地面和牆面消毒。對地面和牆面可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000~3000mg/L)噴霧消毒,噴液量:泥土面150~300ml/m2,石灰牆面50~100ml/m2,木板或水磨石等硬質地面 10~50ml/m2,消毒後及時清洗。


149.生活用品消毒。可採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消毒。消毒對象和方法見預防性消毒。


150.疑似病例剩餘食物的消毒可用20%漂白粉(含有效氯25%)或含1%有效氯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消毒2小時後作廢物處理。


151.排洩物和嘔吐物消毒


(1)可用20%漂白粉(含有效氯25%)或其它含氯消毒劑乾粉與排洩物和嘔吐物混合,混合均勻後有效氯含量應達到12000~15000mg/L,放置2小時。


(2)尿液亦用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劑乾粉或乳液消毒,混勻後有效氯含量應達到10000~15000mg/L,放置2小時。


(3)對疑似病例的分泌物包括痰液、膿、唾液等,可加入等體積1%過氧乙酸或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消毒,作用30~60分鐘。對乾燥於物體表面的分泌物所用消毒劑溶液的濃度應加倍。


(4)被疑似病例排洩物、嘔吐物汙染的檯面或地面,可用有效氯濃度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範圍為嘔吐物周圍2米,作用30分鐘,擦拭2遍。


152.疑似病例運輸工具消毒。運輸病人的車輛內外表面和空間,可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溼潤,作用30分鐘。


(五)終末消毒

153.發現的疑似病例送至醫院治療後,學校應在屬地疾控機構指導下及時對環境進行終末消毒。


23

加強室內通風


154.重點室內場所如教室、圖書館、活動室、宿舍等應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可利用大課間、體育課、學生課外活動等時段,對教學區域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155.每天至少安排食堂開窗通風2小時;宿舍每天開窗通風不少於2-3小時。課間儘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


156.保持空氣流通,儘量少使用空調。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24

離校防控


157.教職員工和學生離開校園,須按學校的規定執行或經學校批准同意。未按學校規定執行或非經學校批准同意,教職員工和學生一律不得離開校園。


158.教職員工和學生及臨時進入校園的人員離開校園時,須進行登記、身份核實和相關材料核查等,並測量體溫。發現異常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並報告相關部門,妥善予以處置。


159.錯時上學放學。各學校師生全部報到返校後,每天到校時間、上課時間和放學時間也要分年級採取錯時方式,以10—20分鐘或更長時間為間隔,儘量減少學生、家長的高密度聚集。


160.正常在校期間,經學校批准同意離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返校後須詳細報告個人去向和接觸人員。


161.走讀學生離校管理。

(1)回家後,家長也要密切關注學生身體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要及時採取指施,第二天暫緩返校,及時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2)要教育引導學生全程做好防護,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全程佩戴口罩,提倡學生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學。


(3)加強對學生離校返家“兩點一線”的管理。


(4)學校要把每天放學時間告知家長,家長要把每天學生回家時間、路線等情況反饋學校,共同督促學生按時上下學,避免學生去人群集中的場所,避免與陌生人或健康狀況不明的人接觸。


(5)告知家長疫情期間不要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班、晚託班。


25

校車防控


162.每校校車由學校安排跟車教師每天對校車司機、管理人員、學生在上車前測量一次體溫。


163.體溫檢測符合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方可上車乘車,每次上下學後及時對校車消毒通風,對門把手、座位等公共部位重點消毒,並做好全程錄像,學校拷貝留存。


164.校車消毒。無空調的校車應開窗通風,有空調的校車到終點後應開窗通風;校車內座椅、扶手、吊環等表面(可參考二十二);車內空調濾網每週清潔消毒一次,濾網可浸泡於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30分鐘後用清水衝淨晾乾後使用;無窗密閉的校車,可在人員清空後用移動紫外線燈照射消毒1h,或可用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作用30分鐘後,開啟空調外循環通風換氣。


26

特殊群體


165.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非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口罩等物品學校要重點保障。


166.高度關注新冠肺炎救治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延遲開學期間和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明確學校領導、班主任等與醫護人員子女“一對一”建立聯繫,制定關心關愛方案,建立教育關愛檔案,加強學業輔導和生活指導,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


【校外培訓機構防控工作】

167.按照“屬地管理,審批監管”的原則,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管理。


168.校外培訓機構開班開學需提前向審批管理部門報批,各級審批管理部門組織人員現場實地查看評估,對符合開班條件的培訓機構批准開班。


169.校外培訓機構參照學校,制定各項防控規章制度,做好教職工、入校學生的管控。


【其他】


170.此實施細則適用於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中小學校(含中職學校);駐汴高校可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